第一批國宗學生共有一百零七人,勉強比得上修仙界中一個小道觀的規模。
這一年對朝堂上的許多人來說都很難熬,但對顧昭來說,不過是一次閉關的時間。
顧越早已在禁製之外等候多時,不時詢問那“臨安王”:“王叔,究竟要什麽時候阿昭才會出關?”
那小修士哪裏清楚,他從野道觀裏跑下山來後,就再也沒有人好好教過他,當下隻好小聲道:“快了,快了。”
好在他今日運氣實在不錯,禁製被撤去,顧昭神清氣爽地從內室走出。
大周皇城底下充沛的靈氣讓她事半功倍,不僅穩固了修為,修補了根基,氣息也已經接近初期圓融。
她伸手使了個淨塵術,對顧越一行人點了點頭,她肩頭一隻單足的怪鳥長鳴著飛入晴空之中,顧昭自己則拋出虛骨扇一躍而上,化作遁光消失。
“阿昭!”顧越看著她消失的地方,眼眸中半是失落半是扭曲的憤恨,很快卻又歸於平靜。
“送孤去王陵,請國師來做度亡道場。”良久,她方開口道。
“是,陛下。”
內宮中重又忙碌起來,小黃門和宮婢奔走著為女帝備車馬衣食,另有一行人前去請國師。
午時剛過,帝王儀仗便匆匆出了城。
顧昭在國宗書閣內嚐試引導學生們入道。
因為人數不多,三層書閣內學生們坐的零零散散,顧昭帶著乾元觀師姐妹在頂樓坐下。
她不可能每每親力親為來此傳道,原先那些教道經的先生自己也需要從頭來過,乾元觀的那對師姐妹在她閉關時由天隨靈君替她教導,如今已經基本恢複了大半的神誌,隱約知道自己與常人不同,又互相是師姐妹的關係,對她也不再是做宮婢時的盲目服從。
她今日隻需來打個樣,剩下的,都將要交給她們兩人。
學生們規規矩矩地在蒲團上坐好,在心中默誦道經。
顧昭放出靈氣引導他們,同時神識也密切地關注著。
不知過了多久,多數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的變化。
有人皺眉,有人歡喜,有人麵帶焦躁。
用菩提眼可以清晰地看見,不少學生的身體裏,原先那點靈氣正在以緩慢的速度與空氣中的靈氣融合,他們體內的脈絡隨著靈氣的擴散遊走也逐漸清晰起來。
顧昭數了數,一百零七人裏,有六十多人成功引氣入體。
這個成功率甚至高過明台宗,按照天隨靈君所說,已經可以達到上界普通道宗的水平。
顧昭放下心來,引導學生們的靈氣一下子消失了。
書閣內的學生們先後睜開眼。
成功入道的人好奇地感受著自己身體裏的變化,沒有入道的人難免有些失落。
結合天隨靈君的建議,顧昭道:“你們大多數人都可算得資質優異,就算這一次沒有成功引氣入體,也不必氣餒。”
“國宗每年今日都會有長老引導你們入道,其他時候也完全可以自行領悟。”
乾元觀的華師姐領著沒有入道的學生們迴去休息,剩下顧昭與那位安師妹繼續教授剛剛引氣入體的小修士們。
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一本寫著基本法訣的小冊子,當下紛紛好奇地嚐試起來。
誰能想到,從前他們隻在書冊裏見過關於修士的隻言片語,如今,他們自己也成為了修士。
府中的陳希也收到了國宗半數學生成功入道的消息,他長籲一口氣,對著來人問道:“陛下可知道了?”
前來報信的人有些為難:“陛下午時就往王陵去了,如今已經敲過更鼓關了城門……”
“我知道了……”
家中下人包了銀兩送走了報信的人,陳希抬手招來一個幕僚:“文先生,犬子在什麽地方?”
那幕僚微微笑道:“少爺在書房溫書,”見陳希點了點頭,他忽然壓低了聲音垂著眼瞼道:“倒是上一次被您婉拒了的那戶人家又上門來了,說是得了一樣東西,一定要請您看看。”
陳希略一思索,問道:“是從山西來,自稱當地首富的那一家麽?”
“正是,原來山西的首富常家,前兩年遷到了京城來,就住在槐樹胡同。”
聽到槐樹胡同,陳希毫不猶豫道:“不見。”
殿下當年差點抄了一整個槐樹胡同,他常家倒是有些能耐,居然還敢跑迴來。
“聽說他們還去接觸了王閣老和於閣老,這件事,要不要告訴殿下……”
陳希唿出一口濁氣,因腿腳不利,隻能慢慢地扶著桌子坐下來:“不用了,這麽大的動靜,殿下肯定是知道的。”
送走了幕僚,陳希帶著兩個長隨,趁夜在府中踱步,不知不覺便走到了書房外。
他四十歲才得的獨子陳勳正在書房裏用功,燭火裏留下一個清晰的剪影,像極了年輕時的陳閣老。
雖然是老來得子,但他對獨子從未溺愛過。陳勳也十分自律,時常溫書到深夜。奈何,他似乎天生便沒得到文昌君的青睞,不論再怎麽用功,在書院裏依舊排在下遊。
若不然,讓他去修道吧?他腦海中忽然冒出了這樣的想法,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但仔細想想,似乎也未嚐不可。據說那些道士最少的也能長命百歲,有些活個幾百歲也不是問題。
他這個做父親的,既然盼不了他三元及第,也好歹替他求個長命百歲,餘生無憂。
他越想越激動,滿臉的皺紋似乎都被撫平許多,整個人容光煥發,腳下換了個方向,向著正房走去。
書房內滿頭大汗的陳勳聽到父親離去的腳步聲,舒了口氣,喚來小廝:“今日有誰來找過我?”
那小廝瘦瘦小小,看著十分機靈:“迴少爺,老爺手下的文先生來過書房,京城於家的三少爺也來找過您。”
“父親沒有發現,想必是文先生替我瞞下了,福安,替我謝謝文先生。”
門外福安應了一聲。
“於老三跑來做什麽?”
“於少爺帶著一個年輕人上門,說是剛剛結交的新朋友,想引薦給少爺。”
這一年對朝堂上的許多人來說都很難熬,但對顧昭來說,不過是一次閉關的時間。
顧越早已在禁製之外等候多時,不時詢問那“臨安王”:“王叔,究竟要什麽時候阿昭才會出關?”
那小修士哪裏清楚,他從野道觀裏跑下山來後,就再也沒有人好好教過他,當下隻好小聲道:“快了,快了。”
好在他今日運氣實在不錯,禁製被撤去,顧昭神清氣爽地從內室走出。
大周皇城底下充沛的靈氣讓她事半功倍,不僅穩固了修為,修補了根基,氣息也已經接近初期圓融。
她伸手使了個淨塵術,對顧越一行人點了點頭,她肩頭一隻單足的怪鳥長鳴著飛入晴空之中,顧昭自己則拋出虛骨扇一躍而上,化作遁光消失。
“阿昭!”顧越看著她消失的地方,眼眸中半是失落半是扭曲的憤恨,很快卻又歸於平靜。
“送孤去王陵,請國師來做度亡道場。”良久,她方開口道。
“是,陛下。”
內宮中重又忙碌起來,小黃門和宮婢奔走著為女帝備車馬衣食,另有一行人前去請國師。
午時剛過,帝王儀仗便匆匆出了城。
顧昭在國宗書閣內嚐試引導學生們入道。
因為人數不多,三層書閣內學生們坐的零零散散,顧昭帶著乾元觀師姐妹在頂樓坐下。
她不可能每每親力親為來此傳道,原先那些教道經的先生自己也需要從頭來過,乾元觀的那對師姐妹在她閉關時由天隨靈君替她教導,如今已經基本恢複了大半的神誌,隱約知道自己與常人不同,又互相是師姐妹的關係,對她也不再是做宮婢時的盲目服從。
她今日隻需來打個樣,剩下的,都將要交給她們兩人。
學生們規規矩矩地在蒲團上坐好,在心中默誦道經。
顧昭放出靈氣引導他們,同時神識也密切地關注著。
不知過了多久,多數人的表情都有些微妙的變化。
有人皺眉,有人歡喜,有人麵帶焦躁。
用菩提眼可以清晰地看見,不少學生的身體裏,原先那點靈氣正在以緩慢的速度與空氣中的靈氣融合,他們體內的脈絡隨著靈氣的擴散遊走也逐漸清晰起來。
顧昭數了數,一百零七人裏,有六十多人成功引氣入體。
這個成功率甚至高過明台宗,按照天隨靈君所說,已經可以達到上界普通道宗的水平。
顧昭放下心來,引導學生們的靈氣一下子消失了。
書閣內的學生們先後睜開眼。
成功入道的人好奇地感受著自己身體裏的變化,沒有入道的人難免有些失落。
結合天隨靈君的建議,顧昭道:“你們大多數人都可算得資質優異,就算這一次沒有成功引氣入體,也不必氣餒。”
“國宗每年今日都會有長老引導你們入道,其他時候也完全可以自行領悟。”
乾元觀的華師姐領著沒有入道的學生們迴去休息,剩下顧昭與那位安師妹繼續教授剛剛引氣入體的小修士們。
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一本寫著基本法訣的小冊子,當下紛紛好奇地嚐試起來。
誰能想到,從前他們隻在書冊裏見過關於修士的隻言片語,如今,他們自己也成為了修士。
府中的陳希也收到了國宗半數學生成功入道的消息,他長籲一口氣,對著來人問道:“陛下可知道了?”
前來報信的人有些為難:“陛下午時就往王陵去了,如今已經敲過更鼓關了城門……”
“我知道了……”
家中下人包了銀兩送走了報信的人,陳希抬手招來一個幕僚:“文先生,犬子在什麽地方?”
那幕僚微微笑道:“少爺在書房溫書,”見陳希點了點頭,他忽然壓低了聲音垂著眼瞼道:“倒是上一次被您婉拒了的那戶人家又上門來了,說是得了一樣東西,一定要請您看看。”
陳希略一思索,問道:“是從山西來,自稱當地首富的那一家麽?”
“正是,原來山西的首富常家,前兩年遷到了京城來,就住在槐樹胡同。”
聽到槐樹胡同,陳希毫不猶豫道:“不見。”
殿下當年差點抄了一整個槐樹胡同,他常家倒是有些能耐,居然還敢跑迴來。
“聽說他們還去接觸了王閣老和於閣老,這件事,要不要告訴殿下……”
陳希唿出一口濁氣,因腿腳不利,隻能慢慢地扶著桌子坐下來:“不用了,這麽大的動靜,殿下肯定是知道的。”
送走了幕僚,陳希帶著兩個長隨,趁夜在府中踱步,不知不覺便走到了書房外。
他四十歲才得的獨子陳勳正在書房裏用功,燭火裏留下一個清晰的剪影,像極了年輕時的陳閣老。
雖然是老來得子,但他對獨子從未溺愛過。陳勳也十分自律,時常溫書到深夜。奈何,他似乎天生便沒得到文昌君的青睞,不論再怎麽用功,在書院裏依舊排在下遊。
若不然,讓他去修道吧?他腦海中忽然冒出了這樣的想法,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但仔細想想,似乎也未嚐不可。據說那些道士最少的也能長命百歲,有些活個幾百歲也不是問題。
他這個做父親的,既然盼不了他三元及第,也好歹替他求個長命百歲,餘生無憂。
他越想越激動,滿臉的皺紋似乎都被撫平許多,整個人容光煥發,腳下換了個方向,向著正房走去。
書房內滿頭大汗的陳勳聽到父親離去的腳步聲,舒了口氣,喚來小廝:“今日有誰來找過我?”
那小廝瘦瘦小小,看著十分機靈:“迴少爺,老爺手下的文先生來過書房,京城於家的三少爺也來找過您。”
“父親沒有發現,想必是文先生替我瞞下了,福安,替我謝謝文先生。”
門外福安應了一聲。
“於老三跑來做什麽?”
“於少爺帶著一個年輕人上門,說是剛剛結交的新朋友,想引薦給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