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台觀駐地位於小蓬萊島西麵,與東麵的靈寶宗駐地隻隔著一座小蓬萊山。
除了東西兩麵的營地,山上居住著掌管小蓬萊島的洞庭宗璿璣長老一脈,兩麵營地分配的洞庭宗弟子,便多是璿璣長老門下。
張玉和向前來接待的洞庭宗弟子報出張諱言的名字,洞庭宗弟子便將他們領到一處小洞府前,在他們的玉牌中輸入靈氣,記錄居住洞府為西貳拾叁。
洞庭宗弟子走後,顧昭迴到自己的房間內,張玉和很快便遣人送來了記錄著洞庭宗訊息的玉簡。
顧昭將神識探入玉簡之中。
靑舟之地位於三十六島中較為偏遠的靑舟島,在此之前的靑舟秘境指的是靑舟島上一個人為的小秘境,僅僅可供煉氣中階弟子進入試煉。
洞庭宗海上三十六島的主島則在中心的蓬萊島上,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包括掌門元真人以及他們的弟子都居住在蓬萊島上。
這一次的論道會要持續兩旬,一旬是真正意義上的“論道會”,前五日是練氣修士的試煉大會,後五日是築基修士的試煉大會,每五日有兩日的休息,供參加試煉大會的修士調整修養。
想要參加試煉大會的修士,可以讓人前往蓬萊島洞庭宗主殿報名,以獲得參與試煉的排號。
至於另外十日,則是留給了靑舟之地。
但靑舟之地,隻有築基修士方能進入,想要進入靑舟之地的築基修士,也可在主殿進行報名,由於築基修士僅僅隻占本界修士中的二成,是以,報名靑舟之地的修士,並不一定需要在築基大比中獲得較好的名次。
是以,送玉簡來的弟子還帶了話給她,張玉和已讓人替他們兩人在靑舟秘境一項上報了名,詢問她是否有參加築基大比的意思。
收起玉簡,顧昭對那傳話的弟子和善道:“勞煩你替我在築基大比一項上報個名。”
那弟子連忙恭敬道:“您是少爺的貴客,又是本宗的修士,差遣我們這些人,哪裏就說得上勞煩了。”
顯然是當真把她當做了那個“張無名”。
送走這弟子沒多久,張玉和便親自上了門。
“我們去一趟蓬萊島。”不等顧昭詢問便接著道:“去找兩個人。”
瞥見顧昭意味深長的眼神,張玉和掩飾道:“我曾在本觀的練氣大比中與幾個洞庭宗弟子相熟,這一次到了洞庭宗,正好請他們帶我們逛一逛。”
臨行前張玉和發了幾張傳訊符。
蓬萊島與小蓬萊島離得並不遠,用普通的飛行法寶便能到達。
收起飛行法寶,兩人走入一間茶棚中。
這種茶棚是露天的,幾張桌椅擺放在坊市內的街道旁,在椅子上坐下來,耳邊便是整條街的人聲鼎沸。
“這洞庭宗還挺有意思,不僅允許凡人上島,宗門內還設有坊市,倒更像是個仙城了。”鄰座有個男修笑道。
“這樣也挺有意思。”
“什麽有意思,一杯最普通的靈茶也要五塊靈石,洞庭宗這是窮瘋了吧。”一道尖利的聲音引得顧昭與張玉和也微微側目。
發出這道聲音的女修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著:“……一杯靈酒少說也要十塊靈石吧?靈米靈麵更不用說,在外麵的坊市,五塊靈石可以買五張低階符籙,十塊靈石一張中階符籙……”
她旁邊一個長相端正的男修漲紅了臉:“陳師妹,誰會像你這麽算賬。”
他們幾人皆穿著一身淡藍的道袍,應當是哪一宗門的同門弟子。
張三輕聲在兩人身邊道:“是乾元觀的弟子。”
張玉和給的玉簡之中也有提到過“一派兩觀三宗”。其中靈寶宗與九仙宗俱是上古大宗門的傳承,這百年來在各大宗門之中共占鼇首,不相上下,祥雲派是幾百年前方崛起的門派,這些年屈居兩宗之下,行事作風十分張揚,總像是有些躍躍欲試超過兩宗的居心。
至於仙盟的其他幾個道觀宗門,都與洞庭宗差不離,皆是剛剛興起,門中還未超過五代。
與明台觀十年一代的算法不同,其他宗門均是按照五十年一代來給弟子排道號。
顧昭自己也覺得明台觀的算法未免目光不夠長遠,若非大道斷絕,五十年足夠許多煉氣修士在這段時間內築基成功,等這一批弟子成為築基修士之後,宗門才應該招收新的練氣弟子,這些新的煉氣弟子,才能被稱為新的一代,如此循環往複下去。
典籍記載,上古的大宗門,百年一代的也不算少,每代之間的時間越長,便越能說明宗門興盛,有的是時間與資源好好地培養弟子。
聽了一會乾元觀弟子的對話,一張傳訊符撞入張玉和懷中。
片刻後,他苦笑著搖了搖頭:“與我相熟的那兩位洞庭宗道友今日都有事。”
顧昭點了點頭,表示並不意外。
洞庭宗做東道主開的論道會,這麽大的地方處處都要用人,又是論道會開始前兩日,一切都要準備,哪有那麽多空閑時間。
兩人付了茶錢便要走,沒走幾步,張玉和忽然停下了腳步:“等一等。”
他好像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他放出神識小心翼翼地繞了一圈,再收迴來時,雙眼看向斜前方,麵上不由地浮出一個笑來:“正巧遇上。”
顧昭順著他的視線看去。
三五個雪白紗袍的洞庭宗弟子,正陪在幾個修士身邊,替他們介紹坊市內的貨物。
被他們圍在其中的幾個修士穿著淡紫色的道袍,其中一個高大的男修懷裏還抱著一個白白嫩嫩的小童。
那小童咬著手指,似乎對洞庭宗弟子的介紹不感興趣,轉著腦袋睜著大眼睛打量著四下的人群。
看見街道旁的茶棚,那小童一下子抽出嘴裏濕漉漉的手指,指著顧昭與張玉和所在的方向,急切地拍打著抱著她的男修。
顧昭也看到了那小童。
與那小童不同,她當下滿心震驚。
等那一行人轉頭看過來,顧昭已經可以確認,這就是她在七堯城見過的那一行人。
除了東西兩麵的營地,山上居住著掌管小蓬萊島的洞庭宗璿璣長老一脈,兩麵營地分配的洞庭宗弟子,便多是璿璣長老門下。
張玉和向前來接待的洞庭宗弟子報出張諱言的名字,洞庭宗弟子便將他們領到一處小洞府前,在他們的玉牌中輸入靈氣,記錄居住洞府為西貳拾叁。
洞庭宗弟子走後,顧昭迴到自己的房間內,張玉和很快便遣人送來了記錄著洞庭宗訊息的玉簡。
顧昭將神識探入玉簡之中。
靑舟之地位於三十六島中較為偏遠的靑舟島,在此之前的靑舟秘境指的是靑舟島上一個人為的小秘境,僅僅可供煉氣中階弟子進入試煉。
洞庭宗海上三十六島的主島則在中心的蓬萊島上,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包括掌門元真人以及他們的弟子都居住在蓬萊島上。
這一次的論道會要持續兩旬,一旬是真正意義上的“論道會”,前五日是練氣修士的試煉大會,後五日是築基修士的試煉大會,每五日有兩日的休息,供參加試煉大會的修士調整修養。
想要參加試煉大會的修士,可以讓人前往蓬萊島洞庭宗主殿報名,以獲得參與試煉的排號。
至於另外十日,則是留給了靑舟之地。
但靑舟之地,隻有築基修士方能進入,想要進入靑舟之地的築基修士,也可在主殿進行報名,由於築基修士僅僅隻占本界修士中的二成,是以,報名靑舟之地的修士,並不一定需要在築基大比中獲得較好的名次。
是以,送玉簡來的弟子還帶了話給她,張玉和已讓人替他們兩人在靑舟秘境一項上報了名,詢問她是否有參加築基大比的意思。
收起玉簡,顧昭對那傳話的弟子和善道:“勞煩你替我在築基大比一項上報個名。”
那弟子連忙恭敬道:“您是少爺的貴客,又是本宗的修士,差遣我們這些人,哪裏就說得上勞煩了。”
顯然是當真把她當做了那個“張無名”。
送走這弟子沒多久,張玉和便親自上了門。
“我們去一趟蓬萊島。”不等顧昭詢問便接著道:“去找兩個人。”
瞥見顧昭意味深長的眼神,張玉和掩飾道:“我曾在本觀的練氣大比中與幾個洞庭宗弟子相熟,這一次到了洞庭宗,正好請他們帶我們逛一逛。”
臨行前張玉和發了幾張傳訊符。
蓬萊島與小蓬萊島離得並不遠,用普通的飛行法寶便能到達。
收起飛行法寶,兩人走入一間茶棚中。
這種茶棚是露天的,幾張桌椅擺放在坊市內的街道旁,在椅子上坐下來,耳邊便是整條街的人聲鼎沸。
“這洞庭宗還挺有意思,不僅允許凡人上島,宗門內還設有坊市,倒更像是個仙城了。”鄰座有個男修笑道。
“這樣也挺有意思。”
“什麽有意思,一杯最普通的靈茶也要五塊靈石,洞庭宗這是窮瘋了吧。”一道尖利的聲音引得顧昭與張玉和也微微側目。
發出這道聲音的女修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著:“……一杯靈酒少說也要十塊靈石吧?靈米靈麵更不用說,在外麵的坊市,五塊靈石可以買五張低階符籙,十塊靈石一張中階符籙……”
她旁邊一個長相端正的男修漲紅了臉:“陳師妹,誰會像你這麽算賬。”
他們幾人皆穿著一身淡藍的道袍,應當是哪一宗門的同門弟子。
張三輕聲在兩人身邊道:“是乾元觀的弟子。”
張玉和給的玉簡之中也有提到過“一派兩觀三宗”。其中靈寶宗與九仙宗俱是上古大宗門的傳承,這百年來在各大宗門之中共占鼇首,不相上下,祥雲派是幾百年前方崛起的門派,這些年屈居兩宗之下,行事作風十分張揚,總像是有些躍躍欲試超過兩宗的居心。
至於仙盟的其他幾個道觀宗門,都與洞庭宗差不離,皆是剛剛興起,門中還未超過五代。
與明台觀十年一代的算法不同,其他宗門均是按照五十年一代來給弟子排道號。
顧昭自己也覺得明台觀的算法未免目光不夠長遠,若非大道斷絕,五十年足夠許多煉氣修士在這段時間內築基成功,等這一批弟子成為築基修士之後,宗門才應該招收新的練氣弟子,這些新的煉氣弟子,才能被稱為新的一代,如此循環往複下去。
典籍記載,上古的大宗門,百年一代的也不算少,每代之間的時間越長,便越能說明宗門興盛,有的是時間與資源好好地培養弟子。
聽了一會乾元觀弟子的對話,一張傳訊符撞入張玉和懷中。
片刻後,他苦笑著搖了搖頭:“與我相熟的那兩位洞庭宗道友今日都有事。”
顧昭點了點頭,表示並不意外。
洞庭宗做東道主開的論道會,這麽大的地方處處都要用人,又是論道會開始前兩日,一切都要準備,哪有那麽多空閑時間。
兩人付了茶錢便要走,沒走幾步,張玉和忽然停下了腳步:“等一等。”
他好像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他放出神識小心翼翼地繞了一圈,再收迴來時,雙眼看向斜前方,麵上不由地浮出一個笑來:“正巧遇上。”
顧昭順著他的視線看去。
三五個雪白紗袍的洞庭宗弟子,正陪在幾個修士身邊,替他們介紹坊市內的貨物。
被他們圍在其中的幾個修士穿著淡紫色的道袍,其中一個高大的男修懷裏還抱著一個白白嫩嫩的小童。
那小童咬著手指,似乎對洞庭宗弟子的介紹不感興趣,轉著腦袋睜著大眼睛打量著四下的人群。
看見街道旁的茶棚,那小童一下子抽出嘴裏濕漉漉的手指,指著顧昭與張玉和所在的方向,急切地拍打著抱著她的男修。
顧昭也看到了那小童。
與那小童不同,她當下滿心震驚。
等那一行人轉頭看過來,顧昭已經可以確認,這就是她在七堯城見過的那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