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昭想了一想,伸手接過。
她雖然不知麵前這男修的身份,卻也可以從那幾個穿著弟子服的修士身上瞧出,這位小少爺與明台觀有些關係。
或者,他本身便是明台觀的修士。
顧昭試圖在腦海中迴憶明台觀是否有這麽一位惹人注目的少爺,但她意料之中地失敗了。
她連觀中掌門是誰,有幾位長老,長老們各自管轄著什麽都不清楚,更不用說還記得這一位了。
這種抓瞎足以證明她當年在明台觀的狀態是怎樣的渾渾噩噩,一心撲在自己沒能一舉入道的事情上,對周遭毫不關心,自卑又可笑。
若她沒有陰差陽錯去到明台宗,七年後的今日她是否已經入道都未可知。
顧昭端詳著那玉佩。
她想弄清楚明台觀的事,下山尋找落腳之處本來便是權宜之計,如今有人願意給她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何樂而不為。
兜兜轉轉繞了一圈,最後到底迴到這裏。
那玉佩與張玉和拿出來的樣子已經大有不同,其中已然藏著一縷血色,在玉質之間彌漫。
見顧昭接過玉佩,張玉和揮退張三,對她伸出手:“這位道友,小人姓張名玉和,不知道友怎麽稱唿?”
顧昭莫名其妙地看著他的手,這是要做什麽?
張玉和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麽,連忙將手收了迴去,咳嗽了兩聲,一手執著描金扇掩飾般地扇動起來。
“道友……那個……你不要誤會,我以為我還沒把血冥玉給你……”
顧昭不置可否道:“無名。”
“啊?”張玉和停下手。
“我叫無名。”
“哦——”張玉和拉長聲音“哦”了一聲,小聲道:“怎麽這裏人也這麽喜歡叫無名,又不好聽……”
顧昭聽的一清二楚,卻裝作沒有聽見的樣子。
她果然是棲真道君的後輩,對起名字完全不擅長。
腰間的烏黑的無名長劍似乎有靈智一般,發出隻有顧昭聽得見的嗚咽般的劍鳴。
顧昭巴不得它真有靈智,這樣她就有了一件靈寶,當下便安撫地拍了拍劍鞘。
張玉和草草地將張家在明台觀中的地位講了一遍,而後便花了大量的口水在抱怨他的族叔張諱言長老有多不講道理,那位薑長老又有多美上。
等他結束長篇大論的演說,發現顧昭已將玉佩帶在身上,正嚐試著輸入靈氣。
張玉和見狀便道:“這位……無名道友,我把使用玉佩的口訣交給你,你用靈氣催動就行了。千萬不要讓你自己的血滴到玉佩裏,非本族的血脈會讓秘法失效。”
他頓了頓,重新強調了一遍:“千萬不能!一點點都不可以,就算你流鼻血也不能滴在上麵!”
流鼻血的築基修士?
顧昭有點想笑,但她又覺得為人應當厚道一點,於是硬生生地憋住了。
“道友,你感冒了嗎?”張玉和關心道。
“不是,你感染了風寒嗎?”
“你入道以後得過風寒?”顧昭反問道。
張玉和支支吾吾的:“好像沒有。”
最早修士修煉的目的便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而這種目的,往往煉氣一層就能達到。煉氣五層以下的修士可以往往行動矯健勝於常人,耳清目明,不受尋常病痛的侵擾,煉氣十層的修士便有百年左右的壽元。
築基修士壽元可達兩百年,結丹修士四百年,元嬰修士大限可至八百年,有些延壽秘法的元嬰修士,甚至可以有千年左右的壽元,更不用說化神修士的壽元,有萬年之多。
這位張小少爺好像時常會忘記自己是個修士。
這點倒十分有趣。
許多雜談傳說裏,僥幸成為練氣修士的凡人若生活在俗世裏,通常會被奉為神仙,漸漸地便會忘卻修為高低,陷入凡人的吹捧裏,自高自大。
卻少有煉氣十層接近圓滿的修士忘記自己修士的身份,牢牢記著凡人的生活與病痛。
顧昭在玉佩往玉佩中輸送靈氣之後,便看見玉佩亮了一亮,其中的血色仿佛在其中緩緩地流動起來。
張玉和的神識在她周身繞了一圈後,顧昭便聽他滿意道:“成了,以後你就姓張了。道友既然不肯告訴我真名,就叫張無名好了。”
他看了一眼緊緊閉著眼睛的少年:“反正我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裏找來的這小子,叫無名正好。”
這就成了?
兩指摩挲著玉佩,顧昭不由地有些好奇。
張家的秘法,與那玉佩有關,還是,玉佩隻是個容器?
她當然知道如今並不適合問出口,便試探性地道:“如果玉佩受損,秘法會不會受到影響?”
張玉和連眉頭也沒皺一下,脫口而出:“當然不會。”
顧昭了然,看來隻要這玉佩中的血紅還在,她就不會被拆穿。
如此,她便有了一個不錯的身份了,足以讓她光明正大地探查清楚,明台觀到底有什麽秘密要用到紅線引這種害人不淺的邪門玩意兒。
至於洞庭宗的論道會,於她而言,加入也沒有什麽壞處。
她也該重新清楚地看一看這個她生活過的世界,況且若無意外,在成為化神修士、擁有開辟空間的能力之前的漫長時光,她都無法離開這裏。
這樣想著,她鄭重又誠懇地向張玉和道謝:“多謝道友。”
張玉和因為她莫名其妙的道謝漲紅了臉:“幹嘛突然這麽客氣,本來就是我要找你幫忙。”
顧昭對他和善地笑了笑,也不解釋。
當夜,顧昭便在張玉和的洞府裏住了下來。
張玉和還未築基便有洞府,洞府中的房間自然比顧昭山下那間外門弟子房好許多,除了自帶的修煉室外,連符紙、符筆,包括日常所需的養元丹都有準備,甚至還有一間小小的煉丹房,內裏一應俱全。
顧昭舒舒服服地結束了修煉,伸手將臉上的麵具取了下來。
她帶著這麵具過了一日夜,在樹林中過夜的時候沒有什麽閑心研究它,等到今日,她想查的事情有了進展,又有了絕對安全的環境,就忍不住要拿下來琢磨一會。
麵具拿在手裏看著黑黢黢的,瞧起來沒有半點有靈的樣子。
顧昭索性解開了麵具與她體內靈氣的隔閡。
她雖然不知麵前這男修的身份,卻也可以從那幾個穿著弟子服的修士身上瞧出,這位小少爺與明台觀有些關係。
或者,他本身便是明台觀的修士。
顧昭試圖在腦海中迴憶明台觀是否有這麽一位惹人注目的少爺,但她意料之中地失敗了。
她連觀中掌門是誰,有幾位長老,長老們各自管轄著什麽都不清楚,更不用說還記得這一位了。
這種抓瞎足以證明她當年在明台觀的狀態是怎樣的渾渾噩噩,一心撲在自己沒能一舉入道的事情上,對周遭毫不關心,自卑又可笑。
若她沒有陰差陽錯去到明台宗,七年後的今日她是否已經入道都未可知。
顧昭端詳著那玉佩。
她想弄清楚明台觀的事,下山尋找落腳之處本來便是權宜之計,如今有人願意給她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何樂而不為。
兜兜轉轉繞了一圈,最後到底迴到這裏。
那玉佩與張玉和拿出來的樣子已經大有不同,其中已然藏著一縷血色,在玉質之間彌漫。
見顧昭接過玉佩,張玉和揮退張三,對她伸出手:“這位道友,小人姓張名玉和,不知道友怎麽稱唿?”
顧昭莫名其妙地看著他的手,這是要做什麽?
張玉和似乎也意識到了什麽,連忙將手收了迴去,咳嗽了兩聲,一手執著描金扇掩飾般地扇動起來。
“道友……那個……你不要誤會,我以為我還沒把血冥玉給你……”
顧昭不置可否道:“無名。”
“啊?”張玉和停下手。
“我叫無名。”
“哦——”張玉和拉長聲音“哦”了一聲,小聲道:“怎麽這裏人也這麽喜歡叫無名,又不好聽……”
顧昭聽的一清二楚,卻裝作沒有聽見的樣子。
她果然是棲真道君的後輩,對起名字完全不擅長。
腰間的烏黑的無名長劍似乎有靈智一般,發出隻有顧昭聽得見的嗚咽般的劍鳴。
顧昭巴不得它真有靈智,這樣她就有了一件靈寶,當下便安撫地拍了拍劍鞘。
張玉和草草地將張家在明台觀中的地位講了一遍,而後便花了大量的口水在抱怨他的族叔張諱言長老有多不講道理,那位薑長老又有多美上。
等他結束長篇大論的演說,發現顧昭已將玉佩帶在身上,正嚐試著輸入靈氣。
張玉和見狀便道:“這位……無名道友,我把使用玉佩的口訣交給你,你用靈氣催動就行了。千萬不要讓你自己的血滴到玉佩裏,非本族的血脈會讓秘法失效。”
他頓了頓,重新強調了一遍:“千萬不能!一點點都不可以,就算你流鼻血也不能滴在上麵!”
流鼻血的築基修士?
顧昭有點想笑,但她又覺得為人應當厚道一點,於是硬生生地憋住了。
“道友,你感冒了嗎?”張玉和關心道。
“不是,你感染了風寒嗎?”
“你入道以後得過風寒?”顧昭反問道。
張玉和支支吾吾的:“好像沒有。”
最早修士修煉的目的便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而這種目的,往往煉氣一層就能達到。煉氣五層以下的修士可以往往行動矯健勝於常人,耳清目明,不受尋常病痛的侵擾,煉氣十層的修士便有百年左右的壽元。
築基修士壽元可達兩百年,結丹修士四百年,元嬰修士大限可至八百年,有些延壽秘法的元嬰修士,甚至可以有千年左右的壽元,更不用說化神修士的壽元,有萬年之多。
這位張小少爺好像時常會忘記自己是個修士。
這點倒十分有趣。
許多雜談傳說裏,僥幸成為練氣修士的凡人若生活在俗世裏,通常會被奉為神仙,漸漸地便會忘卻修為高低,陷入凡人的吹捧裏,自高自大。
卻少有煉氣十層接近圓滿的修士忘記自己修士的身份,牢牢記著凡人的生活與病痛。
顧昭在玉佩往玉佩中輸送靈氣之後,便看見玉佩亮了一亮,其中的血色仿佛在其中緩緩地流動起來。
張玉和的神識在她周身繞了一圈後,顧昭便聽他滿意道:“成了,以後你就姓張了。道友既然不肯告訴我真名,就叫張無名好了。”
他看了一眼緊緊閉著眼睛的少年:“反正我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裏找來的這小子,叫無名正好。”
這就成了?
兩指摩挲著玉佩,顧昭不由地有些好奇。
張家的秘法,與那玉佩有關,還是,玉佩隻是個容器?
她當然知道如今並不適合問出口,便試探性地道:“如果玉佩受損,秘法會不會受到影響?”
張玉和連眉頭也沒皺一下,脫口而出:“當然不會。”
顧昭了然,看來隻要這玉佩中的血紅還在,她就不會被拆穿。
如此,她便有了一個不錯的身份了,足以讓她光明正大地探查清楚,明台觀到底有什麽秘密要用到紅線引這種害人不淺的邪門玩意兒。
至於洞庭宗的論道會,於她而言,加入也沒有什麽壞處。
她也該重新清楚地看一看這個她生活過的世界,況且若無意外,在成為化神修士、擁有開辟空間的能力之前的漫長時光,她都無法離開這裏。
這樣想著,她鄭重又誠懇地向張玉和道謝:“多謝道友。”
張玉和因為她莫名其妙的道謝漲紅了臉:“幹嘛突然這麽客氣,本來就是我要找你幫忙。”
顧昭對他和善地笑了笑,也不解釋。
當夜,顧昭便在張玉和的洞府裏住了下來。
張玉和還未築基便有洞府,洞府中的房間自然比顧昭山下那間外門弟子房好許多,除了自帶的修煉室外,連符紙、符筆,包括日常所需的養元丹都有準備,甚至還有一間小小的煉丹房,內裏一應俱全。
顧昭舒舒服服地結束了修煉,伸手將臉上的麵具取了下來。
她帶著這麵具過了一日夜,在樹林中過夜的時候沒有什麽閑心研究它,等到今日,她想查的事情有了進展,又有了絕對安全的環境,就忍不住要拿下來琢磨一會。
麵具拿在手裏看著黑黢黢的,瞧起來沒有半點有靈的樣子。
顧昭索性解開了麵具與她體內靈氣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