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完全可以繞過這裏,為什麽沒有這麽做?”奧拓元帥看著哈卡爾問道。
哈卡爾愣了一愣,說不出話來。
奧拓元帥走到哈卡爾麵前,“你心中有一種驕傲,不願意在任何困難麵前低頭,無法接受有難以戰勝的對手存在。所以你覺得繞過交河城是懦弱的表現,你想要用戰爭的手段打垮他們從而打開繼續東進的通途,而不願選擇繞過去。”
哈卡爾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
奧拓元帥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道:“你的驕傲,很好,但也不好。這種驕傲很可貴,可是這種驕傲有時卻會讓你不能冷靜做出正確的抉擇。你要記住,你是帝國的中將,代表的不僅僅是你個人,而是帝國的軍隊,乃至整個帝國。你麵對問題,固然要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可是這些一旦和帝國大軍,和整個帝國的利益發成衝突的時候,就應該選擇放棄。我說的,你明白嗎?”
哈卡爾朝奧拓元帥微微鞠躬道:“多謝元帥閣下教誨!我記住了!我,做錯了!”
奧拓元帥微微一笑。
“噠噠噠噠……!”就在這時,門口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大帳內的眾人不由的朝門口看去,隻見一名情報官快步進來了。
情報官徑直來到奧拓元帥的麵前,敬了一個軍禮,呈上一份飛鴿傳書,“元帥閣下,溫宿發來的緊急飛鴿傳書。”
這話一出,在場的眾人都不禁心頭一動。奧拓元帥接下傳書展開來看了一遍,眉頭微微一皺。掃視了眾人一眼,道:“溫宿城遭到遼軍騎兵突襲,情況危急!”這份傳書顯然是那個守衛溫宿的奧斯曼師長發來的,他發出傳書的時候,溫宿還沒有失守。
在場的眾人聽到這話,都麵色一變,有人難以置信地叫道:“這怎麽可能啊?!”
哈卡爾中將卻斬釘截鐵地道:“完全有這個可能!”看向奧拓元帥,“元帥閣下,我們的前鋒騎兵旅曾經遭到遼軍騎兵的重創,遼軍騎兵的戰力不容小覷。可是自大戰開始之後,遼軍騎兵卻始終沒有出現,現在看來,遼軍是把他們的騎兵當成了奇襲部隊用來打擊我們的後勤補給線!”
奧拓元帥思忖著點了點頭,皺眉道:“後勤補給線是大軍的命脈,絕對不容有失!沒想到遼軍竟然敢在這個時候使出這一招來!”
當即便有奧斯曼將領道:“我認為這根本不必太擔心。後勤補給線重要這是常識,所以元帥閣下不僅在各處中轉基地布置了重兵把守,而且還在沿線布置了幾個步兵師以及幾個騎兵旅的部隊,遼軍貿然發動突襲,我看他們不僅不可能成功,而且還很有可能會落入我軍的包圍之中!”這話一出,當即便有好幾個奧斯曼將軍附和,都一副輕視遼軍的模樣,都認為遼軍不可能成功。
奧拓元帥和哈卡爾中將其實也都是這樣認為的,不過後勤補給線畢竟非常重要,所以他們不得不去關注。
“噠噠噠噠……!”門口又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就看見另一名情報官快步進來了。
眾人見此情景,微感差異,下意識地在想:難道又是關於敵軍騎兵和後勤補給線的報告?
那情報官快步來到奧拓元帥的麵前,將一卷飛鴿傳書呈上,“元帥閣下,第十九步兵師師長雷巴爾少將發來了緊急飛鴿傳書!”
奧拓元帥知道這個雷巴爾是負責保護補給線的步兵師之一,當即接過飛鴿傳書,展開來看了一遍。麵色驟然大變,用難以置信的語氣道:“溫宿被攻破,守衛溫宿的步兵師全軍覆沒!囤積在溫宿城中的輜重物資全部被毀!……”
在場的人全都大驚失色,哈卡爾中將難以置信地叫道:“這怎麽可能?……”
奧拓元帥看著手中的飛鴿傳書,皺眉道:“不止如此。那支遼軍騎兵在摧毀了溫宿的中轉基地之後,立刻便朝疏勒趕去了。雷巴爾他們正在馳援疏勒,目前疏勒的情況還不清楚。”
眾人麵麵相覷,現場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了。有人憂心忡忡地道:“溫宿有一個步兵師守衛,尚且全軍覆沒,而疏勒隻有一個步兵團,隻怕,隻怕……”
不久之後,眾人的擔心應驗了。還是雷巴爾傳來的消息,他們趕到疏勒的時候,疏勒已經被遼軍騎兵攻破,囤積在疏勒的彈藥物資全部被毀,而遼軍在疏勒得手之後竟然分成了兩支,分別朝己方的另外兩處後勤補給基地殺去!整個後勤補給線岌岌可危,雷巴爾他們疲於奔命,似乎根本趕不上遼軍的腳步。
奧拓元帥鑒於這樣的情況,不得不下令大軍放棄進攻即刻後撤,同時下令所有騎兵和輕裝步兵馳援後勤補給線上剩下的那些中轉基地。在奧拓元帥的想法之中,當務之急是要保住彈藥物資,若是被遼軍騎兵摧毀了所有七座中轉基地,甚至被遼軍突入花剌子模摧毀了前線中樞基地的話,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畢竟現代軍隊做戰,用的是火器而不是刀槍,一旦後勤物資遭遇重大損失,可就不僅僅是官兵餓肚子的問題,沒有了彈藥的槍械和火炮都將淪為燒火棍而令軍隊失去戰鬥力。
交河城中,關少鋒卻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了。他站在城牆上眺望著正匆忙後撤的奧斯曼大軍,禁不住喃喃道:“敵軍被迫撤退,總算是贏得了一些時間了。”關少鋒可不會認為憑借樊勝騎兵師的突襲就能打垮那麽強大的對手,他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盡可能的遲滯奧斯曼大軍的進攻步伐,為薛寧大軍趕來爭取時間。如今奧斯曼大軍被迫後撤,他終於為己方調整部署贏得了十分寶貴的時間。
西涼州官道上,一片人頭攢動的景象。上百萬的西域百姓逃到了這裏,人人驚魂甫定,又異常悲傷的模樣。
在這些人群中,一支隊伍頗為引人注目,那是樓蘭女王的隊伍。原來樓蘭女王鑒於局勢的迅速惡化,已經放棄了故土,率領全國的軍民百姓逃入了西涼。
哈卡爾愣了一愣,說不出話來。
奧拓元帥走到哈卡爾麵前,“你心中有一種驕傲,不願意在任何困難麵前低頭,無法接受有難以戰勝的對手存在。所以你覺得繞過交河城是懦弱的表現,你想要用戰爭的手段打垮他們從而打開繼續東進的通途,而不願選擇繞過去。”
哈卡爾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
奧拓元帥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道:“你的驕傲,很好,但也不好。這種驕傲很可貴,可是這種驕傲有時卻會讓你不能冷靜做出正確的抉擇。你要記住,你是帝國的中將,代表的不僅僅是你個人,而是帝國的軍隊,乃至整個帝國。你麵對問題,固然要有自己的驕傲和堅持,可是這些一旦和帝國大軍,和整個帝國的利益發成衝突的時候,就應該選擇放棄。我說的,你明白嗎?”
哈卡爾朝奧拓元帥微微鞠躬道:“多謝元帥閣下教誨!我記住了!我,做錯了!”
奧拓元帥微微一笑。
“噠噠噠噠……!”就在這時,門口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大帳內的眾人不由的朝門口看去,隻見一名情報官快步進來了。
情報官徑直來到奧拓元帥的麵前,敬了一個軍禮,呈上一份飛鴿傳書,“元帥閣下,溫宿發來的緊急飛鴿傳書。”
這話一出,在場的眾人都不禁心頭一動。奧拓元帥接下傳書展開來看了一遍,眉頭微微一皺。掃視了眾人一眼,道:“溫宿城遭到遼軍騎兵突襲,情況危急!”這份傳書顯然是那個守衛溫宿的奧斯曼師長發來的,他發出傳書的時候,溫宿還沒有失守。
在場的眾人聽到這話,都麵色一變,有人難以置信地叫道:“這怎麽可能啊?!”
哈卡爾中將卻斬釘截鐵地道:“完全有這個可能!”看向奧拓元帥,“元帥閣下,我們的前鋒騎兵旅曾經遭到遼軍騎兵的重創,遼軍騎兵的戰力不容小覷。可是自大戰開始之後,遼軍騎兵卻始終沒有出現,現在看來,遼軍是把他們的騎兵當成了奇襲部隊用來打擊我們的後勤補給線!”
奧拓元帥思忖著點了點頭,皺眉道:“後勤補給線是大軍的命脈,絕對不容有失!沒想到遼軍竟然敢在這個時候使出這一招來!”
當即便有奧斯曼將領道:“我認為這根本不必太擔心。後勤補給線重要這是常識,所以元帥閣下不僅在各處中轉基地布置了重兵把守,而且還在沿線布置了幾個步兵師以及幾個騎兵旅的部隊,遼軍貿然發動突襲,我看他們不僅不可能成功,而且還很有可能會落入我軍的包圍之中!”這話一出,當即便有好幾個奧斯曼將軍附和,都一副輕視遼軍的模樣,都認為遼軍不可能成功。
奧拓元帥和哈卡爾中將其實也都是這樣認為的,不過後勤補給線畢竟非常重要,所以他們不得不去關注。
“噠噠噠噠……!”門口又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就看見另一名情報官快步進來了。
眾人見此情景,微感差異,下意識地在想:難道又是關於敵軍騎兵和後勤補給線的報告?
那情報官快步來到奧拓元帥的麵前,將一卷飛鴿傳書呈上,“元帥閣下,第十九步兵師師長雷巴爾少將發來了緊急飛鴿傳書!”
奧拓元帥知道這個雷巴爾是負責保護補給線的步兵師之一,當即接過飛鴿傳書,展開來看了一遍。麵色驟然大變,用難以置信的語氣道:“溫宿被攻破,守衛溫宿的步兵師全軍覆沒!囤積在溫宿城中的輜重物資全部被毀!……”
在場的人全都大驚失色,哈卡爾中將難以置信地叫道:“這怎麽可能?……”
奧拓元帥看著手中的飛鴿傳書,皺眉道:“不止如此。那支遼軍騎兵在摧毀了溫宿的中轉基地之後,立刻便朝疏勒趕去了。雷巴爾他們正在馳援疏勒,目前疏勒的情況還不清楚。”
眾人麵麵相覷,現場的氣氛顯得有些凝重了。有人憂心忡忡地道:“溫宿有一個步兵師守衛,尚且全軍覆沒,而疏勒隻有一個步兵團,隻怕,隻怕……”
不久之後,眾人的擔心應驗了。還是雷巴爾傳來的消息,他們趕到疏勒的時候,疏勒已經被遼軍騎兵攻破,囤積在疏勒的彈藥物資全部被毀,而遼軍在疏勒得手之後竟然分成了兩支,分別朝己方的另外兩處後勤補給基地殺去!整個後勤補給線岌岌可危,雷巴爾他們疲於奔命,似乎根本趕不上遼軍的腳步。
奧拓元帥鑒於這樣的情況,不得不下令大軍放棄進攻即刻後撤,同時下令所有騎兵和輕裝步兵馳援後勤補給線上剩下的那些中轉基地。在奧拓元帥的想法之中,當務之急是要保住彈藥物資,若是被遼軍騎兵摧毀了所有七座中轉基地,甚至被遼軍突入花剌子模摧毀了前線中樞基地的話,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畢竟現代軍隊做戰,用的是火器而不是刀槍,一旦後勤物資遭遇重大損失,可就不僅僅是官兵餓肚子的問題,沒有了彈藥的槍械和火炮都將淪為燒火棍而令軍隊失去戰鬥力。
交河城中,關少鋒卻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了。他站在城牆上眺望著正匆忙後撤的奧斯曼大軍,禁不住喃喃道:“敵軍被迫撤退,總算是贏得了一些時間了。”關少鋒可不會認為憑借樊勝騎兵師的突襲就能打垮那麽強大的對手,他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盡可能的遲滯奧斯曼大軍的進攻步伐,為薛寧大軍趕來爭取時間。如今奧斯曼大軍被迫後撤,他終於為己方調整部署贏得了十分寶貴的時間。
西涼州官道上,一片人頭攢動的景象。上百萬的西域百姓逃到了這裏,人人驚魂甫定,又異常悲傷的模樣。
在這些人群中,一支隊伍頗為引人注目,那是樓蘭女王的隊伍。原來樓蘭女王鑒於局勢的迅速惡化,已經放棄了故土,率領全國的軍民百姓逃入了西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