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欒走到獨孤嫣然麵前,滿臉笑容地道:“嫣然啊!……”
獨孤嫣然沒來由的緊張起來,連忙拜倒:“老夫人!……”石欒抓住獨孤嫣然的纖手,柔聲道:“來,陪我說說話。”獨孤嫣然感覺眼前的情況似乎有些與以往不同,感到有點不知所措。
石欒看見薛寧還在,立刻變臉瞪眼道:“你這個盡幹壞事的臭小子,還不快出去!不要在這裏偷聽我們說話!”
薛寧如蒙大赦一般,連忙做投降狀:“得,您老是有了女兒就不要兒子了!我走就是了!”隨即逃也似的跑掉了。
站在門口,聽見身後傳來母親和獨孤嫣然小聲說話的聲音,心中不禁有些癢癢的。
就在這時,一身戎裝的慕容落英從前麵快步來了。薛寧見此情景,立刻正經了態度,暗想:定是出了什麽緊急的事情了。
慕容落英徑直來到薛寧的麵前,將一卷飛鴿傳書遞給薛寧道:“剛剛收到的飛鴿傳書,燕雲州出事了!”
薛寧眉頭一皺,立刻接過傳書,展開來看。
燕雲州城。
此刻正是半夜時分,然而偌大一個城池裏卻一片喧囂,男女老少不分身份一律被如狼似虎的北戎軍官兵給驅趕了出來。無數百姓聚集在街道上,在北戎軍官兵的刀槍強迫之下正在倉皇遷徙。孩童的哭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一種不安和淒慘的氣氛彌漫在整個城市上空。而與此同時在城外,長長的根本望不到盡頭的龐大隊伍正在黑暗中行進著。
作為駐防燕雲州的主將烏蘭台,正站在城門樓上看著眼前的景象,皺眉道:“速度太慢了!照這樣的速度,這裏的百姓什麽時候才能遷入帝國疆域?”
旁邊的一名將官道:“因為陛下嚴令不許傷害這些百姓,所以,所以速度實在快不起來!”
烏蘭台皺了皺眉頭。
一名將官忍不住道:“陛下也真是太仁慈了!對於這些南蠻子又何必客氣!”
烏蘭台瞪了他一眼,喝道:“陛下所作所為自有其考量,身為臣子豈可妄言!剛才的話我可當作沒聽見,但若有再犯,必嚴懲不貸!”
那將官心頭大駭,連忙唯唯諾諾。
烏蘭台看了看下方那無數正在己方官兵的驅趕下出城的晉國百姓,眉頭緊緊地皺著。
這時,一名軍官匆匆奔了上來,直到烏蘭台的身邊拜道:“啟稟上將軍,陛下派人送來的火藥已經到了!”
烏蘭台頓時鬆了口氣的樣子,情不自禁地道:“終於到了!”隨即便轉身朝城下去了,眾將官緊隨在後。
另一邊,薛寧在接到了內衛的急報之後,立刻下令取消了原定至少十天的休整計劃,而是令第一近衛旅以及第十步兵師即刻向幽州南部與燕雲州交界的邊境急進,同時下令在青州的第二近衛旅即刻從青州出擊從東南方向突入燕雲州境內。在下達了這些命令之後,薛寧也匆匆離開了遼陽趕赴幽州前線。
就在薛寧這邊緊急出兵的同時,在遼州軍港的辛三娘也已經集結了所有水軍啟航離港,開始了遼軍海軍的第一次遠征。
一身戎裝的辛三娘站在旗艦,也就是一條32式護衛艦的甲板之上,眺望著遠方無邊無盡的大洋,一股久違的熱血在胸中洶湧。這辛三娘原本就是橫行海上的梟雄人物,她早就渴望著再次縱橫大洋的日子了,如今終於能夠如願以償。
一名內衛女軍官快步來到辛三娘身邊,將一卷飛鴿傳書呈上道:“剛剛接到的來自吳州的飛鴿傳書。”
辛三娘接過傳書展開來看了一遍,眼眸中流露出幾分意外的神情來,沉聲道:“吳王居然接受慕容開的招安了!南宮家和錢家居然沒有隨同吳王一道歸順慕容開,而是繼續堅守會稽郡!……”
在場的一眾將官聽到辛三娘的話,禁不住互望了一眼。一名將官忍不住道:“此事與我們似乎沒有什麽關係吧?”
另一個將官立刻道:“怎能說沒有關係?南宮家的小姐南宮芙蕖與咱們遼王的關係可是非同一般呢!一個多月前便是這位南宮小姐來到遼州求購步槍的,聽說還在王府住了幾日呢!”
“夠了!遼王的私事,我等身為部下豈能妄議!”辛三娘不悅地喝道。
剛才說話的那個將官連忙閉上了嘴巴,一臉不安的樣子。
辛三娘看著手中的傳書思忖道:“會稽那邊的戰爭至少現在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不過這份情報中卻說到了東瀛人的動向。如今東瀛人正與吳王一道往會稽調集大軍。而東瀛人的水軍主力便以舟山島為基地,為東瀛人和吳軍轉運糧草。”
在場的眾將官齊齊一喜,一人禁不住笑道:“沒想到這麽快就得到了最重要的情報了!”看向那個內衛的女軍官,讚道:“你們內衛當真了不起!”
那內衛的女軍官笑道:“過獎了!其實調查到此事實在沒費多少力氣,東瀛人大張旗鼓在舟山島上建立水寨,為此還綁架了數以萬計的吳州百姓!所以我們的人很輕鬆的就得到了相關的情報!”
辛三娘冷笑道:“如此說來,東瀛人還真是肆無忌憚啊!”隨即對負責傳令的旗手喝道:“傳令下去,艦隊走外緣航線,以最快的速度接近舟山島。”旗手應諾一聲,隨即奔上最高處以旗語向整個艦隊傳令。
這裏所說的外緣航線,其實就是指遠離大陸海岸線而深入大洋的一條航線。由於這幾年東瀛海賊等各種海賊肆虐,加上東瀛人幾乎控製了整個東海的緣故,所以外緣航線便幾乎成為所有想要避開海盜和東瀛人的人最頻繁使用的一條航線了。當然,辛三娘並不是因為害怕東瀛人和其他海賊才選擇走這條航線的,她僅僅隻是要盡可能地避過東瀛人的耳目。
會稽郡。
天色才剛剛黑暗下來,整個城池就變得一片寂靜了。在夜色的籠罩之下,整個會稽城都彌漫著一眾非常不安的氣氛。
也難怪,吳王和東瀛人共計十餘萬大軍即將來到,眼看一場決定所有人命運的惡戰就要降臨了!
獨孤嫣然沒來由的緊張起來,連忙拜倒:“老夫人!……”石欒抓住獨孤嫣然的纖手,柔聲道:“來,陪我說說話。”獨孤嫣然感覺眼前的情況似乎有些與以往不同,感到有點不知所措。
石欒看見薛寧還在,立刻變臉瞪眼道:“你這個盡幹壞事的臭小子,還不快出去!不要在這裏偷聽我們說話!”
薛寧如蒙大赦一般,連忙做投降狀:“得,您老是有了女兒就不要兒子了!我走就是了!”隨即逃也似的跑掉了。
站在門口,聽見身後傳來母親和獨孤嫣然小聲說話的聲音,心中不禁有些癢癢的。
就在這時,一身戎裝的慕容落英從前麵快步來了。薛寧見此情景,立刻正經了態度,暗想:定是出了什麽緊急的事情了。
慕容落英徑直來到薛寧的麵前,將一卷飛鴿傳書遞給薛寧道:“剛剛收到的飛鴿傳書,燕雲州出事了!”
薛寧眉頭一皺,立刻接過傳書,展開來看。
燕雲州城。
此刻正是半夜時分,然而偌大一個城池裏卻一片喧囂,男女老少不分身份一律被如狼似虎的北戎軍官兵給驅趕了出來。無數百姓聚集在街道上,在北戎軍官兵的刀槍強迫之下正在倉皇遷徙。孩童的哭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一種不安和淒慘的氣氛彌漫在整個城市上空。而與此同時在城外,長長的根本望不到盡頭的龐大隊伍正在黑暗中行進著。
作為駐防燕雲州的主將烏蘭台,正站在城門樓上看著眼前的景象,皺眉道:“速度太慢了!照這樣的速度,這裏的百姓什麽時候才能遷入帝國疆域?”
旁邊的一名將官道:“因為陛下嚴令不許傷害這些百姓,所以,所以速度實在快不起來!”
烏蘭台皺了皺眉頭。
一名將官忍不住道:“陛下也真是太仁慈了!對於這些南蠻子又何必客氣!”
烏蘭台瞪了他一眼,喝道:“陛下所作所為自有其考量,身為臣子豈可妄言!剛才的話我可當作沒聽見,但若有再犯,必嚴懲不貸!”
那將官心頭大駭,連忙唯唯諾諾。
烏蘭台看了看下方那無數正在己方官兵的驅趕下出城的晉國百姓,眉頭緊緊地皺著。
這時,一名軍官匆匆奔了上來,直到烏蘭台的身邊拜道:“啟稟上將軍,陛下派人送來的火藥已經到了!”
烏蘭台頓時鬆了口氣的樣子,情不自禁地道:“終於到了!”隨即便轉身朝城下去了,眾將官緊隨在後。
另一邊,薛寧在接到了內衛的急報之後,立刻下令取消了原定至少十天的休整計劃,而是令第一近衛旅以及第十步兵師即刻向幽州南部與燕雲州交界的邊境急進,同時下令在青州的第二近衛旅即刻從青州出擊從東南方向突入燕雲州境內。在下達了這些命令之後,薛寧也匆匆離開了遼陽趕赴幽州前線。
就在薛寧這邊緊急出兵的同時,在遼州軍港的辛三娘也已經集結了所有水軍啟航離港,開始了遼軍海軍的第一次遠征。
一身戎裝的辛三娘站在旗艦,也就是一條32式護衛艦的甲板之上,眺望著遠方無邊無盡的大洋,一股久違的熱血在胸中洶湧。這辛三娘原本就是橫行海上的梟雄人物,她早就渴望著再次縱橫大洋的日子了,如今終於能夠如願以償。
一名內衛女軍官快步來到辛三娘身邊,將一卷飛鴿傳書呈上道:“剛剛接到的來自吳州的飛鴿傳書。”
辛三娘接過傳書展開來看了一遍,眼眸中流露出幾分意外的神情來,沉聲道:“吳王居然接受慕容開的招安了!南宮家和錢家居然沒有隨同吳王一道歸順慕容開,而是繼續堅守會稽郡!……”
在場的一眾將官聽到辛三娘的話,禁不住互望了一眼。一名將官忍不住道:“此事與我們似乎沒有什麽關係吧?”
另一個將官立刻道:“怎能說沒有關係?南宮家的小姐南宮芙蕖與咱們遼王的關係可是非同一般呢!一個多月前便是這位南宮小姐來到遼州求購步槍的,聽說還在王府住了幾日呢!”
“夠了!遼王的私事,我等身為部下豈能妄議!”辛三娘不悅地喝道。
剛才說話的那個將官連忙閉上了嘴巴,一臉不安的樣子。
辛三娘看著手中的傳書思忖道:“會稽那邊的戰爭至少現在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不過這份情報中卻說到了東瀛人的動向。如今東瀛人正與吳王一道往會稽調集大軍。而東瀛人的水軍主力便以舟山島為基地,為東瀛人和吳軍轉運糧草。”
在場的眾將官齊齊一喜,一人禁不住笑道:“沒想到這麽快就得到了最重要的情報了!”看向那個內衛的女軍官,讚道:“你們內衛當真了不起!”
那內衛的女軍官笑道:“過獎了!其實調查到此事實在沒費多少力氣,東瀛人大張旗鼓在舟山島上建立水寨,為此還綁架了數以萬計的吳州百姓!所以我們的人很輕鬆的就得到了相關的情報!”
辛三娘冷笑道:“如此說來,東瀛人還真是肆無忌憚啊!”隨即對負責傳令的旗手喝道:“傳令下去,艦隊走外緣航線,以最快的速度接近舟山島。”旗手應諾一聲,隨即奔上最高處以旗語向整個艦隊傳令。
這裏所說的外緣航線,其實就是指遠離大陸海岸線而深入大洋的一條航線。由於這幾年東瀛海賊等各種海賊肆虐,加上東瀛人幾乎控製了整個東海的緣故,所以外緣航線便幾乎成為所有想要避開海盜和東瀛人的人最頻繁使用的一條航線了。當然,辛三娘並不是因為害怕東瀛人和其他海賊才選擇走這條航線的,她僅僅隻是要盡可能地避過東瀛人的耳目。
會稽郡。
天色才剛剛黑暗下來,整個城池就變得一片寂靜了。在夜色的籠罩之下,整個會稽城都彌漫著一眾非常不安的氣氛。
也難怪,吳王和東瀛人共計十餘萬大軍即將來到,眼看一場決定所有人命運的惡戰就要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