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寧接著下令道:“近衛旅、第五、第六、第七師隨我進軍遼西,第四師留守遼陽,隨時策應兩線戰場。侯世達負責調運後勤輜重,不得有誤。都明白了嗎?”
“明白了!”眾人抱拳應道。
“好。都下去準備,明日一早出發。”
第二天一大早,薛寧便率領四萬軍隊離開了遼陽往西開往遼西,而與此同時獨孤無前則趕去了連山關。
東胡王都平城城外,傳訊快馬飛馳而來,奔入了城中。沒過多久,一名風塵仆仆的傳令官便出現在了東胡國王高元的麵前,“啟稟陛下,薛寧親率大軍離開遼陽西進遼西,與此同時派遣獨孤無前率領一萬人馬抵達連山關,負責連山關的守禦。”
在場的武將聽到傳令官的報告,全都興奮起來,一名大將朝高元拜道:“陛下英明,那薛寧果然對金恆動手了!”
高元冷笑道:“我等的便是此刻。”隨即衝立在最末尾的太史令問道:“我要你推算下雨的時間,你推算清楚了嗎?”
太史令連忙道:“昨日白虹貫日,又有虛星浮現於天邊……”
高元沒好氣地道:“你不要跟我說這些我聽不懂的,就說結論。”
太史令應了一聲,隨即道:“據微臣等仔細推算,從十天之後開始,會有大概十天左右的雨天,雨勢最大的時候可稱為瓢潑大雨!”
高元思忖道:“十天,應該夠了。”隨即掃視了一眼手下的武將,喝道:“傳我旨意,大軍出征!”
不久之後,原本匯聚於平城的三十萬東胡大軍浩浩蕩蕩開出,直朝西方開去。高元決定趁著薛寧攻打遼西的時機突破連山關,進而攻滅薛寧。
另一邊,薛寧率領大軍一路西進,用了大概十天時間,終於抵達了遼西城下。此時的遼西城城門緊閉嚴陣以待,朝城牆上看去隻見黑壓壓一片竟然站滿了人,但仔細一看卻發現,站在城牆上的竟然多是普通百姓,男女都有,有老有少,那個金恆為了抵擋薛寧,恐怕已經將全城的百姓都驅趕上城牆了!
“金恆以為人多就能抵擋住我們的進攻,真是白日做夢!”第五師師長屠山嘲諷道。這屠山和第六師師長王魁都是遼州人,是薛寧在遼陽建立侯府之後從本地人中選拔出來的驍勇人物,兩人都是江湖出身,擁有不俗的武力,而且智謀也還可以,在這段時間的連場大戰中,兩人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薛寧看向邊慶,問道:“金恆手中除了軍隊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力量?”
邊慶想了想,抱拳道:“迴稟王爺,除了軍隊之外,還有鐵槍會以及陳左商桓四個家族。鐵槍會乃是江湖勢力,人數隻有不到千人,但卻都是不容忽視的高手。四大家族則擁有大量的家丁護衛,如果全麵動員,四大家族可以出五六千人。”
薛寧思忖道:“金恆手中還剩一萬多一點兵馬,加上這些人的話有個一萬七八千,再強行征召百姓的話,應該能湊個三四萬人,人數倒是不少。……”
邊慶道:“這些人倒還罷了,最大的麻煩其實是遼西城本身。……”眾人立刻想到了不久前才見到的遼西城那高大驚人的城牆,一種無力感頓時油然而生。王魁道:“邊慶說的不錯。這遼西城城牆之高實在驚人,我還沒見過有哪座郡城能與其相提並論的,恐怕也隻比京城稍遜一籌罷了。而且那城牆的牆體顯然並非普通磚塊砌成,而是由一塊塊巨大的裁成方形的巨石壘起而成!這樣的城池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眾人小聲議論起來,每個人都眉頭緊皺,頗感苦惱的模樣。
薛寧低頭思忖著,思考著眼前的態勢,感到有種老鼠拉龜無處著手的感覺。他之前雖然也聽說過遼西郡城如何堅固,卻沒想到竟然堅固到如此程度,這種情況下若是強攻的話,就算的手,他這四萬來人隻怕也得死去大半!
感到有些頭疼,不禁抬手揉了揉額頭。抬起頭來想要向慕容落英那位內衛府大閣領詢問一些情報,卻發現她竟然不在大帳中,於是問道:“大閣領在哪裏?”
邊慶抱拳道:“開會之前末將看到大閣領帶著手下十幾人騎馬離開了營寨,不知何往。”
薛寧思忖道:“應該是有什麽突發事情吧。算了,不去管他們。”站起身來走到沙盤前,雙手撐在沙盤邊緣上看著沙盤上的遼西道:“先按原計劃進行,大軍休整打造攻城器械,騎兵部隊趁夜色出擊!”
……
當當當當……!夜幕下,急促的銅鑼聲此起彼伏,同時還伴隨著金恆軍一陣陣的驚唿聲。城牆上的守軍神色不安地注視著城外,看見對手一隊隊騎兵接連不斷奔到城下發射箭矢。
一名躲在牆垛後麵的士兵突然聽見叮當一聲大響從身邊傳來,嚇了一大跳。連忙循聲看去,看見了一支對手射上來箭矢。他突然發現那箭矢上綁著一塊白布,好奇之下,伸手撿起箭矢把白布拆了下來。隨即他發現白布上寫滿了字,不由的念道:“陳家家主,你與我商談之事現在可以進行了,事成之後,我便封你為遼西太守!”
念到最後,這個士兵麵色大變,叫道:“不,不好了!”
遼西的治所大廳內,金恆一臉焦躁地來迴踱著步,而在他的腳下則扔下了許多箭書。這些都是不久前手下送來的,幾乎每一封箭書的內容都不相同,有對四大家族家主說的話,還有對城中百姓及軍隊說的話,還有與鐵槍會之間曖昧不清的話語。
金恆的嶽父趙德仁見金恆如此煩躁,忍不住抱拳道:“遼王,這顯然是對手的離間之計,您何必放在心上!”
金恆停下腳步,皺眉喃喃道:“說的簡單!可是人心難測啊!!……”
這時又有軍官奔了進來,向金恆呈上箭書,稟報道:“啟稟遼王,又有新的箭書射進來了!”
金恆一把接過箭書,展開來看了一遍,麵色陡然一變。
趙德仁見狀,禁不住問道:“那箭書上說了什麽?”
金恆突然神色不善地看向趙德仁,猛地將手中的箭書擲了過去,喝道:“你自己看吧!”
趙德仁連忙接下箭書看,赫然看見上麵寫道:“德仁兄若能履約斬下金恆的人頭,我必履行諾言上奏攝政王和天子,冊封德仁兄為侯爵。”
“明白了!”眾人抱拳應道。
“好。都下去準備,明日一早出發。”
第二天一大早,薛寧便率領四萬軍隊離開了遼陽往西開往遼西,而與此同時獨孤無前則趕去了連山關。
東胡王都平城城外,傳訊快馬飛馳而來,奔入了城中。沒過多久,一名風塵仆仆的傳令官便出現在了東胡國王高元的麵前,“啟稟陛下,薛寧親率大軍離開遼陽西進遼西,與此同時派遣獨孤無前率領一萬人馬抵達連山關,負責連山關的守禦。”
在場的武將聽到傳令官的報告,全都興奮起來,一名大將朝高元拜道:“陛下英明,那薛寧果然對金恆動手了!”
高元冷笑道:“我等的便是此刻。”隨即衝立在最末尾的太史令問道:“我要你推算下雨的時間,你推算清楚了嗎?”
太史令連忙道:“昨日白虹貫日,又有虛星浮現於天邊……”
高元沒好氣地道:“你不要跟我說這些我聽不懂的,就說結論。”
太史令應了一聲,隨即道:“據微臣等仔細推算,從十天之後開始,會有大概十天左右的雨天,雨勢最大的時候可稱為瓢潑大雨!”
高元思忖道:“十天,應該夠了。”隨即掃視了一眼手下的武將,喝道:“傳我旨意,大軍出征!”
不久之後,原本匯聚於平城的三十萬東胡大軍浩浩蕩蕩開出,直朝西方開去。高元決定趁著薛寧攻打遼西的時機突破連山關,進而攻滅薛寧。
另一邊,薛寧率領大軍一路西進,用了大概十天時間,終於抵達了遼西城下。此時的遼西城城門緊閉嚴陣以待,朝城牆上看去隻見黑壓壓一片竟然站滿了人,但仔細一看卻發現,站在城牆上的竟然多是普通百姓,男女都有,有老有少,那個金恆為了抵擋薛寧,恐怕已經將全城的百姓都驅趕上城牆了!
“金恆以為人多就能抵擋住我們的進攻,真是白日做夢!”第五師師長屠山嘲諷道。這屠山和第六師師長王魁都是遼州人,是薛寧在遼陽建立侯府之後從本地人中選拔出來的驍勇人物,兩人都是江湖出身,擁有不俗的武力,而且智謀也還可以,在這段時間的連場大戰中,兩人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薛寧看向邊慶,問道:“金恆手中除了軍隊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力量?”
邊慶想了想,抱拳道:“迴稟王爺,除了軍隊之外,還有鐵槍會以及陳左商桓四個家族。鐵槍會乃是江湖勢力,人數隻有不到千人,但卻都是不容忽視的高手。四大家族則擁有大量的家丁護衛,如果全麵動員,四大家族可以出五六千人。”
薛寧思忖道:“金恆手中還剩一萬多一點兵馬,加上這些人的話有個一萬七八千,再強行征召百姓的話,應該能湊個三四萬人,人數倒是不少。……”
邊慶道:“這些人倒還罷了,最大的麻煩其實是遼西城本身。……”眾人立刻想到了不久前才見到的遼西城那高大驚人的城牆,一種無力感頓時油然而生。王魁道:“邊慶說的不錯。這遼西城城牆之高實在驚人,我還沒見過有哪座郡城能與其相提並論的,恐怕也隻比京城稍遜一籌罷了。而且那城牆的牆體顯然並非普通磚塊砌成,而是由一塊塊巨大的裁成方形的巨石壘起而成!這樣的城池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眾人小聲議論起來,每個人都眉頭緊皺,頗感苦惱的模樣。
薛寧低頭思忖著,思考著眼前的態勢,感到有種老鼠拉龜無處著手的感覺。他之前雖然也聽說過遼西郡城如何堅固,卻沒想到竟然堅固到如此程度,這種情況下若是強攻的話,就算的手,他這四萬來人隻怕也得死去大半!
感到有些頭疼,不禁抬手揉了揉額頭。抬起頭來想要向慕容落英那位內衛府大閣領詢問一些情報,卻發現她竟然不在大帳中,於是問道:“大閣領在哪裏?”
邊慶抱拳道:“開會之前末將看到大閣領帶著手下十幾人騎馬離開了營寨,不知何往。”
薛寧思忖道:“應該是有什麽突發事情吧。算了,不去管他們。”站起身來走到沙盤前,雙手撐在沙盤邊緣上看著沙盤上的遼西道:“先按原計劃進行,大軍休整打造攻城器械,騎兵部隊趁夜色出擊!”
……
當當當當……!夜幕下,急促的銅鑼聲此起彼伏,同時還伴隨著金恆軍一陣陣的驚唿聲。城牆上的守軍神色不安地注視著城外,看見對手一隊隊騎兵接連不斷奔到城下發射箭矢。
一名躲在牆垛後麵的士兵突然聽見叮當一聲大響從身邊傳來,嚇了一大跳。連忙循聲看去,看見了一支對手射上來箭矢。他突然發現那箭矢上綁著一塊白布,好奇之下,伸手撿起箭矢把白布拆了下來。隨即他發現白布上寫滿了字,不由的念道:“陳家家主,你與我商談之事現在可以進行了,事成之後,我便封你為遼西太守!”
念到最後,這個士兵麵色大變,叫道:“不,不好了!”
遼西的治所大廳內,金恆一臉焦躁地來迴踱著步,而在他的腳下則扔下了許多箭書。這些都是不久前手下送來的,幾乎每一封箭書的內容都不相同,有對四大家族家主說的話,還有對城中百姓及軍隊說的話,還有與鐵槍會之間曖昧不清的話語。
金恆的嶽父趙德仁見金恆如此煩躁,忍不住抱拳道:“遼王,這顯然是對手的離間之計,您何必放在心上!”
金恆停下腳步,皺眉喃喃道:“說的簡單!可是人心難測啊!!……”
這時又有軍官奔了進來,向金恆呈上箭書,稟報道:“啟稟遼王,又有新的箭書射進來了!”
金恆一把接過箭書,展開來看了一遍,麵色陡然一變。
趙德仁見狀,禁不住問道:“那箭書上說了什麽?”
金恆突然神色不善地看向趙德仁,猛地將手中的箭書擲了過去,喝道:“你自己看吧!”
趙德仁連忙接下箭書看,赫然看見上麵寫道:“德仁兄若能履約斬下金恆的人頭,我必履行諾言上奏攝政王和天子,冊封德仁兄為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