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淩升榮夫妻矛盾
重生後,渣爹一家被我掃地出門 作者:靈澤微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淩升榮與邵氏來了,說是淩家不放心阮芷秋單獨出門,元帥特意讓長孫長媳過來與阮芷秋一道上山。
老夫人的臉拉得老長,一臉不悅的說:“芷秋是阮家女,且並非單獨出門,何須如此勞師動眾?”
淩升榮溫和的笑一笑:“老夫人此言有理,隻是因上次老夫人帶芷秋上山出了事,家中長輩時有擔憂,知今日芷秋亦要上山,著實放心不下,這才命我前來護送。”
提及從前,老夫人更是不悅,忍不住說道:“之前是意外,這天有不測風雲,突然下暴雨,哪裏是人能預料的?”
“正是,所以這次淩家做了萬全準備,也請老夫人放心,不論天氣如何,老夫人與芷秋都不會有事。”淩升榮態度是溫和的,但語氣不容置疑,“祖父腿疾不能上山,不然他該是要親自過來接芷秋了。”
後一句是威脅,他若接不到,元帥可要親自來接。
老夫人如同吃了蒼蠅一般,心思哽住了想發也發不出來。淩家她可惹不起,這會兒擺臉色不過是仗著淩升榮是小輩,若真的讓淩劍過來,她怎麽受得起?
如此也隻好作罷,幹笑著迴頭看阮芷秋:“芷秋,你怎麽打算的?”
問話自然是不想讓阮芷秋去了,畢竟她是阮家的孫女,總跟外人在一起,好似阮家多苛待她似的。老夫人覺得,阮芷秋若是聽話,定當拒絕才是。
但阮芷秋一臉欣喜:“外祖父讓表兄來接我的嗎?祖母,反正也是同行,我便與表兄表嫂一起了。”
老夫人臉色鐵青,到底隻是擺擺手,讓她走了。
阮芷秋壓根不看她的臉色,歡喜的跟著邵氏上了馬車,柏書年幼沒有跟著一起,淩升榮則是騎馬護送。
上馬車之前,阮芷秋還熱情的與淩升榮打招唿,但見淩升榮對她笑,可看向邵氏時,目光凝了凝,勉強露出一絲笑意,邵氏卻撇開臉不看他。
阮芷秋心道有異,上了馬車便握著邵氏的手:“嫂嫂怎麽瞧著清減了許多?是最近柏書不乖,太過鬧騰?”
邵氏眼下還有些烏青,瞧著就是夜晚多思沒有睡好的緣故。她抿抿唇,搖頭道:“你小侄很是聽話,他三叔入宮之後忙碌,他也沒有因此懈怠功課。我無事,許是天兒涼下來,略有些不適應。”
見嫂嫂不說,阮芷秋也沒有多問,隻道:“三表兄今日沒來?”
“他升任禦前侍衛,今日入宮當值不得空,所以你外祖父與舅父,才讓你大表兄過來接你。”
提起淩升榮,邵氏麵上還有些不自然。
阮芷秋琢磨片刻,小聲問:“嫂嫂,上次我與嫂嫂說的,可查過了?”
邵氏原本還在猶豫,見著小姑子這般關切的目光,一下子紅了眼,竟止不住落了淚。
“嫂嫂有什麽事情,可與我說一說啊。”阮芷秋連忙道,“嫂嫂娘家沒有親近的姐妹,婆家也沒有妯娌小姑子可以言說,好些事情不便外道,便隻管與我說,說出來總歸要好一些不是?”
邵氏扯了帕子擦幹淚,才點點頭與阮芷秋說著:“我找人去查了查你表兄的那幾個有人,一個是劉大人的侄子,劉家……你可知道?前陣子出事的那個,他那侄子原在南城兵馬司任小吏,不知怎的與你表兄有了往來,偶爾便在一處吃酒說話……”
劉家定是那人的人,但是上一次陷害蕭離不成反倒惹了禍事,如今劉家上下都沒有入朝為官的,這位劉大人的侄子,肯定也不在南城兵馬司了。
“還有兩個,一個是平興伯康夫人的外甥,紈絝是稱不上,但也是靠著伯府才做了兵馬司的侍衛,是你表兄的手下。還有一個是應家嫡子,在戶部任職。”
阮芷秋皺眉:“康夫人的外甥在表兄手下,二人有往來倒是不奇怪,這應家嫡子是個什麽情況?”
邵氏歎道:“剛好應家嫡子與康夫人那外甥關係好,便熟悉起來。”
“所以,嫂嫂查到這兩人有異?”
邵氏沉吟許久才道:“芷秋初來京城不知道,那平興伯府與我們淩家不甚和睦,伯爺與你舅父政見不合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外頭傳淩家如何不好,其中許多話都是平興伯府編排出去的。至於應家……芷秋知道應家嗎?”
應家是京城四家之一,雖未曾封爵拜相,但也是高門大戶。而且阮芷秋記得,應家長女不過二十餘,入宮做了後妃十分得寵,如今應當是貴嬪之位。
前世這位應貴嬪後來做了貴妃,但應家不知惹了什麽禍事倒台了,應貴妃安然無恙。再後來皇上薨逝,應貴妃被賜殉葬——大周沒有殉葬的舊習,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阮芷秋還很有些驚訝。
“應家……與淩家好似沒什麽來往,也是政敵?”
邵氏搖頭:“不是,其實祖父雖為帝師,但因身體之故不入朝了,父親是武將,雖偶有參政,卻不甚多。說起來這麽多年,也就那麽幾家政敵。應家……應家可不夠看。”
淩家是公爵,當年差點就做了異姓王,淩劍手握兵權,又深得皇上尊重。康郡王與平興伯能稱得上政敵,應家可不配。
即便如此,這應家郎與平興伯府交好,自然就應當算作敵對勢力。而大表兄與他們太過交好,像是不知輕重,更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奇怪感覺。
畢竟世人提及淩家大郎,也多有誇讚,說他不像是淩家子。這話聽起來像是誇淩升榮,細細想來,卻是明顯的看不上淩家。
邵氏繼續說:“我原也沒做什麽,隻是有兩次借口柏書身體不適,勸住你大兄,讓他莫要去吃酒,被他發現了,因此……”
聽到這裏,阮芷秋已經十分生氣了,語氣也變得尖銳起來:“表兄他平日事忙,得空了不想著多陪陪你陪陪柏書,隻想著外出吃酒?這是個什麽道理!柏書兩歲多了,雖不及開蒙但畢竟是兒郎,他身為父親,一應的責任拋給三表兄?”
老夫人的臉拉得老長,一臉不悅的說:“芷秋是阮家女,且並非單獨出門,何須如此勞師動眾?”
淩升榮溫和的笑一笑:“老夫人此言有理,隻是因上次老夫人帶芷秋上山出了事,家中長輩時有擔憂,知今日芷秋亦要上山,著實放心不下,這才命我前來護送。”
提及從前,老夫人更是不悅,忍不住說道:“之前是意外,這天有不測風雲,突然下暴雨,哪裏是人能預料的?”
“正是,所以這次淩家做了萬全準備,也請老夫人放心,不論天氣如何,老夫人與芷秋都不會有事。”淩升榮態度是溫和的,但語氣不容置疑,“祖父腿疾不能上山,不然他該是要親自過來接芷秋了。”
後一句是威脅,他若接不到,元帥可要親自來接。
老夫人如同吃了蒼蠅一般,心思哽住了想發也發不出來。淩家她可惹不起,這會兒擺臉色不過是仗著淩升榮是小輩,若真的讓淩劍過來,她怎麽受得起?
如此也隻好作罷,幹笑著迴頭看阮芷秋:“芷秋,你怎麽打算的?”
問話自然是不想讓阮芷秋去了,畢竟她是阮家的孫女,總跟外人在一起,好似阮家多苛待她似的。老夫人覺得,阮芷秋若是聽話,定當拒絕才是。
但阮芷秋一臉欣喜:“外祖父讓表兄來接我的嗎?祖母,反正也是同行,我便與表兄表嫂一起了。”
老夫人臉色鐵青,到底隻是擺擺手,讓她走了。
阮芷秋壓根不看她的臉色,歡喜的跟著邵氏上了馬車,柏書年幼沒有跟著一起,淩升榮則是騎馬護送。
上馬車之前,阮芷秋還熱情的與淩升榮打招唿,但見淩升榮對她笑,可看向邵氏時,目光凝了凝,勉強露出一絲笑意,邵氏卻撇開臉不看他。
阮芷秋心道有異,上了馬車便握著邵氏的手:“嫂嫂怎麽瞧著清減了許多?是最近柏書不乖,太過鬧騰?”
邵氏眼下還有些烏青,瞧著就是夜晚多思沒有睡好的緣故。她抿抿唇,搖頭道:“你小侄很是聽話,他三叔入宮之後忙碌,他也沒有因此懈怠功課。我無事,許是天兒涼下來,略有些不適應。”
見嫂嫂不說,阮芷秋也沒有多問,隻道:“三表兄今日沒來?”
“他升任禦前侍衛,今日入宮當值不得空,所以你外祖父與舅父,才讓你大表兄過來接你。”
提起淩升榮,邵氏麵上還有些不自然。
阮芷秋琢磨片刻,小聲問:“嫂嫂,上次我與嫂嫂說的,可查過了?”
邵氏原本還在猶豫,見著小姑子這般關切的目光,一下子紅了眼,竟止不住落了淚。
“嫂嫂有什麽事情,可與我說一說啊。”阮芷秋連忙道,“嫂嫂娘家沒有親近的姐妹,婆家也沒有妯娌小姑子可以言說,好些事情不便外道,便隻管與我說,說出來總歸要好一些不是?”
邵氏扯了帕子擦幹淚,才點點頭與阮芷秋說著:“我找人去查了查你表兄的那幾個有人,一個是劉大人的侄子,劉家……你可知道?前陣子出事的那個,他那侄子原在南城兵馬司任小吏,不知怎的與你表兄有了往來,偶爾便在一處吃酒說話……”
劉家定是那人的人,但是上一次陷害蕭離不成反倒惹了禍事,如今劉家上下都沒有入朝為官的,這位劉大人的侄子,肯定也不在南城兵馬司了。
“還有兩個,一個是平興伯康夫人的外甥,紈絝是稱不上,但也是靠著伯府才做了兵馬司的侍衛,是你表兄的手下。還有一個是應家嫡子,在戶部任職。”
阮芷秋皺眉:“康夫人的外甥在表兄手下,二人有往來倒是不奇怪,這應家嫡子是個什麽情況?”
邵氏歎道:“剛好應家嫡子與康夫人那外甥關係好,便熟悉起來。”
“所以,嫂嫂查到這兩人有異?”
邵氏沉吟許久才道:“芷秋初來京城不知道,那平興伯府與我們淩家不甚和睦,伯爺與你舅父政見不合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外頭傳淩家如何不好,其中許多話都是平興伯府編排出去的。至於應家……芷秋知道應家嗎?”
應家是京城四家之一,雖未曾封爵拜相,但也是高門大戶。而且阮芷秋記得,應家長女不過二十餘,入宮做了後妃十分得寵,如今應當是貴嬪之位。
前世這位應貴嬪後來做了貴妃,但應家不知惹了什麽禍事倒台了,應貴妃安然無恙。再後來皇上薨逝,應貴妃被賜殉葬——大周沒有殉葬的舊習,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阮芷秋還很有些驚訝。
“應家……與淩家好似沒什麽來往,也是政敵?”
邵氏搖頭:“不是,其實祖父雖為帝師,但因身體之故不入朝了,父親是武將,雖偶有參政,卻不甚多。說起來這麽多年,也就那麽幾家政敵。應家……應家可不夠看。”
淩家是公爵,當年差點就做了異姓王,淩劍手握兵權,又深得皇上尊重。康郡王與平興伯能稱得上政敵,應家可不配。
即便如此,這應家郎與平興伯府交好,自然就應當算作敵對勢力。而大表兄與他們太過交好,像是不知輕重,更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奇怪感覺。
畢竟世人提及淩家大郎,也多有誇讚,說他不像是淩家子。這話聽起來像是誇淩升榮,細細想來,卻是明顯的看不上淩家。
邵氏繼續說:“我原也沒做什麽,隻是有兩次借口柏書身體不適,勸住你大兄,讓他莫要去吃酒,被他發現了,因此……”
聽到這裏,阮芷秋已經十分生氣了,語氣也變得尖銳起來:“表兄他平日事忙,得空了不想著多陪陪你陪陪柏書,隻想著外出吃酒?這是個什麽道理!柏書兩歲多了,雖不及開蒙但畢竟是兒郎,他身為父親,一應的責任拋給三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