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傳方子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繪好水車建造圖,再繪好蓄水池圖紙,最後是一張完成好的水車灌海水入鹽田法,若照這樣的法子,再遠的距離都能製成大鹽田。
她講了一遍各圖的功用,兩個中年官員麵露敬佩。
蘇晴道:“額外附送的,且小規模試驗,若是可行再推廣吧。”
李元陵道:“表妹上迴說要送豆腐方子、菜譜……”
“幾日再來取。”
“本王近來得閑,住在山上香客房,若是表妹寫好了,與我說一聲。”
蘇晴道:“會著阿藍傳話的。”
她轉過身去,閑庭信步一般進了房中。
阿藍、阿朱將筆墨捧到她屋裏。
蘇晴默了一會兒,將古方豆腐秘法寫了出來,這一次寫的是全套,為何不藏私?
她惱蘇皇後,惱了崇熙帝,她是重情重義,卻不是傻子。
她不會被人這般利用,既然她能獻秘法給大周,就能給北寧,不是因為義憤,而是同情天下的百姓生活不易,何況,她給北寧太子,可是收了十萬兩銀子。
就這些東西給大周時,卻是分文未取,收了錢,她就心安理得的做。
蘇晴寫到黃昏時,“童僧九院之中,誰的北寧文文章寫得最好?”
阿藍問道:“小姐是要……”
“學北寧話,學北寧文字啊,你去打聽一下,若知道了是誰,請來給教我說北寧話、學北寧文字。”
翌日她出來時,童僧一院的管事立在院子裏,帶了兩本書,“貧僧是來教小姐北寧文字的。”
“有勞大師。”
一個願學,一個願教,北寧文字是由二十多上字母組成,且書寫亦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書字文字用的是硬筆,旁人幾日學會的字母,蘇晴半個時辰就會記熟,在一院管事的指點下,亦掌握了書寫特點。
之後便是教日常語言,“安好!”“吉祥!”“你吃飯了嗎?”“這件衣服漂亮嗎?”等,又一個時辰後,蘇晴掌握了常用語。
每日上午隻學一個時辰。
剩下的時間,她繼續寫古方禦豆腐,將後頭的幾種製法寫出來。
第三日,一院管事再來,他一本書,給了蘇晴一本,他讀一句,蘇晴跟著讀。
蘇晴用三天時間寫完古方禦豆腐的製法,又用兩天時間寫了豆腐菜肴,燉豆腐、紅燒豆腐、麻婆豆腐、拌豆腐;豆腐皮:紅燒、涼拌、五香鹵製、爆炒;豆腐幹:鹵、炒、拌,根據豆腐寫成了一本《豆腐菜譜》。
七日後,蘇晴不僅學會了北寧話,還學會了北寧文字,甚至能看得懂北寧的書信、話本子。
阿藍、阿朱直覺得這讓她們北寧人沒法活,她們學會文字用了三年,同樣是人,這位隻用了七天,居然連話本子都會看了。
蘇晴覺得自己的腦袋變聰明了。
是因為功法的原因,還是因為被雕骨了?
她拋去雜念,“阿藍,將太子殿下請來。”
李元陵來時,身後跟了一個青年。
“表妹寫好了?”
“這次不收你的錢,帶我去都城玩兒,天天吃素齋,嘴裏都快淡出鳥。”
李元陵哈哈大笑,這樣的話可不像蘇晴會說的。
蘇晴道:“你得請我吃頓好的。”
“好!好!本王令屬下預備馬車。”
蘇晴帶著阿藍、阿朱上了車輦,從寧國寺到都城約有十幾裏路,進入都城時,李元陵與青年領她進了一家最大的酒樓。
酒樓的名字簡單:全羊酒樓!
李元陵道:“來一隻烤全羊,再備上你們酒樓最好的菜式。”
蘇晴臨窗而坐,看著街上的風景,北寧都城的街道比大周京城的更寬,兩側的鋪麵房屋多是兩層的,店鋪林立,布莊、當鋪、錢莊、雜貨鋪、醫館一應盡有,她坐在窗前就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一輛馬車駛過,突地停下,挑起車簾,裏頭的女子喚了一聲:“蕭紈,你迴都城了?”
她說的北寧話。
蘇晴淡淡地瞥了一眼,這是認成蕭小姐了,她現在的樣子原就是照著蕭小姐弄出來的。
女子繼續道:“蕭紈,你掉翡翠湖不是我做的,你怎不理我了?”
蘇晴依舊不理人。
女子卻不肯罷休,馬車裏還有一個貴族少女,一個錯眼間,她看到了太子李元陵,當即道:“是太子殿下陪她來的。”
蘇晴道:“那兩人我不認得,烤全羊還有一會兒上來,我想去坊市走走,買些衣袍、首飾,再備些……文房四寶。”
李元陵道:“大表哥且在這裏等著,我陪表妹去,莫將她走丟了。”
說是相陪,是怕她逃走了。
外頭的馬車還沒走。
李元陵一出來,立時便有一個彩衣少女迎來:“臣女拜見太子殿下。”
“我要陪表妹逛鋪子,你們自便。”他伸手拉了蘇晴,徑直進了一家最大的布莊,“這是都城最大最好的布莊,樓上還有成衣。”
蘇晴道:“我能自己剪裁縫製。”她立在櫃台前,用手指著,“粉藍的、淺綠的、杏黃的,對,對,就是這三匹,各扯一身衣料,我要做中原貴女的衣裙。”
“小姐需在我們店裏訂製嗎?一身衣裙隻收一兩銀子的工錢。”
“不用,我想自己做,我買針線就好。”
她有時間啊,主要是自己做的更合心意。
“有賣寶石的嗎?我最喜歡寶石。”
“聽說昨兒新到一批寶石。”
北寧有兩處寶石礦,他們的寶石天下聞名,商人們將寶石運到大周,又換迴大周的布料與茶葉、糧食。
蘇晴買了三塊布料與針線,再添了兩身北寧貴女的新裳,進入首飾鋪子裏亦是買!買!不讓李元陵付錢,她自己將錢給付了。
同樣的錦緞布料,在大周最多二十兩銀子一身衣料子,在這裏就要收八十兩,簡直是搶錢,這是漲了四倍,難怪有那麽多做商人,出去再迴來一趟,隻要路上順遂,就能賺幾倍。
“有新到的寶石麽?我要買寶石。”
“小姐好運氣,昨兒剛從礦場運了一批好貨過來,近來出閣的小姐們都來挑選。”
“取了最好的、次一等的、最差的給我瞧瞧。”
店家從櫃台下推出兩隻箱子,“這一箱是最好的寶石,這一箱是次一等的,那兩箱都是最差的。”
“最好的如何買?”
“我們店裏上等、中等俱是論兩,上等一兩一百兩銀子,中等一兩十兩銀子。下等論斤,一斤一兩銀子。”
她講了一遍各圖的功用,兩個中年官員麵露敬佩。
蘇晴道:“額外附送的,且小規模試驗,若是可行再推廣吧。”
李元陵道:“表妹上迴說要送豆腐方子、菜譜……”
“幾日再來取。”
“本王近來得閑,住在山上香客房,若是表妹寫好了,與我說一聲。”
蘇晴道:“會著阿藍傳話的。”
她轉過身去,閑庭信步一般進了房中。
阿藍、阿朱將筆墨捧到她屋裏。
蘇晴默了一會兒,將古方豆腐秘法寫了出來,這一次寫的是全套,為何不藏私?
她惱蘇皇後,惱了崇熙帝,她是重情重義,卻不是傻子。
她不會被人這般利用,既然她能獻秘法給大周,就能給北寧,不是因為義憤,而是同情天下的百姓生活不易,何況,她給北寧太子,可是收了十萬兩銀子。
就這些東西給大周時,卻是分文未取,收了錢,她就心安理得的做。
蘇晴寫到黃昏時,“童僧九院之中,誰的北寧文文章寫得最好?”
阿藍問道:“小姐是要……”
“學北寧話,學北寧文字啊,你去打聽一下,若知道了是誰,請來給教我說北寧話、學北寧文字。”
翌日她出來時,童僧一院的管事立在院子裏,帶了兩本書,“貧僧是來教小姐北寧文字的。”
“有勞大師。”
一個願學,一個願教,北寧文字是由二十多上字母組成,且書寫亦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書字文字用的是硬筆,旁人幾日學會的字母,蘇晴半個時辰就會記熟,在一院管事的指點下,亦掌握了書寫特點。
之後便是教日常語言,“安好!”“吉祥!”“你吃飯了嗎?”“這件衣服漂亮嗎?”等,又一個時辰後,蘇晴掌握了常用語。
每日上午隻學一個時辰。
剩下的時間,她繼續寫古方禦豆腐,將後頭的幾種製法寫出來。
第三日,一院管事再來,他一本書,給了蘇晴一本,他讀一句,蘇晴跟著讀。
蘇晴用三天時間寫完古方禦豆腐的製法,又用兩天時間寫了豆腐菜肴,燉豆腐、紅燒豆腐、麻婆豆腐、拌豆腐;豆腐皮:紅燒、涼拌、五香鹵製、爆炒;豆腐幹:鹵、炒、拌,根據豆腐寫成了一本《豆腐菜譜》。
七日後,蘇晴不僅學會了北寧話,還學會了北寧文字,甚至能看得懂北寧的書信、話本子。
阿藍、阿朱直覺得這讓她們北寧人沒法活,她們學會文字用了三年,同樣是人,這位隻用了七天,居然連話本子都會看了。
蘇晴覺得自己的腦袋變聰明了。
是因為功法的原因,還是因為被雕骨了?
她拋去雜念,“阿藍,將太子殿下請來。”
李元陵來時,身後跟了一個青年。
“表妹寫好了?”
“這次不收你的錢,帶我去都城玩兒,天天吃素齋,嘴裏都快淡出鳥。”
李元陵哈哈大笑,這樣的話可不像蘇晴會說的。
蘇晴道:“你得請我吃頓好的。”
“好!好!本王令屬下預備馬車。”
蘇晴帶著阿藍、阿朱上了車輦,從寧國寺到都城約有十幾裏路,進入都城時,李元陵與青年領她進了一家最大的酒樓。
酒樓的名字簡單:全羊酒樓!
李元陵道:“來一隻烤全羊,再備上你們酒樓最好的菜式。”
蘇晴臨窗而坐,看著街上的風景,北寧都城的街道比大周京城的更寬,兩側的鋪麵房屋多是兩層的,店鋪林立,布莊、當鋪、錢莊、雜貨鋪、醫館一應盡有,她坐在窗前就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一輛馬車駛過,突地停下,挑起車簾,裏頭的女子喚了一聲:“蕭紈,你迴都城了?”
她說的北寧話。
蘇晴淡淡地瞥了一眼,這是認成蕭小姐了,她現在的樣子原就是照著蕭小姐弄出來的。
女子繼續道:“蕭紈,你掉翡翠湖不是我做的,你怎不理我了?”
蘇晴依舊不理人。
女子卻不肯罷休,馬車裏還有一個貴族少女,一個錯眼間,她看到了太子李元陵,當即道:“是太子殿下陪她來的。”
蘇晴道:“那兩人我不認得,烤全羊還有一會兒上來,我想去坊市走走,買些衣袍、首飾,再備些……文房四寶。”
李元陵道:“大表哥且在這裏等著,我陪表妹去,莫將她走丟了。”
說是相陪,是怕她逃走了。
外頭的馬車還沒走。
李元陵一出來,立時便有一個彩衣少女迎來:“臣女拜見太子殿下。”
“我要陪表妹逛鋪子,你們自便。”他伸手拉了蘇晴,徑直進了一家最大的布莊,“這是都城最大最好的布莊,樓上還有成衣。”
蘇晴道:“我能自己剪裁縫製。”她立在櫃台前,用手指著,“粉藍的、淺綠的、杏黃的,對,對,就是這三匹,各扯一身衣料,我要做中原貴女的衣裙。”
“小姐需在我們店裏訂製嗎?一身衣裙隻收一兩銀子的工錢。”
“不用,我想自己做,我買針線就好。”
她有時間啊,主要是自己做的更合心意。
“有賣寶石的嗎?我最喜歡寶石。”
“聽說昨兒新到一批寶石。”
北寧有兩處寶石礦,他們的寶石天下聞名,商人們將寶石運到大周,又換迴大周的布料與茶葉、糧食。
蘇晴買了三塊布料與針線,再添了兩身北寧貴女的新裳,進入首飾鋪子裏亦是買!買!不讓李元陵付錢,她自己將錢給付了。
同樣的錦緞布料,在大周最多二十兩銀子一身衣料子,在這裏就要收八十兩,簡直是搶錢,這是漲了四倍,難怪有那麽多做商人,出去再迴來一趟,隻要路上順遂,就能賺幾倍。
“有新到的寶石麽?我要買寶石。”
“小姐好運氣,昨兒剛從礦場運了一批好貨過來,近來出閣的小姐們都來挑選。”
“取了最好的、次一等的、最差的給我瞧瞧。”
店家從櫃台下推出兩隻箱子,“這一箱是最好的寶石,這一箱是次一等的,那兩箱都是最差的。”
“最好的如何買?”
“我們店裏上等、中等俱是論兩,上等一兩一百兩銀子,中等一兩十兩銀子。下等論斤,一斤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