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證據現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二公主眼裏,我的城府如此深沉。如果你以為,我憑著那事就能算到蘇皇後會死,你真是高看我了。我之所以出家,是想活下去,魏王一脈隻我一人,為了活下去,與其繼續躲藏,不如點破真相。
太上皇、皇上,難道沒查出蘇迦才是真正的大公主,難道不知道蘇皇後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後,讓自己的後人做兒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
他們擔不起兄妹婚配,有違人倫,損毀國運的罵名,故而想留著李小晴假扮大公主。
我——宇文晴,隻是不想做人手裏的一枚棋子,我道破了真相。
二公主有母妃、父皇在世,自有他們庇護於你,可我唯孤身一人,想要活下去何其艱難。我與蘇皇後鬥,與他人鬥,旁人爭鬥,是為了榮華富貴,權勢名利,而我之鬥,隻是想求一條生路。
蘇皇後一死,握在蘇家的證據會出現,天下會知曉十大王府被誅殺的真相。若無後人還罷,若有後人在世,必已成年。秦王府得位不正,殺父弑兄的罵名逃不掉……”
南康道:“他們早就死了,以你的聰慧,必是知道蘇皇後一死,定不會太平。朝堂不穩,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你決定出家為尼,為什麽要徒生事端?”
“我隻要活著,蘇皇後要我死,太上皇、皇帝全要我死,而我不想死。我是魏王後人,我就該死?他們殺盡我的家人,隻餘我一個孤女在世,卻連一條活路都不給我。
我從未想過複仇,隻想平靜地活著,哪怕苟延殘喘,唯盼魏王一脈有個供奉香火之人,可就是這平凡的願望也不給我。
二公主,蘇皇後算計我、害我,我就不該反擊?帝後離心多年,這可不是我算計的,今晚之事,你要告訴太上皇、皇帝請自便。”
南康氣道:“我明明都發誓不說,你還不放心?”
“我說了實話,你卻以為我是算計,要害你父祖天下。若你們心裏當真有百姓,論才幹,有我祖父魏王;論賢德,有燕王;論仁厚,更有韓王。太上皇當年與這三位一比,根本不算出色。”
南康苦笑,“你說不恨,可你心裏還是為他們不平。”
“數位皇子英明神武,卻死在最不堪的陰謀算計之下,這是他們最大的悲哀,就連死後,也要被冠上‘六王兵變’。他們明明在高祖皇帝的病榻前發誓,絕不兵絨相見,反而是裝病未去的那個將十大王府、數位公主府誅殺殆盡……”
蘇晴驀地轉身,“秦王府殘忍殺害承諾不會兄弟鬩牆的十王府誅殺殆盡,我實在無法相信他們。既然他們做下惡事,就得讓天下人知曉當年的真相,讓亡者得到公平!”
南康望著她的背影,“逝者已矣,你這麽做,隻會引來天下動蕩。”
“我的父祖,我英年早逝的叔伯、伯祖、叔公們應該得到一個公道,他們並未起兵,是被人兵困府中,殘忍殺戮……”
蘇晴不想再爭執了,當初道破自己的身份,蘇迦的身世秘密,隻是為了求一份安寧,隻是後來的事,失去了掌控。
蘇皇後行錯了事,可崇熙帝卻一再放縱未曾治罪,直至在黃金穀查閱典籍時,她從裏頭看到了真相,才恍然大悟。
一切,不過是秦王府一家之言,真相是秦王父子領兵滅殺十大王府。
風華出眾的皇子是被當成貓狗一般任人宰殺。
蘇晴迴到禪房,用了良久才平複好心情,提筆繼續默寫經書,寫了一會兒,取出三塊木牌來,上頭刻了魏王夫婦、魏王世子夫婦、兩位兄弟的名諱。
她用刻刀一下又一下地繼續深刻他們的名諱,這是她為自己的親人做的靈位,隻想等著中元佳節時,就為他們拜祭香火,往後清明、中元、重陽、年節,他們就有了拜祭之人。
蘇晴刻了一會兒,放下靈牌,用手輕柔地撫著上頭一個個名諱。
“死者已矣,若真如此,世上的殺人者都不用治罪。祖父何等英雄人物,當年縱橫北疆,令北寧聞名喪膽,可最後慘死在陰謀之中,逝後隻得與魏王府上下數百人合葬一個大墓……”
宇文晏在外頭,靜靜地看著光頭的蘇晴這樣靜靜地雕刻著靈牌,有三隻靈牌:牌子刻有人像,刻有人名,人名在兩側,人像在中央,第一塊是一對中年夫妻,兩人坐在椅子上,麵容慈祥,第二塊是一對年輕夫妻,相依而立;第三塊是一對稚齡男童,一個比另一個高出一頭,攜手含笑。
蘇晴的心裏必是很苦,她知曉當年所有的秘密卻藏在心底,而她不過是想活下去,已經遁入空門,還是不得安寧。
蘇晴看了一會兒靈牌,取了墨汁,一點一點將靈牌塗染起來,神色凝重而專注,待三塊靈牌塗完了色,她將靈牌捧迴自己的臥室,跪在靈牌前焚香祈禱,誠心誦經。
木魚敲擊,聲聲迴蕩。
宇文晏以為自己活得艱難,可麵前的蘇晴比他還要艱難。
她是魏王後人,即便是女子,太上皇、皇帝都有防備。
蘇晴誦完經,已近四更時分,她這才上榻而臥,深夜退熱,漸有涼意。
宇文晏想要問她幾句話,到底沒有現身。
她覺得應該給逝者一個公道。
宇文晏則驚駭於,蘇晴說出的“六王兵變”真相,真正起兵奪宮的,從來隻有秦王府,其他十王是被秦王府兵圍、殺戮。
他是燕王後人,他的祖父、叔伯、至親,也死在那場兵亂之事,吳美人為什麽會死?她是燕王府三公子的女人,必是因為探到秦王府的秘密,被殺人滅口。
*
翌日一早,香客院的女香客們用罷晨齋,決定離開。
無心庵的女尼每日晨齋前是要做早課的,這是蘇晴來後定的規矩,她們會聚在一起誦經半個時辰,完成之後就會用晨齋,之後便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有的養雞,有的養豬,還有的清掃、種菜、種藥等。
暮齋時分,則是用罷暮齋再做晚課,也是半個時辰,晌午不用再做午課,到了時候,每處的人按人頭去齋堂領取齋包、饅頭或點心,這便是她們的晌午飯。
每日不是晨齋有一個雞蛋,便是暮齋有雞蛋湯喝,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
崇熙三年八月初十,北寧出現高祖皇帝太子宇文永血書,怒斥秦王宇文泰父子狠辣歹毒,違背在高祖病榻前的許諾,發動兵變,誣陷十位皇子,誅殺東宮上下,連新出生不滿百日的稚兒都未放過。
與此同時,韓王親筆遺書問世,指責嘉德帝、崇熙帝父子殘暴不仁,毫無兄弟親情,對秦王府惡行嚴加斥責。
太上皇、皇上,難道沒查出蘇迦才是真正的大公主,難道不知道蘇皇後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後,讓自己的後人做兒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
他們擔不起兄妹婚配,有違人倫,損毀國運的罵名,故而想留著李小晴假扮大公主。
我——宇文晴,隻是不想做人手裏的一枚棋子,我道破了真相。
二公主有母妃、父皇在世,自有他們庇護於你,可我唯孤身一人,想要活下去何其艱難。我與蘇皇後鬥,與他人鬥,旁人爭鬥,是為了榮華富貴,權勢名利,而我之鬥,隻是想求一條生路。
蘇皇後一死,握在蘇家的證據會出現,天下會知曉十大王府被誅殺的真相。若無後人還罷,若有後人在世,必已成年。秦王府得位不正,殺父弑兄的罵名逃不掉……”
南康道:“他們早就死了,以你的聰慧,必是知道蘇皇後一死,定不會太平。朝堂不穩,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你決定出家為尼,為什麽要徒生事端?”
“我隻要活著,蘇皇後要我死,太上皇、皇帝全要我死,而我不想死。我是魏王後人,我就該死?他們殺盡我的家人,隻餘我一個孤女在世,卻連一條活路都不給我。
我從未想過複仇,隻想平靜地活著,哪怕苟延殘喘,唯盼魏王一脈有個供奉香火之人,可就是這平凡的願望也不給我。
二公主,蘇皇後算計我、害我,我就不該反擊?帝後離心多年,這可不是我算計的,今晚之事,你要告訴太上皇、皇帝請自便。”
南康氣道:“我明明都發誓不說,你還不放心?”
“我說了實話,你卻以為我是算計,要害你父祖天下。若你們心裏當真有百姓,論才幹,有我祖父魏王;論賢德,有燕王;論仁厚,更有韓王。太上皇當年與這三位一比,根本不算出色。”
南康苦笑,“你說不恨,可你心裏還是為他們不平。”
“數位皇子英明神武,卻死在最不堪的陰謀算計之下,這是他們最大的悲哀,就連死後,也要被冠上‘六王兵變’。他們明明在高祖皇帝的病榻前發誓,絕不兵絨相見,反而是裝病未去的那個將十大王府、數位公主府誅殺殆盡……”
蘇晴驀地轉身,“秦王府殘忍殺害承諾不會兄弟鬩牆的十王府誅殺殆盡,我實在無法相信他們。既然他們做下惡事,就得讓天下人知曉當年的真相,讓亡者得到公平!”
南康望著她的背影,“逝者已矣,你這麽做,隻會引來天下動蕩。”
“我的父祖,我英年早逝的叔伯、伯祖、叔公們應該得到一個公道,他們並未起兵,是被人兵困府中,殘忍殺戮……”
蘇晴不想再爭執了,當初道破自己的身份,蘇迦的身世秘密,隻是為了求一份安寧,隻是後來的事,失去了掌控。
蘇皇後行錯了事,可崇熙帝卻一再放縱未曾治罪,直至在黃金穀查閱典籍時,她從裏頭看到了真相,才恍然大悟。
一切,不過是秦王府一家之言,真相是秦王父子領兵滅殺十大王府。
風華出眾的皇子是被當成貓狗一般任人宰殺。
蘇晴迴到禪房,用了良久才平複好心情,提筆繼續默寫經書,寫了一會兒,取出三塊木牌來,上頭刻了魏王夫婦、魏王世子夫婦、兩位兄弟的名諱。
她用刻刀一下又一下地繼續深刻他們的名諱,這是她為自己的親人做的靈位,隻想等著中元佳節時,就為他們拜祭香火,往後清明、中元、重陽、年節,他們就有了拜祭之人。
蘇晴刻了一會兒,放下靈牌,用手輕柔地撫著上頭一個個名諱。
“死者已矣,若真如此,世上的殺人者都不用治罪。祖父何等英雄人物,當年縱橫北疆,令北寧聞名喪膽,可最後慘死在陰謀之中,逝後隻得與魏王府上下數百人合葬一個大墓……”
宇文晏在外頭,靜靜地看著光頭的蘇晴這樣靜靜地雕刻著靈牌,有三隻靈牌:牌子刻有人像,刻有人名,人名在兩側,人像在中央,第一塊是一對中年夫妻,兩人坐在椅子上,麵容慈祥,第二塊是一對年輕夫妻,相依而立;第三塊是一對稚齡男童,一個比另一個高出一頭,攜手含笑。
蘇晴的心裏必是很苦,她知曉當年所有的秘密卻藏在心底,而她不過是想活下去,已經遁入空門,還是不得安寧。
蘇晴看了一會兒靈牌,取了墨汁,一點一點將靈牌塗染起來,神色凝重而專注,待三塊靈牌塗完了色,她將靈牌捧迴自己的臥室,跪在靈牌前焚香祈禱,誠心誦經。
木魚敲擊,聲聲迴蕩。
宇文晏以為自己活得艱難,可麵前的蘇晴比他還要艱難。
她是魏王後人,即便是女子,太上皇、皇帝都有防備。
蘇晴誦完經,已近四更時分,她這才上榻而臥,深夜退熱,漸有涼意。
宇文晏想要問她幾句話,到底沒有現身。
她覺得應該給逝者一個公道。
宇文晏則驚駭於,蘇晴說出的“六王兵變”真相,真正起兵奪宮的,從來隻有秦王府,其他十王是被秦王府兵圍、殺戮。
他是燕王後人,他的祖父、叔伯、至親,也死在那場兵亂之事,吳美人為什麽會死?她是燕王府三公子的女人,必是因為探到秦王府的秘密,被殺人滅口。
*
翌日一早,香客院的女香客們用罷晨齋,決定離開。
無心庵的女尼每日晨齋前是要做早課的,這是蘇晴來後定的規矩,她們會聚在一起誦經半個時辰,完成之後就會用晨齋,之後便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有的養雞,有的養豬,還有的清掃、種菜、種藥等。
暮齋時分,則是用罷暮齋再做晚課,也是半個時辰,晌午不用再做午課,到了時候,每處的人按人頭去齋堂領取齋包、饅頭或點心,這便是她們的晌午飯。
每日不是晨齋有一個雞蛋,便是暮齋有雞蛋湯喝,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
崇熙三年八月初十,北寧出現高祖皇帝太子宇文永血書,怒斥秦王宇文泰父子狠辣歹毒,違背在高祖病榻前的許諾,發動兵變,誣陷十位皇子,誅殺東宮上下,連新出生不滿百日的稚兒都未放過。
與此同時,韓王親筆遺書問世,指責嘉德帝、崇熙帝父子殘暴不仁,毫無兄弟親情,對秦王府惡行嚴加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