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沐食邑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都說,皇上最寵愛的皇子是大皇子,因為這是長子;而皇上最喜歡的公主早不再是五公主、二公主,而是大公主了。
鄭淑妃還為此酸溜溜地說道兩迴,皇上便道:“五公主有你疼著,華凰的親娘又是那樣子,還不讓朕疼愛兩分,世上哪有什麽好事都能占到的,到底是朕對不住她,當年將她弄丟了……你權當是朕補償她罷。”
崇熙帝說了這話後,鄭淑妃再不抱怨了。
皇帝寵大公主,是覺得她在民間吃了苦頭,想要補償。
汝寧郡主坐到蘇晴麵前,“我聽人說,皇上賜大公主挑選沐食邑,你專挑了兩個最窮最貧苦的縣,一個是錢塘海的鹽坪縣,另一個是西北的金灘縣,為了打理好沐食邑,你將自己關入藏北閣查了五天五夜的典籍、書籍。”
蘇晴眨巴眼睛,“我進來有五天五夜了?”
汝寧郡主連連點頭,“因著大公主重新賜了沐食邑,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的沐食邑亦下來了。皇上各賜了一縣,三位成年郡王各得二縣為封地,允他們自行打理封地。”
親王有三縣為封地,郡王是兩縣,皇族的候爵則為一縣為封地。
嫡公主沐食邑為兩縣,其他公主則為一縣,有不得寵、不討喜的隻得二、三鎮百姓做沐食邑。像親王府的嫡郡主,便可得兩鎮百姓為沐食邑,再次一等又得寵的,經親王請封能得到一千戶、五百戶百姓做沐食邑。
汝寧郡主道:“五公主因年紀尚幼,皇上說待她及笄再賞賜,昨兒一惱之下,說皇上偏心,皇上氣得怒斥她的書讀狗肚子裏。三位公主不是今年及笄便是明年及笄,皇上這才賞賜沐食邑,可她不過十二歲,離及笄還有幾年呢,就想要沐食邑,還說四皇子的王府都快建好了,她的公主府卻沒影……”
五公主自小嬌寵,這迴看其他姐姐賞下沐食邑,大公主挑了最貧窮的縣。那是大公主的選擇,崇熙帝還在朝廷上誇大公主貼心,為了給妹妹們帶好頭,可結果輪到後頭的公主,同樣是選,有的要選京南縣,有的要選京東縣……
從來沒有讓公主選京縣做沐食邑的。
後來還是王總管給她們指了十幾個選擇,隻能讓她們在那們標注好的地方選,二公主平日不吱聲,選了江南杭州一縣,三公主有樣學樣,選了鹹陽一縣,四公主選的亦不差。
這般一比對,反是大公主兩縣加起來也不及妹妹一個縣的人口多。
蘇晴聽汝寧郡主絮叨了一迴。
五個侍衛住在她的師舍裏,隻是其他人看住得太擁擠,崔太傅將旁邊的院子撥給了他們,讓侍衛住隔壁院子,蘇晴依舊住在原來的地方,現下地方依然寬敞。
蘇晴整理好筆記、筆墨裝入帶來的書袋裏,低頭聞了聞,現下才是四五月,天氣不熱,身上亦無汗味,就是發髻有些微亂。
汝寧郡主真是佩服蘇晴,在藏書閣能待上五天五夜不出來,也真是能人。
蘇晴道:“你父王為你請封沐食邑了?”
“嗯,能請封二至三鎮,我二哥請封了郡王,我母妃原想留給我胞弟,父王說不能什麽好處都占了,得給側妃母子留條活路。”
未涉利益,府裏甚是太平,這一迴,榮王妃與側妃鬥起來了,側妃以前自是溫順,可這迴亦是不饒人,寸步不讓。
你兒子得了親王世子位,我兒子就不能得一個郡王爵。
蘇晴道:“你母妃不就生你哥與你兩個,你還有胞弟?”
“在我母妃肚子裏,下月就要出生了,近來我母妃天天嚷肚子疼。”
還沒生出來,就忙著搶爵位了。
榮王估計很頭疼。
太上皇隻得四個兒子,還有一個最小的沒成年。因著這兒,崇熙帝大方地給弟弟們多賜一個爵位,榮王府、寧王府各有兩個,一是親王爵,一是郡王爵,便是肅王府也是如此,不曾想,現下要賜爵了,各府後宅不安穩。為了爵位開鬥了,你給我挖扛,我給你氣受,以往的平和全沒了。
蘇晴與汝寧郡主說話間出了藏書閣。
小李子提著食盒,“大公主出來了,是迴師舍用晨食?”
“且先迴去,我得沐浴更衣,還得好好睡一覺。”
汝寧郡主道:“大公主忘了,今兒是大皇子大婚。”
蘇晴連忙拍了一下腦袋瓜,“我的個天,我忘了這麽重要的事,我答應大皇兄要去道賀。”
她飛一般地往師舍方向奔去,當即將兩個簿子放到箱子裏存好,沐浴更衣出來,用了晨食。
取了一隻漂亮的錦盒,用一張紅箋寫了“古方禦豆腐秘方一套:全福豆腐、玉豆腐、豆腐皮、豆腐幹、豆腐乳、五香鹵豆幹。”
將紅箋疊好放到盒子裏,盒子備得很漂亮,自我感覺良好。
朱玉、喜兒給蘇晴打扮了一番。
蘇晴去了懿寧宮。
太上皇道:“大皇子大婚,朕得去瞧瞧,你父皇今兒忙,走不開身。附屬小國、北遼聽說大周換了皇帝,派了使臣來,朕代你父皇去瞧瞧,你同朕一起。”
“是,祖父。”
因著午後再出門,蘇晴迴翠微宮補了一覺,醒來時已是未時三刻。
祖孫二人登上龍輦。
太上皇好不容易給孫女爭取到挑選沐食邑的機會,可她倒好,挑了兩個一西、一南,相隔幾千裏之遙的,且全是最貧瘠之地。
“你近來在藏書閣藏典籍,有何收獲?”
“孫女就是因為一個帶了‘鹽’字,一個帶了‘金’字才挑的,一查之下還真有收獲,迴頭就令我的人去金灘縣尋金子,令我的人再去去鹽坪縣尋鹽。
百姓離不開鹽,金子又是錢。
一想到全縣的鹽、全縣都是閃閃發光的金子,孫女能激動得睡不著覺。”
太上皇頗是無語,“因為這兩縣的縣名好,你就選了?”
蘇晴一本正經地點頭。
太上皇不認識這麽蠢的人,她素日不是挺機靈的,這種事還能因為縣名就挑的,明知貧瘠還挑了。
“想換地兒了與朕說,兩縣都換不可能,與你換一縣還是成的,到底是你自己選的地兒,再不好也得堅持下去。”
原就沒有親娘補貼,你還能昏頭幹出這種事。
太上皇太無語了。
他更覺得,以蘇晴的聰慧幹不出這事,肯定是為了給後麵的公主帶好頭,這才委屈了自己,可那些公主才不上當,全挑了好縣做沐食邑。
他覺得懂事的孩子最吃虧,這不,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套進去了,挖坑的人還是她自己。
鄭淑妃還為此酸溜溜地說道兩迴,皇上便道:“五公主有你疼著,華凰的親娘又是那樣子,還不讓朕疼愛兩分,世上哪有什麽好事都能占到的,到底是朕對不住她,當年將她弄丟了……你權當是朕補償她罷。”
崇熙帝說了這話後,鄭淑妃再不抱怨了。
皇帝寵大公主,是覺得她在民間吃了苦頭,想要補償。
汝寧郡主坐到蘇晴麵前,“我聽人說,皇上賜大公主挑選沐食邑,你專挑了兩個最窮最貧苦的縣,一個是錢塘海的鹽坪縣,另一個是西北的金灘縣,為了打理好沐食邑,你將自己關入藏北閣查了五天五夜的典籍、書籍。”
蘇晴眨巴眼睛,“我進來有五天五夜了?”
汝寧郡主連連點頭,“因著大公主重新賜了沐食邑,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的沐食邑亦下來了。皇上各賜了一縣,三位成年郡王各得二縣為封地,允他們自行打理封地。”
親王有三縣為封地,郡王是兩縣,皇族的候爵則為一縣為封地。
嫡公主沐食邑為兩縣,其他公主則為一縣,有不得寵、不討喜的隻得二、三鎮百姓做沐食邑。像親王府的嫡郡主,便可得兩鎮百姓為沐食邑,再次一等又得寵的,經親王請封能得到一千戶、五百戶百姓做沐食邑。
汝寧郡主道:“五公主因年紀尚幼,皇上說待她及笄再賞賜,昨兒一惱之下,說皇上偏心,皇上氣得怒斥她的書讀狗肚子裏。三位公主不是今年及笄便是明年及笄,皇上這才賞賜沐食邑,可她不過十二歲,離及笄還有幾年呢,就想要沐食邑,還說四皇子的王府都快建好了,她的公主府卻沒影……”
五公主自小嬌寵,這迴看其他姐姐賞下沐食邑,大公主挑了最貧窮的縣。那是大公主的選擇,崇熙帝還在朝廷上誇大公主貼心,為了給妹妹們帶好頭,可結果輪到後頭的公主,同樣是選,有的要選京南縣,有的要選京東縣……
從來沒有讓公主選京縣做沐食邑的。
後來還是王總管給她們指了十幾個選擇,隻能讓她們在那們標注好的地方選,二公主平日不吱聲,選了江南杭州一縣,三公主有樣學樣,選了鹹陽一縣,四公主選的亦不差。
這般一比對,反是大公主兩縣加起來也不及妹妹一個縣的人口多。
蘇晴聽汝寧郡主絮叨了一迴。
五個侍衛住在她的師舍裏,隻是其他人看住得太擁擠,崔太傅將旁邊的院子撥給了他們,讓侍衛住隔壁院子,蘇晴依舊住在原來的地方,現下地方依然寬敞。
蘇晴整理好筆記、筆墨裝入帶來的書袋裏,低頭聞了聞,現下才是四五月,天氣不熱,身上亦無汗味,就是發髻有些微亂。
汝寧郡主真是佩服蘇晴,在藏書閣能待上五天五夜不出來,也真是能人。
蘇晴道:“你父王為你請封沐食邑了?”
“嗯,能請封二至三鎮,我二哥請封了郡王,我母妃原想留給我胞弟,父王說不能什麽好處都占了,得給側妃母子留條活路。”
未涉利益,府裏甚是太平,這一迴,榮王妃與側妃鬥起來了,側妃以前自是溫順,可這迴亦是不饒人,寸步不讓。
你兒子得了親王世子位,我兒子就不能得一個郡王爵。
蘇晴道:“你母妃不就生你哥與你兩個,你還有胞弟?”
“在我母妃肚子裏,下月就要出生了,近來我母妃天天嚷肚子疼。”
還沒生出來,就忙著搶爵位了。
榮王估計很頭疼。
太上皇隻得四個兒子,還有一個最小的沒成年。因著這兒,崇熙帝大方地給弟弟們多賜一個爵位,榮王府、寧王府各有兩個,一是親王爵,一是郡王爵,便是肅王府也是如此,不曾想,現下要賜爵了,各府後宅不安穩。為了爵位開鬥了,你給我挖扛,我給你氣受,以往的平和全沒了。
蘇晴與汝寧郡主說話間出了藏書閣。
小李子提著食盒,“大公主出來了,是迴師舍用晨食?”
“且先迴去,我得沐浴更衣,還得好好睡一覺。”
汝寧郡主道:“大公主忘了,今兒是大皇子大婚。”
蘇晴連忙拍了一下腦袋瓜,“我的個天,我忘了這麽重要的事,我答應大皇兄要去道賀。”
她飛一般地往師舍方向奔去,當即將兩個簿子放到箱子裏存好,沐浴更衣出來,用了晨食。
取了一隻漂亮的錦盒,用一張紅箋寫了“古方禦豆腐秘方一套:全福豆腐、玉豆腐、豆腐皮、豆腐幹、豆腐乳、五香鹵豆幹。”
將紅箋疊好放到盒子裏,盒子備得很漂亮,自我感覺良好。
朱玉、喜兒給蘇晴打扮了一番。
蘇晴去了懿寧宮。
太上皇道:“大皇子大婚,朕得去瞧瞧,你父皇今兒忙,走不開身。附屬小國、北遼聽說大周換了皇帝,派了使臣來,朕代你父皇去瞧瞧,你同朕一起。”
“是,祖父。”
因著午後再出門,蘇晴迴翠微宮補了一覺,醒來時已是未時三刻。
祖孫二人登上龍輦。
太上皇好不容易給孫女爭取到挑選沐食邑的機會,可她倒好,挑了兩個一西、一南,相隔幾千裏之遙的,且全是最貧瘠之地。
“你近來在藏書閣藏典籍,有何收獲?”
“孫女就是因為一個帶了‘鹽’字,一個帶了‘金’字才挑的,一查之下還真有收獲,迴頭就令我的人去金灘縣尋金子,令我的人再去去鹽坪縣尋鹽。
百姓離不開鹽,金子又是錢。
一想到全縣的鹽、全縣都是閃閃發光的金子,孫女能激動得睡不著覺。”
太上皇頗是無語,“因為這兩縣的縣名好,你就選了?”
蘇晴一本正經地點頭。
太上皇不認識這麽蠢的人,她素日不是挺機靈的,這種事還能因為縣名就挑的,明知貧瘠還挑了。
“想換地兒了與朕說,兩縣都換不可能,與你換一縣還是成的,到底是你自己選的地兒,再不好也得堅持下去。”
原就沒有親娘補貼,你還能昏頭幹出這種事。
太上皇太無語了。
他更覺得,以蘇晴的聰慧幹不出這事,肯定是為了給後麵的公主帶好頭,這才委屈了自己,可那些公主才不上當,全挑了好縣做沐食邑。
他覺得懂事的孩子最吃虧,這不,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套進去了,挖坑的人還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