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授藝謝禮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晴迴到翠微宮,誰也不知道她去做甚,隻知道陶康離開前,她在南山小院待了一天,陶康離開後,她在南山小院又待了一天。
迴來的蘇晴更加沉默了,將自己關在寢殿內,繼續苦背《梅林氣訣》第一章至第三章內容已焚毀,她大穴通暢,在短短兩天就修到了第三層功法上,後麵的需要慢慢修煉,直將功法背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方將後麵的焚為灰燼。
《梅林琴譜》卻有一些小技,比如如何練成盲彈之技,如何讓琴音有靈,有情感等,上頭都有講授,雖然當時粗掃,但這些可以練成技藝的法子還是看進去了。
二月十三黃昏,小李子稟道:“大公主,太上皇召見!”
“就來。”
蘇晴剛練了一遍氣訣,她穿上鞋子,整理一下衣袍,攜著小李子來到懿寧宮。
崇熙帝亦在,看到蘇晴細細地打量一番,“聽說你要參加今年的恩科?”
“是,父皇。”
她遇事,第一個找人商量的是太上皇,可見她對太上皇的信任超過其他人。
崇熙帝“哦”了一聲,“有信心?”
“兒臣會全力以赴。”
崇熙帝道:“既然想好了,且下場試試吧,朕會……著人安排。”
太學舉人班隻得蘇晴一個要參加恩科,其他人都想再讀兩年,大後年三月便是科考之年,後年秋天是鄉試,大後年春天是會試,舉人班的學子都想在下屆時再試。
崇熙帝道:“你將男童袍服交給陶康?”
“是。”蘇晴答了一句。
“他要那個作甚?”
“他在尋找幽蘭夫人的子侄後人。”
“那男童是?”
蘇晴道:“他沒說,他隻說袍服的針線刺繡有幾分前朝宮中針工局繡娘的影子。”
“你未提羊皮圖的事?”
“他問了是誰剪開腰間的夾層,我說裏頭藏了我養父留下的血書,他信了。”
崇熙帝滿意地點頭,陶康此人才華太高,武功又高,很難對付,若是在他們尋找前朝寶藏時弄出一些動靜,會添不少的麻煩。
“既然決定下場,就與你祖父、太學先生們好好學習,恩科會試非同小可。三月十八開考,要到三月二十五清晨才結束,這可是好些天的時間,你一個嬌弱女兒,當真能承受得住。”
太上皇道:“晴兒若受不住,記得早些放棄。”
“皇祖父,孫女記下了。”
崇熙帝道:“你手上這串佛珠,若朕沒記錯,是陶公的?”
“是,我那串給他作了授藝謝禮。”
其實是一串換一串,這一串隻是尋常的菩提果佛珠,但那串卻是木頭雕琢而成,且出自南方空明大師之手。
崇熙帝問:“你學了什麽?”
他的神色太嚴肅,這亦是她不能在崇熙麵前撒嬌耍賴的原因,她見過崇熙帝的次數寥寥可數,就連父女間的問答亦顯得很正式,一問一答,除此之外彼此間都找不到話說。
蘇晴道:“《困龍陣》和《石雷陣》。”
未提兵法的事,隻說了陣圖。
太上皇道:“陣法最是高深,不容易學。”
“孫女會認真學習。”
崇熙帝沉吟道:“智賢的兵法還是極厲害的。”
太上皇道:“智賢除了兵法還有陣圖、易學。”
蘇晴看他們父女之間,太上皇隨和得多,皇帝很嚴肅,太過剛正,蘇晴突兀地道:“父皇,母後是怎樣的人?”
父子倆沒想她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崇熙帝道:“她……很好,她很看重你。”
蘇晴問道:“母後做得很完美,好到連父皇都挑不出錯。可是這麽多年,父皇既無法像喜歡司馬良娣一般,也無法做到如保護蓮妃一般,甚至不能與如淑妃一般相處。父皇,為什麽呢?她很好,為何你卻不能喜歡她?”
太上皇有些幸災樂禍,如若他的孩子這樣問他,他卻答得上來,因為他一生最敬重喜歡的便是獨孤皇後。
崇熙帝道:“你是聽人說了什麽?”
“我隻是想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人?我知父皇,可父皇可曾知我?我知母後,恐她不曾知我。”
民間最了解女兒的必是自己的親娘,夫妻之間也頗是了曉,可皇後做得好,連人挑不出錯處來。
崇熙帝道:“你母後是怎樣的?”
他亦想知道,皇後唯一的女兒如何看她?
蘇晴搖頭,“我眼中的母後與父皇眼中的她是不同的,父皇既不告知我,我亦不會告訴父皇。”
你未曾與我說,我為何要與你說。
蘇晴福身行禮,“祖父,孫女告退。”
太上皇點了一下頭,“明日要迴太學上學了?”
“祖父,若是舉人班的課上得不盡人意,我想在女學舍裏自學,若有不懂的,再去請教太學先生。”
“此事,劉內監已與崔太傅打過招唿了,太學的課你願去便去,既然決定了下場應考,就得全力以赴。在考場之中若有不妥,或是發現不妥,都可告訴朕,女子下場是首例,雖有太學的經驗,但會試還是第一次。”
“孫女明白。”
蘇晴恭敬地退出大殿。
太上皇輕斥道:“你板著臉作甚?那是你女兒,她的膽子也是大的了,可見到你,連話都說得一板一眼,父女之間有必要這樣?”
崇熙帝道:“她走丟十四年,自是不如南康、興榮她們,但朕心裏還是疼她的。”
太上皇怒喝道:“你眼裏隻看到那幾個在你跟前長大的孩子,對她仿若未見。當年的事如何,你心裏沒個數,就算是愧疚、彌補,也要對她好些,朕倒覺著,這麽多孫兒孫女,就這一個有人樣兒。”
他在這兒,連晴兒說話都像換了一個人,生疏、客套,他們祖孫幾時這般說過話的,太上皇認為這都是崇熙帝不對。
崇熙帝被太上皇訓了幾句,出得懿寧宮,對身邊的總管道:“著蘇遷來一趟。”
“是。”
他倒吸了一口氣,計劃還得進行,否則前朝餘孽如何能除掉。
前朝寶藏定會吸引他們露出水麵。
蘇晴坐到案前,坐了一會兒,目光落到大箱子上,那裏頭是從鳳西縣運迴的玉石,她打開箱子,挑了幾塊玉石裝好,攜著小李子去了珍寶局。
管事迎了過來,哈腰點頭,“大公主要訂製什麽首飾?”
“我想訂製幾套玉首飾,墨翠、帝王綠、紫玉、冰果綠、桃花春各一套,可有玉師,想請他過目看能製出什麽。”
迴來的蘇晴更加沉默了,將自己關在寢殿內,繼續苦背《梅林氣訣》第一章至第三章內容已焚毀,她大穴通暢,在短短兩天就修到了第三層功法上,後麵的需要慢慢修煉,直將功法背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方將後麵的焚為灰燼。
《梅林琴譜》卻有一些小技,比如如何練成盲彈之技,如何讓琴音有靈,有情感等,上頭都有講授,雖然當時粗掃,但這些可以練成技藝的法子還是看進去了。
二月十三黃昏,小李子稟道:“大公主,太上皇召見!”
“就來。”
蘇晴剛練了一遍氣訣,她穿上鞋子,整理一下衣袍,攜著小李子來到懿寧宮。
崇熙帝亦在,看到蘇晴細細地打量一番,“聽說你要參加今年的恩科?”
“是,父皇。”
她遇事,第一個找人商量的是太上皇,可見她對太上皇的信任超過其他人。
崇熙帝“哦”了一聲,“有信心?”
“兒臣會全力以赴。”
崇熙帝道:“既然想好了,且下場試試吧,朕會……著人安排。”
太學舉人班隻得蘇晴一個要參加恩科,其他人都想再讀兩年,大後年三月便是科考之年,後年秋天是鄉試,大後年春天是會試,舉人班的學子都想在下屆時再試。
崇熙帝道:“你將男童袍服交給陶康?”
“是。”蘇晴答了一句。
“他要那個作甚?”
“他在尋找幽蘭夫人的子侄後人。”
“那男童是?”
蘇晴道:“他沒說,他隻說袍服的針線刺繡有幾分前朝宮中針工局繡娘的影子。”
“你未提羊皮圖的事?”
“他問了是誰剪開腰間的夾層,我說裏頭藏了我養父留下的血書,他信了。”
崇熙帝滿意地點頭,陶康此人才華太高,武功又高,很難對付,若是在他們尋找前朝寶藏時弄出一些動靜,會添不少的麻煩。
“既然決定下場,就與你祖父、太學先生們好好學習,恩科會試非同小可。三月十八開考,要到三月二十五清晨才結束,這可是好些天的時間,你一個嬌弱女兒,當真能承受得住。”
太上皇道:“晴兒若受不住,記得早些放棄。”
“皇祖父,孫女記下了。”
崇熙帝道:“你手上這串佛珠,若朕沒記錯,是陶公的?”
“是,我那串給他作了授藝謝禮。”
其實是一串換一串,這一串隻是尋常的菩提果佛珠,但那串卻是木頭雕琢而成,且出自南方空明大師之手。
崇熙帝問:“你學了什麽?”
他的神色太嚴肅,這亦是她不能在崇熙麵前撒嬌耍賴的原因,她見過崇熙帝的次數寥寥可數,就連父女間的問答亦顯得很正式,一問一答,除此之外彼此間都找不到話說。
蘇晴道:“《困龍陣》和《石雷陣》。”
未提兵法的事,隻說了陣圖。
太上皇道:“陣法最是高深,不容易學。”
“孫女會認真學習。”
崇熙帝沉吟道:“智賢的兵法還是極厲害的。”
太上皇道:“智賢除了兵法還有陣圖、易學。”
蘇晴看他們父女之間,太上皇隨和得多,皇帝很嚴肅,太過剛正,蘇晴突兀地道:“父皇,母後是怎樣的人?”
父子倆沒想她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崇熙帝道:“她……很好,她很看重你。”
蘇晴問道:“母後做得很完美,好到連父皇都挑不出錯。可是這麽多年,父皇既無法像喜歡司馬良娣一般,也無法做到如保護蓮妃一般,甚至不能與如淑妃一般相處。父皇,為什麽呢?她很好,為何你卻不能喜歡她?”
太上皇有些幸災樂禍,如若他的孩子這樣問他,他卻答得上來,因為他一生最敬重喜歡的便是獨孤皇後。
崇熙帝道:“你是聽人說了什麽?”
“我隻是想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樣的人?我知父皇,可父皇可曾知我?我知母後,恐她不曾知我。”
民間最了解女兒的必是自己的親娘,夫妻之間也頗是了曉,可皇後做得好,連人挑不出錯處來。
崇熙帝道:“你母後是怎樣的?”
他亦想知道,皇後唯一的女兒如何看她?
蘇晴搖頭,“我眼中的母後與父皇眼中的她是不同的,父皇既不告知我,我亦不會告訴父皇。”
你未曾與我說,我為何要與你說。
蘇晴福身行禮,“祖父,孫女告退。”
太上皇點了一下頭,“明日要迴太學上學了?”
“祖父,若是舉人班的課上得不盡人意,我想在女學舍裏自學,若有不懂的,再去請教太學先生。”
“此事,劉內監已與崔太傅打過招唿了,太學的課你願去便去,既然決定了下場應考,就得全力以赴。在考場之中若有不妥,或是發現不妥,都可告訴朕,女子下場是首例,雖有太學的經驗,但會試還是第一次。”
“孫女明白。”
蘇晴恭敬地退出大殿。
太上皇輕斥道:“你板著臉作甚?那是你女兒,她的膽子也是大的了,可見到你,連話都說得一板一眼,父女之間有必要這樣?”
崇熙帝道:“她走丟十四年,自是不如南康、興榮她們,但朕心裏還是疼她的。”
太上皇怒喝道:“你眼裏隻看到那幾個在你跟前長大的孩子,對她仿若未見。當年的事如何,你心裏沒個數,就算是愧疚、彌補,也要對她好些,朕倒覺著,這麽多孫兒孫女,就這一個有人樣兒。”
他在這兒,連晴兒說話都像換了一個人,生疏、客套,他們祖孫幾時這般說過話的,太上皇認為這都是崇熙帝不對。
崇熙帝被太上皇訓了幾句,出得懿寧宮,對身邊的總管道:“著蘇遷來一趟。”
“是。”
他倒吸了一口氣,計劃還得進行,否則前朝餘孽如何能除掉。
前朝寶藏定會吸引他們露出水麵。
蘇晴坐到案前,坐了一會兒,目光落到大箱子上,那裏頭是從鳳西縣運迴的玉石,她打開箱子,挑了幾塊玉石裝好,攜著小李子去了珍寶局。
管事迎了過來,哈腰點頭,“大公主要訂製什麽首飾?”
“我想訂製幾套玉首飾,墨翠、帝王綠、紫玉、冰果綠、桃花春各一套,可有玉師,想請他過目看能製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