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考太學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德帝打量著蘇晴,“你真想考太學甲班?”
“正是,我是不是心太大了,哥哥說甲班過試極嚴,這是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定下的規矩,誰也違背不得。”
嘉德帝落定一子,這是一個有誌向的孩子,雖是女兒家,倒與當年的獨孤氏有幾分相似,偏不信甲班隻有男子,硬是考進去,當時他就覺得這姑娘很厲害,能考入全班清一色隻有男子的甲班。
嘉德帝微微笑道:“你覺得老朽如何?”
“你老一代鴻儒,哪有時間指點小生?”
“有,有,老朽很快就閑了,離明年太學春試還有幾月,指點你詩詞文章還是有餘,再有這算學,我也是精通的,你隻要學得老朽一半,必能考入太學甲班。”
蘇晴忙道:“老先生真是太好了,我要拜你為師,是不是得備拜師禮?”
“你不是親手做了一雙舒適的鞋子送老朽,這個就當拜師禮了。”
蘇晴當即起身,“小女蘇晴拜見先生,還望先生指點、教導!”
這個孫女好,能陪他玩。
哪裏像其他的,見到他不是嚇得戰戰兢兢便是無趣得很。
祖孫倆扮起了先生與學生,一個願教,一個願學,一盤棋結束,嘉德帝指點蘇晴書法,這一節便是書法課了。
書法課結束,又是繪畫課。
繪畫課結束便是詩詞課……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叢中看不見。”
這也叫詩,這是數數,卻是他看著她寫了半晌寫的。
嘉德帝指著外頭的花,讓她以此為題作一首詩。
蘇晴真沒有寫詩填詞的天賦,憋了半晌也寫不出好詩好詞,好不容易寫出來了,惹得嘉德帝大笑不已。
嘉德帝道:“詩詞你無天賦,且先多背背古詩,多背自然就能懂了。我且教你寫文章……”
蘇晴被嘉德帝接走了,不到半日,宮裏都傳遍了。東宮嫡郡主拜了皇上為師,要跟著皇上學詩詞、文章、算數與琴棋,準備明年初考太學甲班。
蘇晴去了皇帝那兒,福嬤嬤隻得將她的藥膳送過來。
嘉德帝對劉內監道:“將旁邊的翠薇宮拾掇出來,今晚晴兒就在偏殿將歇一晚,明日搬入翠薇宮。太子妃忙著東宮宮務,估計也顧不上她,就讓她跟著我做學問罷。”
“喏——”
蘇晴搬過來了,福嬤嬤、喜兒、歡兒亦得搬過來。
到得晚上時,蘇晴照著嘉德帝所說的文章格式,交了一篇文章。
詩詞上沒有天賦,可這文章還真有幾分意思,言之有物,除了遣詞造句上不妥當,觀點、看法也頗有不俗處。
人無完人,沒有詩詞天賦,但寫文章卻是有天賦的,樸實簡潔,亦能撩動人心。
當天夜裏,蘇晴便與福嬤嬤商量,“以前上午保養能不能改到晚上,我得跟著老先生學習呢,現在用心學,明年許能考甲班,我這麽大年紀,若是與幾個蒙學公子、郡主一起讀書,實在……有點丟臉……”
福嬤嬤不好拒絕,當即道:“迴郡主,保養改到晚上,白日的藥膳一日三次不能少。”
“謝福嬤嬤!”
蘇晴與福嬤嬤商量妥當後,提筆寫了課程:書畫、詩詞、文章、算學、棋藝都細細地列出來,每兩天上一堂棋藝課,每兩天亦上一次琴藝課。
蘇晴去了翠薇宮,她的灰灰被遷到翠薇宮外的宮牆上安家。
每日入睡前,嘉德帝會給她寫一封信,傳信的便是兩隻鴿子。
她再給嘉德帝迴信,待他看了迴信,他便上床睡覺。
蘇晴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太閑。
嘉德帝閑得發慌,找不到事做,且已打算退位,朝政更不想管,以前在位也不甚管,大部分都是太子在做,現在是更有理由不管。
十月二十六日,她從養心殿迴到翠薇宮,做完了保養,正昏昏困乏欲睡,隻聽得一陣說話聲,卻是萱姑姑帶了一個老內侍進來。
“姑姑,你怎麽來了?”
“太子妃還記得郡主身上那塊疤呢,這位便是宮裏精通紋身技藝的老師傅。”
蘇晴想起來,可身上衣衫不整,“那個疤……疤不打緊的。”
“這是太子妃的意思,你是皇家金枝玉葉,身上絕不能留下瑕疵。”萱姑姑福身道:“有勞師傅,就照娘娘繪的圖紙,繪成一隻鳳凰。”
“老奴明白。”
老內監長得精瘦,眸光犀厲。
蘇晴怕疼,可已趴在榻上做保養,隻能咬牙忍著。
喜兒、歡兒點亮所有宮燈,將殿內照著燈火通明,老內侍取出工具、顏料,先在她身上的疤痕處繪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再照著圖紙細細地紋刺。
血珠不停地滲出,一次次被他拭去,再繼續紋刺。
蘇晴委實有些困了,迷糊之中,夢到了喬六婆與半塊錦帕,恍惚之間突地迴過神來,道:“老師傅,你是哪年入的宮啊?”
老師傅道:“年頭可久了,是天華六年入的宮。”
“老師傅在宮裏認識的人一定不少。”
“活得久了,認識的人自然就多了。”
此人可不像尋常的老宮人,眼神很厲,年輕時定是位當權者,至少也像劉翁翁那樣的人,劉翁翁是蘇晴對劉內監的稱唿。
覺得叫劉總管太外道,人家可是教她學算學,原因是嘉德帝認為劉內監的算學厲害,既然宮裏有嬤嬤,那喚他叫“翁翁”也不錯,聽起來特別。
“老師傅可認識天華年間,高祖皇帝徐淑妃身邊的宮娥?”
老師傅手上一頓,蘇晴倒吸一口寒氣,是這一下太重。
“郡主,現在是紋鳳凰的眼睛,需得重些。”
蘇晴咬住牙齒,隻待這一會兒過了,繼續問道:“我在民間時,得王莊喬六婆祖孫相救。說到喬六婆亦是一個奇女子……”
她用敬重而不乏欣賞地語調,講了喬六婆的故事,講她年輕守節,講她如何教導兒子,又講兒子如何意外仙逝,她如何堅強,將年輕的兒媳收為義女,預備嫁妝,另選夫家,將她嫁出門去。
喜兒、歡兒聽得很是意外,這民間還有這樣的人,支持兒媳改嫁,獨自哺養、教導一雙兒女。
“老師傅,喬六婆早年便是徐淑妃宮裏的宮娥。”她又講了喬六婆年滿二十五迴家,家中為她選了夫婿,可她卻不願嫁人,因為她早年在宮裏負過傷,不能生兒育女,偏她孿生妹妹求上門來,說守節日子艱難,她便與妹妹易換了身份。
妹妹以她之名改嫁,而她以妹之名進入王莊守節。
福嬤嬤聽到此處,“早年徐淑妃身邊的宮娥……”
她望著老師傅,欲言又止。
“正是,我是不是心太大了,哥哥說甲班過試極嚴,這是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定下的規矩,誰也違背不得。”
嘉德帝落定一子,這是一個有誌向的孩子,雖是女兒家,倒與當年的獨孤氏有幾分相似,偏不信甲班隻有男子,硬是考進去,當時他就覺得這姑娘很厲害,能考入全班清一色隻有男子的甲班。
嘉德帝微微笑道:“你覺得老朽如何?”
“你老一代鴻儒,哪有時間指點小生?”
“有,有,老朽很快就閑了,離明年太學春試還有幾月,指點你詩詞文章還是有餘,再有這算學,我也是精通的,你隻要學得老朽一半,必能考入太學甲班。”
蘇晴忙道:“老先生真是太好了,我要拜你為師,是不是得備拜師禮?”
“你不是親手做了一雙舒適的鞋子送老朽,這個就當拜師禮了。”
蘇晴當即起身,“小女蘇晴拜見先生,還望先生指點、教導!”
這個孫女好,能陪他玩。
哪裏像其他的,見到他不是嚇得戰戰兢兢便是無趣得很。
祖孫倆扮起了先生與學生,一個願教,一個願學,一盤棋結束,嘉德帝指點蘇晴書法,這一節便是書法課了。
書法課結束,又是繪畫課。
繪畫課結束便是詩詞課……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叢中看不見。”
這也叫詩,這是數數,卻是他看著她寫了半晌寫的。
嘉德帝指著外頭的花,讓她以此為題作一首詩。
蘇晴真沒有寫詩填詞的天賦,憋了半晌也寫不出好詩好詞,好不容易寫出來了,惹得嘉德帝大笑不已。
嘉德帝道:“詩詞你無天賦,且先多背背古詩,多背自然就能懂了。我且教你寫文章……”
蘇晴被嘉德帝接走了,不到半日,宮裏都傳遍了。東宮嫡郡主拜了皇上為師,要跟著皇上學詩詞、文章、算數與琴棋,準備明年初考太學甲班。
蘇晴去了皇帝那兒,福嬤嬤隻得將她的藥膳送過來。
嘉德帝對劉內監道:“將旁邊的翠薇宮拾掇出來,今晚晴兒就在偏殿將歇一晚,明日搬入翠薇宮。太子妃忙著東宮宮務,估計也顧不上她,就讓她跟著我做學問罷。”
“喏——”
蘇晴搬過來了,福嬤嬤、喜兒、歡兒亦得搬過來。
到得晚上時,蘇晴照著嘉德帝所說的文章格式,交了一篇文章。
詩詞上沒有天賦,可這文章還真有幾分意思,言之有物,除了遣詞造句上不妥當,觀點、看法也頗有不俗處。
人無完人,沒有詩詞天賦,但寫文章卻是有天賦的,樸實簡潔,亦能撩動人心。
當天夜裏,蘇晴便與福嬤嬤商量,“以前上午保養能不能改到晚上,我得跟著老先生學習呢,現在用心學,明年許能考甲班,我這麽大年紀,若是與幾個蒙學公子、郡主一起讀書,實在……有點丟臉……”
福嬤嬤不好拒絕,當即道:“迴郡主,保養改到晚上,白日的藥膳一日三次不能少。”
“謝福嬤嬤!”
蘇晴與福嬤嬤商量妥當後,提筆寫了課程:書畫、詩詞、文章、算學、棋藝都細細地列出來,每兩天上一堂棋藝課,每兩天亦上一次琴藝課。
蘇晴去了翠薇宮,她的灰灰被遷到翠薇宮外的宮牆上安家。
每日入睡前,嘉德帝會給她寫一封信,傳信的便是兩隻鴿子。
她再給嘉德帝迴信,待他看了迴信,他便上床睡覺。
蘇晴明白了,這一切都是太閑。
嘉德帝閑得發慌,找不到事做,且已打算退位,朝政更不想管,以前在位也不甚管,大部分都是太子在做,現在是更有理由不管。
十月二十六日,她從養心殿迴到翠薇宮,做完了保養,正昏昏困乏欲睡,隻聽得一陣說話聲,卻是萱姑姑帶了一個老內侍進來。
“姑姑,你怎麽來了?”
“太子妃還記得郡主身上那塊疤呢,這位便是宮裏精通紋身技藝的老師傅。”
蘇晴想起來,可身上衣衫不整,“那個疤……疤不打緊的。”
“這是太子妃的意思,你是皇家金枝玉葉,身上絕不能留下瑕疵。”萱姑姑福身道:“有勞師傅,就照娘娘繪的圖紙,繪成一隻鳳凰。”
“老奴明白。”
老內監長得精瘦,眸光犀厲。
蘇晴怕疼,可已趴在榻上做保養,隻能咬牙忍著。
喜兒、歡兒點亮所有宮燈,將殿內照著燈火通明,老內侍取出工具、顏料,先在她身上的疤痕處繪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再照著圖紙細細地紋刺。
血珠不停地滲出,一次次被他拭去,再繼續紋刺。
蘇晴委實有些困了,迷糊之中,夢到了喬六婆與半塊錦帕,恍惚之間突地迴過神來,道:“老師傅,你是哪年入的宮啊?”
老師傅道:“年頭可久了,是天華六年入的宮。”
“老師傅在宮裏認識的人一定不少。”
“活得久了,認識的人自然就多了。”
此人可不像尋常的老宮人,眼神很厲,年輕時定是位當權者,至少也像劉翁翁那樣的人,劉翁翁是蘇晴對劉內監的稱唿。
覺得叫劉總管太外道,人家可是教她學算學,原因是嘉德帝認為劉內監的算學厲害,既然宮裏有嬤嬤,那喚他叫“翁翁”也不錯,聽起來特別。
“老師傅可認識天華年間,高祖皇帝徐淑妃身邊的宮娥?”
老師傅手上一頓,蘇晴倒吸一口寒氣,是這一下太重。
“郡主,現在是紋鳳凰的眼睛,需得重些。”
蘇晴咬住牙齒,隻待這一會兒過了,繼續問道:“我在民間時,得王莊喬六婆祖孫相救。說到喬六婆亦是一個奇女子……”
她用敬重而不乏欣賞地語調,講了喬六婆的故事,講她年輕守節,講她如何教導兒子,又講兒子如何意外仙逝,她如何堅強,將年輕的兒媳收為義女,預備嫁妝,另選夫家,將她嫁出門去。
喜兒、歡兒聽得很是意外,這民間還有這樣的人,支持兒媳改嫁,獨自哺養、教導一雙兒女。
“老師傅,喬六婆早年便是徐淑妃宮裏的宮娥。”她又講了喬六婆年滿二十五迴家,家中為她選了夫婿,可她卻不願嫁人,因為她早年在宮裏負過傷,不能生兒育女,偏她孿生妹妹求上門來,說守節日子艱難,她便與妹妹易換了身份。
妹妹以她之名改嫁,而她以妹之名進入王莊守節。
福嬤嬤聽到此處,“早年徐淑妃身邊的宮娥……”
她望著老師傅,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