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鬥起來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內監道:“老奴定會照顧好雪球,明日一早再放出去。”
嘉德帝將第二幅畫貼在簿子上,“劉伴伴,你說晴兒知道是朕?”
“不知道,蘭香說不必理會,可嫡郡主堅持迴信。”
他們有暗衛在洛陽別苑。
暗衛查到了蘭香所說的話,卻不知道太子妃主仆已經瞧出嘉德帝的筆跡。
嘉德帝很是高興,“這樣好,她不知道是朕,會更自然真誠。”
他的其他兒孫,不是畏懼他,便是討好他,實在無趣得很,唯一不懼的大概隻得太子宇文雍一人,自他登基以來,東宮勢大,他這個皇帝亦是可有可無,願上朝就去,不願去時,太子監政。
滿朝文武除了榮王派的幾位臣子,再有一些中立派的,剩下全是太子派的文武臣子。
天下人都說,嘉德帝嫉妒太子的才幹,故意扶立榮王與太子朝堂對峙,以此平衡朝堂勢力,簡直就是荒謬,他就是他,他為什麽要嫉妒自己的兒子?
嘉德帝與自己的嫡孫女便這樣飛鴿傳書,一個願意學,一個願意教,從最初隻介於書畫上的,後來也聊些其他的,比如如果學棋藝,得看什麽書?
嘉德帝亦給孫女推薦幾本好書,哪些是適合初學棋藝的人看,哪幾曲琴譜不錯,練書法要學什麽字帖等等。
蘇晴與嘉德帝未曾見麵,就先做了筆友,尤其是嘉德帝看到蘇晴在書畫上的長進,更覺歡喜。
一個月的時間,蘇晴的變化很大,皮膚細膩了,人變白了,頭發更為黑密柔軟,蘭姑姑擔心她的手腳會凍傷,早早就弄來了藥草方子,每晚睡前就要泡手腳。
東宮廣平王與鄭良娣母子鬥得更厲害了。
太子宇文雍又派身邊內侍來了一趟洛陽,想接蘇氏母女迴京。
“迴稟太子殿下,晴兒負傷中毒還未好全,本宮得照應女兒。鄭良娣打理宮務越來越純熟,假以時日會處理得更好。太子殿下當多給鄭良娣一些時間磨礪、學習,鄭良娣定不負太子殿下的厚望、信任。”
宇文顯以為他是誰?對她女兒生了殺意,她就能讓他明白,過往十幾年,若不是她掌著東宮,他根本無法順遂長大。
沒有她,他就隻能與鄭良娣母子鬥成烏眼雞。
來接人的內侍、侍衛,被太子妃蘇氏將太子殿下、鄭良娣誇了又誇,誇太子殿下文治武功,誇鄭良娣是個人才,她離開之後,東宮一切如常,皆仗鄭良娣不頗厚望頗有才幹。
誇太子的便罷,可誇鄭良娣的,越聽越像是說反話,可太子妃神態認真,誇人真誠,真瞧不出是譏諷。
“唉,我蘇氏一生,最大的願望便是能享天倫,丟了十四年的女兒尋迴來了,我隻想做幾天慈母,彌補於她。
妾身感謝太子殿下記掛,我們母女尚好。”
太子妃依舊拿定主意不迴去。
宇文晏早在今春就被她安排進了燕國公掌管的西郊大營曆練,學兵法、武功做新兵,而到冬月初,才會有世家豪門各家公子的考核,通過了,便可在軍中謀到實缺,通不過就得迴家。
宇文晏未住在太子府,她管其他人鬥得如何,就算死了人,也與她無幹。她不是為了讓太子記得她的好,她隻是想陪著自己的女兒。
以前為了大義,她放棄了女兒一次,而這次,她願意放棄大局也隻想陪著女兒。尤其是看著女兒從鄉野小花長成嬌花之後,幾乎幾天一個變化,就連功課、禮儀上的變化進步也是見效明顯,蘇氏更不想迴去了。
這麽多年,她第一次體會到“幸福”的滋味,她的幸福是陪著女兒,看女兒成長變得更優秀。
蘇氏到底打發走了東宮派來的內侍、侍衛一行。
*
東宮。
太子宇文雍聽說第二次派去接人的人再次被拒,太子妃現在隻想照顧負傷中毒的女兒,可這次去的人,同樣沒見到嫡郡主。
東宮自己鬥成了烏眼雞,朝堂上榮王一派更是窮追猛打,前幾日,榮王拿下了東宮派好幾位臣子,其中兩位還是六部重臣。每次應付外頭已經夠累,偏生太子妃蘇氏尋迴了女兒,早沒以前的樣子,隻想做個慈母。
“她現在眼裏還有孤?還有東宮?是不是就隻得她女兒?”
宇文雍很生氣,以前蘇氏不是眼裏、心裏隻他一個人,一切以東宮為首,以他為重,可如今尋迴了女兒,什麽東宮、太子,全被她拋到一邊。
宇文顯是盼著蘇氏歸來,隻要她迴來,便能壓製鄭良娣,現在鄭良娣處處偏幫自己的兒子,他不過氣急,踹了四公子兩下,四公子就敢玷汙紫玉,強行讓紫玉做了四公子的通房。
他還不能與他們計較,因為鄭良娣送了他十位美人。
說是美人,怕是鄭良娣送來的眼線。
近來僅是與鄭良娣鬥法,就令他心神俱憊。
“稟父王,母妃剛尋迴大妹妹,正心疼她受的苦,這個月二十八是大妹妹十五歲生辰,待得此時,母妃定會歸來。”
現下已經十月十二了,可蘇氏根本沒有提及此事。
外頭,傳來柔美動人的聲音:“太子殿下息怒,臣妾送羹湯過來了,這可懷慶一大早親自做的,你得嚐嚐。”
懷慶郡主,鄭良娣所出的五郡主,因生母得寵,三歲時宇文雍就為這個女兒請封,嘉德帝賞了“懷慶”的封號,當時一起封賞的還有榮王府、寧王府兩府的嫡郡主。
鄭良娣在外頭都聽到了,太子正在氣惱太子妃不歸的事,太子妃歸來,她哪還能打理宮務,不迴來正好。
宇文雍一口氣堵在胸口。
鄭良娣美人如花,淺聲道:“殿下,太子妃丟失嫡郡主十四年,如今想彌補郡主母愛,親自教授規矩禮儀,原是情理之中,人之常情。當年皇後在世,臨終可都記掛著嫡郡主……”
宇文雍想到獨孤皇後,母後這一生,對他專寵司馬良娣可是頗看不過眼。宇文顯到底是他的長子,又是他與心愛女人所出,現在與鄭良娣母子相鬥,漸落下風。
以前太子妃在東宮,壓著鄭良娣,她亦未做出過分的事。
但這次,宇文顯與鄭良娣先鬥起來,不是讓榮王府瞧了笑話。
蘇氏隻這一個女兒,連個兒子都沒有,鄭良娣母子與宇文顯鬥得如何,她是真不想管?當年那個事事以東宮為先的蘇氏真的不見了?
懷慶郡主捧了羹湯,“父王且嚐嚐,這可是我今天一大早起來,親自挑的雞和藥材,照著嬤嬤說的法子,做的滋補藥膳雞。”
嘉德帝將第二幅畫貼在簿子上,“劉伴伴,你說晴兒知道是朕?”
“不知道,蘭香說不必理會,可嫡郡主堅持迴信。”
他們有暗衛在洛陽別苑。
暗衛查到了蘭香所說的話,卻不知道太子妃主仆已經瞧出嘉德帝的筆跡。
嘉德帝很是高興,“這樣好,她不知道是朕,會更自然真誠。”
他的其他兒孫,不是畏懼他,便是討好他,實在無趣得很,唯一不懼的大概隻得太子宇文雍一人,自他登基以來,東宮勢大,他這個皇帝亦是可有可無,願上朝就去,不願去時,太子監政。
滿朝文武除了榮王派的幾位臣子,再有一些中立派的,剩下全是太子派的文武臣子。
天下人都說,嘉德帝嫉妒太子的才幹,故意扶立榮王與太子朝堂對峙,以此平衡朝堂勢力,簡直就是荒謬,他就是他,他為什麽要嫉妒自己的兒子?
嘉德帝與自己的嫡孫女便這樣飛鴿傳書,一個願意學,一個願意教,從最初隻介於書畫上的,後來也聊些其他的,比如如果學棋藝,得看什麽書?
嘉德帝亦給孫女推薦幾本好書,哪些是適合初學棋藝的人看,哪幾曲琴譜不錯,練書法要學什麽字帖等等。
蘇晴與嘉德帝未曾見麵,就先做了筆友,尤其是嘉德帝看到蘇晴在書畫上的長進,更覺歡喜。
一個月的時間,蘇晴的變化很大,皮膚細膩了,人變白了,頭發更為黑密柔軟,蘭姑姑擔心她的手腳會凍傷,早早就弄來了藥草方子,每晚睡前就要泡手腳。
東宮廣平王與鄭良娣母子鬥得更厲害了。
太子宇文雍又派身邊內侍來了一趟洛陽,想接蘇氏母女迴京。
“迴稟太子殿下,晴兒負傷中毒還未好全,本宮得照應女兒。鄭良娣打理宮務越來越純熟,假以時日會處理得更好。太子殿下當多給鄭良娣一些時間磨礪、學習,鄭良娣定不負太子殿下的厚望、信任。”
宇文顯以為他是誰?對她女兒生了殺意,她就能讓他明白,過往十幾年,若不是她掌著東宮,他根本無法順遂長大。
沒有她,他就隻能與鄭良娣母子鬥成烏眼雞。
來接人的內侍、侍衛,被太子妃蘇氏將太子殿下、鄭良娣誇了又誇,誇太子殿下文治武功,誇鄭良娣是個人才,她離開之後,東宮一切如常,皆仗鄭良娣不頗厚望頗有才幹。
誇太子的便罷,可誇鄭良娣的,越聽越像是說反話,可太子妃神態認真,誇人真誠,真瞧不出是譏諷。
“唉,我蘇氏一生,最大的願望便是能享天倫,丟了十四年的女兒尋迴來了,我隻想做幾天慈母,彌補於她。
妾身感謝太子殿下記掛,我們母女尚好。”
太子妃依舊拿定主意不迴去。
宇文晏早在今春就被她安排進了燕國公掌管的西郊大營曆練,學兵法、武功做新兵,而到冬月初,才會有世家豪門各家公子的考核,通過了,便可在軍中謀到實缺,通不過就得迴家。
宇文晏未住在太子府,她管其他人鬥得如何,就算死了人,也與她無幹。她不是為了讓太子記得她的好,她隻是想陪著自己的女兒。
以前為了大義,她放棄了女兒一次,而這次,她願意放棄大局也隻想陪著女兒。尤其是看著女兒從鄉野小花長成嬌花之後,幾乎幾天一個變化,就連功課、禮儀上的變化進步也是見效明顯,蘇氏更不想迴去了。
這麽多年,她第一次體會到“幸福”的滋味,她的幸福是陪著女兒,看女兒成長變得更優秀。
蘇氏到底打發走了東宮派來的內侍、侍衛一行。
*
東宮。
太子宇文雍聽說第二次派去接人的人再次被拒,太子妃現在隻想照顧負傷中毒的女兒,可這次去的人,同樣沒見到嫡郡主。
東宮自己鬥成了烏眼雞,朝堂上榮王一派更是窮追猛打,前幾日,榮王拿下了東宮派好幾位臣子,其中兩位還是六部重臣。每次應付外頭已經夠累,偏生太子妃蘇氏尋迴了女兒,早沒以前的樣子,隻想做個慈母。
“她現在眼裏還有孤?還有東宮?是不是就隻得她女兒?”
宇文雍很生氣,以前蘇氏不是眼裏、心裏隻他一個人,一切以東宮為首,以他為重,可如今尋迴了女兒,什麽東宮、太子,全被她拋到一邊。
宇文顯是盼著蘇氏歸來,隻要她迴來,便能壓製鄭良娣,現在鄭良娣處處偏幫自己的兒子,他不過氣急,踹了四公子兩下,四公子就敢玷汙紫玉,強行讓紫玉做了四公子的通房。
他還不能與他們計較,因為鄭良娣送了他十位美人。
說是美人,怕是鄭良娣送來的眼線。
近來僅是與鄭良娣鬥法,就令他心神俱憊。
“稟父王,母妃剛尋迴大妹妹,正心疼她受的苦,這個月二十八是大妹妹十五歲生辰,待得此時,母妃定會歸來。”
現下已經十月十二了,可蘇氏根本沒有提及此事。
外頭,傳來柔美動人的聲音:“太子殿下息怒,臣妾送羹湯過來了,這可懷慶一大早親自做的,你得嚐嚐。”
懷慶郡主,鄭良娣所出的五郡主,因生母得寵,三歲時宇文雍就為這個女兒請封,嘉德帝賞了“懷慶”的封號,當時一起封賞的還有榮王府、寧王府兩府的嫡郡主。
鄭良娣在外頭都聽到了,太子正在氣惱太子妃不歸的事,太子妃歸來,她哪還能打理宮務,不迴來正好。
宇文雍一口氣堵在胸口。
鄭良娣美人如花,淺聲道:“殿下,太子妃丟失嫡郡主十四年,如今想彌補郡主母愛,親自教授規矩禮儀,原是情理之中,人之常情。當年皇後在世,臨終可都記掛著嫡郡主……”
宇文雍想到獨孤皇後,母後這一生,對他專寵司馬良娣可是頗看不過眼。宇文顯到底是他的長子,又是他與心愛女人所出,現在與鄭良娣母子相鬥,漸落下風。
以前太子妃在東宮,壓著鄭良娣,她亦未做出過分的事。
但這次,宇文顯與鄭良娣先鬥起來,不是讓榮王府瞧了笑話。
蘇氏隻這一個女兒,連個兒子都沒有,鄭良娣母子與宇文顯鬥得如何,她是真不想管?當年那個事事以東宮為先的蘇氏真的不見了?
懷慶郡主捧了羹湯,“父王且嚐嚐,這可是我今天一大早起來,親自挑的雞和藥材,照著嬤嬤說的法子,做的滋補藥膳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