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煩這下雨天,鞋子都濕透了,裏麵濕黏黏,難受得緊。”一個路人小跑到一家鋪子門前的屋簷下躲雨,順便跟旁邊的一位陌生人吐槽。


    旁人還沒來得及迴應他,一個鋪子裏麵的夥計就走出來跟他們說話。


    “兩位客官,你們要不要看看我們新到的鞋,穿著舒服不說,踩在濕路上還不滲水。”


    兩人聽聞,好奇地轉過頭看夥計。


    先前埋怨那人好奇的問道:“還有不滲水的鞋子?”


    夥計討好地笑道:“自然有,我說再多也無用,不如你們進來親自瞧瞧。”


    話一說完,夥計就弓著腰做了個“請”的動作。


    兩人心想進去看看也無妨,於是跟著進到鋪子裏麵。


    鋪子是一家成衣鋪子,除了衣裳,架子上還擺放著一雙雙鞋子。


    夥計將兩人引到其中一個架子前,介紹道:“你們看,就是這種鞋子,鞋底乃密製材料所做,可防水防沙,穿著也舒服。”


    先頭埋怨下雨天那人拿起一雙鞋子打量了一下,鞋底確實是他沒見過的質材,得到夥計的同意之後,他試了一下,的確比布鞋穿著要舒服不少。


    至於防不防水,他還不清楚,因為夥計不讓他穿出去。


    “一雙多少錢?”


    夥計笑眯眯道:“一雙八十文。”


    “你這比布鞋貴這麽多?”那人皺眉。


    夥計熱情不減:“一分價錢一分貨嘛,難道客官不覺得這鞋子穿起來很舒服嗎?而且鞋底要是被穿壞了,你大可以拿到我這裏來,我們以十文一雙的價格迴收。”


    那人一聽,心想也是,雖說還不知道是否防水,不過穿著確實比他腳下的布鞋要舒適。


    八十文就八十文吧,先買一雙試試看。


    於是他十分痛快地拿出錢付給夥計。


    另一人試穿過後,也掏出錢買了兩雙。


    雨下小之後,兩人都穿著新鞋子走出去。


    “這鞋底一點都不滲水!”


    “沒過,果然沒白買。”


    “客官,鞋底不滲水,但是鞋麵的布還是滲水的,還請你們走路的時候小心一些。”送兩人出門的夥計在後麵提醒道。


    那兩人擺擺手,頭也沒迴,示意自己知道了。


    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很多地方,一時間,橡膠鞋底做的鞋便在嶺南道掀起了一股風。


    不同的地方鞋子的價格便不同,不過有人多加打聽之後,都知道這鞋底出自柴頭村葉夏至的作坊。


    “怎麽又是這個葉夏至?”


    “可不是嗎,她怎麽有如此多的點子?”


    “這我哪能知道,不過這姑娘真是神,這麽年輕,就能把生意做得這麽大。”


    “不僅生意做得大,聽說後台也硬得很,不說她們縣的縣令,蒼梧郡的郡守,甚至節度使大人都對她禮讓三分。”


    “她是如何做到的?”


    “這你都不知道?當年嶺南道發洪水,她可是立了大功。不僅如此,還種出了南瓜,解了我們的蠱病之禍,接著又是打穀機曲轅犁,再到現在的木薯,哪一樣不是大功績一件?”


    “這些我都略有耳聞,原來還是真的。”


    “……”


    百姓們對葉夏至的談論,她本人一點都不知道,這會兒正在研究如何做雨靴。


    雨靴就是鞋底跟上麵靴麵縫合起來,鞋底好弄,靴子表麵比較薄,她還得升級改進一下擠壓器,要壓出輕薄光滑一些的橡膠皮才行。


    說幹就幹,她又找出之前畫的擠壓器圖紙,在其基礎上修修改改,再拿到鐵匠鋪去打造。


    折騰了半個多月,一雙雨靴就問世了。


    她定價一雙一百二十文,還拿到商販麵前去展示,自然也是贏得一眾好評,基於橡膠鞋底的熱銷,雨靴一下子也被訂購了幾百雙。


    隨著時間的過去,其餘的橡膠樹也到了割膠的樹齡,葉夏至也研究出其他的橡膠製品。


    其中一種就是密封圈。


    繼橡膠加工作坊之後,她又建了一個新作坊,冬天用來熬製黃冰糖,夏秋用來做罐頭。


    嶺南水果多,其中荔枝跟芒果就十分適合用來做罐頭,況且這兩種水果隻有嶺南有,權貴們誰不喜歡嚐個新鮮呢?


    有了密封圈,罐頭的保存也能保存比較長的時間。


    她組建了一支商隊,每到夏天,就將一批批的水果罐頭運送到北方。


    炎炎夏日,吃上一碗冰涼涼甜滋滋的水果罐頭,說不上有多愜意。


    長安富人舍得吃,每批罐頭一到長安,還沒進入城門,就被提前得到消息的商戶前來攔截下來買走,給省了她的租鋪子的費用。


    不止是水果罐頭。


    她還跟杜北合作,將內陸地區百姓不怎麽吃得到的海魚做成罐頭,然後賣至各地。


    海魚罐頭比起水果罐頭,儲存時間比較長,倒還比較省事。


    ……


    又經過幾年的發展,柴頭村附近已大變樣。


    由於她在柴頭村開的作坊多,全國各地的商人絡繹不絕地到來,農戶已經住不下那麽多人,於是林虎子等比較有生意頭腦的人便在村裏開起了客棧。


    外來人多,葉白露的食肆慢慢地忙不過來,村裏廚藝好的婦人也開了一兩家小食肆。


    附近村子的人會帶著自己的農產來售賣。


    村裏人有錢了,紛紛蓋起了青磚瓦房。


    葉夏至還出錢將村裏的道路重修一遍,都鋪上青石板。


    村裏每日都熱熱鬧鬧的,甚至比清冷的鎮上要繁華些許,很多人都說假以時日,柴頭村說不定會代替安和鎮。


    不僅柴頭村發生了變化,整個嶺南的變化也很大。


    首先是有了木薯,大多數的嶺南百姓不再挨餓,剩餘的水稻甚至還能賣往別處。


    葉夏至不準備成親,自然不會有什麽後代,掙到的錢也夠她們姐妹花幾輩子了,於是每年都捐出去一部分給檀殊修路。


    肚子跟交通的問題解決了,經濟自然也發展起來,嶺南便越發繁榮,隱隱超過了江南道等地。


    如今她是整個嶺南的名人,隨便逮一個人來問是否聽說過葉夏至,他們都能說出不少她的事跡。


    在嶺南百姓的心裏,葉夏至的地位甚至比天子還高。


    對此,她本人倒不介意,而是看著一點點在改變的嶺南,有著說不出的滿足。


    (正文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農家女娃,種地熬糖樣樣在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連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連三月並收藏穿成農家女娃,種地熬糖樣樣在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