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嫋心裏也是這麽想的,如果她經曆了蕭孜經曆的這些事她真的會比蕭孜做的更絕。


    “來,敬你!”白嫋說著拿起酒杯又和蕭孜喝了一杯。


    “恩遠兄啊,我知你來者不善,還望手下留情……”


    “你這是在示弱嗎?”


    “隨你怎麽想吧!”


    白嫋和蕭孜心裏都清楚對方根本沒喝醉,隻不過是想要借著“酒後吐真言”的借口說出自己的心裏話。


    因為今夜過後是敵是友還未可知……


    第二日,會賓廳。


    蕭孜帶著韓都使團前來拜見。


    “韓都遣使蕭孜攜眾遣使前來建交。”


    白嫋迴道:“清風裏剛剛通航,禮節不周之處還望遣使見諒。”


    有些老臣認出蕭孜也是當年上藝閣學藝之人於是便問道:“韓都遣使年少有為,不知師從何人啊?”


    “趙捷大人。”


    “哦?不知可否是庭中趙大人呢?”


    蕭孜看向趙捷,不知道該不該迴話。


    “韓都遣使曾經的確是我的門生。”趙捷迴答道。


    朝中大臣議論紛紛,更有甚者說趙捷有通敵叛國之嫌。


    “他是我的門生又能怎麽樣呢?主上、殿下、六部尚書他們都是我的門生。放眼各國朝中重臣,哪國沒有我趙家的門生呢?倒是各位,韓都遣使尚且在此你們就急切的想要給我扣上一個通敵叛國的帽子,不怕傳出去讓別國恥笑嗎?”趙捷說。


    白嫋說道:“諸位大人,新朝始立,不要內鬥!”


    朝堂上的議論慢慢停了下來。


    “韓都遣使既然是來建交的我們方都自然歡迎。”


    蕭孜迴答道:“為表誠意,我韓都特意編排《祝朝曲》一首。還望方國主您笑納。”


    “《祝朝曲》?”


    “是,此曲由我韓都特有的八類樂器演奏而成。此禮為“以國器,奏國樂”之名。”


    “既然韓都遣使有此美意,我們便一同欣賞這《祝朝曲》吧!”


    韓都的樂人們穿著繡有青兮紋的精美服飾等著演奏。


    “這是我們方都的卷雲紋吧?”一個大臣小聲說道。


    “我看著也像是。隻不過我們方都卷雲紋以藍白色為主,從未出現過他們衣服上這種青色的。”另一個大臣迴答。


    十二位樂人已經就位,她們手裏拿的分別是:塤、缶、築、排簫、箜篌、箏、古琴、瑟、笛子、篳篥、琵琶、胡琴。


    蕭孜說道:“這些人為我國皇家樂人,每人擅長一種樂器,因其出色的技藝被國人尊稱為“十三樂”。”


    “明明叫十三樂,為何隻有十二個人呢?”白嫋問。


    “另一個還在路上,馬上就到。”蕭孜說。


    肖楚小聲對譚鄉說:“這蕭恩遠還說什麽韓都特有八種樂器,你看看這些樂人手裏拿的哪一項不是我們方都的樂器!”


    譚鄉也突然意識到,這些樂器明明都是方都各地代表樂器。他心裏暗暗道:蕭恩遠,你到底要幹什麽!


    蕭孜口中的最後一件樂器是被人“抬”進會賓廳的。因為這件樂器一個人根本帶不走——編鍾。


    蕭孜臉上露出不易察覺的笑容。“樂器齊全了,演奏可以開始了!”


    樂曲演奏過半,在場之人除了韓都人以外臉色全都很難看。


    這什麽《祝朝曲》分明就是方都禮樂《祭河曲》和《祈願曲》雜糅在了一起!這《祭河曲》白嫋他們就在昨日清風裏開港的時候才演奏過一遍!


    白嫋將酒杯重重的摔在桌子上。看著蕭孜一臉享受的表情,她現在就想衝到蕭孜麵前問問他哪裏來的臉麵說這些東西是韓都特有的樂器。但是她現在不好發怒,因為現在是國交,言行舉止都會被記錄下來。


    趙捷起身走到蕭孜麵前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然後說了一句:“停下!”


    在場的所有人都被趙捷這一舉動驚的愣在了原地,那些樂師也都停了下來,站在原地。


    趙捷揪著蕭孜的衣領就要再給他一拳。


    白嫋趕緊提醒道:“先生,此為國交之禮!”


    趙捷這才停了手。他眼睛死死的看著蕭孜,恨不得用目光殺死蕭孜。“不問自取名為偷!韓都如此喜愛別國的東西,不如改國號為“竊”吧。這既符合你遣使的身份也符合你韓都的一貫做派!”


    白嫋看了看同樣坐不住的譚鄉,她知道自己作為一國之主要是再不做點兒什麽一會兒場麵很可能會失控。


    “永俟,請先生迴去。”白嫋說。


    譚鄉剛要說些什麽白嫋趕緊搖頭製止。譚鄉壓著怒火將趙捷請迴了座位上。


    白嫋說:“遣使見諒吧,你也知道先生就是這個脾氣。我們作為後輩的自然要多多包涵。”


    蕭孜理了理自己的衣服說:“那是自然。”


    “其實也不怪先生說出剛才那番話來。我方都曾經的盛世遣使也是知道的。繁盛時周邊一百一十五個國家都來過我方都。也因此我們的樂曲、文字、禮節、茶藝、瓷器流傳到了各個地方。有句話不是說:方都之樂乃百樂之母。孩兒和母親長得像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何況貴國剛剛那首《祝朝曲》實在是和我們的《祈願曲》太像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貴國的樂人們隻學了一知半解而彈錯了呢。”白嫋說。


    蕭孜也知道白嫋在含沙射影,“恩遠對樂曲方麵無所涉獵,獻醜了。”


    白嫋接著說:“遣使有所不知啊,我們方都的《祈願曲》大多是將士們出征之前妻女所奏之樂。曲中多為祈願之語由此得名。曲調雖然優美婉轉可全為淒切之語。實在不適用於今日之場合。不如這樣,為盡地主之誼聽聽我們方都之樂如何?”


    蕭孜道:“恭敬不如從命。”


    “欲行,傳樂府。”


    “是。”


    方都的樂人們上場,替換了韓都的樂人。方都的樂人們沒有穿那些衣袂飄飄的華美衣裙而是身穿統一的樂人工服,就連站位看上去都比方都的工整一些。


    “不知遣使有什麽想聽的嗎?”白嫋問。


    “還請方國主定奪。”


    “既如此。樂府聽命,奏《破陣曲》!”


    激昂豪邁的旋律仿佛在告訴群臣,這第一場“戰爭”以方都勝利告終。


    趙捷向白嫋投去欣賞的目光,群臣們對白嫋的認可也多加了幾分。


    昨晚的百尺樓之上,有的人醉了又沒醉。


    譚鄉“醉酒”一直在蕭孜身邊進行監視。


    肖楚先行出去將韓都守船的士兵迷暈。這種迷藥是欲曉特配的,會讓中毒之人頓起困意而無被下藥之感。藥效過後他們隻以為是睡了一覺而不是被迷暈了。


    李玉竹假意醉酒讓王欲行送他迴房。迴房之後倆人便換上了夜行衣去探了蕭孜的商船。


    商船上貨艙裏大多是一些商貿之物。尤以海鹽、海產品為主。


    王欲行和李玉竹搜查了船艙內所有的房間,裏麵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外沒什麽其他東西。


    李玉竹有些奇怪:“隻是些普通貨物啊?難道他真的隻是來商貿的?”


    “不可能!蕭恩遠不會那麽簡單的!一定還有那些地方是我們沒注意到的!”王欲行說。


    “那我們再找一遍!”


    就在他倆要分頭找的時候李玉竹突然聞到了一股銅鏽味兒。“等等!”


    “怎麽了?”


    李玉竹蹲在地上尋找味道的來源,最後將目標集中到了船右側的甲板下麵。


    “這裏,這下麵一定有東西!”李玉竹十分肯定的說。


    王欲行敲了敲周圍幾處甲板,隻有李玉竹說的那處聲音發空。


    他們打開甲板發現裏麵正是一套編鍾,還有箜篌和古箏那些樂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半世浮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無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無為並收藏半世浮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