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江市後,吳為以迴總部查資料的說法,先行離開了。劉開文三人和張小刀、劉陽陽約定了碰頭的時間地點,便跟著趙一慧迴了胡同裏的住處。
郝有富忐忑地問道:“小趙,我們在這裏沒事吧?要是被你媽撞上了,十張嘴也說不清!”
趙一慧一邊給遺照供上新鮮的水果,一邊說道:“她不會迴這裏,這裏對她來說隻有不堪的屈辱。”
劉開文拿出包裏的箱子,趙一慧連忙關門拉簾。三人坐在沙發上,檢查著玉帶和彩石。
玉帶上除了有白玉片以外,還有五個圓形的嵌格。劉開文試著把黑色的石頭依次放進這些嵌格中,在一處嵌格裏合上,隨後又分別找到了屬於另外兩顆石頭的嵌格。
郝有富拿起黑色的石頭,觀察石頭上的打磨痕跡:“這石頭有什麽特異之處呢?比不上彩色的夜明珠,像塊硬碳一樣。”
“我們在墓裏看到的那個陣型,裏麵有四種顏色的石頭,除了這種黑色的”,趙一慧一手拿一顆彩色石頭,做著比較,“腰帶上有五個嵌格,說明有五顆石頭。這裏有三顆,還有兩顆在哪裏呢?”
郝有富一聽,轉頭說道:“這就有很多種可能了。要麽是落在墓裏了,要麽是被三〇三弄去做化驗了,要麽是被你外公給藏起來了……”
三人同時想起一件事,前後語道:“四大監!”
劉開文問向趙一慧:“你說閔老托人在十五年後,將重要的東西轉交給你?現在到十五年了嗎?”
趙一慧將石頭放進箱子裏,看向窗簾處:“今年正好是第十五年!”
“那人沒找過你?”郝有富湊近她,好奇地問:“你真沒看到那人長相?聲音呢?再聽到,你還能認出來嗎?”
趙一慧遲疑地點點頭:“應該可以。”
“笛樓茶社、寧夏街洋房、四大監,這三者之間有什麽關係呢?”
劉開文的手指輕敲著茶幾,反複品味著趙一慧這幾段記憶。如果是被閔老藏起來的,為什麽隻藏起兩顆呢?根據趙一慧描述的四大監的情況,特別是它的建築造型,竟然和三〇三的地下建築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利用中心崗樓的特殊位置,可以縱觀整個建築群,差別在於地下室是橫向排舍,而四大監是扇形排舍。
見時間不早了,劉開文和郝有富不便多留,便告辭離開了。
“你確定安全?”臨行前,劉開文再次問道。
趙一慧莞爾一笑:“放心吧!我有地方藏。”
劉開文帶著郝有富迴到自己租住的地方,一推門便見王叔坐在客廳,像特意在等他們迴來一樣。
“王叔!”
王叔沉默地打量二人,突然陰沉一笑:“沒想到你們還能迴來?”
兩人把背包放下,郝有富腆著臉從包裏翻出藏刀:“王叔,這把真是好刀啊!”
“哼哼”,王叔瞥了藏刀一眼,“你小子有點眼力。這把刀是早年跑茶馬道的時候,我從一個康巴土匪頭子手裏順來的。這好刀要用血來養,才能養出刀魂。”
兩人聽他說得如此雲淡風輕,心裏都是一顫。土匪頭子的刀好順麽?這王叔早年也是個殺人見血的主,恐怕砍了不少人的魂來養這些刀。
“既然你喜歡,就送你了!”
郝有富一聽歡喜得眉開眼笑。
劉開文想王叔這人是老江湖,對江市的舊事應該很清楚,便打探道:“王叔,您對四大監熟悉嗎?”
“哼!”王叔看了眼他腳下的背包,抬眼注視著他,“早年間,我們這些刀口舔血的人哪個沒進過四大監?”
“那您知道四大監有什麽詭異的地方嗎?”
“詭異?”王叔一聽愣了一下,隨即大笑起來,指著郝有富說道:“你是指坊間裏說的那些鬧鬼傳聞?”
郝有富呆呆地點點頭。
王叔挑起眉毛,歎口氣:“我的腿沒有折在茶馬道上,沒有折在雪山草地裏,就栽在四大監了。”
說完,他看也不看二人,一拐一拐地迴屋了。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按照時間來到了茶樓,遠遠便見一個顯眼的招牌“笛樓茶社”。
便是此刻,茶樓裏已坐了不少人,麵前一盞茶,幾人圍坐,聊天侃地好不熱鬧,自有精明的堂倌一手摞茶碗一手提茶壺在其間穿梭。
一堂倌見三人,便連忙迎上前,熱情地詢問:“三位,吃茶嗎?”
劉開文的視線掃過一樓廳裏,便問道:“和朋友有約。”
堂倌打量了三人一眼,湊近道:“劉小哥開了桌。”
劉開文點點頭。
“三位,請來!”
堂倌引著三人上了二樓。二樓上隻有幾張茶桌,劉陽陽和張小刀正坐在一張桌邊,見到他們便起身招唿。
堂倌待幾人坐定後,將手裏摞著的茶碗飛鋪在桌上,另一手的茶壺傾嘴點下,水入碗時,帶過碗蓋覆在碗口,一番動作行雲流水,讓人眼花繚亂,茶沏好後,還不忘擦幹桌上的水漬。
劉陽陽取出茶錢,擺在桌上。堂倌收錢後,笑著對他們說:“今天劉小哥請客,幾位下次再請!”
郝有富嘖嘖稱奇:“這手藝、這禮數,有一套!”
堂倌笑稱不敢,便退下樓去。
劉陽陽問幾人打聽四大監做什麽,江市人對那裏都很熟悉。
要問江市的惡人在哪裏?本地人都知道,52號和四大監。劉陽陽卻說52號是後來才有的,以前都是文化人和有地位的社會人士聊天聯誼的場所,現在就關一些社會上的小偷小摸,不值一提。四大監的曆史就有些說道了,恰巧他祖爺在清末留洋,學成歸來,就進了四大監做管理。他爺爺子承父業,也在裏麵撈了差事,所以他小時候聽長輩嘴裏說過一些裏麵的詭事。
郝有富一聽,連忙催促道:“說來聽聽!”
劉陽陽抬頭望望周圍,湊近幾人道:“四大監一直都是監獄,裏麵死的人多了去。在我祖爺和爺爺那會兒,裏麵有好些規矩。每年逢清明、七月半和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三都會殺雞祭血、燒黃紙;新人進欄子前,會點燈報空名,就是對著空監室報名字,油燈熄滅,就得換地方;人在欄子裏走了,別管怎麽走的,裏麵的人都得迴避,由那老看監扯下三根頭發,念著名字,送到出口,這人才能被抬走;看監人過了子時不進筒子,隻能在崗樓轉一圈巡邏叫‘巡啞’,不管看見什麽都當成看不見,聽到什麽都不能搭話!”
劉陽陽說了一陣,端茶潤喉。
郝有富喃喃自語:“這規矩是很邪性啊!一直都這樣嗎?”
“嗨!”劉陽陽擺擺手,繼續說道:“那都是老黃曆了。現在哪敢興這些?不過怪事也特別多。聽我爸說,隻要欄子裏晚上爆燈,肯定死人。”
“為什麽呢?”
劉陽陽盯著郝有富,神神秘秘地招了招手,示意他湊近點,小聲地說:“我祖爺爺說監獄那塊地就有問題!”
“哦?”劉開文聽到這裏,才有了好奇。
“那塊地下麵有東西”,劉陽陽頓了頓,說道:“修監獄的時候就挖出過鐵棺材,用很粗的鐵鎖鏈綁著的。而且我祖爺爺曾經看到過一副監獄的樣式圖,地下還有通道和房間。後來,到我爺爺那會兒,監獄長換了人,要看樣式圖,找出來的卻和原來的不一樣了。這可千萬別說出去!”
有意思!就是不知道劉陽陽所說有幾分可信。劉開文遂問道:“兩位老人還健在嗎?”
劉陽陽一愣,撇撇嘴:“我祖爺早沒了,爺爺還在,就是腦子不好使,什麽都記不得了。”
三人一聽有些遺憾,趙一慧想了想又問:“你知道寧夏街洋房原來的房主是誰嗎?”
劉陽陽含在嘴裏的茶一口噴了出來,傻看向趙一慧,良久才說道:“趙姐姐,你們怎麽專挑那邪門的地方問?”
趙一慧覺得好奇,她也曾經路過那洋房,看到洋房外掛著婦聯的牌子,不少人出出入入。
“那裏不是辦公室嗎?”
“哎喲,姐姐”,劉陽陽拍著桌子說著:“你說的是什麽時候的事了!早八百年就改成工人活動中心了。那不是怪事太多,怕婦女同誌壓不住嗎?現在一到下午五點,活動中心就關門,晚上隻有個守大門的,還是個聾爺爺。”
三人互看一眼,沒有說話。
張小刀瞅了瞅三人的神色,心裏猜到了什麽,碰了碰身旁的人:“有啥怪事啊?”
“聽說,我也是聽說哈!”劉陽陽先擺了個譜,“白天裏沒事,一到第二天樓裏的擺設會變得不一樣。有晚上加班的人,能聽到沉重的腳步聲和拖鐵鏈的聲音,偏偏查遍了整個洋樓,都沒查出個所以然來,被嚇瘋了幾個,還意外墜樓死了一個。你說邪不邪?我跟你們說,就這原來的盛家口一片都邪乎,你們問的四監和洋房都在這一片上麵。”
劉開文一聽,靈光一閃,腦子裏有了一個猜測!
郝有富忐忑地問道:“小趙,我們在這裏沒事吧?要是被你媽撞上了,十張嘴也說不清!”
趙一慧一邊給遺照供上新鮮的水果,一邊說道:“她不會迴這裏,這裏對她來說隻有不堪的屈辱。”
劉開文拿出包裏的箱子,趙一慧連忙關門拉簾。三人坐在沙發上,檢查著玉帶和彩石。
玉帶上除了有白玉片以外,還有五個圓形的嵌格。劉開文試著把黑色的石頭依次放進這些嵌格中,在一處嵌格裏合上,隨後又分別找到了屬於另外兩顆石頭的嵌格。
郝有富拿起黑色的石頭,觀察石頭上的打磨痕跡:“這石頭有什麽特異之處呢?比不上彩色的夜明珠,像塊硬碳一樣。”
“我們在墓裏看到的那個陣型,裏麵有四種顏色的石頭,除了這種黑色的”,趙一慧一手拿一顆彩色石頭,做著比較,“腰帶上有五個嵌格,說明有五顆石頭。這裏有三顆,還有兩顆在哪裏呢?”
郝有富一聽,轉頭說道:“這就有很多種可能了。要麽是落在墓裏了,要麽是被三〇三弄去做化驗了,要麽是被你外公給藏起來了……”
三人同時想起一件事,前後語道:“四大監!”
劉開文問向趙一慧:“你說閔老托人在十五年後,將重要的東西轉交給你?現在到十五年了嗎?”
趙一慧將石頭放進箱子裏,看向窗簾處:“今年正好是第十五年!”
“那人沒找過你?”郝有富湊近她,好奇地問:“你真沒看到那人長相?聲音呢?再聽到,你還能認出來嗎?”
趙一慧遲疑地點點頭:“應該可以。”
“笛樓茶社、寧夏街洋房、四大監,這三者之間有什麽關係呢?”
劉開文的手指輕敲著茶幾,反複品味著趙一慧這幾段記憶。如果是被閔老藏起來的,為什麽隻藏起兩顆呢?根據趙一慧描述的四大監的情況,特別是它的建築造型,竟然和三〇三的地下建築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利用中心崗樓的特殊位置,可以縱觀整個建築群,差別在於地下室是橫向排舍,而四大監是扇形排舍。
見時間不早了,劉開文和郝有富不便多留,便告辭離開了。
“你確定安全?”臨行前,劉開文再次問道。
趙一慧莞爾一笑:“放心吧!我有地方藏。”
劉開文帶著郝有富迴到自己租住的地方,一推門便見王叔坐在客廳,像特意在等他們迴來一樣。
“王叔!”
王叔沉默地打量二人,突然陰沉一笑:“沒想到你們還能迴來?”
兩人把背包放下,郝有富腆著臉從包裏翻出藏刀:“王叔,這把真是好刀啊!”
“哼哼”,王叔瞥了藏刀一眼,“你小子有點眼力。這把刀是早年跑茶馬道的時候,我從一個康巴土匪頭子手裏順來的。這好刀要用血來養,才能養出刀魂。”
兩人聽他說得如此雲淡風輕,心裏都是一顫。土匪頭子的刀好順麽?這王叔早年也是個殺人見血的主,恐怕砍了不少人的魂來養這些刀。
“既然你喜歡,就送你了!”
郝有富一聽歡喜得眉開眼笑。
劉開文想王叔這人是老江湖,對江市的舊事應該很清楚,便打探道:“王叔,您對四大監熟悉嗎?”
“哼!”王叔看了眼他腳下的背包,抬眼注視著他,“早年間,我們這些刀口舔血的人哪個沒進過四大監?”
“那您知道四大監有什麽詭異的地方嗎?”
“詭異?”王叔一聽愣了一下,隨即大笑起來,指著郝有富說道:“你是指坊間裏說的那些鬧鬼傳聞?”
郝有富呆呆地點點頭。
王叔挑起眉毛,歎口氣:“我的腿沒有折在茶馬道上,沒有折在雪山草地裏,就栽在四大監了。”
說完,他看也不看二人,一拐一拐地迴屋了。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按照時間來到了茶樓,遠遠便見一個顯眼的招牌“笛樓茶社”。
便是此刻,茶樓裏已坐了不少人,麵前一盞茶,幾人圍坐,聊天侃地好不熱鬧,自有精明的堂倌一手摞茶碗一手提茶壺在其間穿梭。
一堂倌見三人,便連忙迎上前,熱情地詢問:“三位,吃茶嗎?”
劉開文的視線掃過一樓廳裏,便問道:“和朋友有約。”
堂倌打量了三人一眼,湊近道:“劉小哥開了桌。”
劉開文點點頭。
“三位,請來!”
堂倌引著三人上了二樓。二樓上隻有幾張茶桌,劉陽陽和張小刀正坐在一張桌邊,見到他們便起身招唿。
堂倌待幾人坐定後,將手裏摞著的茶碗飛鋪在桌上,另一手的茶壺傾嘴點下,水入碗時,帶過碗蓋覆在碗口,一番動作行雲流水,讓人眼花繚亂,茶沏好後,還不忘擦幹桌上的水漬。
劉陽陽取出茶錢,擺在桌上。堂倌收錢後,笑著對他們說:“今天劉小哥請客,幾位下次再請!”
郝有富嘖嘖稱奇:“這手藝、這禮數,有一套!”
堂倌笑稱不敢,便退下樓去。
劉陽陽問幾人打聽四大監做什麽,江市人對那裏都很熟悉。
要問江市的惡人在哪裏?本地人都知道,52號和四大監。劉陽陽卻說52號是後來才有的,以前都是文化人和有地位的社會人士聊天聯誼的場所,現在就關一些社會上的小偷小摸,不值一提。四大監的曆史就有些說道了,恰巧他祖爺在清末留洋,學成歸來,就進了四大監做管理。他爺爺子承父業,也在裏麵撈了差事,所以他小時候聽長輩嘴裏說過一些裏麵的詭事。
郝有富一聽,連忙催促道:“說來聽聽!”
劉陽陽抬頭望望周圍,湊近幾人道:“四大監一直都是監獄,裏麵死的人多了去。在我祖爺和爺爺那會兒,裏麵有好些規矩。每年逢清明、七月半和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三都會殺雞祭血、燒黃紙;新人進欄子前,會點燈報空名,就是對著空監室報名字,油燈熄滅,就得換地方;人在欄子裏走了,別管怎麽走的,裏麵的人都得迴避,由那老看監扯下三根頭發,念著名字,送到出口,這人才能被抬走;看監人過了子時不進筒子,隻能在崗樓轉一圈巡邏叫‘巡啞’,不管看見什麽都當成看不見,聽到什麽都不能搭話!”
劉陽陽說了一陣,端茶潤喉。
郝有富喃喃自語:“這規矩是很邪性啊!一直都這樣嗎?”
“嗨!”劉陽陽擺擺手,繼續說道:“那都是老黃曆了。現在哪敢興這些?不過怪事也特別多。聽我爸說,隻要欄子裏晚上爆燈,肯定死人。”
“為什麽呢?”
劉陽陽盯著郝有富,神神秘秘地招了招手,示意他湊近點,小聲地說:“我祖爺爺說監獄那塊地就有問題!”
“哦?”劉開文聽到這裏,才有了好奇。
“那塊地下麵有東西”,劉陽陽頓了頓,說道:“修監獄的時候就挖出過鐵棺材,用很粗的鐵鎖鏈綁著的。而且我祖爺爺曾經看到過一副監獄的樣式圖,地下還有通道和房間。後來,到我爺爺那會兒,監獄長換了人,要看樣式圖,找出來的卻和原來的不一樣了。這可千萬別說出去!”
有意思!就是不知道劉陽陽所說有幾分可信。劉開文遂問道:“兩位老人還健在嗎?”
劉陽陽一愣,撇撇嘴:“我祖爺早沒了,爺爺還在,就是腦子不好使,什麽都記不得了。”
三人一聽有些遺憾,趙一慧想了想又問:“你知道寧夏街洋房原來的房主是誰嗎?”
劉陽陽含在嘴裏的茶一口噴了出來,傻看向趙一慧,良久才說道:“趙姐姐,你們怎麽專挑那邪門的地方問?”
趙一慧覺得好奇,她也曾經路過那洋房,看到洋房外掛著婦聯的牌子,不少人出出入入。
“那裏不是辦公室嗎?”
“哎喲,姐姐”,劉陽陽拍著桌子說著:“你說的是什麽時候的事了!早八百年就改成工人活動中心了。那不是怪事太多,怕婦女同誌壓不住嗎?現在一到下午五點,活動中心就關門,晚上隻有個守大門的,還是個聾爺爺。”
三人互看一眼,沒有說話。
張小刀瞅了瞅三人的神色,心裏猜到了什麽,碰了碰身旁的人:“有啥怪事啊?”
“聽說,我也是聽說哈!”劉陽陽先擺了個譜,“白天裏沒事,一到第二天樓裏的擺設會變得不一樣。有晚上加班的人,能聽到沉重的腳步聲和拖鐵鏈的聲音,偏偏查遍了整個洋樓,都沒查出個所以然來,被嚇瘋了幾個,還意外墜樓死了一個。你說邪不邪?我跟你們說,就這原來的盛家口一片都邪乎,你們問的四監和洋房都在這一片上麵。”
劉開文一聽,靈光一閃,腦子裏有了一個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