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滔滔,穿武帝城而過。
無論春夏秋冬,寒江從不冰封。密密麻麻的寒江支流,將武帝城切割成若幹個小塊。
阻攔龍刀門的人有不少被於小妖璀璨一刀嚇破了膽,不敢返迴武帝城。
也有腦子不太清醒的,趁著於小妖恢複的時候朝著武帝城跑去。
隻不過雙腿終歸是跑不過四個蹄子。
看到於小妖一行人策馬在官道上疾馳,這些僥幸活命的人紛紛脫離官道,踩著積雪逃進了山林之中。
以至於守城的兵丁壓根不知道從東城門出去的近千人已經被人屠戮大半,更不知道龍刀門的人正策馬而來。
守城的兵丁看著從官道盡頭出現的二十多騎,連忙跑到一旁茶攤去喊頭目。
“王頭兒,王頭兒!”
王頭兒是個瞎了一隻眼的中年胖子,留著絡腮胡,將碗裏最後一口溫茶咽下肚,才不急不忙的問道:“怎麽了?大唿小叫。”
“王頭兒,你看看,遠處趕過來的,是不是龍刀門的人?”
聞言,王頭兒用與體重極其違和的利落動作從凳子上跳了起來,三步並兩步衝出茶攤,眯著唯一一隻眼睛看向官道盡頭。
“頭兒,你對城裏熟悉,是不是龍刀門的人?”跟在一旁的小兵問道。
王頭兒腦袋裏想著事兒,潛意識的點了點頭。
小兵驚慌的說道:“這可咋整啊?這些人沒死,不得找咱們算賬?”
王頭兒迴過神來,扇了小兵後腦一巴掌,罵道:“慌個什麽勁兒?人家要出城,咱們還能攔著?人家高高在上的人物,哪兒會搭理咱們這群小嘍囉。”
說是這麽說,小聲給小兵交代幾句又打發他迴城門告知其他人後,王頭兒腳下抹油,溜了。
小兵聽完王頭吩咐,心下稍安,迴到城門口將王頭兒的話轉告給了另外三個守城門的人。
無非就是和他們沒關係,該幹什麽幹什麽,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讓人懷疑。
王頭兒溜出去不遠,砸了銀子搞了一匹馬,然後快馬加鞭繞到另一處城門,策馬進了城,直奔城南一處宅子。
這地兒是龍刀門五長老王慶喜的私宅,知道他有這處產業的人並不多,平日裏多是他的一個管家在這兒,幫他操持著一些見不得光的買賣。
比如,收了人家銀子,幫著外人對付龍刀門。
到了城門處,於小妖並沒有下馬,隻是說了一句:“綁了,派人告訴他們背後的勢力,一個時辰內我要在龍刀門見到能說得上話的人。”
話音落,隊伍中的幾個好手翻身下馬,一頓拳打腳踢後將守城的四個人五花大綁。
周圍無論是進出的百姓行商,還是在城牆上守城的兵丁,無一人出聲言語。
百姓行商不說話,一是早就對城門這天天吃拿卡要的雜碎不滿,二是於小妖一行人皆是勁裝駿馬帶刀兵,並非他們能惹得起的。
城牆的上的兵就更不會管了,他們是州牧衙門的人,武帝城江湖勢力狗咬狗,不添一把火已經是他們講道義的表現。
進了城,分出四騎前往城門兵丁所屬勢力去傳信,於虎則是帶著周書離去。
於小妖擔心於虎帶上鄭七分,會活不過今天晚上,便將鄭七分帶在了身旁。
到了這一刻,於小妖才明白,為何將周書和鄭七分交給於虎。
到最後鄭七分還得是龍刀門來處理,龍刀門不僅沒得功勞,還反過來欠了陳玄策一個人情。
於虎帶著周書,直奔武帝城東南角,他家老宅在那,老宅裏麵有祠堂,族人靈位都供奉在祠堂裏。
駿馬疾馳,距離老宅越來越近,於虎漸漸紅了雙眼。
父母死前交代於虎,一定要照顧好弟弟於馬,哪兒曾想周家玩陰的,使得他親弟弟葬身寒江之上。
老宅中已經沒什麽人了,於虎父母早亡,隻有一個斷了一條腿的老管家王叔住在這裏,平日裏打掃打掃老宅。
到了老宅,於虎先和王叔問了個好,又塞了兩張銀票給王叔,隨後拎著渾身癱軟的周書走進了宅子東南方向的祠堂。
將周書扔在青石板磚鋪就的地上,於虎取了三根香,引燃後插在香爐裏,然後跪在香爐前的蒲團上,對著香爐後一排靈位,沉聲說道:“爹,娘,孩兒不孝,沒照顧好小馬駒。”
說著說著,於虎的聲音開始哽咽。
“小馬駒,你不知道吧,堂哥於小妖已經是三品境了。這次你哥我跟著堂哥一起去廬陽城,滅了周家!不過啊,這一戰我沒怎麽出手……,小馬駒,周家已經沒了,剩下點分支,堂哥也答應會派人去將他們殺光,我把周夢南的小兒子帶迴來了,用他的人頭,祭奠你在天之靈。”
王叔不知何時進祠堂將兩排燈燭點燃後又悄悄退了出去,於虎絮絮叨叨的說了許久,不僅將去廬陽城配合於小妖給周家下套的事兒說了一遍,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武帝城外的一場大戰。
燈火在於虎的絮叨聲中搖曳,天色漸漸黑了下來。於虎意猶未盡起身,活動了下久跪酥麻的雙腿,笑著說道:“小馬駒,哥這就砍了周書的人頭。”
長刀出鞘,燈火映襯著刀身,寒光倒映著周書驚恐的一張臉。
他想大吼,但嘴裏的破布讓他隻能‘咿咿呀呀’。
於虎用腳將蜷縮的周書踹到香爐前,掄起長刀,對著周書的脖子砍了下去。
“此處禁止殺戮。”
一聲蒼老的聲音傳來,於虎手中長刀不受他控製的偏移,將青磚劈碎。
於虎收刀,急速轉身,將長刀橫在胸前,驚唿道:“儒家?”
祠堂大門不知何時洞開,一名儒袍老者出現在門外。
“老夫內定的弟子,還望少俠高抬貴手。”老者一身儒袍洗的發白,卻絲毫不影響他儒雅的氣質。
於虎冷汗直流,跟著堂哥廝混許久,他早非沒有見識的江湖人士,能一言定他刀鋒,眼前這老人最少也是儒家四品法隨境。
定了定心神,為今之計隻能拖延時間以待變化,於虎沉聲喝問:“你是誰?怎敢插手我龍刀門的事兒?”
“軲轆山,顏子異,見過龍刀門少俠。”老人風度翩翩的施了一禮,接著說道:“周書於我以行師徒之禮,往日恩怨並非周書所行,今日老夫帶他離去,日後定教他行造化生民之事,以償周家之惡。”
無論春夏秋冬,寒江從不冰封。密密麻麻的寒江支流,將武帝城切割成若幹個小塊。
阻攔龍刀門的人有不少被於小妖璀璨一刀嚇破了膽,不敢返迴武帝城。
也有腦子不太清醒的,趁著於小妖恢複的時候朝著武帝城跑去。
隻不過雙腿終歸是跑不過四個蹄子。
看到於小妖一行人策馬在官道上疾馳,這些僥幸活命的人紛紛脫離官道,踩著積雪逃進了山林之中。
以至於守城的兵丁壓根不知道從東城門出去的近千人已經被人屠戮大半,更不知道龍刀門的人正策馬而來。
守城的兵丁看著從官道盡頭出現的二十多騎,連忙跑到一旁茶攤去喊頭目。
“王頭兒,王頭兒!”
王頭兒是個瞎了一隻眼的中年胖子,留著絡腮胡,將碗裏最後一口溫茶咽下肚,才不急不忙的問道:“怎麽了?大唿小叫。”
“王頭兒,你看看,遠處趕過來的,是不是龍刀門的人?”
聞言,王頭兒用與體重極其違和的利落動作從凳子上跳了起來,三步並兩步衝出茶攤,眯著唯一一隻眼睛看向官道盡頭。
“頭兒,你對城裏熟悉,是不是龍刀門的人?”跟在一旁的小兵問道。
王頭兒腦袋裏想著事兒,潛意識的點了點頭。
小兵驚慌的說道:“這可咋整啊?這些人沒死,不得找咱們算賬?”
王頭兒迴過神來,扇了小兵後腦一巴掌,罵道:“慌個什麽勁兒?人家要出城,咱們還能攔著?人家高高在上的人物,哪兒會搭理咱們這群小嘍囉。”
說是這麽說,小聲給小兵交代幾句又打發他迴城門告知其他人後,王頭兒腳下抹油,溜了。
小兵聽完王頭吩咐,心下稍安,迴到城門口將王頭兒的話轉告給了另外三個守城門的人。
無非就是和他們沒關係,該幹什麽幹什麽,千萬別自己嚇自己讓人懷疑。
王頭兒溜出去不遠,砸了銀子搞了一匹馬,然後快馬加鞭繞到另一處城門,策馬進了城,直奔城南一處宅子。
這地兒是龍刀門五長老王慶喜的私宅,知道他有這處產業的人並不多,平日裏多是他的一個管家在這兒,幫他操持著一些見不得光的買賣。
比如,收了人家銀子,幫著外人對付龍刀門。
到了城門處,於小妖並沒有下馬,隻是說了一句:“綁了,派人告訴他們背後的勢力,一個時辰內我要在龍刀門見到能說得上話的人。”
話音落,隊伍中的幾個好手翻身下馬,一頓拳打腳踢後將守城的四個人五花大綁。
周圍無論是進出的百姓行商,還是在城牆上守城的兵丁,無一人出聲言語。
百姓行商不說話,一是早就對城門這天天吃拿卡要的雜碎不滿,二是於小妖一行人皆是勁裝駿馬帶刀兵,並非他們能惹得起的。
城牆的上的兵就更不會管了,他們是州牧衙門的人,武帝城江湖勢力狗咬狗,不添一把火已經是他們講道義的表現。
進了城,分出四騎前往城門兵丁所屬勢力去傳信,於虎則是帶著周書離去。
於小妖擔心於虎帶上鄭七分,會活不過今天晚上,便將鄭七分帶在了身旁。
到了這一刻,於小妖才明白,為何將周書和鄭七分交給於虎。
到最後鄭七分還得是龍刀門來處理,龍刀門不僅沒得功勞,還反過來欠了陳玄策一個人情。
於虎帶著周書,直奔武帝城東南角,他家老宅在那,老宅裏麵有祠堂,族人靈位都供奉在祠堂裏。
駿馬疾馳,距離老宅越來越近,於虎漸漸紅了雙眼。
父母死前交代於虎,一定要照顧好弟弟於馬,哪兒曾想周家玩陰的,使得他親弟弟葬身寒江之上。
老宅中已經沒什麽人了,於虎父母早亡,隻有一個斷了一條腿的老管家王叔住在這裏,平日裏打掃打掃老宅。
到了老宅,於虎先和王叔問了個好,又塞了兩張銀票給王叔,隨後拎著渾身癱軟的周書走進了宅子東南方向的祠堂。
將周書扔在青石板磚鋪就的地上,於虎取了三根香,引燃後插在香爐裏,然後跪在香爐前的蒲團上,對著香爐後一排靈位,沉聲說道:“爹,娘,孩兒不孝,沒照顧好小馬駒。”
說著說著,於虎的聲音開始哽咽。
“小馬駒,你不知道吧,堂哥於小妖已經是三品境了。這次你哥我跟著堂哥一起去廬陽城,滅了周家!不過啊,這一戰我沒怎麽出手……,小馬駒,周家已經沒了,剩下點分支,堂哥也答應會派人去將他們殺光,我把周夢南的小兒子帶迴來了,用他的人頭,祭奠你在天之靈。”
王叔不知何時進祠堂將兩排燈燭點燃後又悄悄退了出去,於虎絮絮叨叨的說了許久,不僅將去廬陽城配合於小妖給周家下套的事兒說了一遍,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武帝城外的一場大戰。
燈火在於虎的絮叨聲中搖曳,天色漸漸黑了下來。於虎意猶未盡起身,活動了下久跪酥麻的雙腿,笑著說道:“小馬駒,哥這就砍了周書的人頭。”
長刀出鞘,燈火映襯著刀身,寒光倒映著周書驚恐的一張臉。
他想大吼,但嘴裏的破布讓他隻能‘咿咿呀呀’。
於虎用腳將蜷縮的周書踹到香爐前,掄起長刀,對著周書的脖子砍了下去。
“此處禁止殺戮。”
一聲蒼老的聲音傳來,於虎手中長刀不受他控製的偏移,將青磚劈碎。
於虎收刀,急速轉身,將長刀橫在胸前,驚唿道:“儒家?”
祠堂大門不知何時洞開,一名儒袍老者出現在門外。
“老夫內定的弟子,還望少俠高抬貴手。”老者一身儒袍洗的發白,卻絲毫不影響他儒雅的氣質。
於虎冷汗直流,跟著堂哥廝混許久,他早非沒有見識的江湖人士,能一言定他刀鋒,眼前這老人最少也是儒家四品法隨境。
定了定心神,為今之計隻能拖延時間以待變化,於虎沉聲喝問:“你是誰?怎敢插手我龍刀門的事兒?”
“軲轆山,顏子異,見過龍刀門少俠。”老人風度翩翩的施了一禮,接著說道:“周書於我以行師徒之禮,往日恩怨並非周書所行,今日老夫帶他離去,日後定教他行造化生民之事,以償周家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