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弟子私自出手宗門不知道的,給賠償;宗門跟著摻和的,鎮妖司在外做事的幾個大手子,可不是心慈手軟之輩,後果可想而知。
陳玄策還問了李勾麻百戶等人未來的安排,王慶芝也沒瞞著他,說這些人視情況而定,大概率會讓他們脫離鎮妖司,不管未來誰來負責九州鎮妖,這些人都好好手,不至於沒有飯吃。
也可能是跟著鎮妖司,一同轉入暗處。
陳玄策最後一個問題,則是關於西行的陳小骨一行人。
得知陳小骨身旁跟著個二品羅漢境的大手子之後,陳玄策心下鬆了少許。
尤其是從王慶芝口中得知,用化生玄骨禍害佛門鎮妖司並不是第一次幹,陳玄策便放心了七成。
該聊的聊了差不多,王慶芝便將話題引入了他最關心的事兒上。
“你進過了黃冊庫三層,對這片天地怎麽看?”
陳玄策眉頭微不可查的輕皺了一下,黃冊庫中他的頓悟,就是因為了得知了這片天地的異象。
“大人,天地就是天地,您問的哪方麵?”
他沒注意的是,他這迴答過於篤定,這份篤定,被王慶芝聽了個八成去。
王慶芝自嘲的笑了笑,剛剛他問高大人,如何問麻杆關於天地的事兒,高大人隻給他講了句,你想問什麽,直接問便是。
王慶芝還擔心問的太直接,麻杆會答不上來,沒想到這麻杆篤定的過分。
“天地有異,何異?”王慶芝開門見山。
陳玄策心下苦笑,他知道,關於天地的事,鎮妖司知道的並不少。
想了想之後,張口以問作答:“大人,如果沒有院落阻攔,北門外的大青石在此處看去,隻有頭顱大小,當我們走近的時候,它會變得越來越大,對吧?”
王慶芝點了點頭。
陳玄策伸手指了指天空,又道:“您有沒有試過,在夜晚之時,朝著繁星一直飛?”
王慶芝沉吟了片刻,迴道:“試過,三百丈之後,罡風陣陣,千丈之後,唿吸不暢。”
“那您有沒有注意過,漫天繁星,並沒有如大青石一般呈現近大遠小?”
王慶芝眉頭微皺,他想不清楚麻杆要表達的是什麽意思,遂而張口道:“我有注意,但隻當是本該如此,並未懷疑過。”
陳玄策微笑著說道:“七百三十八年前,儒家有一太平境的前輩,曾說過,儒家學子,當有格物之心,您應該聽說過吧?”
聞言,王慶芝眉頭鬆開,笑罵道:“你小子是在說我,失了探究之心?”
陳玄策搖了搖頭,道:“並非如此。”
頓了下,接著道:“世間有萬物,星辰也是其一。星辰不是不呈現近大遠小之勢,而是距離我們太過於遙遠,升高千丈,不及其與我們之間距離的億萬之一。還用大青石舉例,走十丈,肉眼可見其變大;換成皇宮門口的石獅子呢?走十丈,變大的程度肉眼難辨;再換乘白鹿書院的不休閣呢?從此地走十丈,更難以分辨;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在我們眼中變大,隻是我們分辨不出罷了。”
王慶芝眉頭微皺,問道:“你的意思是,星辰和大青石、石獅子、不休閣沒什麽不同,也是世間萬物之一?也應該遵循這個道理?”
“與其說是道理,不如說是原理。”陳玄策笑著答道。
王慶芝點了點頭,迴道:“這個我能理解。”
頓了下,疑惑的問道:“這和天地有異又有什麽關係?”
陳玄策思考了片刻,想好措辭之後,對著王慶芝說道:“大人,星辰在我等眼中不過是一粒稻米,遠在江南的白鹿書院,如果我們能看到,隻是一粒塵埃。這說明,星辰之大,非我等可想象的,我一直認為,星辰,要比九州還要大。”
王慶芝‘騰’的一下站了起來,陳玄策所言對他來說,過於震撼!
沒有去管王慶芝的反應,給這種對天圓地方深信不疑的人講天體運動本就是一件難事,實在是沒辦法顧忌到對其內心的衝擊。
陳玄策自顧自的問道:“您有沒有想過,漫天繁星何止億萬,比九州還大的星辰,又如何在夜空上移動的呢?”
站著的王慶芝眉頭越皺越深,身後不斷有星辰虛影生滅。
陳玄策難掩震驚,王大人身後這東西,是道家的法相啊!看這凝實的程度,怎麽說也得是三品陽神境!
“娘咧,藏的真特娘的深啊!不是說他之前是四品境坐鎮鎮妖司的嘛?”
王慶芝身後的星辰突然發生了變化,從明滅不定,變成了遵循某種規律而旋轉。
見此,陳玄策哪兒還不知道這是關鍵的時候,麻溜的開口問道:“星空廣袤,星辰無限,是星辰在動,還是九州在動?”
“九州?”王慶芝整個人陷入了迷茫,不自覺的迴答著陳玄策的問題。
“是也不是,九州在動,星辰也在動。故而星辰與星辰的位置,隻是相對不變。”
王慶芝身後星空的虛影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星辰與星辰之間的距離,忽遠忽近。
“日升月落,是太陽和月亮在動,還是九州在動?”
“九州在動,太陽和月亮也在動?”
“我猜是的,九州動而有日夜,太陽動而有春秋,月亮動而有潮汐。”
沉入迷茫之境的王慶芝,眉頭皺的更深,不由得追問道:“九州動而日升月沉,月落日升;那為何太陽動有春秋,月亮動有潮汐?”
陳玄策也跟著皺起了眉頭,這話不好說了啊,再說下去就要解釋地磁偏角和萬有引力了啊!
想了一會,陳玄策決定用個通俗易懂但並不太合理的解釋來解釋。
“太陽是個火球,離九州近則熱,便是夏;離九州遠則冷,便是冬;遠近之間,由冷至熱便是春,由熱至冷便是此時,秋。”
他實在是不想給王慶芝講什麽南北迴歸線這種東西,再說了,九州這地兒邪性,百越以南有沒有東西還不一定呢。
“您將秋水劍朝天空射出去而不控製,其升到一定高度後便會下落。月亮上也是一樣,這便是吸引之力。九州吸引著其上萬物,同時也在吸引也月亮。月亮也吸引著九州,近的時候吸引力大,遠的時候吸引力小,大小之間,便是潮汐。”
王慶芝沒有再問,他怕再問下去,他道家三品陽神境就要崩散。
陳玄策也沒有繼續說,他看到王慶芝身後的星辰虛影愈發凝實,隱隱有從繁星點點幻化成星河之相。
然後,陳玄策便飄出了王慶芝的小院子,飄出去之後,見到了一臉感慨的高大人。
“怎麽說你呢?一首俠客行讓慶芝武者修為進了二品境,今日一番星辰之說,又讓他進了道家二品。”
陳玄策一臉訕笑,他哪兒知道王慶芝這麽邪性?
好在高大人沒有繼續說什麽。
遠遠望去,王慶芝的小院上空,晴空之下隱隱有星辰閃現。
一旁的鬼婆婆揮手扔出去一方手帕後,星辰消失,天空還是之前的天空,晴空烈日,沒有任何異狀。
陳玄策看著那方手帕,總覺得很眼熟,好像和蜃妖鎮一給他的困龍旗,一模一樣。
陳玄策還問了李勾麻百戶等人未來的安排,王慶芝也沒瞞著他,說這些人視情況而定,大概率會讓他們脫離鎮妖司,不管未來誰來負責九州鎮妖,這些人都好好手,不至於沒有飯吃。
也可能是跟著鎮妖司,一同轉入暗處。
陳玄策最後一個問題,則是關於西行的陳小骨一行人。
得知陳小骨身旁跟著個二品羅漢境的大手子之後,陳玄策心下鬆了少許。
尤其是從王慶芝口中得知,用化生玄骨禍害佛門鎮妖司並不是第一次幹,陳玄策便放心了七成。
該聊的聊了差不多,王慶芝便將話題引入了他最關心的事兒上。
“你進過了黃冊庫三層,對這片天地怎麽看?”
陳玄策眉頭微不可查的輕皺了一下,黃冊庫中他的頓悟,就是因為了得知了這片天地的異象。
“大人,天地就是天地,您問的哪方麵?”
他沒注意的是,他這迴答過於篤定,這份篤定,被王慶芝聽了個八成去。
王慶芝自嘲的笑了笑,剛剛他問高大人,如何問麻杆關於天地的事兒,高大人隻給他講了句,你想問什麽,直接問便是。
王慶芝還擔心問的太直接,麻杆會答不上來,沒想到這麻杆篤定的過分。
“天地有異,何異?”王慶芝開門見山。
陳玄策心下苦笑,他知道,關於天地的事,鎮妖司知道的並不少。
想了想之後,張口以問作答:“大人,如果沒有院落阻攔,北門外的大青石在此處看去,隻有頭顱大小,當我們走近的時候,它會變得越來越大,對吧?”
王慶芝點了點頭。
陳玄策伸手指了指天空,又道:“您有沒有試過,在夜晚之時,朝著繁星一直飛?”
王慶芝沉吟了片刻,迴道:“試過,三百丈之後,罡風陣陣,千丈之後,唿吸不暢。”
“那您有沒有注意過,漫天繁星,並沒有如大青石一般呈現近大遠小?”
王慶芝眉頭微皺,他想不清楚麻杆要表達的是什麽意思,遂而張口道:“我有注意,但隻當是本該如此,並未懷疑過。”
陳玄策微笑著說道:“七百三十八年前,儒家有一太平境的前輩,曾說過,儒家學子,當有格物之心,您應該聽說過吧?”
聞言,王慶芝眉頭鬆開,笑罵道:“你小子是在說我,失了探究之心?”
陳玄策搖了搖頭,道:“並非如此。”
頓了下,接著道:“世間有萬物,星辰也是其一。星辰不是不呈現近大遠小之勢,而是距離我們太過於遙遠,升高千丈,不及其與我們之間距離的億萬之一。還用大青石舉例,走十丈,肉眼可見其變大;換成皇宮門口的石獅子呢?走十丈,變大的程度肉眼難辨;再換乘白鹿書院的不休閣呢?從此地走十丈,更難以分辨;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在我們眼中變大,隻是我們分辨不出罷了。”
王慶芝眉頭微皺,問道:“你的意思是,星辰和大青石、石獅子、不休閣沒什麽不同,也是世間萬物之一?也應該遵循這個道理?”
“與其說是道理,不如說是原理。”陳玄策笑著答道。
王慶芝點了點頭,迴道:“這個我能理解。”
頓了下,疑惑的問道:“這和天地有異又有什麽關係?”
陳玄策思考了片刻,想好措辭之後,對著王慶芝說道:“大人,星辰在我等眼中不過是一粒稻米,遠在江南的白鹿書院,如果我們能看到,隻是一粒塵埃。這說明,星辰之大,非我等可想象的,我一直認為,星辰,要比九州還要大。”
王慶芝‘騰’的一下站了起來,陳玄策所言對他來說,過於震撼!
沒有去管王慶芝的反應,給這種對天圓地方深信不疑的人講天體運動本就是一件難事,實在是沒辦法顧忌到對其內心的衝擊。
陳玄策自顧自的問道:“您有沒有想過,漫天繁星何止億萬,比九州還大的星辰,又如何在夜空上移動的呢?”
站著的王慶芝眉頭越皺越深,身後不斷有星辰虛影生滅。
陳玄策難掩震驚,王大人身後這東西,是道家的法相啊!看這凝實的程度,怎麽說也得是三品陽神境!
“娘咧,藏的真特娘的深啊!不是說他之前是四品境坐鎮鎮妖司的嘛?”
王慶芝身後的星辰突然發生了變化,從明滅不定,變成了遵循某種規律而旋轉。
見此,陳玄策哪兒還不知道這是關鍵的時候,麻溜的開口問道:“星空廣袤,星辰無限,是星辰在動,還是九州在動?”
“九州?”王慶芝整個人陷入了迷茫,不自覺的迴答著陳玄策的問題。
“是也不是,九州在動,星辰也在動。故而星辰與星辰的位置,隻是相對不變。”
王慶芝身後星空的虛影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星辰與星辰之間的距離,忽遠忽近。
“日升月落,是太陽和月亮在動,還是九州在動?”
“九州在動,太陽和月亮也在動?”
“我猜是的,九州動而有日夜,太陽動而有春秋,月亮動而有潮汐。”
沉入迷茫之境的王慶芝,眉頭皺的更深,不由得追問道:“九州動而日升月沉,月落日升;那為何太陽動有春秋,月亮動有潮汐?”
陳玄策也跟著皺起了眉頭,這話不好說了啊,再說下去就要解釋地磁偏角和萬有引力了啊!
想了一會,陳玄策決定用個通俗易懂但並不太合理的解釋來解釋。
“太陽是個火球,離九州近則熱,便是夏;離九州遠則冷,便是冬;遠近之間,由冷至熱便是春,由熱至冷便是此時,秋。”
他實在是不想給王慶芝講什麽南北迴歸線這種東西,再說了,九州這地兒邪性,百越以南有沒有東西還不一定呢。
“您將秋水劍朝天空射出去而不控製,其升到一定高度後便會下落。月亮上也是一樣,這便是吸引之力。九州吸引著其上萬物,同時也在吸引也月亮。月亮也吸引著九州,近的時候吸引力大,遠的時候吸引力小,大小之間,便是潮汐。”
王慶芝沒有再問,他怕再問下去,他道家三品陽神境就要崩散。
陳玄策也沒有繼續說,他看到王慶芝身後的星辰虛影愈發凝實,隱隱有從繁星點點幻化成星河之相。
然後,陳玄策便飄出了王慶芝的小院子,飄出去之後,見到了一臉感慨的高大人。
“怎麽說你呢?一首俠客行讓慶芝武者修為進了二品境,今日一番星辰之說,又讓他進了道家二品。”
陳玄策一臉訕笑,他哪兒知道王慶芝這麽邪性?
好在高大人沒有繼續說什麽。
遠遠望去,王慶芝的小院上空,晴空之下隱隱有星辰閃現。
一旁的鬼婆婆揮手扔出去一方手帕後,星辰消失,天空還是之前的天空,晴空烈日,沒有任何異狀。
陳玄策看著那方手帕,總覺得很眼熟,好像和蜃妖鎮一給他的困龍旗,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