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芻狗終於是熬過來了。
老韓給了龍虎山麵子,拉著張芻狗聊了一番龍虎往事。
讓張芻狗緩過了神,沒有陷入陳玄策亂說造成的心境混亂。
“張道臨讓你跟著玄策,這安排你現在理解了吧?”收尾時,老韓給了個問句。
張芻狗苦笑不已,枉他為龍虎小天師,三十一歲四品境還沾沾自喜呢,差點沒抵過陳玄策隨意幾句話。
最後,張芻狗心有不甘的問道:“師叔祖,玄策所言五九之間為七,到底是真是假?”
老韓沒有迴答他,隻是說道:“真也好,假也罷,十二年蟬,朝悟夕陽神;道心不穩,九天片刻成九品。真假存乎一心,在你,不在玄策。”
張芻狗分辨的出,老韓這句話沒有任何水分。
他現在已經不去想加入鎮妖司前的種種計劃,老老實實的當一個九品鎮妖衛就好。
實在是,計劃成功率太低了。
船上這仨人他都搞不定,更不用說鎮妖司裏麵還有個王慶芝。
就此,張芻狗跌境,四品落於五品。
老韓見如此,私下裏和陳玄策說道:“以後別瞎說,張芻狗這娃娃,說不準你哪句話就被他悟了去。跌境一品,不需九霄神雷,他都能入得了三品。這事兒咱瞞好了,五年內這打手跑不了。”
陳玄策笑嗬嗬的點頭稱是,他在琢磨著,張芻狗已經拾掇差不多,該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具人了。
……
月末,小船終於是行出了運河入了寒江。
兩千多裏的運河,初時陳玄策還不覺如何,行完,方知運河浩瀚。
“韓叔,運河這麽長,咋修的?”
老韓歎了一口氣,道:“這運河,是五百年前煊赫一時的宗門,天劍宗,用了二十年時間,一劍一劍愣生生的劈出來的。按說此等造福於天下的功績,天怎麽也得保他們三百年,奈何……”
老韓飲了一口清風三飲,看向坐在一旁乖巧的張芻狗,說道:“芻狗,你來說吧。”
張芻狗正了正身子,咽下口中他自己泡的茶,說道:“運河成後,水脈不通,水中常有天生頑石,毀了又聚,往來死傷不知凡幾。黎民痛罵天劍宗,後,天劍宗全宗上下三百七十七人得天諭,以身殉河,這運河,水脈才成。”
老韓接著說道:“所謂天諭,是很玄奧的一種東西,冥冥中人會變得渾渾噩噩,沒有自我意識,憑執念行事。天劍宗三百七十七人得天諭,古往今來,未曾一見。”
此時,兩岸群山巍峨,寒江激蕩。
似是在為那三百七十七人鳴不平。
……
天色將晚,老韓停船在寒江急彎前的峭壁旁邊。
而後,老韓問陳玄策:“陳小子,可知天下四大佛寺?”
陳玄策點頭迴道:“古說,殺生寺,自在寺,兩禪寺,般若寺。現在殺生寺去了,換成了天龍寺。”
老韓看著遠處急彎前的峭壁,幽幽的道:“兩禪寺也是換過的,之前有一家,名曰無法寺。無法寺傳承斷了之後,兩禪寺興起,居於無法寺遺址,明兒早起,過了前麵急彎,就能看到兩禪寺了。”
陳玄策問道:“殺生寺沒落於天棄,無法寺為何?”
老韓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說:“通天觀最不為人重視的道經有三本,就是你手裏的那三本。要我說,通天觀的根基,就在這三本中。你常抄的盈虧契,盈虧之說,懂了吧?”
陳玄策點了點頭。
老韓這才解釋道:“無法寺,取無法皆有法,有法是無法之說,後人走歪了,隻修無法,不看佛法,煊赫天下,顯赫九州,執天下佛門之魁首七百年有餘,盛極而衰,三年而亡。”
說到這,老韓看向陳玄策的眼神飽含深意:“亡於佛敵,化生玄骨。”
陳玄策低頭,沉默不語。
良久,張口道:“韓叔,化生玄骨出世,毀佛,也是救佛吧?”
老韓老懷大慰,讚歎道:“盈虧契,明兒起你不用抄了。你現在入通天觀,可為天下行走。”
……
翌日,九月初一。
一大早,陳玄策從修煉中醒了過來,此時天色剛亮。
讓他意外的是,張芻狗和王青玄也都醒了過來,神情很激動。
陳玄策不解,問王青玄:“青玄,你激動啥?”
王青玄話語聲輕顫的答道:“前麵就是兩禪寺千佛壁,九州奇觀之一。”
陳玄策更是不解,這東西就在寒江兩側,想看就坐船過來看唄,有啥可激動的?
九州奇聞錄中有記載:“兩禪寺,千佛壁,行者自寸起,而後尺金剛,再後丈羅漢,至十幾丈菩薩,峰為百丈佛,佛後是菩薩,止於行者寸。座座倚劍痕,僧佛不重樣。”
意思是,兩禪寺的千佛壁,最開始是幾寸大小的行者雕像,之後是幾尺的金剛……最中間的是百丈高的佛像,然後又慢慢的變成行者。每一個都是靠著劍痕雕刻,每一個樣貌都不同。
但沒說這千佛壁,觀之極難。
工具人張芻狗在一旁解釋道:“前麵急彎,寒江分二,一平緩,一咆哮。平緩河道是往來船家常走;咆哮激流,行船者寡。今日若非師叔祖在船上,我是不敢走這咆哮峽。”
陳玄策這才明白過來,說白了,千佛壁所處的位置,行船難,非高品入之,九死一生。
老韓笑嗬嗬的說道:“沒芻狗說的那麽艱險,老船家還是能走的。傳聞誇大罷了,水中礁石多,敢走的船家少,久而久之就得了個咆哮峽的名頭,民間還有個說法,叫勾魂彎。”
陳玄策點了點頭,而後對著工具人張芻狗說道:“站著幹啥,做飯去!”
……
船行三刻,轉彎後,寒江一分為二,向南的江水平緩,向北的江水流速陡然加快。
江中,矗立著一座大山,山體筆直,光滑如鏡。
吃完早飯正在喝茶的老韓,放下茶盞,看向大山,目有向往。
而後揮手,船停。
“陳小子,這大山,你可知何名?”
陳玄策憨厚一笑,答道:“兩劍山。”
老韓笑嗬嗬的點頭,對著王青玄吩咐道:“陳小子不練劍,觀兩劍山能學多少看造化,你不同,地劍最好的參悟地點,就是這兩劍山。停在這裏三個時辰,你觀山吧。”
王青玄對著老韓拱手,解下身後桃木劍,持劍就要指山。
“混賬東西,讓你看,誰讓你問了?兩劍山用劍指,青雲觀就這麽教你的?”
老韓先是揮手打落王青玄手中桃木劍,而後喝罵。
王青玄臉皮一紅,他這是練桃花劍練習慣了,見啥都想問一下。
一時間忘了,過兩劍山,百裏河道,劍不可指山。
老韓給了龍虎山麵子,拉著張芻狗聊了一番龍虎往事。
讓張芻狗緩過了神,沒有陷入陳玄策亂說造成的心境混亂。
“張道臨讓你跟著玄策,這安排你現在理解了吧?”收尾時,老韓給了個問句。
張芻狗苦笑不已,枉他為龍虎小天師,三十一歲四品境還沾沾自喜呢,差點沒抵過陳玄策隨意幾句話。
最後,張芻狗心有不甘的問道:“師叔祖,玄策所言五九之間為七,到底是真是假?”
老韓沒有迴答他,隻是說道:“真也好,假也罷,十二年蟬,朝悟夕陽神;道心不穩,九天片刻成九品。真假存乎一心,在你,不在玄策。”
張芻狗分辨的出,老韓這句話沒有任何水分。
他現在已經不去想加入鎮妖司前的種種計劃,老老實實的當一個九品鎮妖衛就好。
實在是,計劃成功率太低了。
船上這仨人他都搞不定,更不用說鎮妖司裏麵還有個王慶芝。
就此,張芻狗跌境,四品落於五品。
老韓見如此,私下裏和陳玄策說道:“以後別瞎說,張芻狗這娃娃,說不準你哪句話就被他悟了去。跌境一品,不需九霄神雷,他都能入得了三品。這事兒咱瞞好了,五年內這打手跑不了。”
陳玄策笑嗬嗬的點頭稱是,他在琢磨著,張芻狗已經拾掇差不多,該成為一個合格的工具人了。
……
月末,小船終於是行出了運河入了寒江。
兩千多裏的運河,初時陳玄策還不覺如何,行完,方知運河浩瀚。
“韓叔,運河這麽長,咋修的?”
老韓歎了一口氣,道:“這運河,是五百年前煊赫一時的宗門,天劍宗,用了二十年時間,一劍一劍愣生生的劈出來的。按說此等造福於天下的功績,天怎麽也得保他們三百年,奈何……”
老韓飲了一口清風三飲,看向坐在一旁乖巧的張芻狗,說道:“芻狗,你來說吧。”
張芻狗正了正身子,咽下口中他自己泡的茶,說道:“運河成後,水脈不通,水中常有天生頑石,毀了又聚,往來死傷不知凡幾。黎民痛罵天劍宗,後,天劍宗全宗上下三百七十七人得天諭,以身殉河,這運河,水脈才成。”
老韓接著說道:“所謂天諭,是很玄奧的一種東西,冥冥中人會變得渾渾噩噩,沒有自我意識,憑執念行事。天劍宗三百七十七人得天諭,古往今來,未曾一見。”
此時,兩岸群山巍峨,寒江激蕩。
似是在為那三百七十七人鳴不平。
……
天色將晚,老韓停船在寒江急彎前的峭壁旁邊。
而後,老韓問陳玄策:“陳小子,可知天下四大佛寺?”
陳玄策點頭迴道:“古說,殺生寺,自在寺,兩禪寺,般若寺。現在殺生寺去了,換成了天龍寺。”
老韓看著遠處急彎前的峭壁,幽幽的道:“兩禪寺也是換過的,之前有一家,名曰無法寺。無法寺傳承斷了之後,兩禪寺興起,居於無法寺遺址,明兒早起,過了前麵急彎,就能看到兩禪寺了。”
陳玄策問道:“殺生寺沒落於天棄,無法寺為何?”
老韓沒有直接迴答,而是說:“通天觀最不為人重視的道經有三本,就是你手裏的那三本。要我說,通天觀的根基,就在這三本中。你常抄的盈虧契,盈虧之說,懂了吧?”
陳玄策點了點頭。
老韓這才解釋道:“無法寺,取無法皆有法,有法是無法之說,後人走歪了,隻修無法,不看佛法,煊赫天下,顯赫九州,執天下佛門之魁首七百年有餘,盛極而衰,三年而亡。”
說到這,老韓看向陳玄策的眼神飽含深意:“亡於佛敵,化生玄骨。”
陳玄策低頭,沉默不語。
良久,張口道:“韓叔,化生玄骨出世,毀佛,也是救佛吧?”
老韓老懷大慰,讚歎道:“盈虧契,明兒起你不用抄了。你現在入通天觀,可為天下行走。”
……
翌日,九月初一。
一大早,陳玄策從修煉中醒了過來,此時天色剛亮。
讓他意外的是,張芻狗和王青玄也都醒了過來,神情很激動。
陳玄策不解,問王青玄:“青玄,你激動啥?”
王青玄話語聲輕顫的答道:“前麵就是兩禪寺千佛壁,九州奇觀之一。”
陳玄策更是不解,這東西就在寒江兩側,想看就坐船過來看唄,有啥可激動的?
九州奇聞錄中有記載:“兩禪寺,千佛壁,行者自寸起,而後尺金剛,再後丈羅漢,至十幾丈菩薩,峰為百丈佛,佛後是菩薩,止於行者寸。座座倚劍痕,僧佛不重樣。”
意思是,兩禪寺的千佛壁,最開始是幾寸大小的行者雕像,之後是幾尺的金剛……最中間的是百丈高的佛像,然後又慢慢的變成行者。每一個都是靠著劍痕雕刻,每一個樣貌都不同。
但沒說這千佛壁,觀之極難。
工具人張芻狗在一旁解釋道:“前麵急彎,寒江分二,一平緩,一咆哮。平緩河道是往來船家常走;咆哮激流,行船者寡。今日若非師叔祖在船上,我是不敢走這咆哮峽。”
陳玄策這才明白過來,說白了,千佛壁所處的位置,行船難,非高品入之,九死一生。
老韓笑嗬嗬的說道:“沒芻狗說的那麽艱險,老船家還是能走的。傳聞誇大罷了,水中礁石多,敢走的船家少,久而久之就得了個咆哮峽的名頭,民間還有個說法,叫勾魂彎。”
陳玄策點了點頭,而後對著工具人張芻狗說道:“站著幹啥,做飯去!”
……
船行三刻,轉彎後,寒江一分為二,向南的江水平緩,向北的江水流速陡然加快。
江中,矗立著一座大山,山體筆直,光滑如鏡。
吃完早飯正在喝茶的老韓,放下茶盞,看向大山,目有向往。
而後揮手,船停。
“陳小子,這大山,你可知何名?”
陳玄策憨厚一笑,答道:“兩劍山。”
老韓笑嗬嗬的點頭,對著王青玄吩咐道:“陳小子不練劍,觀兩劍山能學多少看造化,你不同,地劍最好的參悟地點,就是這兩劍山。停在這裏三個時辰,你觀山吧。”
王青玄對著老韓拱手,解下身後桃木劍,持劍就要指山。
“混賬東西,讓你看,誰讓你問了?兩劍山用劍指,青雲觀就這麽教你的?”
老韓先是揮手打落王青玄手中桃木劍,而後喝罵。
王青玄臉皮一紅,他這是練桃花劍練習慣了,見啥都想問一下。
一時間忘了,過兩劍山,百裏河道,劍不可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