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九。
大梁皇宮,飛簷畫棟,鱗次櫛比。
進了朝天門,先是梁皇殿,這兒供奉著大梁開國後十七位皇帝的畫像,每次上朝,群臣先跪拜曆代皇帝,而後穿堂而過。
後麵,是更為威武莊嚴的奉天殿,這兒,就是初一十五大朝會的地方。
大梁朝兩百七十年,除了開國之外,第一次在非初一十五的日子,舉行大朝會。
也是第一次,有這麽多的藩王上朝。
禮部尚書這兩天愁的不行,剛忙完太後大壽,突然又多了這麽多人上朝,怎麽站位是個問題。
好在宰相宋謙給他出了個主意:文臣武將退後三步,前麵都讓給藩王站著。
這次朝會,載入了史冊。
承平帝趙天賜,頂著一對黑眼圈,步履蹣跚的走入了奉天殿。
昨夜星辰昨夜風,安妃蛇腰蕩千重;
今日今朝承平帝,一步三搖在雲中。
往日裏跟在他身後的掌印太監,黑衣衛當家人魏忠良,今兒卻是退後了一個身位,把位置讓給了一個更加蒼老的老太監。
這老太監,穿著洗的灰白的麻布長袍,一點都不像上朝的樣子。
佝僂著身子,走起路來比皇帝晃的還嚴重,大殿內不知道他來路的朝臣,生怕這老燈一個不注意嘎嘣的死在那。
而知道這老太監來曆的朝臣藩王,則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大梁,明麵上唯一武者二品入微巔峰的大手子,三朝老太監梁千重。皇宮之內,借大梁氣運,可比一品。
梁姓,是皇家賜予的,與國同姓。
這老燈,每次出現在朝會上,都會有大事發生。
果不其然,魏忠良尖細著喊完那句“有事起奏,無事退朝”之後,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新任宗正寺卿邁步而出,輪番陳述大梁風雨飄搖,天災人禍,最後將所有罪責扔到了祖宗家法藩王古製上,請皇帝削藩。
話音剛落,朝臣鴉雀無聲,藩王群體除了站在最前頭的三人默不作聲外,其餘人等亂為一團。
站在藩王群體前頭的,正是寧王趙太平、晉王趙成安、南王趙南天。
這仨人,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一言不發。
藩王們亂糟糟的,奉天殿很快變成了菜市場,直到微閉著雙眼的承平帝大喝了一聲:“夠了!皇族臉麵被你們丟盡了!”這才安靜下來。
也不怪藩王們鬧,世襲罔替兩百多年了,今兒上來就直接去封地,子孫行推恩令,這不是把人往死裏逼呢嗎?這麽搞下去,不出百年,在座姓趙的,家裏全都是庶民。
文武百官不出聲,這事兒他們不想出聲。
藩王靡費大梁錢糧無算,戶部每年稅銀有三分之一分給了藩王,這比例還在逐年遞增。
承平帝趙天賜有史以來第一次像個皇帝的樣子,端坐在龍椅上,厲聲說道:“此事已決,無需再議,諸位在京都城先住下吧。”
好家夥,你們要麽聽我的,要麽別迴去了。
到這時候了,晉王趙成安終於是睜開了眼,眼中神光一顯,邁前一步,微微躬身,道:“鎮北軍,如何處理?”
承平帝的目光轉了過來,看向他叔叔趙成安的眼光陰冷無比,說道:“先是王妃,再是高原佛國的妖物,我的好叔叔,你能不能解釋一下?”
朝堂嘩然。
這是撕破臉了啊!
這事兒不都私下說麽,怎麽放到大朝會上了?
趙成安抬頭,直視著承平帝的雙眼,慘烈一笑:“在這等著我呢?”
而後,慘笑收斂,厲聲大喝:“禁衛何在?”
嘩啦啦聲中,一隊又一隊的白甲銀盔的禁衛衝入了奉天殿。
這些人,是承平帝準備的。
現在這場景,承平帝有點迷糊,近衛怎麽聽晉王的?驚疑之下,承平帝看向了身側的老太監梁千重,那顫顫巍巍的老太監踏前一步,蒼老而尖細的聲音響起:“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爾等,意欲何為?”
近衛迅速的將朝堂內的藩王和大臣圍了起來,沒有人迴老太監的話,而是手中弩箭正對著老太監。
晉王張口說道:“梁總管,你護衛的是大梁,不是某個皇帝!太祖賜姓梁與你家,切莫忘了太祖是怎麽說的!”
梁太祖起居錄有記載:“正月十八,與沐家結契,保沐家與國同休,沐家出人受姓梁,世受皇族氣運,保皇族延續!”
老太監梁千重神色莫名,整個奉天殿安靜至針落可聞,少傾,梁千重張口問道:“晉王殿下,意欲何為?”
晉王邁前一步,道:“吾為九五,天賜退位。”
倆人旁若無人的對話,氣的承平帝一口逆血噴出,魏忠良連忙上前,不顧禮儀,渡過去一縷氣息,幫助承平帝梳理體內躁動的氣血。
這時候,梁千重點了點頭,眼神微不可查的和晉王對視了一下,而後轉身,跪地叩首厲聲道:“請,承平帝退位!”
驟然而生的種種變化,使得朝堂中的文武大臣一臉懵,藩王們則是反應極快,跪地叩首高唿:“請,承平帝退位!”
兩個人除外,寧王,南王。
寧王此時臉色發青,這和劇本不一樣啊。白文武那老燈給他說,承平帝欲削藩,會有朝臣推他上九五,晉王和南王白文武會壓製住。
可沒說現在這茬。
南王則是繼續眼觀鼻鼻觀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白文武找過他,被他拒絕了。沒想到白文武推的是晉王,而不是承平帝的胞弟寧王。
承平帝此時剛剛緩過來的精神,又一次被山唿海嘯的請退聲擊倒,癱坐在龍椅上,不知所措。
路遙知馬力,患難見真心,滿朝文武沒人說話,就連鼓動他削藩的宰相宋謙,此時也是一言不發。
宋謙想說話,奈何脖子上的鋼刀過於冰冷,嗓子有點不舒服,這才沒說。
咋說?說白文武安排的他忽悠皇帝削藩?算了,別說了,說了豈不是成了背主棄義又不忠的小人?
見承平帝癱坐在那裏沒反應,晉王揮了揮手,禁衛邁前一步。
鎧甲相擊,聲聲冰冷,承平帝終於迴過了神,整個人瞬間蒼老了許多,轉過身艱難的對著魏忠良說道:“大伴,扶朕迴去。”
朕字,咬字極重。
魏忠良扶起了承平帝,緩緩離開了奉天殿。
離開之後,聽到奉天殿內傳來潮水般的聲音:“恭賀新皇登基!”
……
藩王們開心了,誰當皇帝他們不關心,隻要不削藩,就都是好皇帝。
沒成想,晉王身著蟒袍坐上龍椅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鎮守邊疆的除外,削藩!”
……
注:
推恩令:漢武帝的玩法,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隻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而且爵位自動降低一檔。
大梁皇宮,飛簷畫棟,鱗次櫛比。
進了朝天門,先是梁皇殿,這兒供奉著大梁開國後十七位皇帝的畫像,每次上朝,群臣先跪拜曆代皇帝,而後穿堂而過。
後麵,是更為威武莊嚴的奉天殿,這兒,就是初一十五大朝會的地方。
大梁朝兩百七十年,除了開國之外,第一次在非初一十五的日子,舉行大朝會。
也是第一次,有這麽多的藩王上朝。
禮部尚書這兩天愁的不行,剛忙完太後大壽,突然又多了這麽多人上朝,怎麽站位是個問題。
好在宰相宋謙給他出了個主意:文臣武將退後三步,前麵都讓給藩王站著。
這次朝會,載入了史冊。
承平帝趙天賜,頂著一對黑眼圈,步履蹣跚的走入了奉天殿。
昨夜星辰昨夜風,安妃蛇腰蕩千重;
今日今朝承平帝,一步三搖在雲中。
往日裏跟在他身後的掌印太監,黑衣衛當家人魏忠良,今兒卻是退後了一個身位,把位置讓給了一個更加蒼老的老太監。
這老太監,穿著洗的灰白的麻布長袍,一點都不像上朝的樣子。
佝僂著身子,走起路來比皇帝晃的還嚴重,大殿內不知道他來路的朝臣,生怕這老燈一個不注意嘎嘣的死在那。
而知道這老太監來曆的朝臣藩王,則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大梁,明麵上唯一武者二品入微巔峰的大手子,三朝老太監梁千重。皇宮之內,借大梁氣運,可比一品。
梁姓,是皇家賜予的,與國同姓。
這老燈,每次出現在朝會上,都會有大事發生。
果不其然,魏忠良尖細著喊完那句“有事起奏,無事退朝”之後,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新任宗正寺卿邁步而出,輪番陳述大梁風雨飄搖,天災人禍,最後將所有罪責扔到了祖宗家法藩王古製上,請皇帝削藩。
話音剛落,朝臣鴉雀無聲,藩王群體除了站在最前頭的三人默不作聲外,其餘人等亂為一團。
站在藩王群體前頭的,正是寧王趙太平、晉王趙成安、南王趙南天。
這仨人,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一言不發。
藩王們亂糟糟的,奉天殿很快變成了菜市場,直到微閉著雙眼的承平帝大喝了一聲:“夠了!皇族臉麵被你們丟盡了!”這才安靜下來。
也不怪藩王們鬧,世襲罔替兩百多年了,今兒上來就直接去封地,子孫行推恩令,這不是把人往死裏逼呢嗎?這麽搞下去,不出百年,在座姓趙的,家裏全都是庶民。
文武百官不出聲,這事兒他們不想出聲。
藩王靡費大梁錢糧無算,戶部每年稅銀有三分之一分給了藩王,這比例還在逐年遞增。
承平帝趙天賜有史以來第一次像個皇帝的樣子,端坐在龍椅上,厲聲說道:“此事已決,無需再議,諸位在京都城先住下吧。”
好家夥,你們要麽聽我的,要麽別迴去了。
到這時候了,晉王趙成安終於是睜開了眼,眼中神光一顯,邁前一步,微微躬身,道:“鎮北軍,如何處理?”
承平帝的目光轉了過來,看向他叔叔趙成安的眼光陰冷無比,說道:“先是王妃,再是高原佛國的妖物,我的好叔叔,你能不能解釋一下?”
朝堂嘩然。
這是撕破臉了啊!
這事兒不都私下說麽,怎麽放到大朝會上了?
趙成安抬頭,直視著承平帝的雙眼,慘烈一笑:“在這等著我呢?”
而後,慘笑收斂,厲聲大喝:“禁衛何在?”
嘩啦啦聲中,一隊又一隊的白甲銀盔的禁衛衝入了奉天殿。
這些人,是承平帝準備的。
現在這場景,承平帝有點迷糊,近衛怎麽聽晉王的?驚疑之下,承平帝看向了身側的老太監梁千重,那顫顫巍巍的老太監踏前一步,蒼老而尖細的聲音響起:“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爾等,意欲何為?”
近衛迅速的將朝堂內的藩王和大臣圍了起來,沒有人迴老太監的話,而是手中弩箭正對著老太監。
晉王張口說道:“梁總管,你護衛的是大梁,不是某個皇帝!太祖賜姓梁與你家,切莫忘了太祖是怎麽說的!”
梁太祖起居錄有記載:“正月十八,與沐家結契,保沐家與國同休,沐家出人受姓梁,世受皇族氣運,保皇族延續!”
老太監梁千重神色莫名,整個奉天殿安靜至針落可聞,少傾,梁千重張口問道:“晉王殿下,意欲何為?”
晉王邁前一步,道:“吾為九五,天賜退位。”
倆人旁若無人的對話,氣的承平帝一口逆血噴出,魏忠良連忙上前,不顧禮儀,渡過去一縷氣息,幫助承平帝梳理體內躁動的氣血。
這時候,梁千重點了點頭,眼神微不可查的和晉王對視了一下,而後轉身,跪地叩首厲聲道:“請,承平帝退位!”
驟然而生的種種變化,使得朝堂中的文武大臣一臉懵,藩王們則是反應極快,跪地叩首高唿:“請,承平帝退位!”
兩個人除外,寧王,南王。
寧王此時臉色發青,這和劇本不一樣啊。白文武那老燈給他說,承平帝欲削藩,會有朝臣推他上九五,晉王和南王白文武會壓製住。
可沒說現在這茬。
南王則是繼續眼觀鼻鼻觀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白文武找過他,被他拒絕了。沒想到白文武推的是晉王,而不是承平帝的胞弟寧王。
承平帝此時剛剛緩過來的精神,又一次被山唿海嘯的請退聲擊倒,癱坐在龍椅上,不知所措。
路遙知馬力,患難見真心,滿朝文武沒人說話,就連鼓動他削藩的宰相宋謙,此時也是一言不發。
宋謙想說話,奈何脖子上的鋼刀過於冰冷,嗓子有點不舒服,這才沒說。
咋說?說白文武安排的他忽悠皇帝削藩?算了,別說了,說了豈不是成了背主棄義又不忠的小人?
見承平帝癱坐在那裏沒反應,晉王揮了揮手,禁衛邁前一步。
鎧甲相擊,聲聲冰冷,承平帝終於迴過了神,整個人瞬間蒼老了許多,轉過身艱難的對著魏忠良說道:“大伴,扶朕迴去。”
朕字,咬字極重。
魏忠良扶起了承平帝,緩緩離開了奉天殿。
離開之後,聽到奉天殿內傳來潮水般的聲音:“恭賀新皇登基!”
……
藩王們開心了,誰當皇帝他們不關心,隻要不削藩,就都是好皇帝。
沒成想,晉王身著蟒袍坐上龍椅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鎮守邊疆的除外,削藩!”
……
注:
推恩令:漢武帝的玩法,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隻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而且爵位自動降低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