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孔子離開了魯國,周遊列國,其中就是在衛國帝丘停留了數年。衛出公八年,周遊列國十四年後,同樣懷著滿腔失望,年近七旬的孔子,在弟子的幫助下終於迴到了魯國。但僅僅四年後,即從衛國傳來一個噩耗:他的弟子,在衛國蒲地任大夫的子路,突然慘死於衛國的又一場內亂。
衛出公十二年,一直尋求趕走自己兒子而複位的前太子蒯聵,秘密迴到了衛國,並在戚城成功劫持了自己的外甥孔悝,逼迫他協助自己複位。子路率軍準備進城解救主人孔悝,衝進城裏的子路,遭到的猛烈阻擊。未做充分準備的激烈的交戰中,子路突然被對方砍來的長戈斬斷了盔纓。
這時,令人非常吃驚的一幕發生了:跌落頭盔的子路,突然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慢慢彎下腰撿起自己的頭盔,然後正色衝敵人說到:“君子死,冠不免。”在一片揮向自己的刀光劍影中,子路慢慢地係上了自己的纓帶。曾經墨翟和自己的恩師子項父子爭論過,子路這樣做值得嗎,可是如今墨翟在想起這些,反而是有些理解了,麵對死亡依舊是能夠保持君子之容,這樣的人也是一個真正的君子吧。
曆經了因蒯聵父子爭國而引起的災難,蒯聵複位成功不久即因得罪晉國而失位,圍繞立君問題,衛國再次陷入內亂,使得衛國國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曾經強盛的衛國開始衰落,原本按照周禮列為公爵的為君,在周圍的各國中地位反而是地下。
就在前些年的三家分晉後,衛國的近鄰魏國開始崛起,弱小的衛國漸漸開始淪為魏的附庸。盡管遭遇了如此多的災禍,走進城裏麵,衛國的繁盛依舊是可以看出來,在外郭的集市中,眾多匠人忙碌,奔走的奴仆商販,鐵匠鋪裏麵叮當作響。據說在周王朝平息“三監之亂”後,將殷都朝歌及周邊三監之地邶、鄘、衛三國封給了周武王之弟康叔,攝政王周公旦還為康叔掃除了政治隱患,將大批朝歌殷頑遷至洛陽為奴,僅留下陶、施、樊等七族殷商遺民,這些殷商的人擅長經商,曆經衛國幾代人的經營,讓衛國逐漸的繁榮。
墨翟看著眼前的一切點點頭,衛國可以說是目前他見過最繁華的都市。墨翟他們先是找了住處安頓下來,大伯與墨翟如約碰麵。從大伯的講述中,墨翟了解到此次的城牆整修,衛國可是出了很多的勞力,現在帝丘一共約有三萬餘苦役人員,差不多都是用在修建城牆上麵,人數到是確實不算少了,而且都是免費的勞動力。這次監督整修的人是衛國的大夫公良桓子。
其實擴建一直都是公良大夫預想要完成的計劃,因為現在的帝丘畢竟是百年前修建,年久失修,部分地段已經是出現了坍塌,這樣的城牆顯然是不夠的,將來和楚軍作戰,很有可能會依托帝丘進行防守。因此城牆必需要擴大規模,才能夠抵擋楚軍。
現在帝丘的城牆單邊長度為一千步,而按照公良大夫的計劃,現有的帝丘內部城牆不動,隻是做為帝丘的內城,而在外郭在原有兩丈的基礎上,必須要加高兩丈,城牆頂部擴寬,如果要擴大上部,城牆下部必須要成倍的加寬,按照計算大概是五丈。
外牆的仍然是釆用四方形的布局,但每一邊城牆將各修建四個馬麵,南北兩邊開設三個城門,東西兩邊各開設兩個城門,外牆的高度暫時定在四丈以上,寬兩丈,在加上城樓高五丈左右。和其他堅城相比,帝丘的城牆並不算高,這是為了降低修建城牆的成本,因此在每個馬麵的後麵各建兩個五丈高的箭塔,以彌補城牆的整體高度不足。而且以後還可以陸續增加箭塔。
帝丘的城外將會被建成幾座堅固的要塞,單從防禦力上來說,並不遜色於鹹陽、大梁、邯鄲一類的堅城。隻要是有足夠的兵力和糧食支援,足以抵擋百萬大軍的圍攻。而且甴於整體的城牆不算高,因此造價也會降低不少。聽到這樣的建造計劃,墨翟點點頭心中暗暗的佩服,如此係統堅固的城防足以抗拒楚軍,而且又是盡可能的節約了成本。
找了個時間,墨翟帶人來到了公良大夫的府上,通過人引薦,墨翟和大夫互相行禮,夫子問道:“這位先生聽說您是來獻策的。”
“正是鄙人聽聞了夫子將要整修城牆,特意來獻策,可以減少很多的耗費,還能加固城防。”墨翟說道。
“哦,是嗎。”
“是的,夫子,如今的帝丘原本就有護城河,要想拒敵千裏,護城河是必須的,我們可以在擴寬護城河的時候,挖取淤泥修建城牆。”聽到這個公良夫子有些明了了,用護城河的效率遠比增高城牆更加的有效,而且用淤泥夯土節省成本速度更快。
便讓墨翟把他的想法說出來,墨翟的想法是修建城牆,自然免不了護城河,因此在城牆以外,將沿城牆把原本的一條護城河擴寬,寬度大約在五丈左右,並引入不遠的河水,而且在護城河的兩岸,各修建兩道羊馬牆,各外還在外城以外的四角處,各建一座翁城,可以容納一千千士兵,城外建造大型的堡壘,並有地道和帝丘內相通而且衛城和主城互為犄勢,互相支援。
公良夫子聽到這樣的計劃大加讚歎,與墨翟暢聊一個上午,在得知墨翟尤其擅長木工技藝後,便讓墨翟擔任城牆的監官,專門負責城牆上麵各種城防器械的布設,這對於墨翟而言實在是一個良機,既可以學會周密的城防,又可以幫助自己的學生鍛煉木工技藝。布設城防器械,必須要有足夠的床弩,檑木,弩炮等等,這能自己的弟子學會很多。
墨翟作為監官除了負責自己幾十個弟子之外,還要監督另外上百名工匠,墨翟把他們充分調動起來,分成幾個部分分別製作不同的器械,在空閑之時為這些工匠講課。
衛出公十二年,一直尋求趕走自己兒子而複位的前太子蒯聵,秘密迴到了衛國,並在戚城成功劫持了自己的外甥孔悝,逼迫他協助自己複位。子路率軍準備進城解救主人孔悝,衝進城裏的子路,遭到的猛烈阻擊。未做充分準備的激烈的交戰中,子路突然被對方砍來的長戈斬斷了盔纓。
這時,令人非常吃驚的一幕發生了:跌落頭盔的子路,突然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慢慢彎下腰撿起自己的頭盔,然後正色衝敵人說到:“君子死,冠不免。”在一片揮向自己的刀光劍影中,子路慢慢地係上了自己的纓帶。曾經墨翟和自己的恩師子項父子爭論過,子路這樣做值得嗎,可是如今墨翟在想起這些,反而是有些理解了,麵對死亡依舊是能夠保持君子之容,這樣的人也是一個真正的君子吧。
曆經了因蒯聵父子爭國而引起的災難,蒯聵複位成功不久即因得罪晉國而失位,圍繞立君問題,衛國再次陷入內亂,使得衛國國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曾經強盛的衛國開始衰落,原本按照周禮列為公爵的為君,在周圍的各國中地位反而是地下。
就在前些年的三家分晉後,衛國的近鄰魏國開始崛起,弱小的衛國漸漸開始淪為魏的附庸。盡管遭遇了如此多的災禍,走進城裏麵,衛國的繁盛依舊是可以看出來,在外郭的集市中,眾多匠人忙碌,奔走的奴仆商販,鐵匠鋪裏麵叮當作響。據說在周王朝平息“三監之亂”後,將殷都朝歌及周邊三監之地邶、鄘、衛三國封給了周武王之弟康叔,攝政王周公旦還為康叔掃除了政治隱患,將大批朝歌殷頑遷至洛陽為奴,僅留下陶、施、樊等七族殷商遺民,這些殷商的人擅長經商,曆經衛國幾代人的經營,讓衛國逐漸的繁榮。
墨翟看著眼前的一切點點頭,衛國可以說是目前他見過最繁華的都市。墨翟他們先是找了住處安頓下來,大伯與墨翟如約碰麵。從大伯的講述中,墨翟了解到此次的城牆整修,衛國可是出了很多的勞力,現在帝丘一共約有三萬餘苦役人員,差不多都是用在修建城牆上麵,人數到是確實不算少了,而且都是免費的勞動力。這次監督整修的人是衛國的大夫公良桓子。
其實擴建一直都是公良大夫預想要完成的計劃,因為現在的帝丘畢竟是百年前修建,年久失修,部分地段已經是出現了坍塌,這樣的城牆顯然是不夠的,將來和楚軍作戰,很有可能會依托帝丘進行防守。因此城牆必需要擴大規模,才能夠抵擋楚軍。
現在帝丘的城牆單邊長度為一千步,而按照公良大夫的計劃,現有的帝丘內部城牆不動,隻是做為帝丘的內城,而在外郭在原有兩丈的基礎上,必須要加高兩丈,城牆頂部擴寬,如果要擴大上部,城牆下部必須要成倍的加寬,按照計算大概是五丈。
外牆的仍然是釆用四方形的布局,但每一邊城牆將各修建四個馬麵,南北兩邊開設三個城門,東西兩邊各開設兩個城門,外牆的高度暫時定在四丈以上,寬兩丈,在加上城樓高五丈左右。和其他堅城相比,帝丘的城牆並不算高,這是為了降低修建城牆的成本,因此在每個馬麵的後麵各建兩個五丈高的箭塔,以彌補城牆的整體高度不足。而且以後還可以陸續增加箭塔。
帝丘的城外將會被建成幾座堅固的要塞,單從防禦力上來說,並不遜色於鹹陽、大梁、邯鄲一類的堅城。隻要是有足夠的兵力和糧食支援,足以抵擋百萬大軍的圍攻。而且甴於整體的城牆不算高,因此造價也會降低不少。聽到這樣的建造計劃,墨翟點點頭心中暗暗的佩服,如此係統堅固的城防足以抗拒楚軍,而且又是盡可能的節約了成本。
找了個時間,墨翟帶人來到了公良大夫的府上,通過人引薦,墨翟和大夫互相行禮,夫子問道:“這位先生聽說您是來獻策的。”
“正是鄙人聽聞了夫子將要整修城牆,特意來獻策,可以減少很多的耗費,還能加固城防。”墨翟說道。
“哦,是嗎。”
“是的,夫子,如今的帝丘原本就有護城河,要想拒敵千裏,護城河是必須的,我們可以在擴寬護城河的時候,挖取淤泥修建城牆。”聽到這個公良夫子有些明了了,用護城河的效率遠比增高城牆更加的有效,而且用淤泥夯土節省成本速度更快。
便讓墨翟把他的想法說出來,墨翟的想法是修建城牆,自然免不了護城河,因此在城牆以外,將沿城牆把原本的一條護城河擴寬,寬度大約在五丈左右,並引入不遠的河水,而且在護城河的兩岸,各修建兩道羊馬牆,各外還在外城以外的四角處,各建一座翁城,可以容納一千千士兵,城外建造大型的堡壘,並有地道和帝丘內相通而且衛城和主城互為犄勢,互相支援。
公良夫子聽到這樣的計劃大加讚歎,與墨翟暢聊一個上午,在得知墨翟尤其擅長木工技藝後,便讓墨翟擔任城牆的監官,專門負責城牆上麵各種城防器械的布設,這對於墨翟而言實在是一個良機,既可以學會周密的城防,又可以幫助自己的學生鍛煉木工技藝。布設城防器械,必須要有足夠的床弩,檑木,弩炮等等,這能自己的弟子學會很多。
墨翟作為監官除了負責自己幾十個弟子之外,還要監督另外上百名工匠,墨翟把他們充分調動起來,分成幾個部分分別製作不同的器械,在空閑之時為這些工匠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