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著茶碗走來的,並不是別人,正是李治本人。
“寒舍沒什麽好茶葉,師兄就湊合一下吧。”李治把茶碗放到薛仁貴麵前,笑了一聲,倒是沒什麽羞愧的意思。
薛仁貴把目光挪迴來,看著李治:“師弟就住在這個地方?”
其實這裏的居住環境也還算可以,至少和範陽當地的百姓們比起來,李治這裏的屋子,已經算得上有些奢侈。
可......
薛仁貴心裏有些說不出來的複雜。
李治畢竟是皇子,除了周圍密布的守衛之外,根本看不出來半分皇子該有的模樣,甚至連一個伺候人的奴仆都沒有。
連泡茶、招待客人這種事,都得李治自己親自來做。
李治大大方方的點頭:“沒錯。”
說著,他頓了一下,低下頭看著趴在薛仁貴腳下打盹的小白:“師兄是覺得,我這裏太寒酸了?”
薛仁貴點點頭。
李治歎了口氣,伸手往屋子外一指,苦笑著說道:“師兄你知道嗎,我每日巡視的時候,見縣中百姓的生活......我隻覺得羞愧。”
“若不是這縣衙是早已修好的,我又豈會住在這個地方。”
說著,李治咬牙切齒起來:“我算是明白了,師父為什麽要對那些世家大族出手了。”
“你知道嗎?”
“僅僅隻是隔著一道牆。”
“一麵是盧家,假山、假水,庭院幽深,一麵是土屋泥牆,衣不蔽體。”
薛仁貴沉默下去,他沒有李治這麽切身的體會,有些說不出來話。
李治搖搖頭:“還好師父先一步出手,解決了盧家,現在範陽僅有一個外患,再將這個問題解決了,範陽百姓的生活方才能好起來。”
說著,他笑了一聲:“算了,不說惹人不開心的話了,這頭白虎,就是師父收留的異獸?”
薛仁貴點點頭,遲疑著伸出手,見小白沒有反抗,才把手落到白虎的腦袋上,心滿意足的摸了一把:“是的,虎大將軍,它在長安城可有名氣了。”
“長安的百姓都說,這次出征契丹,都不用我做主將,讓這位虎大將軍出馬,就能夠打的他們落花流水。”
李治笑了一聲:“倒是誇張了。”
“話說迴來,師兄這一次準備怎麽對契丹出手?”
提起這個話題,薛仁貴麵色有些古怪。
“我臨出發前,師父特意叮囑我,要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不用節省成本。”薛仁貴頓了一下,迴頭看向碼頭的方向,“所以這一次出來,我帶了十門火炮,還有兩船的炸藥。”
兩船。
這個詞把李治都給嚇了一跳。
他雖然長久的在範陽,但對火炮、炸藥這些東西,也是早有耳聞,知道這些東西的威力如何。
見薛仁貴如此的闊氣,不由驚唿出來:“兩船,至於這麽多嗎?”
薛仁貴一攤手,話語裏都帶著一股心疼的語氣:“我也不想,我本來隻打算帶上四門火炮就行了。”
“可師父說這些不夠打一場戰爭的,就硬讓我帶了這麽多。”
“我算了一下,這兩船可是上百萬兩銀子。”
“師父曾經說過,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我現在算是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把契丹那個小國收拾了,成本怕都是收不迴來。”
李治搖搖頭。
他的政治頭腦要比薛仁貴更好一些,也能看明白,林深讓薛仁貴帶上這麽多火藥的用意,和幾百萬兩銀子相比,把周邊所有國家的信心打下來,要更加值得一些。
李治問道:“我聽說,大唐朝堂上,是預備一個月的時間,把契丹給拿下來?”
薛仁貴點了點頭。
李治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師兄來時,就已經用了將近七天的時間,迴去又要用七天左右。”
“我們隻有半個月的時間,還真是有些緊湊。”
說著,他一頓,轉頭問道:“師兄,輿圖你有帶來嗎?”
薛仁貴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治。
他預想中的一個月時間,是從開戰到結束戰爭,隻用一個月。
他是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師弟,口氣竟然還要大上幾分,把他來迴所用的時間,都算在了這一個月的時間裏。
見薛仁貴遲遲沒給出反應。
李治疑問了一句:“師兄?”
薛仁貴忙點頭:“帶了,帶了。”
說著,他朝身後招了招手,一名將領打扮的人,便從行囊中取出一張羊皮紙,在他們麵前的桌子上鋪展了開來。
自然不是什麽詳細的輿圖。
隻是大致畫了契丹國境,用朱筆繪出了,各處關鍵關口、城池所在的位置。
而今的契丹隻是一個小國。
國境內,不過隻有三座像模像樣的城池。
首都為葦甸,是他們國家最繁華的一座城池,也坐落在契丹國境內深處。
而與範陽緊挨著的一座城池,便是一座名為“廣義”的城池,規模不大,甚至還沒範陽來的繁華。
但是近水、靠山。
也是契丹國境內,最重要的一個關口。
李治伸手,在輿圖上一抹,手指自然就落在了廣義這座城上:“今夜突襲,把這座城池拿下,師兄以為如何?”
薛仁貴點頭:“自無問題。”
李治又問道:“船隻順水而下,火炮突襲......”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薛仁貴打斷:“師弟有些太過於天真了,我大唐的船隻、火炮早就揚威天下,你覺得契丹會不防著我們這一手?”
李治皺起眉頭:“那火炮該如何運輸?”
薛仁貴笑了一聲:“火炮的運輸沒師弟想的那麽麻煩,話說兩地之間的距離多少?”
李治下意識迴道:“兩地間,大約百七裏路。”
一百七十裏。
薛仁貴抬頭看了眼天色,在心中估算了一番:“那再過一個時辰出發吧,第二天晚上便能趕至那個廣義城下......”
聽到薛仁貴如此肯定的迴答,讓李治鬆了口氣。
與此同時。
契丹,廣義城內。
一股子肅穆的氣氛,幾個狹眼翹眉的契丹人,圍坐在一張桌子前。
其中一人說道:“探子來報,大唐的軍隊已經趕至範陽了......”
“寒舍沒什麽好茶葉,師兄就湊合一下吧。”李治把茶碗放到薛仁貴麵前,笑了一聲,倒是沒什麽羞愧的意思。
薛仁貴把目光挪迴來,看著李治:“師弟就住在這個地方?”
其實這裏的居住環境也還算可以,至少和範陽當地的百姓們比起來,李治這裏的屋子,已經算得上有些奢侈。
可......
薛仁貴心裏有些說不出來的複雜。
李治畢竟是皇子,除了周圍密布的守衛之外,根本看不出來半分皇子該有的模樣,甚至連一個伺候人的奴仆都沒有。
連泡茶、招待客人這種事,都得李治自己親自來做。
李治大大方方的點頭:“沒錯。”
說著,他頓了一下,低下頭看著趴在薛仁貴腳下打盹的小白:“師兄是覺得,我這裏太寒酸了?”
薛仁貴點點頭。
李治歎了口氣,伸手往屋子外一指,苦笑著說道:“師兄你知道嗎,我每日巡視的時候,見縣中百姓的生活......我隻覺得羞愧。”
“若不是這縣衙是早已修好的,我又豈會住在這個地方。”
說著,李治咬牙切齒起來:“我算是明白了,師父為什麽要對那些世家大族出手了。”
“你知道嗎?”
“僅僅隻是隔著一道牆。”
“一麵是盧家,假山、假水,庭院幽深,一麵是土屋泥牆,衣不蔽體。”
薛仁貴沉默下去,他沒有李治這麽切身的體會,有些說不出來話。
李治搖搖頭:“還好師父先一步出手,解決了盧家,現在範陽僅有一個外患,再將這個問題解決了,範陽百姓的生活方才能好起來。”
說著,他笑了一聲:“算了,不說惹人不開心的話了,這頭白虎,就是師父收留的異獸?”
薛仁貴點點頭,遲疑著伸出手,見小白沒有反抗,才把手落到白虎的腦袋上,心滿意足的摸了一把:“是的,虎大將軍,它在長安城可有名氣了。”
“長安的百姓都說,這次出征契丹,都不用我做主將,讓這位虎大將軍出馬,就能夠打的他們落花流水。”
李治笑了一聲:“倒是誇張了。”
“話說迴來,師兄這一次準備怎麽對契丹出手?”
提起這個話題,薛仁貴麵色有些古怪。
“我臨出發前,師父特意叮囑我,要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不用節省成本。”薛仁貴頓了一下,迴頭看向碼頭的方向,“所以這一次出來,我帶了十門火炮,還有兩船的炸藥。”
兩船。
這個詞把李治都給嚇了一跳。
他雖然長久的在範陽,但對火炮、炸藥這些東西,也是早有耳聞,知道這些東西的威力如何。
見薛仁貴如此的闊氣,不由驚唿出來:“兩船,至於這麽多嗎?”
薛仁貴一攤手,話語裏都帶著一股心疼的語氣:“我也不想,我本來隻打算帶上四門火炮就行了。”
“可師父說這些不夠打一場戰爭的,就硬讓我帶了這麽多。”
“我算了一下,這兩船可是上百萬兩銀子。”
“師父曾經說過,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我現在算是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把契丹那個小國收拾了,成本怕都是收不迴來。”
李治搖搖頭。
他的政治頭腦要比薛仁貴更好一些,也能看明白,林深讓薛仁貴帶上這麽多火藥的用意,和幾百萬兩銀子相比,把周邊所有國家的信心打下來,要更加值得一些。
李治問道:“我聽說,大唐朝堂上,是預備一個月的時間,把契丹給拿下來?”
薛仁貴點了點頭。
李治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師兄來時,就已經用了將近七天的時間,迴去又要用七天左右。”
“我們隻有半個月的時間,還真是有些緊湊。”
說著,他一頓,轉頭問道:“師兄,輿圖你有帶來嗎?”
薛仁貴目瞪口呆的看著李治。
他預想中的一個月時間,是從開戰到結束戰爭,隻用一個月。
他是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師弟,口氣竟然還要大上幾分,把他來迴所用的時間,都算在了這一個月的時間裏。
見薛仁貴遲遲沒給出反應。
李治疑問了一句:“師兄?”
薛仁貴忙點頭:“帶了,帶了。”
說著,他朝身後招了招手,一名將領打扮的人,便從行囊中取出一張羊皮紙,在他們麵前的桌子上鋪展了開來。
自然不是什麽詳細的輿圖。
隻是大致畫了契丹國境,用朱筆繪出了,各處關鍵關口、城池所在的位置。
而今的契丹隻是一個小國。
國境內,不過隻有三座像模像樣的城池。
首都為葦甸,是他們國家最繁華的一座城池,也坐落在契丹國境內深處。
而與範陽緊挨著的一座城池,便是一座名為“廣義”的城池,規模不大,甚至還沒範陽來的繁華。
但是近水、靠山。
也是契丹國境內,最重要的一個關口。
李治伸手,在輿圖上一抹,手指自然就落在了廣義這座城上:“今夜突襲,把這座城池拿下,師兄以為如何?”
薛仁貴點頭:“自無問題。”
李治又問道:“船隻順水而下,火炮突襲......”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薛仁貴打斷:“師弟有些太過於天真了,我大唐的船隻、火炮早就揚威天下,你覺得契丹會不防著我們這一手?”
李治皺起眉頭:“那火炮該如何運輸?”
薛仁貴笑了一聲:“火炮的運輸沒師弟想的那麽麻煩,話說兩地之間的距離多少?”
李治下意識迴道:“兩地間,大約百七裏路。”
一百七十裏。
薛仁貴抬頭看了眼天色,在心中估算了一番:“那再過一個時辰出發吧,第二天晚上便能趕至那個廣義城下......”
聽到薛仁貴如此肯定的迴答,讓李治鬆了口氣。
與此同時。
契丹,廣義城內。
一股子肅穆的氣氛,幾個狹眼翹眉的契丹人,圍坐在一張桌子前。
其中一人說道:“探子來報,大唐的軍隊已經趕至範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