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醫院的醫生比唐秋昌更年長,經驗更多,而且身兼中西醫之長。
聽說唐詩語懷的是三個後非常驚訝。
他像唐秋昌一樣反複檢查了好幾次,最後才肯定的說道:“的確是三個,都挺健康的。”
“不過有一個相較於另外兩個來說要稍微弱一點。”
“你以後該吃吃該喝喝,三個孩子長身體需要的營養不是一點半點,有好吃的盡量吃點好的。”
“不過也不要吃的太過了。”
“三個啊。”
老醫生都有點無法想象唐詩語到時候肚子有多大:“孩子都挺健康的,不過你現在最好不要參加勞動了。”
“現在還好,等孩子月份再大一點,你可能連抬腿都抬不起來。”
唐詩語聽的臉都白了。
醫生見狀啞然失笑:“也不用太緊張。”
“三胎嘛,和兩胎其實沒啥區別,不就是孩子多了一個肚子大了點?”
“平時稍微注意著點沒事兒的。”
“記住身邊不能離了人啊,尤其將來月份大起來的時候,身邊一定要有人。”
楊棗花立刻說道:“行,沒問題,到時候我去陪著詩語。”
唐詩語說道:“娘,你還得照顧我兩個嫂子呢……”
嶽江芬和王可雲都是剛生了孩子,還都是生了雙胞胎,按理應該坐雙月子,條件好的可能還會坐三個月的月子,就是為了讓產婦能把身體養好。
兩個產婦,四個小孩,男人要幹活兒,也就是說三個大一點的孩子也得歸楊棗花管。
雖然兵兵能帶的了弟弟妹妹,可孩子換洗衣服啊什麽的,兵兵個八歲的孩子管不了啊。
都得指著楊棗花這個當奶奶的。
再加一個行動不方便的唐詩語,她一個快六十的老太太哪裏忙的過來?
也別想著找嶽江芬和王可雲的母親來幫忙。
嶽江芬的一個嫂子也是剛生了孩子三四個月,還有個剛會走的,五個五到十歲的,王可雲娘家今年沒添孩子,可王可雲四個兄弟,孩子的年齡也差不多,光一歲到六歲之間的孩子就有五個,再大一些的還有三個。
大人都要下地幹活兒,孩子就得指著她們的老娘。
甚至她們倆懷孕這段時間,各自的母親也就匆匆過來看了一下就迴去了,連口飯都沒吃。
沒辦法,家裏小孩多,大人都去幹活兒,她們還得迴去照顧小孩子。
自然也抽不出身來專門照顧閨女兒。
宋辭岩道:“娘,你就在家照顧兩個嫂子吧,讓我娘過來就行了,我娘照顧過我嫂子,也照顧過老三媳婦兒,她有經驗,你不用擔心。”
楊棗花怎麽可能不擔心?
宋辭岩的老娘是不錯,也不是什麽苛刻兒媳婦兒的人,甚至也不重男輕女。
老三媳婦兒接連兩個生的都是閨女兒,她也沒有像別的人家一樣把兩個孫女兒和老大家的孫子區別對待。
可宋母就是再好,她跟唐詩語也是婆媳關係。
婆婆照顧兒媳婦兒再仔細,能有當娘的照顧閨女仔細?
唐詩語也意識到這事兒有點把老娘給嚇到了,便道:“娘,有我婆婆在你就放心好了。”
“再說了,還有老宋和我三哥呢。”
“就算宋辭岩忙了點,真要有什麽事兒讓我婆婆去喊我三哥也一樣。”
楊棗花瞪她:“一樣什麽一樣?你三哥現在整天忙工作,找他還不如找我。”
唐三的工作是供銷,要到處跑的。
他還真像他說的那樣,主動去開發南邊的市場了。
當然,還沒誇張到跑縣南去。
因為他們連朱官營公社周邊的那幾個公社還沒都談下來呢。
每天天剛亮就出門,天擦黑才迴來。
幸虧之前家裏買了輛自行車,不然他怕不是連晚上迴家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指望他照顧唐詩語,還不如指望宋辭岩下工呢。
至少宋辭岩每天都是七點走,晚上一半時間能準時迴來。
宋辭岩道:“那要不讓詩語也迴我們家老家?我娘要是照顧不過來,我爹也能搭把手。”
楊棗花考慮了一下:“算了,還是在你自己家吧。”
“你家那邊路好,迴頭要是詩語快生了,送醫院路也好走一些。”
靠山村到大馬路上還有個七八米路。
這七八米路是夯實的平坦的土路,但是村子裏麵的路是石板路。
多年風吹雨淋腳踩肉磨的,本來平整的石板路也不平整了。
有的路段石板還沒了,又補上了亂七八糟的石頭。
好處是下雨天不那麽泥濘,壞處是騎車的時候就顛的厲害。
技術不好的騎著自行車能拐到溝裏去。
唐家在村口還好一些,宋家可是要往裏麵兩三百米的。
唐家離土路也就四五十米,宋家到土路上得有半裏路了。
村裏人開玩笑的時候都會說誰家媳婦兒想早點生孩子,就坐在小推車上讓男人推著在這條路上走一圈,保證一圈就能把孕婦給顛的孩子生下來。
這話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因為這種事真的曾經發生過。
隻不過人家正好臨產,算是因禍得福。
而且等唐詩語該生的時候,老大老二媳婦兒也差不多該出月子了,到時候她也就有空了。
三個人從醫院出來後都不知道說些什麽。
尤其唐詩語,心情更複雜。
本來以為雙胞胎已經夠牛逼了,沒想到還有第三個。
一胎三寶,所以她是小說主角嗎?
她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頭頂,並沒有摸到傳說中的主街光環。
楊棗花很無語:“幹啥呢你?不就三個孩子?你至於現在就開始犯傻嗎?”
唐詩語:“……我是想起需要做的小被子小褥子小衣服得再多準備一份才頭疼。”
楊棗花更頭疼:“哎喲你們一個個的,老娘今年盡給你們做這些小東西了。”
兩個兒媳婦兒還能有舊的能用,唐詩語是兩邊不靠,全得用新的。
幸虧宋辭岩是個有本事的,不然光小孩子的這些東西就準備不起來。
宋老娘聽到這個消息都驚呆了:“三個?”
“我的媽耶,三個?”
“我的天爺誒,居然是三個?”
宋辭岩看著發神經的老娘一臉無語:“娘,不就是三個孩子,你至於這樣嗎?”
宋老娘跳起來就去收拾東西,邊忙活邊罵宋辭岩:“你懂個屁!”
“哎呀,那邊是我給你們做的小被子小褥子,都在那個包袱皮裏裝著呢,你等會兒記得捎上。”
“哎,三個啊,那要做的可多了去了。”
她之前做的時候是照著雙胞胎的數來的,結果雙胞胎的還沒做完呢,又多了一個。
雖然又要忙起來了,可是她高興!
想到自己一下子會有三個孫子,宋老娘就忍不住想扭秧歌。
聽說唐詩語懷的是三個後非常驚訝。
他像唐秋昌一樣反複檢查了好幾次,最後才肯定的說道:“的確是三個,都挺健康的。”
“不過有一個相較於另外兩個來說要稍微弱一點。”
“你以後該吃吃該喝喝,三個孩子長身體需要的營養不是一點半點,有好吃的盡量吃點好的。”
“不過也不要吃的太過了。”
“三個啊。”
老醫生都有點無法想象唐詩語到時候肚子有多大:“孩子都挺健康的,不過你現在最好不要參加勞動了。”
“現在還好,等孩子月份再大一點,你可能連抬腿都抬不起來。”
唐詩語聽的臉都白了。
醫生見狀啞然失笑:“也不用太緊張。”
“三胎嘛,和兩胎其實沒啥區別,不就是孩子多了一個肚子大了點?”
“平時稍微注意著點沒事兒的。”
“記住身邊不能離了人啊,尤其將來月份大起來的時候,身邊一定要有人。”
楊棗花立刻說道:“行,沒問題,到時候我去陪著詩語。”
唐詩語說道:“娘,你還得照顧我兩個嫂子呢……”
嶽江芬和王可雲都是剛生了孩子,還都是生了雙胞胎,按理應該坐雙月子,條件好的可能還會坐三個月的月子,就是為了讓產婦能把身體養好。
兩個產婦,四個小孩,男人要幹活兒,也就是說三個大一點的孩子也得歸楊棗花管。
雖然兵兵能帶的了弟弟妹妹,可孩子換洗衣服啊什麽的,兵兵個八歲的孩子管不了啊。
都得指著楊棗花這個當奶奶的。
再加一個行動不方便的唐詩語,她一個快六十的老太太哪裏忙的過來?
也別想著找嶽江芬和王可雲的母親來幫忙。
嶽江芬的一個嫂子也是剛生了孩子三四個月,還有個剛會走的,五個五到十歲的,王可雲娘家今年沒添孩子,可王可雲四個兄弟,孩子的年齡也差不多,光一歲到六歲之間的孩子就有五個,再大一些的還有三個。
大人都要下地幹活兒,孩子就得指著她們的老娘。
甚至她們倆懷孕這段時間,各自的母親也就匆匆過來看了一下就迴去了,連口飯都沒吃。
沒辦法,家裏小孩多,大人都去幹活兒,她們還得迴去照顧小孩子。
自然也抽不出身來專門照顧閨女兒。
宋辭岩道:“娘,你就在家照顧兩個嫂子吧,讓我娘過來就行了,我娘照顧過我嫂子,也照顧過老三媳婦兒,她有經驗,你不用擔心。”
楊棗花怎麽可能不擔心?
宋辭岩的老娘是不錯,也不是什麽苛刻兒媳婦兒的人,甚至也不重男輕女。
老三媳婦兒接連兩個生的都是閨女兒,她也沒有像別的人家一樣把兩個孫女兒和老大家的孫子區別對待。
可宋母就是再好,她跟唐詩語也是婆媳關係。
婆婆照顧兒媳婦兒再仔細,能有當娘的照顧閨女仔細?
唐詩語也意識到這事兒有點把老娘給嚇到了,便道:“娘,有我婆婆在你就放心好了。”
“再說了,還有老宋和我三哥呢。”
“就算宋辭岩忙了點,真要有什麽事兒讓我婆婆去喊我三哥也一樣。”
楊棗花瞪她:“一樣什麽一樣?你三哥現在整天忙工作,找他還不如找我。”
唐三的工作是供銷,要到處跑的。
他還真像他說的那樣,主動去開發南邊的市場了。
當然,還沒誇張到跑縣南去。
因為他們連朱官營公社周邊的那幾個公社還沒都談下來呢。
每天天剛亮就出門,天擦黑才迴來。
幸虧之前家裏買了輛自行車,不然他怕不是連晚上迴家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指望他照顧唐詩語,還不如指望宋辭岩下工呢。
至少宋辭岩每天都是七點走,晚上一半時間能準時迴來。
宋辭岩道:“那要不讓詩語也迴我們家老家?我娘要是照顧不過來,我爹也能搭把手。”
楊棗花考慮了一下:“算了,還是在你自己家吧。”
“你家那邊路好,迴頭要是詩語快生了,送醫院路也好走一些。”
靠山村到大馬路上還有個七八米路。
這七八米路是夯實的平坦的土路,但是村子裏麵的路是石板路。
多年風吹雨淋腳踩肉磨的,本來平整的石板路也不平整了。
有的路段石板還沒了,又補上了亂七八糟的石頭。
好處是下雨天不那麽泥濘,壞處是騎車的時候就顛的厲害。
技術不好的騎著自行車能拐到溝裏去。
唐家在村口還好一些,宋家可是要往裏麵兩三百米的。
唐家離土路也就四五十米,宋家到土路上得有半裏路了。
村裏人開玩笑的時候都會說誰家媳婦兒想早點生孩子,就坐在小推車上讓男人推著在這條路上走一圈,保證一圈就能把孕婦給顛的孩子生下來。
這話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因為這種事真的曾經發生過。
隻不過人家正好臨產,算是因禍得福。
而且等唐詩語該生的時候,老大老二媳婦兒也差不多該出月子了,到時候她也就有空了。
三個人從醫院出來後都不知道說些什麽。
尤其唐詩語,心情更複雜。
本來以為雙胞胎已經夠牛逼了,沒想到還有第三個。
一胎三寶,所以她是小說主角嗎?
她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頭頂,並沒有摸到傳說中的主街光環。
楊棗花很無語:“幹啥呢你?不就三個孩子?你至於現在就開始犯傻嗎?”
唐詩語:“……我是想起需要做的小被子小褥子小衣服得再多準備一份才頭疼。”
楊棗花更頭疼:“哎喲你們一個個的,老娘今年盡給你們做這些小東西了。”
兩個兒媳婦兒還能有舊的能用,唐詩語是兩邊不靠,全得用新的。
幸虧宋辭岩是個有本事的,不然光小孩子的這些東西就準備不起來。
宋老娘聽到這個消息都驚呆了:“三個?”
“我的媽耶,三個?”
“我的天爺誒,居然是三個?”
宋辭岩看著發神經的老娘一臉無語:“娘,不就是三個孩子,你至於這樣嗎?”
宋老娘跳起來就去收拾東西,邊忙活邊罵宋辭岩:“你懂個屁!”
“哎呀,那邊是我給你們做的小被子小褥子,都在那個包袱皮裏裝著呢,你等會兒記得捎上。”
“哎,三個啊,那要做的可多了去了。”
她之前做的時候是照著雙胞胎的數來的,結果雙胞胎的還沒做完呢,又多了一個。
雖然又要忙起來了,可是她高興!
想到自己一下子會有三個孫子,宋老娘就忍不住想扭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