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國惡心起人來是方方麵麵的。
在學校搞了一把自己看不順眼的想競爭校長職位的刺兒頭,讓對方竹籃打水一場空,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朱家和馮家那邊則是舉報他們藐視勞動生產整天不幹活兒到處亂跑,還有男女作風問題。
搞完這一切,他提腳跑路來投奔親兒子了。
反正他現在是離退休人員,在街道上開個證明就行了,不像以前,甭管去哪兒那是層層手續層層批示。
光弄齊批條就得費好大力氣。
唐詩語聽的再次無語:“幸好你家把另外三間蓋起來了,不然你家房子還不夠住呢。”
集體買磚買水泥的時候,唐愛玲和程文書還在北京。
唐家專門跑到公社打電話給小兩口問他們要不要蓋房子。
唐愛玲覺得兩個人有兩間房子就夠住了,程文書卻一口咬定蓋,把另外三間蓋起來。
兩間房子兩個人住是可以,將來生了孩子也能住。
可是既然能住的寬鬆點,為什麽非得住的這麽擠呢?
唐家也是真的向著唐愛玲。
小兩口不在,她爹做主,自己東拚西湊的弄到了五百塊錢,把剩下三間給蓋了出來。
不然程文書的父親過來還沒地方住呢。
唐愛玲傻兮兮的笑道:“是啊,幸好房子蓋好了,幸好我公公來了。”
說完這個傻妞就湊到她耳邊小聲笑嘻嘻道:“我本來還發愁蓋房子的錢,我和文書我們倆得好幾年才能還清呢,我公公一來聽說我們為了蓋房子還欠了不少饑荒,一下子就把三百多塊錢給還清了。”
“他還跟木匠定了不少家具呢。”
程安國來投奔兒子,可不是來吃兒子的住兒子的用兒子的,讓兒子兒媳養著的。
他這些年工資不低,朱愛梅雖然喜歡享受,那也是生活上,其實並沒有和一些年輕人一樣非得穿好衣服用好東西什麽的。
其他方麵,朱愛梅還是挺摳的。
這麽些年下來,錢他們是花了不少,可是攢下來的更多。
還有程安國自己攢的小金庫,光存款加起來就有兩千來塊錢。
還有他每個月都能領到的票。
跟吃有關的票用的差不多,可其他票攢著的不少。
考慮到自己要在這邊生活好幾年,如果兒子兒媳婦兒碰不到迴城的機會的話可能就是後半輩子,他特意換了不少自己覺得用得著的各種票。
甚至他還專門給兒子兒媳婦兒買了兩支手表,歐米伽的男女款機械表,總共花了四百來塊錢。
唐愛玲特意伸出手腕給唐詩語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笑嘻嘻道:“好看吧?”
所以三間新房給公公住,自己和程文書住兩間舊的土坯房,她心甘情願。
“……”
唐詩語心情複雜的看著唐愛玲,所以這就是傻人有傻福?
程安國常住靠山村引起的漣漪還沒怎麽擴大,突然又發生一件事。
幾個知青研究了好久,終於研究出了一個能脫玉米粒的小東西。
這小東西也不知道他們怎麽弄的,就一個手掌長的鐵筒,裏麵是密密麻麻的豎著的鐵刺。
下麵是需要固定在凳子或者案板上的夾腳,另一頭是一個搖把。
從另一頭把幹透的玉米塞進去,這邊搖著搖把,玉米就會自動往這邊走,邊走邊脫玉米粒。
當玉米骨頭全部掉下來之後,玉米粒也基本脫完了。
除了頭尾可能會有幾粒漏網之魚,這玩意兒能脫掉99%的玉米粒。
幾位知青是在大隊部門口給大家演示的,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
知青們剛絞完一個玉米穗兒,大家立刻爭先恐後喊道:“我來我來,讓我來。”
最後誰都沒來,幾個村幹部試了下,立刻露出驚喜的笑容。
秋收是最忙的。
玉米,黃豆,綠豆,紅豆,高粱,紅薯,花生,等等,舉凡常見的作物,基本都是這個時間段成熟。
而且這些東西除了紅薯外,收下來都需要繼續晾曬。
直到幹透不會發芽長毛黴壞掉才能分給大家。
其中玉米又是最麻煩的。
因為不光要掰下來,還要撕掉玉米皮,還要把玉米晾曬個差不多再把上麵的玉米粒給剝下來。
剝玉米粒完全沒有偷懶的辦法,除了用改錐在玉米穗兒上麵劃幾下開個口子,剩下的全部要用手來剝,沒有一點例外。
這還不算,玉米杆也得處理。
少部分被大家拖迴家當柴燒外,更多的要用鍘刀鍘碎漚肥或者留作牛馬驢騾的飼料。
除此之外還要肥地犁地靶地摟地壟種小麥等等。
總之秋收絕對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時候。
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能很大程度上減輕大家工作量的小東西,哪怕隻能減輕其中一環的工作量呢,也足夠讓大家沸騰了。
他們甚至還舉行了個剝玉米比賽。
五個手最快的人,和一個知青比賽。
結果十分鍾之內,那五個人最多的一個也就剝了十來個玉米穗兒,而知青呢,一個人就幹掉了三十來個玉米穗兒。
這下大家更激動了,紛紛要求大隊長趕緊上報,讓上邊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東西生產出來投入使用。
大隊長比社員們更著急,給社員們展示完畢,他就帶著會計,帶著那幾個知青,帶著一筐玉米和一個布袋,騎著村民們第一次主動貢獻出來的自行車火急火燎的往公社去了。
結果當然是喜聞樂見。
公社也很清楚這麽一個小玩意兒能給大家帶來多大的效率和解除多大的負擔。
最關鍵是,這玩意兒就比那個玉米點種器稍微複雜了一點。
可同樣是他們縣的機械廠就能做的簡單玩意兒。
這東西甚至不挑鋼鐵質量,哪怕是用不達標的鋼鐵也能做出來,學徒工上馬也能做出來。
能當上一方領導的,就沒有蠢的。
公社的幹部們隻是看一眼就意識到了這個小東西的重要性,於是大隊長帶著幾個人到公社沒幾分鍾,屁股都還沒坐熱呢,就被一拖拉機帶著去了縣裏見領導。
然後縣裏很快就給機械廠下了命令,這段時間全力加班生產這個手搖式玉米脫粒器。
不過這是上麵的事兒,跟唐詩語無關。
她剛被布置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任務:“什麽?讓我給我哥說媒?”
在學校搞了一把自己看不順眼的想競爭校長職位的刺兒頭,讓對方竹籃打水一場空,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朱家和馮家那邊則是舉報他們藐視勞動生產整天不幹活兒到處亂跑,還有男女作風問題。
搞完這一切,他提腳跑路來投奔親兒子了。
反正他現在是離退休人員,在街道上開個證明就行了,不像以前,甭管去哪兒那是層層手續層層批示。
光弄齊批條就得費好大力氣。
唐詩語聽的再次無語:“幸好你家把另外三間蓋起來了,不然你家房子還不夠住呢。”
集體買磚買水泥的時候,唐愛玲和程文書還在北京。
唐家專門跑到公社打電話給小兩口問他們要不要蓋房子。
唐愛玲覺得兩個人有兩間房子就夠住了,程文書卻一口咬定蓋,把另外三間蓋起來。
兩間房子兩個人住是可以,將來生了孩子也能住。
可是既然能住的寬鬆點,為什麽非得住的這麽擠呢?
唐家也是真的向著唐愛玲。
小兩口不在,她爹做主,自己東拚西湊的弄到了五百塊錢,把剩下三間給蓋了出來。
不然程文書的父親過來還沒地方住呢。
唐愛玲傻兮兮的笑道:“是啊,幸好房子蓋好了,幸好我公公來了。”
說完這個傻妞就湊到她耳邊小聲笑嘻嘻道:“我本來還發愁蓋房子的錢,我和文書我們倆得好幾年才能還清呢,我公公一來聽說我們為了蓋房子還欠了不少饑荒,一下子就把三百多塊錢給還清了。”
“他還跟木匠定了不少家具呢。”
程安國來投奔兒子,可不是來吃兒子的住兒子的用兒子的,讓兒子兒媳養著的。
他這些年工資不低,朱愛梅雖然喜歡享受,那也是生活上,其實並沒有和一些年輕人一樣非得穿好衣服用好東西什麽的。
其他方麵,朱愛梅還是挺摳的。
這麽些年下來,錢他們是花了不少,可是攢下來的更多。
還有程安國自己攢的小金庫,光存款加起來就有兩千來塊錢。
還有他每個月都能領到的票。
跟吃有關的票用的差不多,可其他票攢著的不少。
考慮到自己要在這邊生活好幾年,如果兒子兒媳婦兒碰不到迴城的機會的話可能就是後半輩子,他特意換了不少自己覺得用得著的各種票。
甚至他還專門給兒子兒媳婦兒買了兩支手表,歐米伽的男女款機械表,總共花了四百來塊錢。
唐愛玲特意伸出手腕給唐詩語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笑嘻嘻道:“好看吧?”
所以三間新房給公公住,自己和程文書住兩間舊的土坯房,她心甘情願。
“……”
唐詩語心情複雜的看著唐愛玲,所以這就是傻人有傻福?
程安國常住靠山村引起的漣漪還沒怎麽擴大,突然又發生一件事。
幾個知青研究了好久,終於研究出了一個能脫玉米粒的小東西。
這小東西也不知道他們怎麽弄的,就一個手掌長的鐵筒,裏麵是密密麻麻的豎著的鐵刺。
下麵是需要固定在凳子或者案板上的夾腳,另一頭是一個搖把。
從另一頭把幹透的玉米塞進去,這邊搖著搖把,玉米就會自動往這邊走,邊走邊脫玉米粒。
當玉米骨頭全部掉下來之後,玉米粒也基本脫完了。
除了頭尾可能會有幾粒漏網之魚,這玩意兒能脫掉99%的玉米粒。
幾位知青是在大隊部門口給大家演示的,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
知青們剛絞完一個玉米穗兒,大家立刻爭先恐後喊道:“我來我來,讓我來。”
最後誰都沒來,幾個村幹部試了下,立刻露出驚喜的笑容。
秋收是最忙的。
玉米,黃豆,綠豆,紅豆,高粱,紅薯,花生,等等,舉凡常見的作物,基本都是這個時間段成熟。
而且這些東西除了紅薯外,收下來都需要繼續晾曬。
直到幹透不會發芽長毛黴壞掉才能分給大家。
其中玉米又是最麻煩的。
因為不光要掰下來,還要撕掉玉米皮,還要把玉米晾曬個差不多再把上麵的玉米粒給剝下來。
剝玉米粒完全沒有偷懶的辦法,除了用改錐在玉米穗兒上麵劃幾下開個口子,剩下的全部要用手來剝,沒有一點例外。
這還不算,玉米杆也得處理。
少部分被大家拖迴家當柴燒外,更多的要用鍘刀鍘碎漚肥或者留作牛馬驢騾的飼料。
除此之外還要肥地犁地靶地摟地壟種小麥等等。
總之秋收絕對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時候。
這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能很大程度上減輕大家工作量的小東西,哪怕隻能減輕其中一環的工作量呢,也足夠讓大家沸騰了。
他們甚至還舉行了個剝玉米比賽。
五個手最快的人,和一個知青比賽。
結果十分鍾之內,那五個人最多的一個也就剝了十來個玉米穗兒,而知青呢,一個人就幹掉了三十來個玉米穗兒。
這下大家更激動了,紛紛要求大隊長趕緊上報,讓上邊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東西生產出來投入使用。
大隊長比社員們更著急,給社員們展示完畢,他就帶著會計,帶著那幾個知青,帶著一筐玉米和一個布袋,騎著村民們第一次主動貢獻出來的自行車火急火燎的往公社去了。
結果當然是喜聞樂見。
公社也很清楚這麽一個小玩意兒能給大家帶來多大的效率和解除多大的負擔。
最關鍵是,這玩意兒就比那個玉米點種器稍微複雜了一點。
可同樣是他們縣的機械廠就能做的簡單玩意兒。
這東西甚至不挑鋼鐵質量,哪怕是用不達標的鋼鐵也能做出來,學徒工上馬也能做出來。
能當上一方領導的,就沒有蠢的。
公社的幹部們隻是看一眼就意識到了這個小東西的重要性,於是大隊長帶著幾個人到公社沒幾分鍾,屁股都還沒坐熱呢,就被一拖拉機帶著去了縣裏見領導。
然後縣裏很快就給機械廠下了命令,這段時間全力加班生產這個手搖式玉米脫粒器。
不過這是上麵的事兒,跟唐詩語無關。
她剛被布置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任務:“什麽?讓我給我哥說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