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老兩口雖然過六十了,但是勞動力依然不輸小年輕。


    像宋老爹,一年到頭有一半是拿的全工分,剩下最少也是八個工分。


    宋老娘沒丈夫拿的多,那是因為她是家裏最弱的勞動力,所以就被安排照顧孩子。


    四個孩子現在能跑能跳,她也基本等於解脫。


    從去年開始又能拿五六個工分。


    人老兩口自己掙的其實不比年輕人少。


    畢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勤快,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能拿全工分的。


    很多十七八歲二十來歲的小年輕,一天頂多也就七八個工分而已,女孩子有的還更少呢。


    宋家兩個媳婦兒一直到結婚後才開始拿全工分。


    說實話,不用看孩子,不用伺候一家老小的話,宋家老兩口自己掙的工分就能養活自己了。


    但是說是這麽說,可作為兒子該負責養老的還要給爹娘養老。


    最後的商量結果,老大老三條件差,純種地的,每個月給二老兩塊錢五斤糧。


    老二老四都有工資有收入,每個月給二老五塊錢十斤糧。


    二老年齡大了,飯量不比以前,每個月三十斤糧食再加上他們自己掙的工分分的糧食,絕對能讓他們一天三頓吃幹的都吃到飽。


    生病的話另說,四個兒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看各自情況。


    這個分家條件根據各自的情況,其實挺公平的,宋大到宋四都沒有什麽意見。


    於是宋家就這麽分家了,錢糧當場結清。


    唐詩語從提到分家就一臉懵逼,等終於塵埃落定,才終於想起來,誒,原來宋辭岩還真的是迴家就說分家的事兒了。


    問題是他不光說了,宋家的人還真就聽他的,把家給分了。


    以至於吃過飯從唐家把自己常用的衣服什麽的搬到宋家的時候,她都雲裏霧裏的,沒有一點真實感。


    不過她沒有真實感不要緊,她的妯娌們很有真實感。


    兩個人是請了一天假的,等午休結束,兩個人就來找新鮮出爐的妯娌聊天了。


    倆人的中心點都是蓋房子,問唐詩語以後想蓋什麽樣的房子。


    唐詩語沒想法:“不知道,還沒想過呢。”


    她昨天才決定結婚,今天連結婚帶分家,一天還沒過完呢,又問她蓋房子的事兒,講道理,cpu就是速度快也不是這麽燒的。


    宋大媳婦兒笑道:“我想過很多次了,我想蓋個磚瓦房,要五大間兩層的小樓房,窗戶都要玻璃的,東西屋都要,東邊屋子做飯,西邊屋子放櫥櫃缸麵板這些,南牆根再蓋個小屋子放要燒的柴火。東邊屋子和房子之間蓋個水泥樓梯,可以直接上二樓,就算小孩爬樓也不怕他掉下來。”


    這種房子其實就是現在剛開始流行的新房子。


    跟傳統的土坯房相比,這種房子更加不怕水窗戶也更大屋裏更寬敞明亮,甚至因為是鋼筋水泥造的,還更結實,連二樓都能住人。


    靠山村一開始有人蓋這種房子後,後麵幾家蓋新房的就都是這種房子了。


    “我還要在曬棚上弄個雞窩,養上四隻雞,我才不要公雞,我全養母雞,每隻雞都下蛋,我們家每個人每天都能吃蛋。”


    她瞅著唐詩語一臉笑眯眯:“詩語,到時候你可得教教我怎麽才能讓雞每天都下蛋啊,一天下兩隻蛋就不指望了,能一天下一隻蛋就很好了。”


    唐詩語:“……”


    好家夥,原來在這裏等著我呢。


    她爽快的點點頭:“行,沒問題,其實很簡單……”


    宋大嫂連忙拒絕:“先別急先別急,等咱房子蓋起來養了雞你再說,你現在說我怕到時候時間太長我記不住。”


    宋三媳婦兒搖搖頭:“大嫂,你想的是挺好,但是咱們的錢可不夠蓋這麽好的房子。”


    且不說該磚瓦房,現在磚瓦水泥鋼筋都不好買,就是好買,他們的錢也不夠。


    照宋大嫂的說法,兩層樓,東西屋加南屋,還要水泥樓梯,光這些,按照現在的物價,也得兩千來塊錢。


    他們分家就分到了五百塊,哪裏蓋的起這麽好的房子哦。


    宋大嫂有一瞬間的萎靡,不過很快她就打起了精神:“蓋不了全部水泥磚瓦的,咱可以蓋一部分的。”


    “牆裙和分間的隔牆用水泥和磚磚還能當柱子呢,其他地方就還用土培,屋頂也用鋼筋水泥,照樣能造出來跟他們一模一樣的房子。”


    “哼。”


    “他們那個全磚瓦的房子你又不是沒去過,天熱的時候熱死,天冷的時候冷死,說話都還帶迴音的,冷不丁的能把人嚇死。”


    “咱們一半磚石一半土坯的還冬暖夏涼呢,不比他們全磚石的好?”


    “再說了,誰說土坯房就不能用玻璃了?”


    “咱照樣用玻璃窗,這叫土洋結合,花小錢辦大事兒,到時候羨慕死他們。”


    宋三媳婦兒:“……”


    唐詩語:“……”


    倆人對視一眼,都有些好笑。


    真沒想到,宋大嫂不光有急智,還特別會安慰自己。


    房子比不上別人沒關係,我花費少我照樣比你們厲害。


    這這這,真不知道讓人如何說才好。


    宋三媳婦兒覺得宋大嫂說的有理,反正房子嘛,能遮風擋雨就行了,用料也不用太好。


    他們現在蓋房子是新房子,等將來孩子大了要結婚了,人家還嫌棄他們是舊房子呢。


    人家到時候說不定都要蓋那個什麽什麽,別野了。


    所以他們顧他們自己這二三十年就夠了,以後的等孩子長大了讓他們自己操心去。


    唐詩語想的更深入一點。


    她家開豬場的嘛。


    說好聽了是企業,說難聽點,他們家就是老農民,從唐詩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農村。


    後來家裏條件好了倒是在城裏買房了。


    可也就是買了而已,主要是為了方便他們兄妹三個上學,唐家父母除了去看望兒女的時候基本就沒怎麽在城裏住過。


    明明也是身家幾個億的大老板了,其實平時穿著一二十塊的大褲衩子老頭衫再拿個大蒲扇,跟村頭下棋的老頭沒有任何區別。


    就連唐家的三個孩子,也是一放假就迴村裏住的。


    當然,後來社會發展了,農村建的都是大大小小的別墅了,發展的比城裏還好,這是另一迴事。


    總之,唐詩語算是經曆過兩千年後的農村房屋變化的。


    甚至她剛出生的時候,家裏住的就是宋大嫂說的這種磚土混合的房子。


    既然以後還會推倒再蓋新房子,磚混土的房子造價低地方寬敞還冬暖夏涼,在買不起風扇也沒有空調的年代,有什麽比這綜合條件更好的房子嗎?


    她當即附和了起來:“我覺得大嫂說的有道理,等迴頭我得跟辭岩說說,我們蓋房子的時候也該這種房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豬小能手穿七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王是隻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王是隻喵並收藏養豬小能手穿七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