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語比宋辭岩小了五歲,宋辭岩總是不自覺地有點照顧這個剛變成自己妻子的小妹妹。
聽出唐詩語其實就是想拍照,倆人出了派出所,他就帶著唐詩語直奔照相館。
這時候的照相館隻有黑白照。
唐詩語問了下價格立刻倒抽一口涼氣:“一塊錢?你搶錢呢?”
僅僅是一張一寸的雙人合照而已啊,就要一塊錢?
五寸的全身照更貴,五塊錢。
一塊錢買兩斤煤油能用一年,一塊錢買三斤鹽巴能用半年。
結果,拍個小小的一寸照片居然也要一塊?
攝影師翻了個白眼:“拍不起就別拍,門在那邊,自己走。”
唐詩語頓時氣了個倒仰。
然而沒辦法。
國字號開頭的單位,人家工作人員就是這麽牛。
別說這個攝影師了,原身在招待所當服務員的時候,別看就是個服務員,那也是很牛的。
來了客人除非身份不錯,不然普通人的話也是愛答不理的。
宋辭岩趕緊掏出五塊錢:“我們拍五寸全身的雙人照。”
攝影師往旁邊一指:“那邊有鏡子,女同誌自己對著鏡子把自己收拾一下,收拾好了咱們就拍照。”
唐詩語:“……”
唐詩語差點氣死,卻拿人家絲毫沒辦法。
還好原身媽生臉長得不錯,眉毛的形狀生的也很好,幾乎沒有什麽亂眉。
唐詩語隻簡單收拾一下被風刮亂了的頭發就行了。
對了,她還用線把皮筋兒纏了,用顏色鮮豔的碎布縫了個手指大小的蝴蝶結固定在上麵。
這樣就能把頭頂的頭發束在一邊,不用整天留著難看的中分了,小蝴蝶結也比單純的皮筋兒好看很多。
唐大嫂唐二嫂不好意思用蝴蝶結,卻也學著用線把皮筋兒纏了再用來紮頭發,就這樣,黑發上麵多了一抹亮色。
惹得不少大姑娘小媳婦兒紛紛效仿呢。
用照相館的梳子把頭發梳順,又調整了下蝴蝶結的方向,確保照相的時候能把蝴蝶結也趙靜去。
她心裏還有些哀歎。
這個蝴蝶結顏色和衣服的顏色不是很搭呢,
不過沒關係。
反正是黑白照。
照片出來不是黑白就是灰,顏色不搭也看不出來。
等出了照相館唐詩語就氣的直哼哼:“太黑了,以後再也不來了。”
五塊錢呢,就拍一張照片?
快把她給心疼死了。
現在的唐詩語可不是剛來的時候不食人間煙火的唐詩語了。
她知道,五塊錢能買十斤豬肉呢,現在卻隻有一張照片。
想到豬肉:“我帶了兩斤豬肉票,你呢?有沒有拿?咱們兩家人都不少,一頓飯要用的東西可不少。”
其實兩斤肉不少了。
趙家家別看一星期要吃一次肉,可一次趙母也隻舍得買二兩。
二兩豬肉大部分還都是被趙家父子給吃掉了,趙母和原身一次能吃一片肉就不錯了,有時候都隻能嚐沾了肉味兒的菜湯。
在農村,如果過年的時候大隊不殺豬,很多人家過年二兩肉能吃半個月。
現在的豬肉就是這麽稀缺。
每次一想到這個,唐詩語就想著要是把自家的養豬場帶過來就好了。
她家十萬頭豬呢,有這十萬頭豬,她還不是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能天天吃豬肉吃到壽終正寢那一天。
宋辭岩也把自己的肉票拿了出來:“我也帶肉票了,你的就別用了,我還帶了兩斤糖票,到時候再買上一斤紅糖一斤白糖你帶迴去。”
吃飯肯定要去宋家吃的。
宋家娶媳婦兒,這些東西理應宋家來置辦,沒得讓新媳婦兒花錢的。
宋辭岩別的不說,這點講究還是有的。
唐詩語也不跟他爭辯。
她雖然從趙家訛了不少肉票,可農村弄到肉票的渠道太少,用一點就少一點,能省當然省著了。
倆人買了三斤豬肉,一斤紅糖一斤白糖,五斤水果硬糖和兩斤奶糖,還有三斤炒瓜子。
想走的時候看到街上有賣油條的,又買了十斤油條,五斤一捆分了兩捆,一家一捆,糖糕一家二十個,保證吃的夠夠的。
唐詩語感歎:“咱們雖然不辦席麵,這些東西也快趕得上席麵了。”
宋辭岩點點頭:“我出來前,讓我娘把家裏那隻公雞殺了。”
唐詩語:“……我家公雞早就被我殺了。”
她不光會養雞,她還會殺雞哦。
她小時候村裏過年殺豬,她爸是主力來著。
咳咳。
好吧。
她承認,她爸年輕的時候跟著一個殺豬匠學過殺豬,結婚後有了孩子,也不知道怎麽的,忽然覺得殺豬太造孽,開始養豬給別人殺。
emmm,也說不清自己殺和養那麽多給別人殺到底哪個更造孽就是了。
她小時候的理想就是天天殺豬來著。
因為殺豬別人會送豬肉豬下水豬頭啥啥的,都是好東西。
她覺得要是天天殺豬,她就能天天有豬肉吃了。
迴去的路上,唐詩語想到現在一家四隻雞的政策,忍不住捅了捅宋辭岩:“結婚後能分家嗎?”
“嘎吱——”
宋辭岩緊急刹車,唐詩語一腦袋撞到了他後背上。
鼻子酸痛的她當場開始流淚:“你幹啥啊?怎麽突然停了?”
宋辭岩詫異問道:“你想分家?不想住一起嗎?”
“住一起容易鬧矛盾,再說你家我也知道,跟我家一樣,大家都是擠在一起的。”
“現在擠擠還行,以後咱倆也生了孩子呢?那不吵翻天了?”
“再說了,現在不是一家能養四隻雞嗎?我發現了一個能讓雞多多下蛋的法子。”
“我想分家後咱能自己養雞,也能吃雞蛋了,總比一家子就等著那四隻雞下蛋吧?”
“幾家的孩子加起來,四隻雞就算全是母雞,一天下三隻雞蛋也不夠吃的。”
“家裏大人孩子都是瘦巴巴的,要是咱們分家了,家家都能養四隻雞,那就是十六隻雞,就算每家都是三隻母雞一隻公雞,那每天下的蛋不光能給小孩吃,大人也能沾點雞蛋味兒補補身體。”
“身體好了少生病不比什麽強?你覺得呢?”
宋辭岩腦子有點糊塗。
他頭一次遇到結婚頭一天就念叨著分家的。
當然,人多分家是遲早的事兒。
隻是他沒想過他們今天才領證,唐詩語居然就提出來了。
問題是,他該死的竟然覺得很有道理。
他皺巴著臉重新騎車:“你讓我好好想想。”
唐詩語是個很通情達理的人,她說道:“你們慢想吧,咱不著急。”
“我手裏還有點錢,咱們要是分家了可以分在村頭,這樣你上班的時候也能少走些路,可以先蓋上三間,以後有條件了再蓋其他的。”
“這樣就算以後有了孩子,也不用擔心一時半會兒的住不開。”
宋辭岩:“……”
怎麽辦?他覺得更有道理了。
要不迴去就跟家裏提提?
聽出唐詩語其實就是想拍照,倆人出了派出所,他就帶著唐詩語直奔照相館。
這時候的照相館隻有黑白照。
唐詩語問了下價格立刻倒抽一口涼氣:“一塊錢?你搶錢呢?”
僅僅是一張一寸的雙人合照而已啊,就要一塊錢?
五寸的全身照更貴,五塊錢。
一塊錢買兩斤煤油能用一年,一塊錢買三斤鹽巴能用半年。
結果,拍個小小的一寸照片居然也要一塊?
攝影師翻了個白眼:“拍不起就別拍,門在那邊,自己走。”
唐詩語頓時氣了個倒仰。
然而沒辦法。
國字號開頭的單位,人家工作人員就是這麽牛。
別說這個攝影師了,原身在招待所當服務員的時候,別看就是個服務員,那也是很牛的。
來了客人除非身份不錯,不然普通人的話也是愛答不理的。
宋辭岩趕緊掏出五塊錢:“我們拍五寸全身的雙人照。”
攝影師往旁邊一指:“那邊有鏡子,女同誌自己對著鏡子把自己收拾一下,收拾好了咱們就拍照。”
唐詩語:“……”
唐詩語差點氣死,卻拿人家絲毫沒辦法。
還好原身媽生臉長得不錯,眉毛的形狀生的也很好,幾乎沒有什麽亂眉。
唐詩語隻簡單收拾一下被風刮亂了的頭發就行了。
對了,她還用線把皮筋兒纏了,用顏色鮮豔的碎布縫了個手指大小的蝴蝶結固定在上麵。
這樣就能把頭頂的頭發束在一邊,不用整天留著難看的中分了,小蝴蝶結也比單純的皮筋兒好看很多。
唐大嫂唐二嫂不好意思用蝴蝶結,卻也學著用線把皮筋兒纏了再用來紮頭發,就這樣,黑發上麵多了一抹亮色。
惹得不少大姑娘小媳婦兒紛紛效仿呢。
用照相館的梳子把頭發梳順,又調整了下蝴蝶結的方向,確保照相的時候能把蝴蝶結也趙靜去。
她心裏還有些哀歎。
這個蝴蝶結顏色和衣服的顏色不是很搭呢,
不過沒關係。
反正是黑白照。
照片出來不是黑白就是灰,顏色不搭也看不出來。
等出了照相館唐詩語就氣的直哼哼:“太黑了,以後再也不來了。”
五塊錢呢,就拍一張照片?
快把她給心疼死了。
現在的唐詩語可不是剛來的時候不食人間煙火的唐詩語了。
她知道,五塊錢能買十斤豬肉呢,現在卻隻有一張照片。
想到豬肉:“我帶了兩斤豬肉票,你呢?有沒有拿?咱們兩家人都不少,一頓飯要用的東西可不少。”
其實兩斤肉不少了。
趙家家別看一星期要吃一次肉,可一次趙母也隻舍得買二兩。
二兩豬肉大部分還都是被趙家父子給吃掉了,趙母和原身一次能吃一片肉就不錯了,有時候都隻能嚐沾了肉味兒的菜湯。
在農村,如果過年的時候大隊不殺豬,很多人家過年二兩肉能吃半個月。
現在的豬肉就是這麽稀缺。
每次一想到這個,唐詩語就想著要是把自家的養豬場帶過來就好了。
她家十萬頭豬呢,有這十萬頭豬,她還不是想怎麽吃就怎麽吃?
能天天吃豬肉吃到壽終正寢那一天。
宋辭岩也把自己的肉票拿了出來:“我也帶肉票了,你的就別用了,我還帶了兩斤糖票,到時候再買上一斤紅糖一斤白糖你帶迴去。”
吃飯肯定要去宋家吃的。
宋家娶媳婦兒,這些東西理應宋家來置辦,沒得讓新媳婦兒花錢的。
宋辭岩別的不說,這點講究還是有的。
唐詩語也不跟他爭辯。
她雖然從趙家訛了不少肉票,可農村弄到肉票的渠道太少,用一點就少一點,能省當然省著了。
倆人買了三斤豬肉,一斤紅糖一斤白糖,五斤水果硬糖和兩斤奶糖,還有三斤炒瓜子。
想走的時候看到街上有賣油條的,又買了十斤油條,五斤一捆分了兩捆,一家一捆,糖糕一家二十個,保證吃的夠夠的。
唐詩語感歎:“咱們雖然不辦席麵,這些東西也快趕得上席麵了。”
宋辭岩點點頭:“我出來前,讓我娘把家裏那隻公雞殺了。”
唐詩語:“……我家公雞早就被我殺了。”
她不光會養雞,她還會殺雞哦。
她小時候村裏過年殺豬,她爸是主力來著。
咳咳。
好吧。
她承認,她爸年輕的時候跟著一個殺豬匠學過殺豬,結婚後有了孩子,也不知道怎麽的,忽然覺得殺豬太造孽,開始養豬給別人殺。
emmm,也說不清自己殺和養那麽多給別人殺到底哪個更造孽就是了。
她小時候的理想就是天天殺豬來著。
因為殺豬別人會送豬肉豬下水豬頭啥啥的,都是好東西。
她覺得要是天天殺豬,她就能天天有豬肉吃了。
迴去的路上,唐詩語想到現在一家四隻雞的政策,忍不住捅了捅宋辭岩:“結婚後能分家嗎?”
“嘎吱——”
宋辭岩緊急刹車,唐詩語一腦袋撞到了他後背上。
鼻子酸痛的她當場開始流淚:“你幹啥啊?怎麽突然停了?”
宋辭岩詫異問道:“你想分家?不想住一起嗎?”
“住一起容易鬧矛盾,再說你家我也知道,跟我家一樣,大家都是擠在一起的。”
“現在擠擠還行,以後咱倆也生了孩子呢?那不吵翻天了?”
“再說了,現在不是一家能養四隻雞嗎?我發現了一個能讓雞多多下蛋的法子。”
“我想分家後咱能自己養雞,也能吃雞蛋了,總比一家子就等著那四隻雞下蛋吧?”
“幾家的孩子加起來,四隻雞就算全是母雞,一天下三隻雞蛋也不夠吃的。”
“家裏大人孩子都是瘦巴巴的,要是咱們分家了,家家都能養四隻雞,那就是十六隻雞,就算每家都是三隻母雞一隻公雞,那每天下的蛋不光能給小孩吃,大人也能沾點雞蛋味兒補補身體。”
“身體好了少生病不比什麽強?你覺得呢?”
宋辭岩腦子有點糊塗。
他頭一次遇到結婚頭一天就念叨著分家的。
當然,人多分家是遲早的事兒。
隻是他沒想過他們今天才領證,唐詩語居然就提出來了。
問題是,他該死的竟然覺得很有道理。
他皺巴著臉重新騎車:“你讓我好好想想。”
唐詩語是個很通情達理的人,她說道:“你們慢想吧,咱不著急。”
“我手裏還有點錢,咱們要是分家了可以分在村頭,這樣你上班的時候也能少走些路,可以先蓋上三間,以後有條件了再蓋其他的。”
“這樣就算以後有了孩子,也不用擔心一時半會兒的住不開。”
宋辭岩:“……”
怎麽辦?他覺得更有道理了。
要不迴去就跟家裏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