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苦笑:“當個你嘴裏的好人也太難了。”
唐詩語懶得理會她話中的諷刺,笑嘻嘻道:“表姐,你知道嗎?我以前其實挺煩你的,覺得你實在太要強了,什麽都要跟人比,什麽都要做到最好,襯的我什麽都不行。”
“我以前甚至還在心裏取笑過你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離過一次婚,我才知道你能堅持做自己有多不容易。”
“尤其是在咱們農村。”
“大家希望每一個年輕人都能複刻自己的生活,年紀輕輕找對象結婚,年紀輕輕生孩子,孩子長大了,就要操心孩子的婚姻和下一代。”
“他們不允許出現意外,他們希望所有人都走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你這樣一直堅持不婚的,我這樣年紀輕輕就選擇離婚的,我們兩個,都是大家眼中的異類。”
人家知青跟他們不一樣。
哪怕最早的知青下鄉都快十來年了,尤其是這幾年一直有知青不斷的下鄉,卻很少有人能迴去。
就連知青們自己也放棄迴城了,為了生活不少人選擇了在當地結婚落戶。
很多農村人依然覺得這些知青總有一天會迴城。
那些各種原因沒結婚的,更是成了想迴城的典型代表。
對這種,村裏人基本沒什麽看法。
廢話,你一個農村人對人家城裏人有看法,對人家能有什麽影響呢?
在農村大家反而對村裏的自己人要求更苛刻些。
前麵也許還帶著些忽悠的成分,可這幾句話唐詩語說的絕對發自肺腑。
無所不在的異樣眼光,到處都在的竊竊私語,甚至很多時候很多人會當麵問你一些很難迴答讓你下不來台的話。
他們有時候根本不管禮貌不禮貌的事,他們隻是習慣了。
習慣了小的時候年輕的時候被這麽對待,也習慣了老了之後這麽對待別人。
唐詩語要不是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又有原身的全部記憶,還有網絡上校園中各種奇葩事件和視頻的洗禮,絕對做不到像現在這樣對這些視而不見。
她靠的是兩輩子的積累還有網絡上網友們的力量,梁玉可是完全靠著自己一個人硬生生的撐到了現在。
哪怕她的初衷並不那麽純粹,是想找個條件好的對象嫁出去,好完成她認為的完美生活目標。
就憑她隻憑著這一點就堅持到了二十四歲,目測還會繼續堅持下去,這個人就值得佩服。
縱有萬般缺點,可她能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這樣的人她不成功誰成功呢?
梁玉還從來沒從唐詩語口中聽過好話。
現在聽著好話從唐詩語口中不要錢似的說出來,她心中有種無法言喻的快感和愉悅。
雖然她並不是她說的不想結婚啦,可是唐詩語這個她從小就視為競爭對手的家夥說佩服她誒。
雖然她被她誇的有那麽一點點心虛,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她口中說的那樣好,可是唐詩語誇她誒。
梁玉已經竭力控製自己了,卻還是無法控製住自己的臉上不露出一點笑意來。
她矜持道:“隻要你意誌堅定,用毛主席思想武裝自己,就沒有什麽不能堅持的。”
她好奇的問道:“詩語,你呢?以後真不打算結婚了?”
唐詩語愣了下,笑道:“看情況,有合適的就結婚,沒合適的我就學表姐你。”
“大不了多等幾年,等將來政策變了,咱們農村人也能隨便進城了,我就進城裏找對象去。”
“咱們農村沒有合適的對象,難道城裏還能沒有?”
梁玉完全被‘城裏’‘對象’這兩個詞戳中了,連忙問道:“你覺得政策會變嗎?你覺得咱們還有機會進城?我說吃進城可不是嫁進城裏,是進城裏找個正兒八經的工作,在城裏落戶,這種進城。”
梁玉心氣兒高著呢。
她要進城,要的是堂堂正正進城。
所謂的嫁進城裏,其實戶口還留在村裏,在城裏連工作都找不到,生孩子還得有一半是農村戶口,這樣糊弄式的進城她不屑一顧。
她要進城,就必須解決工作和戶口問題,最後才是結婚。
不然以她的條件降低要求嫁進城裏其實也不是什麽大問題,隻不過她自己不願意而已。
去年過年的時候,還有個人來給梁玉說城裏對象呢。
隻不過對方是死了老婆帶著兩個孩子的,梁玉嫁過去就是她之前說的情況,戶口上還是農村人,工作對方沒辦法給解決,因為前麵已經有了倆孩子,生了孩子還得跟她戶口留在村裏。
她還得給人家當後娘伺候一家老小。
這種糊弄式的進城,別的女人可能搶著要,梁玉當場就拒絕了
等人走後被她娘罵的狗血淋頭也就一句話:堅決不給人當後娘。
她不關心政策不政策的,她關心啥時候能隨意進城隨意在城裏逗留和找工作。
她要是能在城裏多留幾天找到工作,就像唐詩語說的那樣,她不就有更多的選擇了嗎?
說不定還能找到比趙鵬飛條件更好的對象呢。
唐詩語左右看了看,湊到她耳邊低聲道:“表姐你想想,這幾年的年輕人可都下鄉了,那些工人也都老了,再過幾年還不把人招迴去,誰去接這些要退休的人的班?
“沒有接班人,工作誰來做?生產誰來搞?現代化誰來建設?”
“這都明擺著的事兒。”
“表姐你這麽聰明,我就不信你沒想過。”
梁玉是沒想過,可她不是蠢人。
唐詩語這麽一說,她的腦子立刻活絡了起來,悄悄伸手往上指了指,小聲說道:“你的意思是,高考有可能恢複?”
唐詩語把聲音壓的更低:“現在的工農兵大學,不看學曆不看文化水平,就靠推薦,可你看看推薦進去的都是些什麽人?”
“好多人還是文盲呢。”
“再說工農兵大學就上兩年,兩年能學到多高深的東西?”
“不光工人迴來,那些科學家工程師的也會老。”
“等現在那些科學家和工程師老了,國家要還想進行科學研究和發展,你覺得工農兵學校的學生能接得住人家的班嗎?”
唐詩語懶得理會她話中的諷刺,笑嘻嘻道:“表姐,你知道嗎?我以前其實挺煩你的,覺得你實在太要強了,什麽都要跟人比,什麽都要做到最好,襯的我什麽都不行。”
“我以前甚至還在心裏取笑過你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離過一次婚,我才知道你能堅持做自己有多不容易。”
“尤其是在咱們農村。”
“大家希望每一個年輕人都能複刻自己的生活,年紀輕輕找對象結婚,年紀輕輕生孩子,孩子長大了,就要操心孩子的婚姻和下一代。”
“他們不允許出現意外,他們希望所有人都走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你這樣一直堅持不婚的,我這樣年紀輕輕就選擇離婚的,我們兩個,都是大家眼中的異類。”
人家知青跟他們不一樣。
哪怕最早的知青下鄉都快十來年了,尤其是這幾年一直有知青不斷的下鄉,卻很少有人能迴去。
就連知青們自己也放棄迴城了,為了生活不少人選擇了在當地結婚落戶。
很多農村人依然覺得這些知青總有一天會迴城。
那些各種原因沒結婚的,更是成了想迴城的典型代表。
對這種,村裏人基本沒什麽看法。
廢話,你一個農村人對人家城裏人有看法,對人家能有什麽影響呢?
在農村大家反而對村裏的自己人要求更苛刻些。
前麵也許還帶著些忽悠的成分,可這幾句話唐詩語說的絕對發自肺腑。
無所不在的異樣眼光,到處都在的竊竊私語,甚至很多時候很多人會當麵問你一些很難迴答讓你下不來台的話。
他們有時候根本不管禮貌不禮貌的事,他們隻是習慣了。
習慣了小的時候年輕的時候被這麽對待,也習慣了老了之後這麽對待別人。
唐詩語要不是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又有原身的全部記憶,還有網絡上校園中各種奇葩事件和視頻的洗禮,絕對做不到像現在這樣對這些視而不見。
她靠的是兩輩子的積累還有網絡上網友們的力量,梁玉可是完全靠著自己一個人硬生生的撐到了現在。
哪怕她的初衷並不那麽純粹,是想找個條件好的對象嫁出去,好完成她認為的完美生活目標。
就憑她隻憑著這一點就堅持到了二十四歲,目測還會繼續堅持下去,這個人就值得佩服。
縱有萬般缺點,可她能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這樣的人她不成功誰成功呢?
梁玉還從來沒從唐詩語口中聽過好話。
現在聽著好話從唐詩語口中不要錢似的說出來,她心中有種無法言喻的快感和愉悅。
雖然她並不是她說的不想結婚啦,可是唐詩語這個她從小就視為競爭對手的家夥說佩服她誒。
雖然她被她誇的有那麽一點點心虛,覺得自己完全沒有她口中說的那樣好,可是唐詩語誇她誒。
梁玉已經竭力控製自己了,卻還是無法控製住自己的臉上不露出一點笑意來。
她矜持道:“隻要你意誌堅定,用毛主席思想武裝自己,就沒有什麽不能堅持的。”
她好奇的問道:“詩語,你呢?以後真不打算結婚了?”
唐詩語愣了下,笑道:“看情況,有合適的就結婚,沒合適的我就學表姐你。”
“大不了多等幾年,等將來政策變了,咱們農村人也能隨便進城了,我就進城裏找對象去。”
“咱們農村沒有合適的對象,難道城裏還能沒有?”
梁玉完全被‘城裏’‘對象’這兩個詞戳中了,連忙問道:“你覺得政策會變嗎?你覺得咱們還有機會進城?我說吃進城可不是嫁進城裏,是進城裏找個正兒八經的工作,在城裏落戶,這種進城。”
梁玉心氣兒高著呢。
她要進城,要的是堂堂正正進城。
所謂的嫁進城裏,其實戶口還留在村裏,在城裏連工作都找不到,生孩子還得有一半是農村戶口,這樣糊弄式的進城她不屑一顧。
她要進城,就必須解決工作和戶口問題,最後才是結婚。
不然以她的條件降低要求嫁進城裏其實也不是什麽大問題,隻不過她自己不願意而已。
去年過年的時候,還有個人來給梁玉說城裏對象呢。
隻不過對方是死了老婆帶著兩個孩子的,梁玉嫁過去就是她之前說的情況,戶口上還是農村人,工作對方沒辦法給解決,因為前麵已經有了倆孩子,生了孩子還得跟她戶口留在村裏。
她還得給人家當後娘伺候一家老小。
這種糊弄式的進城,別的女人可能搶著要,梁玉當場就拒絕了
等人走後被她娘罵的狗血淋頭也就一句話:堅決不給人當後娘。
她不關心政策不政策的,她關心啥時候能隨意進城隨意在城裏逗留和找工作。
她要是能在城裏多留幾天找到工作,就像唐詩語說的那樣,她不就有更多的選擇了嗎?
說不定還能找到比趙鵬飛條件更好的對象呢。
唐詩語左右看了看,湊到她耳邊低聲道:“表姐你想想,這幾年的年輕人可都下鄉了,那些工人也都老了,再過幾年還不把人招迴去,誰去接這些要退休的人的班?
“沒有接班人,工作誰來做?生產誰來搞?現代化誰來建設?”
“這都明擺著的事兒。”
“表姐你這麽聰明,我就不信你沒想過。”
梁玉是沒想過,可她不是蠢人。
唐詩語這麽一說,她的腦子立刻活絡了起來,悄悄伸手往上指了指,小聲說道:“你的意思是,高考有可能恢複?”
唐詩語把聲音壓的更低:“現在的工農兵大學,不看學曆不看文化水平,就靠推薦,可你看看推薦進去的都是些什麽人?”
“好多人還是文盲呢。”
“再說工農兵大學就上兩年,兩年能學到多高深的東西?”
“不光工人迴來,那些科學家工程師的也會老。”
“等現在那些科學家和工程師老了,國家要還想進行科學研究和發展,你覺得工農兵學校的學生能接得住人家的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