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小孩怎麽這麽滑頭啊?!
唐詩語內心嘶吼。
她想迴去告訴宋家人她是還東西,又害怕越描越黑。
隻能黑著臉離開,想著隻要這事兒沒傳到外麵就行。
記憶裏宋家都是老實人,應該不會隨便亂傳小話才對。
那她應該還是安全的。
唐詩雨忐忑不安的迴家了,也就不知道宋家小孩的一句話在宋家引起了多大的轟動。
宋老娘被薑萍萍欺騙了五年的感情。
尤其是薑萍萍懷孕和生娃後,老太太覺得二兒子不在家,她不能讓兒媳婦兒覺得在婆家被欺負。
薑萍萍懷孕那段時間都是和宋家的小孩子吃一樣的東西。
兩天一顆蛋,吃飯多給她吃一個窩頭,平時的稀飯也盡量給她從底下撈稠的,比宋家所有女人的稀飯都稠,跟男人們的差不多。
孩子出生後,還盡量讓老四想方設法的給弄到了一桶奶粉一桶麥乳精,就是為了把孩子好好養大。
其他給孩子洗尿布什麽平時看孩子什麽的就不用說了,照顧的比老大老三家孩子還精心。
老大老三媳婦兒都有意見了,每次被她一句你也給我每個月十塊錢給懟迴去。
因為宋辭岩當兵又每個月給錢的緣故,宋家的日子比其他純純靠工分的人家的日子好很多。
至少他們隔三差五的舍得去割上半斤豆腐給一家子補身體,宋辭岩要是寄票迴來,一兩個月總能吃上一點肉。
因為有錢,他們家不需要像別的人家一樣把雞蛋都攢起來,家裏的小孩能每兩天就吃上一顆蛋,農忙的時候大人也能吃上點雞蛋。
也是因為這樣,當宋辭岩說薑萍萍的孩子不是他的種的時候,宋老太才更加無法接受,一下子就病倒了。
從這件事兒被揭穿到宋辭岩離婚,這事兒被村裏說了多長時間,宋老太就多長時間沒出門。
前幾天是被氣病了養病,後來就是覺得太丟臉不想出門了。
她這樣,宋家其他人也是一樣。
宋大嫂是個超愛湊熱鬧的人,哪裏有熱鬧,哪裏就有她的身影。
最誇張的一次是農忙的時候,有人在地頭吵架,別人為了工分忍著不去看熱鬧,宋大嫂愣是仗著自己距離近,割一會兒麥子,就跑去看看事件進展怎麽樣。
結果宋家這事兒太過沒臉,一家子被薑萍萍一個女人耍的團團轉。
尤其是唐玉山總是來宋家,她們還一起誇唐玉山夠兄弟講義氣。
現在迴想起來,那兩個人每次見麵分明都是在勾勾纏,可恨她們明明就在一邊看著,愣是沒發現這倆人之間的貓膩。
白白養了那母子兩個三年。
婆媳三個現在日常在家做的最多的就是後悔和長籲短歎,以至於本來有點裂縫的婆媳關係都奇跡般的好了起來。
其次就是從認識的單身姑娘裏給宋辭岩琢磨哪個適合當二婚老婆。
扒拉姑娘的主力是宋大嫂和宋三嫂。
沒辦法,薑萍萍就是宋老娘的娘家嫂子介紹的娘家侄女,她當時見了之後覺得人家長得好看人也文文靜靜靦靦腆腆的也勤快,覺得自家嫂子不會坑自己,就把老二叫迴來結婚了,結果坑了老二。
以至於老太太現在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光。
怕再找一個也跟這個薑萍萍是一路貨色。
她已經坑了老二一次了,可不能再坑第二次。
以宋辭岩現在朱官營公社民兵隊長的身份,別說他是二婚,離婚還不是他的錯,就算離婚是他的錯,也多的是人家想把女孩嫁給他。
可沒結婚的女孩子隻要是沒什麽問題的年齡都太小了,小的十七八歲,大的也不超過二十歲。
每次跟宋辭岩提的時候,宋辭岩都說太小了不要。
可女人,要身體沒毛病的年齡又相當的,除了那幾個不肯結婚的女知青外,就隻剩寡婦了啊。
寡婦大部分都是帶娃的,有的帶一個,有的帶三四個,不是孩子多的一個人養不起,人家也不會再找男人結婚。
但宋家剛給別人養了三年兒子,現在完全不想找個帶娃的寡婦。
少數不帶娃的寡婦,守寡沒幾個月就被家裏張羅著再嫁了,宋家就算想找也找不到恰巧合適的。
盤算來盤算去,唯一合適的,竟然是剛離婚的唐詩語。
兩個人都離婚,兩個人還都沒孩子,不光他們兩個人,唐宋兩家都認識,可比找個沒人介紹靠譜的多。
要是結婚的話,兩個人誰都不用嫌棄誰,因為大家都離過婚。
再一個,唐詩語長得比薑萍萍好看多了。
薑萍萍就上到小學三年級就不上了,整一個半文盲,唐詩語可是初中畢業呢,學曆上也壓了薑萍萍一頭。
婆媳三個怎麽盤算,怎麽覺得唐詩語合適。
就是自家老二現在整天在公社訓練,也就晚上迴來睡一覺,她們想的再好,也沒機會給他說。
大人討論事情的時候,如果不是什麽特別要緊的事兒,一般不會想著避開小孩兒。
宋大和宋三家的孩子整天跟著奶奶一起,自然也聽了他們的話。
別的沒聽懂,可是自家奶奶和娘\/大娘\/嬸子希望二叔\/二伯跟唐詩語姑姑結婚的話他們卻聽的懂。
唐詩語迴來的時候帶了不少糖,有水果硬糖也有奶糖。
奶糖夏天不耐放,一天就給家裏孩子兩個,這時候的奶糖,是正兒八經的牛奶做的,完全可以衝水當牛奶喝的,正好給家裏的小孩補充營養。
幾個小孩難得能放開吃糖,到外麵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就難免炫耀。
引的村裏跟他們年齡差不多的小孩個個羨慕的不行。
宋家幾個小孩自然也一樣。
尤其是聽到家裏大人計劃給宋辭岩和唐詩語拉線後,小孩琢磨著,要是唐詩語姑姑嫁給二叔的話,那我是不是也能吃姑姑給的糖了?
所以唐詩語一說來還宋辭岩東西的,小孩兒下意識的就替換成了唐詩語姑姑來給二叔送東西。
小孩腦子裏隻有一個想法:唐詩語姑姑已經給二叔送東西了,離姑姑嫁給二叔還遠嗎?他很快也能吃上唐詩語姑姑給的糖了。
唐詩語內心嘶吼。
她想迴去告訴宋家人她是還東西,又害怕越描越黑。
隻能黑著臉離開,想著隻要這事兒沒傳到外麵就行。
記憶裏宋家都是老實人,應該不會隨便亂傳小話才對。
那她應該還是安全的。
唐詩雨忐忑不安的迴家了,也就不知道宋家小孩的一句話在宋家引起了多大的轟動。
宋老娘被薑萍萍欺騙了五年的感情。
尤其是薑萍萍懷孕和生娃後,老太太覺得二兒子不在家,她不能讓兒媳婦兒覺得在婆家被欺負。
薑萍萍懷孕那段時間都是和宋家的小孩子吃一樣的東西。
兩天一顆蛋,吃飯多給她吃一個窩頭,平時的稀飯也盡量給她從底下撈稠的,比宋家所有女人的稀飯都稠,跟男人們的差不多。
孩子出生後,還盡量讓老四想方設法的給弄到了一桶奶粉一桶麥乳精,就是為了把孩子好好養大。
其他給孩子洗尿布什麽平時看孩子什麽的就不用說了,照顧的比老大老三家孩子還精心。
老大老三媳婦兒都有意見了,每次被她一句你也給我每個月十塊錢給懟迴去。
因為宋辭岩當兵又每個月給錢的緣故,宋家的日子比其他純純靠工分的人家的日子好很多。
至少他們隔三差五的舍得去割上半斤豆腐給一家子補身體,宋辭岩要是寄票迴來,一兩個月總能吃上一點肉。
因為有錢,他們家不需要像別的人家一樣把雞蛋都攢起來,家裏的小孩能每兩天就吃上一顆蛋,農忙的時候大人也能吃上點雞蛋。
也是因為這樣,當宋辭岩說薑萍萍的孩子不是他的種的時候,宋老太才更加無法接受,一下子就病倒了。
從這件事兒被揭穿到宋辭岩離婚,這事兒被村裏說了多長時間,宋老太就多長時間沒出門。
前幾天是被氣病了養病,後來就是覺得太丟臉不想出門了。
她這樣,宋家其他人也是一樣。
宋大嫂是個超愛湊熱鬧的人,哪裏有熱鬧,哪裏就有她的身影。
最誇張的一次是農忙的時候,有人在地頭吵架,別人為了工分忍著不去看熱鬧,宋大嫂愣是仗著自己距離近,割一會兒麥子,就跑去看看事件進展怎麽樣。
結果宋家這事兒太過沒臉,一家子被薑萍萍一個女人耍的團團轉。
尤其是唐玉山總是來宋家,她們還一起誇唐玉山夠兄弟講義氣。
現在迴想起來,那兩個人每次見麵分明都是在勾勾纏,可恨她們明明就在一邊看著,愣是沒發現這倆人之間的貓膩。
白白養了那母子兩個三年。
婆媳三個現在日常在家做的最多的就是後悔和長籲短歎,以至於本來有點裂縫的婆媳關係都奇跡般的好了起來。
其次就是從認識的單身姑娘裏給宋辭岩琢磨哪個適合當二婚老婆。
扒拉姑娘的主力是宋大嫂和宋三嫂。
沒辦法,薑萍萍就是宋老娘的娘家嫂子介紹的娘家侄女,她當時見了之後覺得人家長得好看人也文文靜靜靦靦腆腆的也勤快,覺得自家嫂子不會坑自己,就把老二叫迴來結婚了,結果坑了老二。
以至於老太太現在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光。
怕再找一個也跟這個薑萍萍是一路貨色。
她已經坑了老二一次了,可不能再坑第二次。
以宋辭岩現在朱官營公社民兵隊長的身份,別說他是二婚,離婚還不是他的錯,就算離婚是他的錯,也多的是人家想把女孩嫁給他。
可沒結婚的女孩子隻要是沒什麽問題的年齡都太小了,小的十七八歲,大的也不超過二十歲。
每次跟宋辭岩提的時候,宋辭岩都說太小了不要。
可女人,要身體沒毛病的年齡又相當的,除了那幾個不肯結婚的女知青外,就隻剩寡婦了啊。
寡婦大部分都是帶娃的,有的帶一個,有的帶三四個,不是孩子多的一個人養不起,人家也不會再找男人結婚。
但宋家剛給別人養了三年兒子,現在完全不想找個帶娃的寡婦。
少數不帶娃的寡婦,守寡沒幾個月就被家裏張羅著再嫁了,宋家就算想找也找不到恰巧合適的。
盤算來盤算去,唯一合適的,竟然是剛離婚的唐詩語。
兩個人都離婚,兩個人還都沒孩子,不光他們兩個人,唐宋兩家都認識,可比找個沒人介紹靠譜的多。
要是結婚的話,兩個人誰都不用嫌棄誰,因為大家都離過婚。
再一個,唐詩語長得比薑萍萍好看多了。
薑萍萍就上到小學三年級就不上了,整一個半文盲,唐詩語可是初中畢業呢,學曆上也壓了薑萍萍一頭。
婆媳三個怎麽盤算,怎麽覺得唐詩語合適。
就是自家老二現在整天在公社訓練,也就晚上迴來睡一覺,她們想的再好,也沒機會給他說。
大人討論事情的時候,如果不是什麽特別要緊的事兒,一般不會想著避開小孩兒。
宋大和宋三家的孩子整天跟著奶奶一起,自然也聽了他們的話。
別的沒聽懂,可是自家奶奶和娘\/大娘\/嬸子希望二叔\/二伯跟唐詩語姑姑結婚的話他們卻聽的懂。
唐詩語迴來的時候帶了不少糖,有水果硬糖也有奶糖。
奶糖夏天不耐放,一天就給家裏孩子兩個,這時候的奶糖,是正兒八經的牛奶做的,完全可以衝水當牛奶喝的,正好給家裏的小孩補充營養。
幾個小孩難得能放開吃糖,到外麵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就難免炫耀。
引的村裏跟他們年齡差不多的小孩個個羨慕的不行。
宋家幾個小孩自然也一樣。
尤其是聽到家裏大人計劃給宋辭岩和唐詩語拉線後,小孩琢磨著,要是唐詩語姑姑嫁給二叔的話,那我是不是也能吃姑姑給的糖了?
所以唐詩語一說來還宋辭岩東西的,小孩兒下意識的就替換成了唐詩語姑姑來給二叔送東西。
小孩腦子裏隻有一個想法:唐詩語姑姑已經給二叔送東西了,離姑姑嫁給二叔還遠嗎?他很快也能吃上唐詩語姑姑給的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