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語拉著小軍軍出了門就去找村裏的公共豬圈。
就是那個養了八頭大黑豬的屬村裏的共同財產的豬圈。
結果路上碰到好幾個人問她是不是真的離婚了,然後就感歎她不知好歹,好好的婚怎麽就離了,連個孩子都沒有,以後可咋辦啊。
她們那長籲短歎的樣子,搞的唐詩語差點以為自己不是離婚,而是得了絕症快不行了。
二大娘聽她說了之後笑的前仰後合:“你別理她們,她們就是閑的,就是嫉妒。”
“別看她們當著你的麵一副替你惋惜的樣子,背後指不定怎麽罵你不知好歹呢,一群八婆,你就別理她們就行了,越理她們越來勁兒。”
唐詩語隨手遞給二大娘一顆糖,見軍軍眼巴巴的看著她,又給他嘴裏也塞了一顆,叮囑道:
“不準咽下去,就這樣含著用舌頭舔,知道不?要是不聽話直接嚼了咽了,以後再也不給你吃糖了。”
小軍軍嚇的立刻用小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怕姑姑把他嘴裏的糖也摳出來。
二大娘拿著糖有點不好意思:“哎呀你說說你,給我糖幹啥?”
她把糖小心翼翼的放進口袋裏打算帶迴去給大孫子吃。
這麽好的糖,還是奶糖呢,她可舍不得吃。
唐詩語道:“甜甜嘴兒啊,二大娘,咱們村的豬一直是你喂的嘛?”
二大娘搖搖頭:“不是,以前是淑芬來著,後來才換成我了。”
在村裏,養豬可是除了記分員外大家最想要的輕省活兒了。
每天隻要把大家打迴來的豬草切了喂豬就行了。
大家夥兒那是爭著搶著幹的。
以前淑芬家裏窮,一個寡婦帶著仨小子,自己又生了病,幹不了重活兒,隊裏就讓她負責養豬。
後來三個兒子都長大成年了,老大也結婚了,其他人就有意見了。
村裏沒辦法,隻能把淑芬大娘給撤了,讓大家自己選誰養豬。
最後,是二大娘突破重圍得到了這份工作。
二大娘比淑芬勤快些,隔個十天半個月的就會把豬圈清理一下。
清理出來的豬糞就給大家運走撒地裏肥地。
豬不用跟以前似的從小時候進豬圈一直到長大後出欄一直在自己屎尿堆裏生活,肉都長的多了點。
因為這個,村裏的幾個幹部覺得二大娘會養豬,就讓二大娘一直養豬了。
會養豬就成了二大娘最得意的事兒。
現在唐詩語問起豬,可算是搔到她的癢處了。
她興致勃勃的拉著唐詩語看她的豬:“你看,這是老大,老大最胖也最能吃,現在已經有五十多斤了,等到年底肯定能有一百八十斤。”
“它邊上是老二,老二是隻母豬,唉,人家說老母豬老母豬,它明明年紀不算大,卻挑食的很,這不吃那不吃,你看看,個子比老大小了一大圈,我看頂多四十來斤。”
“這是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這是小八,小八長的最好看了,鼻子短短的,臉嘟嘟的,看到我就哼哼。”
她話音剛落,小八就哼哼了起來。
唐詩語笑:“二大娘,這些豬你養的真好。”
其實這些豬養的真的不算多好。
不說她自己是畜牧專業的,就說她現代的爹娘就是養豬的,她自己更是從小就跟著父母在豬圈裏玩耍。
唐詩語記得很清楚,父母每當忙完豬圈裏的活兒後,就會開著三輪車下鄉收糧食。
玉米小麥黃豆紅薯甚至白菜蘿卜什麽的都收。
收迴來就按照一定的比例攪碎搭配起來喂豬。
可以說他們家的豬,全都是正兒八經的糧食豬。
可這時候豬的主食是什麽呢?
就是各種各樣的豬草。
頂多就是把各種豬草切碎了喂。
要是碰到農忙,二大娘也是要去幫著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的,豬連切碎的豬草都吃不上。
大家夥兒把豬草薅迴來往豬圈裏一扔就完事兒了。
豬愛不愛吃吃多吃少的,根本沒人管。
況且養的還是黑豬。
黑豬肥肉多瘦肉少,吃起來特別香,就一個特點,長得慢。
一頭豬從小豬仔抱迴來開始養,養到過年頂多能養到一百五十斤就頂天了。
難怪二大娘把豬養的多個一二十斤的肉就被大家認為會養豬。
二大娘高興的不行:“是吧,大家都說我會養豬,哎,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允許咱們私人養豬。”
“要是能私人養豬了,我就養上它兩三頭。”
“這樣不光自家一年吃的豬肉有了,多的豬還能賣掉掙點錢,可比整天忙忙活活的掙那點工分強多了。”
唐詩語大笑:“二大娘,你很有遠見嘛,放心好了,這一天遲早會來的。”
“以前還不許私人養雞呢,現在不是也讓咱們一家養四隻雞了?”
二大娘連連點頭:“對對對,連雞都養了,遲早豬也讓咱們養,到時候一定要多養上兩頭。”
她們兩個兀自聊得開心,軍軍不高興了,拽著唐詩語往外走:“走,走,走。”
小小孩童不明白姑姑為什麽喜歡這個臭烘烘的地方。
這裏除了二大娘,平常別說大人了,小孩就算捉迷藏都不想來這裏。
二大娘也趕她:“趕緊帶著軍軍走吧,別來這裏,這裏太臭了。”
emmm,要不是這裏的活兒輕省,她自己也不想來這裏呆著。
這不是怕喂完豬就迴家會被人說嘛。
唐詩語沒硬強,很順從的帶著軍軍離開了。
現在到了摘桑葚的季節,唐詩語本來想帶著軍軍去摘點桑葚迴去,誰知還沒走幾步,又碰到好幾個人匆匆往一個方向趕。
她立刻嗅到了八卦的氣息,趕緊攔住一個人問道:“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大家怎麽都往那邊走?”
那人先看了她一眼:“你是?”
“我是唐詩語。”
那人恍然大悟:“啊,你是那個也離了婚的唐詩語!”
唐詩語瞪眼:“離婚就這麽讓人驚訝嗎?”
無緣無故的離婚怎麽不讓人驚訝了?
不過無緣無故離婚,比不上被兄弟撬牆角還幫對方養了三四年妻兒再離婚來的勁爆。
那人急著去看熱鬧,沒心思說唐詩語:“聽說宋家去唐家要東西了,宋辭岩親自上門要東西呢,大家都想去看看要不要得成。”
啊這。
唐詩語立刻抱起了軍軍,桑葚也不摘了,匆匆跟著人跑:“真的啊?我也去看看。”
就是那個養了八頭大黑豬的屬村裏的共同財產的豬圈。
結果路上碰到好幾個人問她是不是真的離婚了,然後就感歎她不知好歹,好好的婚怎麽就離了,連個孩子都沒有,以後可咋辦啊。
她們那長籲短歎的樣子,搞的唐詩語差點以為自己不是離婚,而是得了絕症快不行了。
二大娘聽她說了之後笑的前仰後合:“你別理她們,她們就是閑的,就是嫉妒。”
“別看她們當著你的麵一副替你惋惜的樣子,背後指不定怎麽罵你不知好歹呢,一群八婆,你就別理她們就行了,越理她們越來勁兒。”
唐詩語隨手遞給二大娘一顆糖,見軍軍眼巴巴的看著她,又給他嘴裏也塞了一顆,叮囑道:
“不準咽下去,就這樣含著用舌頭舔,知道不?要是不聽話直接嚼了咽了,以後再也不給你吃糖了。”
小軍軍嚇的立刻用小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怕姑姑把他嘴裏的糖也摳出來。
二大娘拿著糖有點不好意思:“哎呀你說說你,給我糖幹啥?”
她把糖小心翼翼的放進口袋裏打算帶迴去給大孫子吃。
這麽好的糖,還是奶糖呢,她可舍不得吃。
唐詩語道:“甜甜嘴兒啊,二大娘,咱們村的豬一直是你喂的嘛?”
二大娘搖搖頭:“不是,以前是淑芬來著,後來才換成我了。”
在村裏,養豬可是除了記分員外大家最想要的輕省活兒了。
每天隻要把大家打迴來的豬草切了喂豬就行了。
大家夥兒那是爭著搶著幹的。
以前淑芬家裏窮,一個寡婦帶著仨小子,自己又生了病,幹不了重活兒,隊裏就讓她負責養豬。
後來三個兒子都長大成年了,老大也結婚了,其他人就有意見了。
村裏沒辦法,隻能把淑芬大娘給撤了,讓大家自己選誰養豬。
最後,是二大娘突破重圍得到了這份工作。
二大娘比淑芬勤快些,隔個十天半個月的就會把豬圈清理一下。
清理出來的豬糞就給大家運走撒地裏肥地。
豬不用跟以前似的從小時候進豬圈一直到長大後出欄一直在自己屎尿堆裏生活,肉都長的多了點。
因為這個,村裏的幾個幹部覺得二大娘會養豬,就讓二大娘一直養豬了。
會養豬就成了二大娘最得意的事兒。
現在唐詩語問起豬,可算是搔到她的癢處了。
她興致勃勃的拉著唐詩語看她的豬:“你看,這是老大,老大最胖也最能吃,現在已經有五十多斤了,等到年底肯定能有一百八十斤。”
“它邊上是老二,老二是隻母豬,唉,人家說老母豬老母豬,它明明年紀不算大,卻挑食的很,這不吃那不吃,你看看,個子比老大小了一大圈,我看頂多四十來斤。”
“這是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
“這是小八,小八長的最好看了,鼻子短短的,臉嘟嘟的,看到我就哼哼。”
她話音剛落,小八就哼哼了起來。
唐詩語笑:“二大娘,這些豬你養的真好。”
其實這些豬養的真的不算多好。
不說她自己是畜牧專業的,就說她現代的爹娘就是養豬的,她自己更是從小就跟著父母在豬圈裏玩耍。
唐詩語記得很清楚,父母每當忙完豬圈裏的活兒後,就會開著三輪車下鄉收糧食。
玉米小麥黃豆紅薯甚至白菜蘿卜什麽的都收。
收迴來就按照一定的比例攪碎搭配起來喂豬。
可以說他們家的豬,全都是正兒八經的糧食豬。
可這時候豬的主食是什麽呢?
就是各種各樣的豬草。
頂多就是把各種豬草切碎了喂。
要是碰到農忙,二大娘也是要去幫著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的,豬連切碎的豬草都吃不上。
大家夥兒把豬草薅迴來往豬圈裏一扔就完事兒了。
豬愛不愛吃吃多吃少的,根本沒人管。
況且養的還是黑豬。
黑豬肥肉多瘦肉少,吃起來特別香,就一個特點,長得慢。
一頭豬從小豬仔抱迴來開始養,養到過年頂多能養到一百五十斤就頂天了。
難怪二大娘把豬養的多個一二十斤的肉就被大家認為會養豬。
二大娘高興的不行:“是吧,大家都說我會養豬,哎,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允許咱們私人養豬。”
“要是能私人養豬了,我就養上它兩三頭。”
“這樣不光自家一年吃的豬肉有了,多的豬還能賣掉掙點錢,可比整天忙忙活活的掙那點工分強多了。”
唐詩語大笑:“二大娘,你很有遠見嘛,放心好了,這一天遲早會來的。”
“以前還不許私人養雞呢,現在不是也讓咱們一家養四隻雞了?”
二大娘連連點頭:“對對對,連雞都養了,遲早豬也讓咱們養,到時候一定要多養上兩頭。”
她們兩個兀自聊得開心,軍軍不高興了,拽著唐詩語往外走:“走,走,走。”
小小孩童不明白姑姑為什麽喜歡這個臭烘烘的地方。
這裏除了二大娘,平常別說大人了,小孩就算捉迷藏都不想來這裏。
二大娘也趕她:“趕緊帶著軍軍走吧,別來這裏,這裏太臭了。”
emmm,要不是這裏的活兒輕省,她自己也不想來這裏呆著。
這不是怕喂完豬就迴家會被人說嘛。
唐詩語沒硬強,很順從的帶著軍軍離開了。
現在到了摘桑葚的季節,唐詩語本來想帶著軍軍去摘點桑葚迴去,誰知還沒走幾步,又碰到好幾個人匆匆往一個方向趕。
她立刻嗅到了八卦的氣息,趕緊攔住一個人問道:“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大家怎麽都往那邊走?”
那人先看了她一眼:“你是?”
“我是唐詩語。”
那人恍然大悟:“啊,你是那個也離了婚的唐詩語!”
唐詩語瞪眼:“離婚就這麽讓人驚訝嗎?”
無緣無故的離婚怎麽不讓人驚訝了?
不過無緣無故離婚,比不上被兄弟撬牆角還幫對方養了三四年妻兒再離婚來的勁爆。
那人急著去看熱鬧,沒心思說唐詩語:“聽說宋家去唐家要東西了,宋辭岩親自上門要東西呢,大家都想去看看要不要得成。”
啊這。
唐詩語立刻抱起了軍軍,桑葚也不摘了,匆匆跟著人跑:“真的啊?我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