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練習時長兩年半的皇帝練習生
飛升失敗,係統帶我跑路 作者:洛雲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各位同學們大家好啊,我就是在任時長兩年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擅長篆,藥,急救,針灸,也精通一些曆史,特別是明史。”
“這次就讓我這個親曆者來給同學們講一講,由我親手終結的大明舊國度。”
“分析一下明末之時的種種弊病,以及為何會如此,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夏國又該怎麽避免。”
莊周學宮,朱由檢以自己的視角,一步一步講解著大明由盛到衰的過程。
台下看似隻有一個班不到百人的小學生,但實際上遠遠不止。
因為這是莊周學宮每周一次的全國同步公開課。
麵向的是整個夏國各地所有的學生,不分年齡大小,強製參加。
你說你有病來不了?
神農院的人會馬上出動,檢查治療一條龍,當場就給你治好了。
如果治不好,那你就有福了,會成為珍稀的實驗例子。
無數醫者會前來研究,直到攻克這病症為止。
而且完全免費,就是治療過程可能有點瘮人。
因此雖然醫療免費,但一般人沒事還是不敢去神農院蹭資源的。
一旦被自願參與奇奇怪怪之類的實驗的話,死是不會死的,但過程那就很難受了。
不過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就連半截入土的老畢登也沒落下。
很少會出現這類不要臉的事。
所以參加全國同步公開課的學生一個不漏,都坐在自己的座位老老實實的聽講。
講學之人會被投影到所有教室,隻有自由提問環節才會交流。
能擔任講學的人都是修為不弱的修行者,一心多用不是什麽太難的事。
而講的內容並不固定,涵蓋各個領域方方麵麵。
皆為行業裏的諸多佼佼者,加上教育部門的專業人員研究出來的教學方法。
深入淺出,易於理解,用簡單的道理,生動有趣的闡述各領域的奧妙。
這種做法是為了引發學生的興趣。
如果太過嚴肅枯燥學生很難聽進去,會昏昏欲睡。
天賦這種東西是確實存在的,不過卻是有方向性。
一個天生擅長射擊的人,如果因為生長環境的關係,一輩子沒摸過弓弩槍械。
那麽他這個天賦一輩子的發揮不出來,也就廢了,隻能從事其他行業。
雖然不至於庸庸碌碌,但也要花更多的精力才能做出成績。
而剛好能找到與自身天賦對口行業的人,就是所謂的天才。
所以這種公開課就是給學生深入接觸更多的領域,讓他們的興趣和天賦開發出來。
這個政策的執行已經很久了,從當初莊周學宮全力鋪設完畢就開始。
至今已經過了十年左右,期間各種各樣的人才出現井噴式的爆發。
現在已是夏元曆十二年。
曾經的小皇帝朱由檢也已經三十多歲了。
成為夏國子民後,他並沒有混吃等死,而是努力奮進。
以人文新法入道,進入了神農院,專職於醫道領域。
最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以傳統祝由術為基礎,開發出了新的醫療術法,名為醫篆。
提前在身上畫出各種效力的急救篆文,受傷時瞬間自動激活。
在戰場上非常好用,救了無數戰士的性命,大受歡迎。
這次講明朝曆史,原本與他這個醫道術法的大拿沒什麽關係的。
不過他是曾經明朝的末代皇帝,從身份上來看,沒什麽人比他更合適了。
由他親自來講更加生動應景。
……
“要說這東林黨啊,沉迷權力爭鬥,掌握天下輿論的話語權,但盡是不幹人事的蠅營狗苟之輩。”
“加上國師暗中把控朝堂,架空了我這個皇帝,彼時的大明已是無力迴天。”
“所以我呢,隻能做一件我唯一能做的事,向天下宣告大明終結。”
“那時候我沒有修行,隻是個弱雞,並不能清晰的知曉國運為何。”
“但也遵循著心中的衝動,歪打正著破了國師化龍的謀劃。”
“就此我當了兩年半的皇帝練習生之後,大明亡在我手上。”
朱由檢輕鬆坦然的講述著,並沒有什麽難以啟齒的扭捏。
仿佛是一個旁觀者,清清楚楚的說著自己當時的心態。
此時已經到了自由提問的時間,當即有學生站起來提問。
他的身影被投放到講台,被其他地方的學生看到。
“朱老師,那你不後悔嗎?普度老師也來講過他千年圖謀化龍的經曆,說他化龍之後便會鎮壓天下妖邪,你還是能繼續當皇帝。”
朱由檢聞言淡然一笑,道:“當初確實有那麽一瞬間的後悔,但先驅成立夏國之後,看到你們這些好孩子,我就知道我做對了。”
“老師老師,我們夏國是沒有皇帝的,那原來大明皇宮裏的那些宦官和宮女哪去了?”
有學生好奇問道,對這方麵很感興趣。
對於這個提問,朱由檢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喊道:“王老師,你來講。”
隨後一個中年男人的身影被投射出來,正是曾經朱由檢的貼身侍從王承恩。
不過現在的他不再是麵白無須,反而是滿臉胡子拉碴,向燕赤霞的形態靠攏。
他嗬嗬一笑,聲音洪亮:“同學們好啊,我是王承恩,曾經的宦官頭子,作為親曆者就由我來說吧。”
“夏國成立後,皇宮內宦官宮女並沒有直接被解散,還是留在裏麵做日常工作,當然想離開的隻要申請就行了。”
“隻不過那時候我們這些人除了伺候人以外,沒有其他手藝,離開的並不多。”
王承恩迴憶著當初,言語間有些唏噓。
“那後來呢?”提問學生繼續問道,其他人也豎起耳朵。
“後來呀!”王承恩看了朱由檢一眼,點點頭,眸中滿是感激。
“後來你們的朱老師在神農院研究出重塑身體的技術,福澤天下殘疾之人。”
“我們也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宦官還是受到迫害失去生育能力宮女,都得到了治療的機會。”
說著,王承恩笑了笑,調侃道:
“接著皇宮大修,全變成自動化技術,我們也順勢被解雇了,出來自謀生路。”
“但夏國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人,我們也有在莊周學宮學習過,掌握了不少知識,順利加入各部門工作。”
聽到王承恩的講述,學生們恍然大悟,對夏國以人為本的理念理解更深。
這也是講學的目的,從小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夏國的認同感。
通過深入了解生活,讓學生知道夏國的政策福利到底落實在哪裏。
這不是紙麵上的冰冷數據,而是真正發生的事。
“擅長篆,藥,急救,針灸,也精通一些曆史,特別是明史。”
“這次就讓我這個親曆者來給同學們講一講,由我親手終結的大明舊國度。”
“分析一下明末之時的種種弊病,以及為何會如此,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夏國又該怎麽避免。”
莊周學宮,朱由檢以自己的視角,一步一步講解著大明由盛到衰的過程。
台下看似隻有一個班不到百人的小學生,但實際上遠遠不止。
因為這是莊周學宮每周一次的全國同步公開課。
麵向的是整個夏國各地所有的學生,不分年齡大小,強製參加。
你說你有病來不了?
神農院的人會馬上出動,檢查治療一條龍,當場就給你治好了。
如果治不好,那你就有福了,會成為珍稀的實驗例子。
無數醫者會前來研究,直到攻克這病症為止。
而且完全免費,就是治療過程可能有點瘮人。
因此雖然醫療免費,但一般人沒事還是不敢去神農院蹭資源的。
一旦被自願參與奇奇怪怪之類的實驗的話,死是不會死的,但過程那就很難受了。
不過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就連半截入土的老畢登也沒落下。
很少會出現這類不要臉的事。
所以參加全國同步公開課的學生一個不漏,都坐在自己的座位老老實實的聽講。
講學之人會被投影到所有教室,隻有自由提問環節才會交流。
能擔任講學的人都是修為不弱的修行者,一心多用不是什麽太難的事。
而講的內容並不固定,涵蓋各個領域方方麵麵。
皆為行業裏的諸多佼佼者,加上教育部門的專業人員研究出來的教學方法。
深入淺出,易於理解,用簡單的道理,生動有趣的闡述各領域的奧妙。
這種做法是為了引發學生的興趣。
如果太過嚴肅枯燥學生很難聽進去,會昏昏欲睡。
天賦這種東西是確實存在的,不過卻是有方向性。
一個天生擅長射擊的人,如果因為生長環境的關係,一輩子沒摸過弓弩槍械。
那麽他這個天賦一輩子的發揮不出來,也就廢了,隻能從事其他行業。
雖然不至於庸庸碌碌,但也要花更多的精力才能做出成績。
而剛好能找到與自身天賦對口行業的人,就是所謂的天才。
所以這種公開課就是給學生深入接觸更多的領域,讓他們的興趣和天賦開發出來。
這個政策的執行已經很久了,從當初莊周學宮全力鋪設完畢就開始。
至今已經過了十年左右,期間各種各樣的人才出現井噴式的爆發。
現在已是夏元曆十二年。
曾經的小皇帝朱由檢也已經三十多歲了。
成為夏國子民後,他並沒有混吃等死,而是努力奮進。
以人文新法入道,進入了神農院,專職於醫道領域。
最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以傳統祝由術為基礎,開發出了新的醫療術法,名為醫篆。
提前在身上畫出各種效力的急救篆文,受傷時瞬間自動激活。
在戰場上非常好用,救了無數戰士的性命,大受歡迎。
這次講明朝曆史,原本與他這個醫道術法的大拿沒什麽關係的。
不過他是曾經明朝的末代皇帝,從身份上來看,沒什麽人比他更合適了。
由他親自來講更加生動應景。
……
“要說這東林黨啊,沉迷權力爭鬥,掌握天下輿論的話語權,但盡是不幹人事的蠅營狗苟之輩。”
“加上國師暗中把控朝堂,架空了我這個皇帝,彼時的大明已是無力迴天。”
“所以我呢,隻能做一件我唯一能做的事,向天下宣告大明終結。”
“那時候我沒有修行,隻是個弱雞,並不能清晰的知曉國運為何。”
“但也遵循著心中的衝動,歪打正著破了國師化龍的謀劃。”
“就此我當了兩年半的皇帝練習生之後,大明亡在我手上。”
朱由檢輕鬆坦然的講述著,並沒有什麽難以啟齒的扭捏。
仿佛是一個旁觀者,清清楚楚的說著自己當時的心態。
此時已經到了自由提問的時間,當即有學生站起來提問。
他的身影被投放到講台,被其他地方的學生看到。
“朱老師,那你不後悔嗎?普度老師也來講過他千年圖謀化龍的經曆,說他化龍之後便會鎮壓天下妖邪,你還是能繼續當皇帝。”
朱由檢聞言淡然一笑,道:“當初確實有那麽一瞬間的後悔,但先驅成立夏國之後,看到你們這些好孩子,我就知道我做對了。”
“老師老師,我們夏國是沒有皇帝的,那原來大明皇宮裏的那些宦官和宮女哪去了?”
有學生好奇問道,對這方麵很感興趣。
對於這個提問,朱由檢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喊道:“王老師,你來講。”
隨後一個中年男人的身影被投射出來,正是曾經朱由檢的貼身侍從王承恩。
不過現在的他不再是麵白無須,反而是滿臉胡子拉碴,向燕赤霞的形態靠攏。
他嗬嗬一笑,聲音洪亮:“同學們好啊,我是王承恩,曾經的宦官頭子,作為親曆者就由我來說吧。”
“夏國成立後,皇宮內宦官宮女並沒有直接被解散,還是留在裏麵做日常工作,當然想離開的隻要申請就行了。”
“隻不過那時候我們這些人除了伺候人以外,沒有其他手藝,離開的並不多。”
王承恩迴憶著當初,言語間有些唏噓。
“那後來呢?”提問學生繼續問道,其他人也豎起耳朵。
“後來呀!”王承恩看了朱由檢一眼,點點頭,眸中滿是感激。
“後來你們的朱老師在神農院研究出重塑身體的技術,福澤天下殘疾之人。”
“我們也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宦官還是受到迫害失去生育能力宮女,都得到了治療的機會。”
說著,王承恩笑了笑,調侃道:
“接著皇宮大修,全變成自動化技術,我們也順勢被解雇了,出來自謀生路。”
“但夏國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人,我們也有在莊周學宮學習過,掌握了不少知識,順利加入各部門工作。”
聽到王承恩的講述,學生們恍然大悟,對夏國以人為本的理念理解更深。
這也是講學的目的,從小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夏國的認同感。
通過深入了解生活,讓學生知道夏國的政策福利到底落實在哪裏。
這不是紙麵上的冰冷數據,而是真正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