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海元914年7月,罪孽深重的古斯特大教宗被絞殺在海神殿下的光明廣場高台上,海神教的菲麗略代教宗在將古斯特絞死之後,將這個寬闊莊嚴的廣場重新命名為“拯救”廣場,這麽做也許是為了向以前教廷所做的一切祈求寬恕吧,然而古斯特這些年來帶領手下的大批殘忍爪牙在卑弱海民身上所犯下的罪行豈是改個名字就能彌補的,古斯特雖然死了,但他的殘餘勢力依舊活躍在離這裏無比遙遠的大陸上,而在偏遠的山區小鎮裏,信奉古斯特的教廷鷹犬依然在那裏為所欲為,殘酷地淩壓著默默忍受他們暴行的海民們,海神教現今所麵臨的危機不是僅僅處死了一個古斯特就能解決的,古斯特在某種意義上不僅代表著人性的極端和殘酷,也代表著教廷自創建以來在施行一些政策時的不得人心,海神教廷後來在菲麗略代教宗的大力整改下,整整用了兩年時間才將教廷中心所駐的南海陸古斯特殘餘勢力清理完畢,至於其他幾個大陸的最後經曆了多長時間就不得而知了。海神教在穩定下來之後,教廷在所有海陸的局勢已經滿目瘡痍,在南海陸,由於教廷對局勢的挽救較為及時,大部分教廷以前的信民又迴到了教廷的懷抱,而在其他幾個大陸,無盡海民已經完全放棄了對海神教的信仰,轉而懷起了對國王的無限忠誠,有的區域,教廷以前的大批信民甚至將自己的國王奉為海神委派到這裏的神使,整天從心底對堅定守護自己的國王默默地祝福與祈禱,海神教廷輕易的解決了給自己帶來危機的元兇,卻很難解決這名元兇給教廷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為了盡早盡快的恢複教廷在大陸的影響力,教廷在穩定下來之後於海元916年5月,暫時代理海神教大教宗的菲麗略代教宗被教廷中的騎士高層、聖女以及教廷明暗兩派的大祭司推舉為海神教的第三十一任大教宗,在菲麗略大祭司加冕為海神教的新教宗那天,前來祝賀、支持的海陸人民和王國大臣再一次占據了迪斯蒂帝國巨大王都的每一個空間,整個國都的每個大街小巷裏,前來歡慶教廷新教宗就任儀式的神教信民和各國使團將這裏擁擠得行走不便,古斯特的死和神教明派勢力的崛起燃起了海陸的王國陸民對美好未來前景的信心。加冕儀式過後,當主持盛典的希力克大祭司將代表教宗身份的海神權杖交給老邁的菲麗略大祭司時,剛剛就任的大教宗以堅定洪亮的方式向前來慶賀的神教信民們宣誓著:“我將仰望著梅麗娜大教宗的偉大帶領海神教走向新生,帶領深愛著我們的信徒走向新生,帶領這片飽受苦難的世界走向新生!”菲麗略催人興奮的宣言不僅激起了教廷部眾對拯救教廷危難的雄心,同時也撫慰了海陸上無數信民們如今千瘡百孔的內心,然而,海神教真的會想菲麗略宣言裏高唿的那樣,給廣闊無垠的海陸帶來真正的和平和安定嗎?這個,我們有理由相信—會的!
菲麗略自就任海神教大教宗伊始,對海神教廷內部進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爭取撫慰信民方麵,一方麵安排手下的傳教士們對古斯特大教宗百般詆毀,在這些傳教士的嘴裏,剛剛被教廷絞殺的古斯特被定義為惡魔派下來禍亂人間的魔鬼之子,然後把教廷近些年來所犯的滔天罪行統統都推到古斯特的身上,無論這些罪行是不是古斯特謀劃的,另外為了爭取樸實的信民們對新上任教宗的好感與崇拜,菲麗略便被認定義為海神派來懲治“魔鬼之子”的神使,不僅狠狠驅除了“魔鬼之子”在人間所安插的邪惡勢力,還將帶領人間重新走向和平繁榮,海神教的這些滿口胡言的神棍們口才真好,所以以前對海神教既深惡痛絕又避而遠之的無數海民大部分重新迴到了海神教的懷抱,重新堅定了對偉大海神的信仰,古斯特雖然使海神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死後卻幫助教廷迴複了勢力,這是對他的寬恕,卻是對教廷這些年來深深隱藏的曆史真相進行歪曲與毀滅。另一方麵,為了在大陸的每片區域爭取到更多的信徒,海神不僅教廷恢複了梅麗娜大教宗在任時於每個大陸所推行的仁和政策,還實行了一些飽受讚美的仁義舉動,除了安排教內的專醫免費給所有的病人看病,在某個地方遭災時,教廷會安排當地的教廷部眾及時地向生活艱難的災民送去大批維持他們生活的救濟品,這對大陸上的苦難海民而言,猶如神降福星,純良的海民們都是樸實的,都是善良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感恩戴德,於是在教廷新頒布的這些政策陸續實行的幾年時間裏,越來越多的信民湧向了海神教的懷抱,支持著剛經大難的海神教走向迅速複興的漫長道路。
然而,在對待海陸的各個王國方麵,教廷卻沒有拿出什麽較以往進步的舉措,反而與雄踞在遼闊大陸各個區域的王國之間摩擦頻繁,緣何?海神教前幾年剛剛被南海陸雄起一時的威斯利王國打的顏麵丟盡,雖然這次失敗並沒有損失教廷的多少元氣,但是前任教宗的悲慘結局正是來源於此,這使得教廷對這些王國產生了新的警覺,突然發現強大的教廷在這些王國麵前,既有絕對的優勢也有絕對的威脅,雖然幾百年前教廷給這些王國的統治者們一個慘痛的教訓,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慘痛教訓給些王國所帶來的畏懼正在漸漸淡化,為此,教廷開始著手對這些王國們采取一些措施來逐漸弱化他們,當然,有不公的角落就有隱忍與抗爭,教廷和王國們的博弈又將拉開一次大戰。
在教廷和王國進行博弈的同時,教廷內部,指揮上次討伐威斯利王國的神罰騎士團如今在教廷中的地位正在迅速崛起。畢竟,沒有神罰騎士一方在上次政變中給予的巨大幫助,被打壓得奄奄一息的教廷明派勢力不可能如此輕而易舉地推翻當時主宰教廷一切事物的古斯特大教宗,而正是由於神罰騎士團在上次事件的決定性作用,才令教廷高層的明暗兩派高層人士對神罰騎士團這般龐大力量另眼相看,於是,為了極力地拉攏騎士團加入己方的陣營,兩派對騎士團送去了不少“厚禮”,而在對騎士團的拉攏騎士團的拉攏過程中,教廷明派站得了明顯的先機。首先,菲麗略大教宗以前就屬於教廷明派的一員,他在就任之後,為了恢複教廷的安定以及在各個海陸的威望,神罰騎士團成為了新任教宗所依賴的支柱,為了更好的爭取神罰騎士團為己所用,菲麗略大教宗在加冕之後對教廷的懲罰法令加入了一條最為關鍵的法令:凡是教廷的教宗在任期間,不遵循海神的偉大意誌和海神教的創教理念,致使信民們失去了對海神的信仰或者令教廷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維護教廷根本秩序的神罰騎士團可由統領所有神罰騎士的神騎士率領,推翻給教廷招來不利影響的大教宗,輔助教廷內殿高層人員選出合適教宗,並保護教廷新任教宗登位。菲麗略所增加的這個教令使神罰騎士團的所有騎士們感到了無尚的光榮和驕傲,而新任教宗在教令中對他們所展現出來的無限信任更是使他們對菲麗略感激之至,因此這些熱血的騎士們很堅定地向剛上任不久的菲麗略宣誓忠誠,菲麗略在得到神罰騎士團對他的擁戴之後又給這些騎士們送上了一份“大禮”。為了沉重的打擊教廷中心尾大不掉的暗派勢力,菲麗略將海神教廷管理最高層的教議團進行了大幅更改,何為教議團?就是在教宗發布對教廷影響重大的教令時,可以左右教宗教令順利發布的眾議團,教議團裏一共19個名額,隻有教廷內部僅次於教宗的最高層人員才有資格得到這個名額,在這19個名額裏,明、暗兩派各9個,另外一個則由教廷視為無限聖潔的聖女才會獲得,菲麗略大教宗此次對教議團做出了如下整改,教廷明派以前所擁有的9個名額現在改為8個,而暗派則由9個一下子降為了5個,剩下來的6個名額由神罰騎士團和教廷聖女分得,如此既大力爭取了教廷騎士團又狠狠打壓了一直讓自己不放心的暗派勢力,而教廷暗派的勢力明知道自己一方吃了大虧,在騎士團的麵前又不敢對自己發作,如此老謀深算的主意可謂一箭三雕,人愈老愈精,而經常以仁義麵孔展現在大陸信徒麵前的教廷明派人員和暗派人員相比,一玩起政治總是老師。菲麗略大教宗為劫後餘生的教廷明派勢力所做的這些努力,使教廷無孔不入的暗派勢力再也構不成對明派的威脅。其次,神罰騎士團的騎士們自加入神教伊始都被教廷的明派高層人員傳授“光明、仁愛、勇敢、奉獻”的精神,因此騎士們在追求偉大理想的畢生中,因為教廷明派“博愛、厚愛”的傳教理念和他們追求“高尚、偉岸”的理想殊途同歸,與此相反,教廷暗派的“守教、嗜殺”行事準則卻令這些騎士們深深地鄙視不屑,先天優勢和後天努力最終將神教騎士團拉入了教廷明派的一邊。
神罰騎士的進入使教廷的高層力量角逐出現轉變,這些從底層騎士一步步爭取到現今地位的騎士團高層們原本可以成為某個王國的堅定守衛者,奈何他們在故國的不公境遇使他們最終加入了神教的陣營,裏麵的很多人甚至是在故國犯下了什麽罪行之後才不得已加入了教廷的騎士團,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武裝到全部的騎士們,教廷對騎士團的這些騎士除了每天必不可少的洗腦,還有很苛刻的清規戒律來約束他們,這使他們在逆來順受的同時又加深了對故國封建階層的仇視,而以前在教廷的高層決議時,他們隻是聽命的一方,沒有什麽重要的發言權,現在菲麗略大教宗對他們的大力提拔使他們有了左右決議的發言權,於是他們有了爭取對那些向他們施以不公待遇的封建階層們進行報複的可能,另外他們在被教廷明派說教人員的洗腦過程中,從心底生起了一個理念:隻有將“王國”這一概念從大陸上消失才可以幫助受盡欺壓的無數海民從悲慘命運的深淵裏拯救出來,迎向光明自由的新生活。而如何去使那種令他們厭惡的概念消失卻不是他們所深想的問題,因此,大陸海民們未來的新生活在他們的理念付諸過程中是迎向幸福的光明還是跌入更加悲慘的黑暗就不得而知了。
老邁的菲麗略大教宗在就任的十幾年裏帶領著海神教廷逐漸地從危機中恢複過來,而後就難以抑製的累倒了,在所有依舊活著的人麵前,時間才是生命的最終裁決者,無論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強者抑或弱者。海元931年,菲麗略大教宗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悄悄地向這個世界揮了揮手,帶著生前對海神教廷的責任和夙願離開了這個世界,迎向了海神的懷抱。在菲麗略教宗即將辭世的當晚,教廷的幾名大祭司和神騎士被召喚到教宗的內室,菲麗略教宗和這些人先後吩咐了教廷在他死後的一些重要事情,吩咐完之後,靠在自己的床榻上麵安靜地合並了眼眸,死後臉上平靜而又輕鬆的表情仿佛在向海神傾述著:“以後的事就讓後人來做吧,自己盡力了,終於可以休息了。
教宗辭世的第二天早上,在海神殿下被悲痛以及不安氣氛籠罩的拯救廣場上,菲麗略大教宗身前的幾名親信走出了海神殿的大門,向著殿台下麵跪著一邊祈禱、一邊等候菲麗略大教宗病情的人公布了這條令所有大陸為之一顫的消息—“菲麗略大教宗於昨晚崩世,向海神述職!”廣場上一直等候教宗病情的大批信民和海神殿的全部教眾用痛哭來宣泄自己對菲麗略教宗的不舍之情,不久之後,緬懷菲麗略教宗的痛哭聲遍布了海星大陸的每一個大街小巷。
海元931年5月,菲麗略大教宗的遺體在殿下數以百萬計的信民、教眾以及各個王國安排在這裏的外交使臣的目送下向著離安塞斯特城不遠的聖靈山上運去,目送此次祭奠儀式的竟然是教廷暗派的掌舵者—斯懷勒大祭司,這使前來目送教宗遺體遠去的人們大跌眼鏡,為何?因為海神教自創建以來有一個傳統,凡是主持前任教宗告別儀式的大祭司都會成為將來主掌教廷一切事務權利的下一任大教宗,整個海星大陸的土地剛剛從古斯特的陰影中逃離出來,難道這麽快又要再次陷入黑暗的深淵,使臣們、信民們以及前來維持教廷秩序的騎士們,心裏都懷著深深地擔憂。而在祭奠結束一個月之後,和這些心底無限擔憂的人們心裏想的那樣,斯懷勒大祭司在教廷明暗兩派以及騎士團的一致推舉下成為了教廷的第三十二任大教宗,而在斯懷勒大祭司加冕為海神教新任大教宗時,蘭蒂斯帝國的安塞斯特城裏,前來恭賀的各國外交使臣不少,不過前來慶賀的海神教信民倒顯得少了很多,而在廣場喜慶的聲樂背後,背後深藏的壓抑擔憂令在場的所有人都笑的不自然起來,直到斯懷特在加冕為教宗之後對著台下黑壓壓一大片的人們高唿了一個宣言:“我是循著梅麗娜、菲麗略的輝煌印記走到現在的,也是躲在古斯特的黑暗陰影後麵幸存而來的,毫無疑問的是,由於我對光明的無限渴望,我會在以後繼續循著梅麗娜、菲麗略的腳印繼續走下去,直到我親自向海神跪拜為止,不過,前提是,海神不會因為我在前去膜拜他的時候不會把我看成一個瘋子而將我趕出來!”堅定而又幽默的誓言使在場的人們在歡笑的同時,對未來開始展現另一番美好的憧憬。
海神教的未來道路在何方?整片海星大陸的未來命運又會如何?我不知道,我隻能在心底默默地祝願—一切都好,一切都是那麽的幸福!
海元914年7月,罪孽深重的古斯特大教宗被絞殺在海神殿下的光明廣場高台上,海神教的菲麗略代教宗在將古斯特絞死之後,將這個寬闊莊嚴的廣場重新命名為“拯救”廣場,這麽做也許是為了向以前教廷所做的一切祈求寬恕吧,然而古斯特這些年來帶領手下的大批殘忍爪牙在卑弱海民身上所犯下的罪行豈是改個名字就能彌補的,古斯特雖然死了,但他的殘餘勢力依舊活躍在離這裏無比遙遠的大陸上,而在偏遠的山區小鎮裏,信奉古斯特的教廷鷹犬依然在那裏為所欲為,殘酷地淩壓著默默忍受他們暴行的海民們,海神教現今所麵臨的危機不是僅僅處死了一個古斯特就能解決的,古斯特在某種意義上不僅代表著人性的極端和殘酷,也代表著教廷自創建以來在施行一些政策時的不得人心,海神教廷後來在菲麗略代教宗的大力整改下,整整用了兩年時間才將教廷中心所駐的南海陸古斯特殘餘勢力清理完畢,至於其他幾個大陸的最後經曆了多長時間就不得而知了。海神教在穩定下來之後,教廷在所有海陸的局勢已經滿目瘡痍,在南海陸,由於教廷對局勢的挽救較為及時,大部分教廷以前的信民又迴到了教廷的懷抱,而在其他幾個大陸,無盡海民已經完全放棄了對海神教的信仰,轉而懷起了對國王的無限忠誠,有的區域,教廷以前的大批信民甚至將自己的國王奉為海神委派到這裏的神使,整天從心底對堅定守護自己的國王默默地祝福與祈禱,海神教廷輕易的解決了給自己帶來危機的元兇,卻很難解決這名元兇給教廷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為了盡早盡快的恢複教廷在大陸的影響力,教廷在穩定下來之後於海元916年5月,暫時代理海神教大教宗的菲麗略代教宗被教廷中的騎士高層、聖女以及教廷明暗兩派的大祭司推舉為海神教的第三十一任大教宗,在菲麗略大祭司加冕為海神教的新教宗那天,前來祝賀、支持的海陸人民和王國大臣再一次占據了迪斯蒂帝國巨大王都的每一個空間,整個國都的每個大街小巷裏,前來歡慶教廷新教宗就任儀式的神教信民和各國使團將這裏擁擠得行走不便,古斯特的死和神教明派勢力的崛起燃起了海陸的王國陸民對美好未來前景的信心。加冕儀式過後,當主持盛典的希力克大祭司將代表教宗身份的海神權杖交給老邁的菲麗略大祭司時,剛剛就任的大教宗以堅定洪亮的方式向前來慶賀的神教信民們宣誓著:“我將仰望著梅麗娜大教宗的偉大帶領海神教走向新生,帶領深愛著我們的信徒走向新生,帶領這片飽受苦難的世界走向新生!”菲麗略催人興奮的宣言不僅激起了教廷部眾對拯救教廷危難的雄心,同時也撫慰了海陸上無數信民們如今千瘡百孔的內心,然而,海神教真的會想菲麗略宣言裏高唿的那樣,給廣闊無垠的海陸帶來真正的和平和安定嗎?這個,我們有理由相信—會的!
菲麗略自就任海神教大教宗伊始,對海神教廷內部進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在爭取撫慰信民方麵,一方麵安排手下的傳教士們對古斯特大教宗百般詆毀,在這些傳教士的嘴裏,剛剛被教廷絞殺的古斯特被定義為惡魔派下來禍亂人間的魔鬼之子,然後把教廷近些年來所犯的滔天罪行統統都推到古斯特的身上,無論這些罪行是不是古斯特謀劃的,另外為了爭取樸實的信民們對新上任教宗的好感與崇拜,菲麗略便被認定義為海神派來懲治“魔鬼之子”的神使,不僅狠狠驅除了“魔鬼之子”在人間所安插的邪惡勢力,還將帶領人間重新走向和平繁榮,海神教的這些滿口胡言的神棍們口才真好,所以以前對海神教既深惡痛絕又避而遠之的無數海民大部分重新迴到了海神教的懷抱,重新堅定了對偉大海神的信仰,古斯特雖然使海神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死後卻幫助教廷迴複了勢力,這是對他的寬恕,卻是對教廷這些年來深深隱藏的曆史真相進行歪曲與毀滅。另一方麵,為了在大陸的每片區域爭取到更多的信徒,海神不僅教廷恢複了梅麗娜大教宗在任時於每個大陸所推行的仁和政策,還實行了一些飽受讚美的仁義舉動,除了安排教內的專醫免費給所有的病人看病,在某個地方遭災時,教廷會安排當地的教廷部眾及時地向生活艱難的災民送去大批維持他們生活的救濟品,這對大陸上的苦難海民而言,猶如神降福星,純良的海民們都是樸實的,都是善良的,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感恩戴德,於是在教廷新頒布的這些政策陸續實行的幾年時間裏,越來越多的信民湧向了海神教的懷抱,支持著剛經大難的海神教走向迅速複興的漫長道路。
然而,在對待海陸的各個王國方麵,教廷卻沒有拿出什麽較以往進步的舉措,反而與雄踞在遼闊大陸各個區域的王國之間摩擦頻繁,緣何?海神教前幾年剛剛被南海陸雄起一時的威斯利王國打的顏麵丟盡,雖然這次失敗並沒有損失教廷的多少元氣,但是前任教宗的悲慘結局正是來源於此,這使得教廷對這些王國產生了新的警覺,突然發現強大的教廷在這些王國麵前,既有絕對的優勢也有絕對的威脅,雖然幾百年前教廷給這些王國的統治者們一個慘痛的教訓,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慘痛教訓給些王國所帶來的畏懼正在漸漸淡化,為此,教廷開始著手對這些王國們采取一些措施來逐漸弱化他們,當然,有不公的角落就有隱忍與抗爭,教廷和王國們的博弈又將拉開一次大戰。
在教廷和王國進行博弈的同時,教廷內部,指揮上次討伐威斯利王國的神罰騎士團如今在教廷中的地位正在迅速崛起。畢竟,沒有神罰騎士一方在上次政變中給予的巨大幫助,被打壓得奄奄一息的教廷明派勢力不可能如此輕而易舉地推翻當時主宰教廷一切事物的古斯特大教宗,而正是由於神罰騎士團在上次事件的決定性作用,才令教廷高層的明暗兩派高層人士對神罰騎士團這般龐大力量另眼相看,於是,為了極力地拉攏騎士團加入己方的陣營,兩派對騎士團送去了不少“厚禮”,而在對騎士團的拉攏騎士團的拉攏過程中,教廷明派站得了明顯的先機。首先,菲麗略大教宗以前就屬於教廷明派的一員,他在就任之後,為了恢複教廷的安定以及在各個海陸的威望,神罰騎士團成為了新任教宗所依賴的支柱,為了更好的爭取神罰騎士團為己所用,菲麗略大教宗在加冕之後對教廷的懲罰法令加入了一條最為關鍵的法令:凡是教廷的教宗在任期間,不遵循海神的偉大意誌和海神教的創教理念,致使信民們失去了對海神的信仰或者令教廷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維護教廷根本秩序的神罰騎士團可由統領所有神罰騎士的神騎士率領,推翻給教廷招來不利影響的大教宗,輔助教廷內殿高層人員選出合適教宗,並保護教廷新任教宗登位。菲麗略所增加的這個教令使神罰騎士團的所有騎士們感到了無尚的光榮和驕傲,而新任教宗在教令中對他們所展現出來的無限信任更是使他們對菲麗略感激之至,因此這些熱血的騎士們很堅定地向剛上任不久的菲麗略宣誓忠誠,菲麗略在得到神罰騎士團對他的擁戴之後又給這些騎士們送上了一份“大禮”。為了沉重的打擊教廷中心尾大不掉的暗派勢力,菲麗略將海神教廷管理最高層的教議團進行了大幅更改,何為教議團?就是在教宗發布對教廷影響重大的教令時,可以左右教宗教令順利發布的眾議團,教議團裏一共19個名額,隻有教廷內部僅次於教宗的最高層人員才有資格得到這個名額,在這19個名額裏,明、暗兩派各9個,另外一個則由教廷視為無限聖潔的聖女才會獲得,菲麗略大教宗此次對教議團做出了如下整改,教廷明派以前所擁有的9個名額現在改為8個,而暗派則由9個一下子降為了5個,剩下來的6個名額由神罰騎士團和教廷聖女分得,如此既大力爭取了教廷騎士團又狠狠打壓了一直讓自己不放心的暗派勢力,而教廷暗派的勢力明知道自己一方吃了大虧,在騎士團的麵前又不敢對自己發作,如此老謀深算的主意可謂一箭三雕,人愈老愈精,而經常以仁義麵孔展現在大陸信徒麵前的教廷明派人員和暗派人員相比,一玩起政治總是老師。菲麗略大教宗為劫後餘生的教廷明派勢力所做的這些努力,使教廷無孔不入的暗派勢力再也構不成對明派的威脅。其次,神罰騎士團的騎士們自加入神教伊始都被教廷的明派高層人員傳授“光明、仁愛、勇敢、奉獻”的精神,因此騎士們在追求偉大理想的畢生中,因為教廷明派“博愛、厚愛”的傳教理念和他們追求“高尚、偉岸”的理想殊途同歸,與此相反,教廷暗派的“守教、嗜殺”行事準則卻令這些騎士們深深地鄙視不屑,先天優勢和後天努力最終將神教騎士團拉入了教廷明派的一邊。
神罰騎士的進入使教廷的高層力量角逐出現轉變,這些從底層騎士一步步爭取到現今地位的騎士團高層們原本可以成為某個王國的堅定守衛者,奈何他們在故國的不公境遇使他們最終加入了神教的陣營,裏麵的很多人甚至是在故國犯下了什麽罪行之後才不得已加入了教廷的騎士團,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些武裝到全部的騎士們,教廷對騎士團的這些騎士除了每天必不可少的洗腦,還有很苛刻的清規戒律來約束他們,這使他們在逆來順受的同時又加深了對故國封建階層的仇視,而以前在教廷的高層決議時,他們隻是聽命的一方,沒有什麽重要的發言權,現在菲麗略大教宗對他們的大力提拔使他們有了左右決議的發言權,於是他們有了爭取對那些向他們施以不公待遇的封建階層們進行報複的可能,另外他們在被教廷明派說教人員的洗腦過程中,從心底生起了一個理念:隻有將“王國”這一概念從大陸上消失才可以幫助受盡欺壓的無數海民從悲慘命運的深淵裏拯救出來,迎向光明自由的新生活。而如何去使那種令他們厭惡的概念消失卻不是他們所深想的問題,因此,大陸海民們未來的新生活在他們的理念付諸過程中是迎向幸福的光明還是跌入更加悲慘的黑暗就不得而知了。
老邁的菲麗略大教宗在就任的十幾年裏帶領著海神教廷逐漸地從危機中恢複過來,而後就難以抑製的累倒了,在所有依舊活著的人麵前,時間才是生命的最終裁決者,無論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強者抑或弱者。海元931年,菲麗略大教宗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悄悄地向這個世界揮了揮手,帶著生前對海神教廷的責任和夙願離開了這個世界,迎向了海神的懷抱。在菲麗略教宗即將辭世的當晚,教廷的幾名大祭司和神騎士被召喚到教宗的內室,菲麗略教宗和這些人先後吩咐了教廷在他死後的一些重要事情,吩咐完之後,靠在自己的床榻上麵安靜地合並了眼眸,死後臉上平靜而又輕鬆的表情仿佛在向海神傾述著:“以後的事就讓後人來做吧,自己盡力了,終於可以休息了。
教宗辭世的第二天早上,在海神殿下被悲痛以及不安氣氛籠罩的拯救廣場上,菲麗略大教宗身前的幾名親信走出了海神殿的大門,向著殿台下麵跪著一邊祈禱、一邊等候菲麗略大教宗病情的人公布了這條令所有大陸為之一顫的消息—“菲麗略大教宗於昨晚崩世,向海神述職!”廣場上一直等候教宗病情的大批信民和海神殿的全部教眾用痛哭來宣泄自己對菲麗略教宗的不舍之情,不久之後,緬懷菲麗略教宗的痛哭聲遍布了海星大陸的每一個大街小巷。
海元931年5月,菲麗略大教宗的遺體在殿下數以百萬計的信民、教眾以及各個王國安排在這裏的外交使臣的目送下向著離安塞斯特城不遠的聖靈山上運去,目送此次祭奠儀式的竟然是教廷暗派的掌舵者—斯懷勒大祭司,這使前來目送教宗遺體遠去的人們大跌眼鏡,為何?因為海神教自創建以來有一個傳統,凡是主持前任教宗告別儀式的大祭司都會成為將來主掌教廷一切事務權利的下一任大教宗,整個海星大陸的土地剛剛從古斯特的陰影中逃離出來,難道這麽快又要再次陷入黑暗的深淵,使臣們、信民們以及前來維持教廷秩序的騎士們,心裏都懷著深深地擔憂。而在祭奠結束一個月之後,和這些心底無限擔憂的人們心裏想的那樣,斯懷勒大祭司在教廷明暗兩派以及騎士團的一致推舉下成為了教廷的第三十二任大教宗,而在斯懷勒大祭司加冕為海神教新任大教宗時,蘭蒂斯帝國的安塞斯特城裏,前來恭賀的各國外交使臣不少,不過前來慶賀的海神教信民倒顯得少了很多,而在廣場喜慶的聲樂背後,背後深藏的壓抑擔憂令在場的所有人都笑的不自然起來,直到斯懷特在加冕為教宗之後對著台下黑壓壓一大片的人們高唿了一個宣言:“我是循著梅麗娜、菲麗略的輝煌印記走到現在的,也是躲在古斯特的黑暗陰影後麵幸存而來的,毫無疑問的是,由於我對光明的無限渴望,我會在以後繼續循著梅麗娜、菲麗略的腳印繼續走下去,直到我親自向海神跪拜為止,不過,前提是,海神不會因為我在前去膜拜他的時候不會把我看成一個瘋子而將我趕出來!”堅定而又幽默的誓言使在場的人們在歡笑的同時,對未來開始展現另一番美好的憧憬。
海神教的未來道路在何方?整片海星大陸的未來命運又會如何?我不知道,我隻能在心底默默地祝願—一切都好,一切都是那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