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說:“幹什麽?幹那事兒唄。玩到興頭上,從床上摔下來了。”
老大看著像是不認識自己一樣的賈勇,猶豫了一下,詭譎地笑著說:“陸浩邀請我去礦上。他把一個香港投資人李先生介紹給了我。讓我跟李先生交流些業務上的事。談完事,陸浩安排我和李先生去了他們那裏的按摩房。”
老大興奮地說:“李先生別看年紀大,老頭花著呢。他跟我說,現在有錢的人,在國內玩覺得還不過癮,還是太受限製。有一種專屬境外旅遊項目,就是把這些有錢的大佬和一幫姑娘帶到境外的一個島上,在那裏沒有任何法律限製,可以百無禁忌,隨心所欲。”
賈勇想,陸浩究竟在讓老大幫他做什麽,他在老大身上要下這樣大的本錢,給老大這麽大的誘惑?
賈勇說:“老大,你變了。你在我眼裏一直是一個愛好哲學的正人君子。你現在怎麽是這個樣子?你的哲學是越讀越明白了,還是越讀越糊塗了?”
老大噴著酒氣,倔強地說:“我越讀越明白了。從來沒有這麽明白過!”
賈勇沒忍住,還是把心裏的埋怨說了出來:“華藝國貿鉛鋅礦項目公司這個客戶,是我介紹給你的,就是我不問你,你是不是也應該給我說說那裏的情況?”
老大早有預料地說:“陸浩知道咱倆的關係。我必須得讓他放心,我不會把他交待給我的業務,告訴你。要不然,這個客戶,雖然是你介紹給我的,我也留不住。你跟我要介紹費,跟我分傭金,都沒有問題。可你讓我把交易細節告訴你,我做不到。”
老大從他的手包裏掏出一個信封,剛要遞給賈勇,就被他身邊一個嬌滴滴的姑娘,不由分說搶了過去。那姑娘手腳麻利地從裏麵抽出了沒拆封的兩遝鈔票。
老大不吱聲,伸出一隻手去,不苟言笑地盯著那姑娘。那姑娘嘟囔了一句,把鈔票和信封拍到老大手裏。
老大接過鈔票,指點著姑娘,冷冷地說:“規矩!”
老大把錢遞給賈勇,說:“拿著。我知道阿姨身體不好,看病需要花錢。這個我不會跟陸浩說。”
賈勇接過錢和信封,沒有把錢塞迴信封。他拿過老大的手包,把錢和信封放到手包裏,拉上了拉鏈。
老大摟著賈勇的肩膀說:“你呀,活得太糾結了。”
老大拉過來他身邊的姑娘,指著她問賈勇:“這是什麽?”
賈勇莫名其妙地看著老大。
老大說:“她在你的眼裏,是有血有肉的女人,你欣賞的是她維納斯式的形體美,你覺得她有尊嚴,有感情,應該被尊重,玩弄她,就跟褻瀆那尊石膏像一樣不可原諒。
“可她把她自己看成一個女人嗎?不會的。她要是還把她自己當女人,她就過不了自己那一關,她就不會來這裏,拿她自己做交易。
“她把自己當一件商品,就跟菜市場裏的西紅柿一樣。她現在想的是,怎麽把自己這件商品賣出去,擔心的是西紅柿爛在自己手裏。你跟他交易,她才高興。
“她在我的眼裏也是一件商品。她的使用價值就是能夠給我帶來快樂。因為她還有使用價值,所以我才跟她交易。如果她老了,不漂亮了,或者不願意放棄她所謂的尊嚴,給我帶來快樂,她對我而言就沒有使用價值。我也不會跟她交易。”
老大又說:“現在是商品社會。不光她是商品,你、我都是商品。你要想自己在商品社會裏,被重視,就要有更高的使用價值。如果我不遵守和陸浩的商業契約,我就不是一個好的工具人。陸浩就要換工具。
“你要自覺地摒棄人文的特征,變成一個工具人。為什麽是陸浩承擔了重要的工作,而不是你。你不要埋怨別人,隻能埋怨你自己,因為你還沒有把自己充分地物化成一個工具人。可陸浩做到了這一點。”
賈勇接到陳淑娜從礦上打來的電話。
陳淑娜在電話裏說:“我和康樂商量了一下。葉先生那邊這幾個月景德鎮萬壽瓷的迴款比較正常,可以啟動唐山日用瓷的出口了。你抓緊時間安排。”
賈勇從辦公室借了一本電話公司出的黃頁手冊,裏麵有各個企業登記的聯係電話。他找到唐山幾個國營陶瓷廠的銷售電話,電話打過去,賈勇介紹說是自己在為外商采購出口型日用陶瓷,準備到工廠走訪,希望工廠安排接待時間。
接電話的人可能經常接到外商代理的電話,態度很冷淡,愛搭不理地應付說:“來了就有人,說不上什麽接待不接待的。”
賈勇開始安排去唐山出差的事。王晗當時在礦上聯係建鉛鋅礦的業務,在當地應酬多,需要個司機給他開車。陳淑娜考慮控製籌建期的人員數量,就安排小五臨時去礦上給他哥哥王晗開車。
小五走了以後,業務三部就沒有專職司機了。沒辦法,賈勇隻能向康樂求助。
康樂說:“賈經理要出差,沒司機哪兒行啊。我讓我的司機開車跟賈經理去唐山。”
康樂的司機李思揚,是康樂的大舅哥。在廣交會期間,康樂把自己的家事跟賈勇念叨過。五十年代末,康樂的父親康大幹部主動申請去農村生活。
組織上就把康幹部安排到了北京西山的一個公社落戶。李思揚的父親是康樂父親落戶的那個村的支書。李支書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很尊重康幹部。在工作生活上,對康幹部一家很關照。這讓康幹部一家很感動。
康幹部覺得自己將來複出無望,就想和農民兄弟深度結合。於是,就給康樂和李支書的小女兒定了親。
後來沒有幾年,康幹部去世了。康幹部把自己的小兒子康樂托付給了李支書。李支書按照康幹部的遺願,在康樂成年後,讓康樂和女兒成了親。
李支書的兒子李思揚老實本分,但是心眼實,讀書少,能力不行。李支書就用心栽培女婿康樂。康樂是不甘心做個農民的。改革開放後,在李支書的支持下,康樂走南闖北,經商辦企業,帶著村裏人致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接李支書的班當了新一任村支書。
老大看著像是不認識自己一樣的賈勇,猶豫了一下,詭譎地笑著說:“陸浩邀請我去礦上。他把一個香港投資人李先生介紹給了我。讓我跟李先生交流些業務上的事。談完事,陸浩安排我和李先生去了他們那裏的按摩房。”
老大興奮地說:“李先生別看年紀大,老頭花著呢。他跟我說,現在有錢的人,在國內玩覺得還不過癮,還是太受限製。有一種專屬境外旅遊項目,就是把這些有錢的大佬和一幫姑娘帶到境外的一個島上,在那裏沒有任何法律限製,可以百無禁忌,隨心所欲。”
賈勇想,陸浩究竟在讓老大幫他做什麽,他在老大身上要下這樣大的本錢,給老大這麽大的誘惑?
賈勇說:“老大,你變了。你在我眼裏一直是一個愛好哲學的正人君子。你現在怎麽是這個樣子?你的哲學是越讀越明白了,還是越讀越糊塗了?”
老大噴著酒氣,倔強地說:“我越讀越明白了。從來沒有這麽明白過!”
賈勇沒忍住,還是把心裏的埋怨說了出來:“華藝國貿鉛鋅礦項目公司這個客戶,是我介紹給你的,就是我不問你,你是不是也應該給我說說那裏的情況?”
老大早有預料地說:“陸浩知道咱倆的關係。我必須得讓他放心,我不會把他交待給我的業務,告訴你。要不然,這個客戶,雖然是你介紹給我的,我也留不住。你跟我要介紹費,跟我分傭金,都沒有問題。可你讓我把交易細節告訴你,我做不到。”
老大從他的手包裏掏出一個信封,剛要遞給賈勇,就被他身邊一個嬌滴滴的姑娘,不由分說搶了過去。那姑娘手腳麻利地從裏麵抽出了沒拆封的兩遝鈔票。
老大不吱聲,伸出一隻手去,不苟言笑地盯著那姑娘。那姑娘嘟囔了一句,把鈔票和信封拍到老大手裏。
老大接過鈔票,指點著姑娘,冷冷地說:“規矩!”
老大把錢遞給賈勇,說:“拿著。我知道阿姨身體不好,看病需要花錢。這個我不會跟陸浩說。”
賈勇接過錢和信封,沒有把錢塞迴信封。他拿過老大的手包,把錢和信封放到手包裏,拉上了拉鏈。
老大摟著賈勇的肩膀說:“你呀,活得太糾結了。”
老大拉過來他身邊的姑娘,指著她問賈勇:“這是什麽?”
賈勇莫名其妙地看著老大。
老大說:“她在你的眼裏,是有血有肉的女人,你欣賞的是她維納斯式的形體美,你覺得她有尊嚴,有感情,應該被尊重,玩弄她,就跟褻瀆那尊石膏像一樣不可原諒。
“可她把她自己看成一個女人嗎?不會的。她要是還把她自己當女人,她就過不了自己那一關,她就不會來這裏,拿她自己做交易。
“她把自己當一件商品,就跟菜市場裏的西紅柿一樣。她現在想的是,怎麽把自己這件商品賣出去,擔心的是西紅柿爛在自己手裏。你跟他交易,她才高興。
“她在我的眼裏也是一件商品。她的使用價值就是能夠給我帶來快樂。因為她還有使用價值,所以我才跟她交易。如果她老了,不漂亮了,或者不願意放棄她所謂的尊嚴,給我帶來快樂,她對我而言就沒有使用價值。我也不會跟她交易。”
老大又說:“現在是商品社會。不光她是商品,你、我都是商品。你要想自己在商品社會裏,被重視,就要有更高的使用價值。如果我不遵守和陸浩的商業契約,我就不是一個好的工具人。陸浩就要換工具。
“你要自覺地摒棄人文的特征,變成一個工具人。為什麽是陸浩承擔了重要的工作,而不是你。你不要埋怨別人,隻能埋怨你自己,因為你還沒有把自己充分地物化成一個工具人。可陸浩做到了這一點。”
賈勇接到陳淑娜從礦上打來的電話。
陳淑娜在電話裏說:“我和康樂商量了一下。葉先生那邊這幾個月景德鎮萬壽瓷的迴款比較正常,可以啟動唐山日用瓷的出口了。你抓緊時間安排。”
賈勇從辦公室借了一本電話公司出的黃頁手冊,裏麵有各個企業登記的聯係電話。他找到唐山幾個國營陶瓷廠的銷售電話,電話打過去,賈勇介紹說是自己在為外商采購出口型日用陶瓷,準備到工廠走訪,希望工廠安排接待時間。
接電話的人可能經常接到外商代理的電話,態度很冷淡,愛搭不理地應付說:“來了就有人,說不上什麽接待不接待的。”
賈勇開始安排去唐山出差的事。王晗當時在礦上聯係建鉛鋅礦的業務,在當地應酬多,需要個司機給他開車。陳淑娜考慮控製籌建期的人員數量,就安排小五臨時去礦上給他哥哥王晗開車。
小五走了以後,業務三部就沒有專職司機了。沒辦法,賈勇隻能向康樂求助。
康樂說:“賈經理要出差,沒司機哪兒行啊。我讓我的司機開車跟賈經理去唐山。”
康樂的司機李思揚,是康樂的大舅哥。在廣交會期間,康樂把自己的家事跟賈勇念叨過。五十年代末,康樂的父親康大幹部主動申請去農村生活。
組織上就把康幹部安排到了北京西山的一個公社落戶。李思揚的父親是康樂父親落戶的那個村的支書。李支書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很尊重康幹部。在工作生活上,對康幹部一家很關照。這讓康幹部一家很感動。
康幹部覺得自己將來複出無望,就想和農民兄弟深度結合。於是,就給康樂和李支書的小女兒定了親。
後來沒有幾年,康幹部去世了。康幹部把自己的小兒子康樂托付給了李支書。李支書按照康幹部的遺願,在康樂成年後,讓康樂和女兒成了親。
李支書的兒子李思揚老實本分,但是心眼實,讀書少,能力不行。李支書就用心栽培女婿康樂。康樂是不甘心做個農民的。改革開放後,在李支書的支持下,康樂走南闖北,經商辦企業,帶著村裏人致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接李支書的班當了新一任村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