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雯一聽韓健不去,三步並作兩步來到韓健床前,舉手就在韓健屁股上打了一掌。眼看第二掌就要落下來,韓健噌地從床上蹦了起來討饒道:“別動手,我去。”
北京的冬天最著名的吃食是涮羊肉。從公司三產賓館出來,往西再往北走,有兩家北京比較早出名的涮羊肉館子。涮羊肉這種吃法,本不是登大雅之堂的餐飲形式。可是在寒冷的北方,圍著銅鍋炭火,吃一頓溫補的涮羊肉,也成為一種可以接受的商務宴請模式。
因為有了公款消費。涮羊肉館子的身價也看漲,漸漸地超出了工薪消費的範疇。在那個冬天的北京,兩款更加親民的菜肴成為普通工薪階層的最愛。一種是花江狗肉,一種是紅燜羊肉。
花江狗肉出自貴州一個小鎮花江。相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的第三個兒子關索南征。當地少數民族用狗肉勞軍,花江狗肉從此出名。清朝末年,民不聊生,花江人饑寒所迫,打狗吃肉。花江狗肉這種吃法從此流傳下來,在民間廣為流傳。
改革開放後,各地名菜進京。花江狗肉作為貴州三大名菜之一在北京開始流行起來。喜歡吃的人說,花江狗肉溫補,還從《本草綱目》中找到了依據。
但是,一些北京人開始把狗當寵物養,反對吃狗肉,還專門組織起來向政府部門施壓,要求禁止吃狗肉。北京是一個大都市,天南地北哪裏的人都有,南方的貴州人,東北的朝鮮族人都有吃狗肉的習俗,要禁止也不容易。政府都無能為力的事,卻被一條來源不明的小道消息給禁止了。
有人說,狗肉的來源不明。可能是一些生病後被遺棄的狗,被宰殺後端上了餐桌。政府食品安全檢疫部門應市民的要求開展了對狗肉經營餐館的食品安全檢查。檢查也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但是聲勢起來了,食客漸少,在北京還經營花江狗肉這道菜的餐館越來越少,吃狗肉的一陣風就過去了。
紅燜羊肉是從河南傳過來的一種吃法。紅燜羊肉是把羊肉切塊,在清水中浸泡後,入沸水焯一下。瀝淨水分後,將羊肉入油鍋爆炒,烹黃酒,等羊肉收縮變色後,下辣椒醬再炒。然後把羊肉倒入砂鍋,加水燒開。再放入胡蘿卜、大棗、枸杞,加蓋燜燒五十分鍾。起菜的時候,配油麵筋、老豆腐、大白菜上桌。先吃砂鍋裏的羊肉,再涮油麵筋、老豆腐和大白菜。
紅燜羊肉用的是羊肉塊,涮羊肉用的是羊肉片。羊肉片都是凍著的時候切的,一斤羊肉片,起碼有四兩水分。因為有顧客舉報涮羊肉館缺斤短兩。商家幹脆就不再按份量銷售了,按盤銷售。也有的商家為了迴應羊肉質量問題,推出了鮮切羊肉。不管是鮮切羊肉還是凍羊肉片,涮過之後,本身並沒有味道,味道都來自於麻醬蘸料。
紅燜羊肉則不一樣。這種做法用的是燜的方法。經過五十分鍾的高溫燜燒,羊肉酥香入味,完全不用再蘸調料。吃完肉以後,油麵筋、老豆腐和大白菜在羊肉湯裏一煮,浸入了羊肉湯的鮮香,也不用蘸調料即可食用。紅燜羊肉這種吃法,讓顧客覺得羊肉貨真價實,商家童叟無欺。
賈勇看這幾個人如狼似虎的架勢,要了一份大鍋。紅燜羊肉一端上來,魏振用鼻子使勁嗅了嗅,陶醉地說:“真香啊。”
魏振用征求意見的眼神看看周歡,周歡識趣地說:“魏總喝點兒?”
魏振說:“那是必須的。賈勇遠道迴來,咱們必須得喝一點表示歡迎啊。”
田雯雯看看賈勇,征求賈勇的意見。
魏振說:“不用看他,他就是來結賬的。趕緊上酒。”
胡兆宇說:“我不喝白酒啊,給我來瓶啤酒。”
田雯雯自言自語地說:“我喝什麽呢?”
韓健說:“你喝飲料。”
田雯雯說:“不,我也要喝白酒。”
魏振說:“你可不能喝白酒,喝點兒啤的吧。”
周歡說:“姐,你喝白酒說的話,太深奧,我們接不住。”
田雯雯說:“賈勇做東,我聽賈勇的。”
賈勇說:“哎,這迴我在江西喝了一迴四特酒,你們喝過嗎?”
周歡說:“沒喝過,我們銀川都喝塞外茅台。”
魏振說:“狗屁塞外茅台,伊利特曲就是伊利特曲,跟茅台有個毛關係。”
周歡說:“你們東北喝什麽酒?”
魏振說:“沒什麽好酒,就是燒刀子。喝一口就辣嗓子。”
韓健說:“我們老家有老白幹。”
魏振說:“老白幹不錯。我喝過,是真正喝酒的人喝的。什麽茅台、五糧液,那都不是喝酒的人喝的。那都是糟蹋錢。”
賈勇問服務員:“有老白幹嗎?給來一瓶老白幹。”
服務員給上來一瓶老白幹酒。周歡抓過瓶子,擰開蓋子,給大家倒酒。
韓健問賈勇:“會不會太貴了,你吃飯的費用能報銷嗎?”
賈勇說:“放到我的差旅費裏,沒問題。”
魏振說:“還是你們業務三部財大氣粗啊。”
韓健說:“胡兆宇和周歡他們部門效益也好,他們也出差,怎麽不見他們倆請客吃飯呢?”
胡兆宇說:“我們部門做的是政策性業務,還是機關作風,管的嚴。不像他們業務三部。”
周歡說:“我們倆出差,在經理眼裏,我們就不是去做業務,是一個送貨員的角色。也沒有給我們營銷的社交費用,我們報銷的就是一個誤餐補助。沒多少錢。”
魏振兩眼冒光地說:“紅燜羊肉配老白幹,這日子幸福啊。”
胡兆宇扭扭捏捏地說:“周歡,你也給我倒一杯,讓我嚐嚐。”
周歡不客氣地說:“去,沒你的。我們都不夠喝。”
胡兆宇說:“德性。我說不定比你能喝。”
周歡逗他說:“能喝就更不給你喝了。”
韓健為胡兆宇說情道:“你給胡兆宇嚐嚐,讓他也了解一下我們河北家鄉酒。”
北京的冬天最著名的吃食是涮羊肉。從公司三產賓館出來,往西再往北走,有兩家北京比較早出名的涮羊肉館子。涮羊肉這種吃法,本不是登大雅之堂的餐飲形式。可是在寒冷的北方,圍著銅鍋炭火,吃一頓溫補的涮羊肉,也成為一種可以接受的商務宴請模式。
因為有了公款消費。涮羊肉館子的身價也看漲,漸漸地超出了工薪消費的範疇。在那個冬天的北京,兩款更加親民的菜肴成為普通工薪階層的最愛。一種是花江狗肉,一種是紅燜羊肉。
花江狗肉出自貴州一個小鎮花江。相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的第三個兒子關索南征。當地少數民族用狗肉勞軍,花江狗肉從此出名。清朝末年,民不聊生,花江人饑寒所迫,打狗吃肉。花江狗肉這種吃法從此流傳下來,在民間廣為流傳。
改革開放後,各地名菜進京。花江狗肉作為貴州三大名菜之一在北京開始流行起來。喜歡吃的人說,花江狗肉溫補,還從《本草綱目》中找到了依據。
但是,一些北京人開始把狗當寵物養,反對吃狗肉,還專門組織起來向政府部門施壓,要求禁止吃狗肉。北京是一個大都市,天南地北哪裏的人都有,南方的貴州人,東北的朝鮮族人都有吃狗肉的習俗,要禁止也不容易。政府都無能為力的事,卻被一條來源不明的小道消息給禁止了。
有人說,狗肉的來源不明。可能是一些生病後被遺棄的狗,被宰殺後端上了餐桌。政府食品安全檢疫部門應市民的要求開展了對狗肉經營餐館的食品安全檢查。檢查也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但是聲勢起來了,食客漸少,在北京還經營花江狗肉這道菜的餐館越來越少,吃狗肉的一陣風就過去了。
紅燜羊肉是從河南傳過來的一種吃法。紅燜羊肉是把羊肉切塊,在清水中浸泡後,入沸水焯一下。瀝淨水分後,將羊肉入油鍋爆炒,烹黃酒,等羊肉收縮變色後,下辣椒醬再炒。然後把羊肉倒入砂鍋,加水燒開。再放入胡蘿卜、大棗、枸杞,加蓋燜燒五十分鍾。起菜的時候,配油麵筋、老豆腐、大白菜上桌。先吃砂鍋裏的羊肉,再涮油麵筋、老豆腐和大白菜。
紅燜羊肉用的是羊肉塊,涮羊肉用的是羊肉片。羊肉片都是凍著的時候切的,一斤羊肉片,起碼有四兩水分。因為有顧客舉報涮羊肉館缺斤短兩。商家幹脆就不再按份量銷售了,按盤銷售。也有的商家為了迴應羊肉質量問題,推出了鮮切羊肉。不管是鮮切羊肉還是凍羊肉片,涮過之後,本身並沒有味道,味道都來自於麻醬蘸料。
紅燜羊肉則不一樣。這種做法用的是燜的方法。經過五十分鍾的高溫燜燒,羊肉酥香入味,完全不用再蘸調料。吃完肉以後,油麵筋、老豆腐和大白菜在羊肉湯裏一煮,浸入了羊肉湯的鮮香,也不用蘸調料即可食用。紅燜羊肉這種吃法,讓顧客覺得羊肉貨真價實,商家童叟無欺。
賈勇看這幾個人如狼似虎的架勢,要了一份大鍋。紅燜羊肉一端上來,魏振用鼻子使勁嗅了嗅,陶醉地說:“真香啊。”
魏振用征求意見的眼神看看周歡,周歡識趣地說:“魏總喝點兒?”
魏振說:“那是必須的。賈勇遠道迴來,咱們必須得喝一點表示歡迎啊。”
田雯雯看看賈勇,征求賈勇的意見。
魏振說:“不用看他,他就是來結賬的。趕緊上酒。”
胡兆宇說:“我不喝白酒啊,給我來瓶啤酒。”
田雯雯自言自語地說:“我喝什麽呢?”
韓健說:“你喝飲料。”
田雯雯說:“不,我也要喝白酒。”
魏振說:“你可不能喝白酒,喝點兒啤的吧。”
周歡說:“姐,你喝白酒說的話,太深奧,我們接不住。”
田雯雯說:“賈勇做東,我聽賈勇的。”
賈勇說:“哎,這迴我在江西喝了一迴四特酒,你們喝過嗎?”
周歡說:“沒喝過,我們銀川都喝塞外茅台。”
魏振說:“狗屁塞外茅台,伊利特曲就是伊利特曲,跟茅台有個毛關係。”
周歡說:“你們東北喝什麽酒?”
魏振說:“沒什麽好酒,就是燒刀子。喝一口就辣嗓子。”
韓健說:“我們老家有老白幹。”
魏振說:“老白幹不錯。我喝過,是真正喝酒的人喝的。什麽茅台、五糧液,那都不是喝酒的人喝的。那都是糟蹋錢。”
賈勇問服務員:“有老白幹嗎?給來一瓶老白幹。”
服務員給上來一瓶老白幹酒。周歡抓過瓶子,擰開蓋子,給大家倒酒。
韓健問賈勇:“會不會太貴了,你吃飯的費用能報銷嗎?”
賈勇說:“放到我的差旅費裏,沒問題。”
魏振說:“還是你們業務三部財大氣粗啊。”
韓健說:“胡兆宇和周歡他們部門效益也好,他們也出差,怎麽不見他們倆請客吃飯呢?”
胡兆宇說:“我們部門做的是政策性業務,還是機關作風,管的嚴。不像他們業務三部。”
周歡說:“我們倆出差,在經理眼裏,我們就不是去做業務,是一個送貨員的角色。也沒有給我們營銷的社交費用,我們報銷的就是一個誤餐補助。沒多少錢。”
魏振兩眼冒光地說:“紅燜羊肉配老白幹,這日子幸福啊。”
胡兆宇扭扭捏捏地說:“周歡,你也給我倒一杯,讓我嚐嚐。”
周歡不客氣地說:“去,沒你的。我們都不夠喝。”
胡兆宇說:“德性。我說不定比你能喝。”
周歡逗他說:“能喝就更不給你喝了。”
韓健為胡兆宇說情道:“你給胡兆宇嚐嚐,讓他也了解一下我們河北家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