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說:“我哥要不是走到了這一步,在香港開展業務有難處,我都不建議他去廣西。他就再是管理人員,他能不下礦井嗎?
“你想象一下,旁邊都是石頭,他被夾在中間,咱們別說體力支撐得住,支撐不住,就是心理上的感覺,那滋味也不好受。”
賈勇說:“可那個公司將來是要上市的。我要是有在上市公司工作的經曆,對我個人履曆來說,那不是挺好的嘛。”
小五說:“你說的這個我不太懂。可是,你想過嗎?你這邊剛簽了這麽大的單子,你正是陳淑娜得用的時候,陳淑娜指著你幫著她穩定工藝品出口業務,這可是她的看家業務。你現在說,你想去廣西鉛鋅礦項目公司,合適嗎?”
賈勇想了想,王晗好像也跟他說過這個意思。再想想,父母親連他去廣州那樣的大城市都不放心,更別說廣西的偏遠山區了。
賈勇覺得自己跟小五聊得有一點兒冒失了。他趕緊找補說:“五哥,我就是開個玩笑,您別跟我師父念叨啊。”
小五朝賈勇嘰咕了一下眼,笑著說:“得嘞,咱們那兒說那兒了。”
一行人在寺院裏溜達著往山門走,小五刻意放慢了腳步,跟走在前麵的張師傅拉開了距離。他悄沒聲地說:“你別小看工藝品出口,這裏麵利挺大的。你剛幹,還沒嚐到甜頭,時間長了你就知道了。“
賈勇說:“五哥對這裏麵的事情挺熟悉的?”
小五說:“我跟著我哥屁股後麵混了這麽多年,多少我也看出點兒眉目來了。”
賈勇說:“那五哥沒想著自己做生意?有王師傅幫襯著您,應該沒問題啊。”
小五說:“我早就想入行。我哥不知道哪個筋搭錯了。以為我要學手藝。還給我找師父。您就看我這小蘿卜一樣的手指頭,是幹那些活兒的人嗎?”
賈勇說:“那五哥是想怎麽入行呢?”
小五用手捂著嘴,悄聲說:“我想自己搞一個廠子。我在老張這裏,就是來學他怎麽搞廠子的。“
賈勇看著小五說話的樣子覺得有幾分滑稽,他逗小五說:“敢情五哥是一個臥底啊。我說五哥也不應該是一個司機的角色啊。”
小五不好意思地說:“別別別,我就是一個司機。我沒文化,沒本錢,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個車本了。搞廠子,是我一個夢想。什麽時候能實現再說了。但人總得有個念想吧?那樣活著才有奔頭。”
賈勇說:“您這個想法,王師傅知道嗎?”
小五說:“他知道,但是他手頭沒錢。你說,我要弄廠子,他不給錢不合適。所以他就假裝不知道,我也不想挑明了。”
賈勇歎了口氣說:“是啊,別小看張師傅這個廠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折騰到他這個廠子的規模,也實在不容易。您也別說人家摳唆。不摳唆,他這個廠子也搞不下去。”
小五說:“老張就是一個農民,他不懂得管理。”
管理這兩個字從小五嘴裏蹦出來,讓賈勇吃驚不小。
小五說:“他不會籠絡人心。工藝行裏什麽最值錢啊?手藝啊。你看他給薛純留的那一點兒生活費。夠幹嘛的?薛純是不說,可是你知道他廠子裏別的匠人背後怎麽說他嗎?說他就是一個現代周扒皮。
“就在這荒郊野外,我說給人家薛純搞個蜂窩煤爐子,他都怕花錢。做這麽大的生意,連這點兒小錢都舍不得,讓人家寒心啊。”
賈勇不由得點了點頭。
小五詭譎地說:“我要搞廠子,我就跟老張反著來。我把薛純這樣的人才當藝術家一樣的尊重。給他們成立專門的工作室。讓他們專心搞創作,別的事什麽都不用他們操心。我來搞後勤服務。這個我最擅長了。等我把廠子搞起來,我就把薛純和老張手下幾個業務骨幹挖過去。”
賈勇說:“五哥看來是當真籌劃過了。”
小五慫恿說:“到時候,你搞外銷,我搞內銷,薛純做活兒,怎麽樣?有的幹嗎?”
賈勇開玩笑地說:“你可別讓我師父知道,你這可不僅在挖老張的牆角,你還在挖我師父的牆角。”
小五說:“哥們兒,你得照著這個路子來,還去什麽廣西啊?那地方,烏煙瘴氣,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不毛之地。”
張師傅在前麵站住了腳說:“你們聊什麽呢?聊得這麽起勁。”
賈勇說:“五哥是王師傅的弟弟,自己人,我們聊得來。”
賈勇迴到辦公室,跟陳淑娜和於建學匯報了羊脂玉佛造像的施工進展。事情能夠推進到這個程度,把推掉的單子又拿迴來,讓陳淑娜和於建學都很滿意。
陳淑娜指著辦公桌上的兩個尋唿機說:“你最近老在外麵跑,聯係起來不方便,準備給你配一部尋唿機,這兩款你選一選。”
桌子上的兩部尋唿機,一款是數字尋唿機,比較小巧,市麵上的價格大概兩千三百元。另外一部是漢字顯示尋唿機,最新款的,大概六千一部。
這個時候,王鵬和邵燕都圍了上來,就連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劉明英也不再淡定,不停地瞅著賈勇。邵燕用眼神暗示賈勇選漢字顯示尋唿機。
賈勇說:“其實功能差不到哪裏去,都是為了工作,您定吧。”
賈勇平靜地迴到自己的工位上。王鵬和邵燕也各自散開。邵燕背對著陳淑娜和於建學,埋怨地衝賈勇嘟囔了一句。
賈勇對尋唿機的平淡態度讓陳淑娜和於建學有些意外。他們沒有想到,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對這麽貴重時髦的電子產品居然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陳淑娜坐在那裏沒有說話,她從賈勇的態度裏感受到了賈勇的情緒。這屆廣交會上賈勇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光陳淑娜自己表揚了賈勇,她還讓季總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了賈勇。
從廣交會迴來以後,業務三部在華藝公司率先發了一次獎金。三個正式入職不到一個季度的大學生,每人領了一萬元的獎金,這讓其他部門的同事羨慕不已。想到這裏,陳淑娜好像明白了。問題可能就出在三個人的獎金一樣多上了。
“你想象一下,旁邊都是石頭,他被夾在中間,咱們別說體力支撐得住,支撐不住,就是心理上的感覺,那滋味也不好受。”
賈勇說:“可那個公司將來是要上市的。我要是有在上市公司工作的經曆,對我個人履曆來說,那不是挺好的嘛。”
小五說:“你說的這個我不太懂。可是,你想過嗎?你這邊剛簽了這麽大的單子,你正是陳淑娜得用的時候,陳淑娜指著你幫著她穩定工藝品出口業務,這可是她的看家業務。你現在說,你想去廣西鉛鋅礦項目公司,合適嗎?”
賈勇想了想,王晗好像也跟他說過這個意思。再想想,父母親連他去廣州那樣的大城市都不放心,更別說廣西的偏遠山區了。
賈勇覺得自己跟小五聊得有一點兒冒失了。他趕緊找補說:“五哥,我就是開個玩笑,您別跟我師父念叨啊。”
小五朝賈勇嘰咕了一下眼,笑著說:“得嘞,咱們那兒說那兒了。”
一行人在寺院裏溜達著往山門走,小五刻意放慢了腳步,跟走在前麵的張師傅拉開了距離。他悄沒聲地說:“你別小看工藝品出口,這裏麵利挺大的。你剛幹,還沒嚐到甜頭,時間長了你就知道了。“
賈勇說:“五哥對這裏麵的事情挺熟悉的?”
小五說:“我跟著我哥屁股後麵混了這麽多年,多少我也看出點兒眉目來了。”
賈勇說:“那五哥沒想著自己做生意?有王師傅幫襯著您,應該沒問題啊。”
小五說:“我早就想入行。我哥不知道哪個筋搭錯了。以為我要學手藝。還給我找師父。您就看我這小蘿卜一樣的手指頭,是幹那些活兒的人嗎?”
賈勇說:“那五哥是想怎麽入行呢?”
小五用手捂著嘴,悄聲說:“我想自己搞一個廠子。我在老張這裏,就是來學他怎麽搞廠子的。“
賈勇看著小五說話的樣子覺得有幾分滑稽,他逗小五說:“敢情五哥是一個臥底啊。我說五哥也不應該是一個司機的角色啊。”
小五不好意思地說:“別別別,我就是一個司機。我沒文化,沒本錢,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個車本了。搞廠子,是我一個夢想。什麽時候能實現再說了。但人總得有個念想吧?那樣活著才有奔頭。”
賈勇說:“您這個想法,王師傅知道嗎?”
小五說:“他知道,但是他手頭沒錢。你說,我要弄廠子,他不給錢不合適。所以他就假裝不知道,我也不想挑明了。”
賈勇歎了口氣說:“是啊,別小看張師傅這個廠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折騰到他這個廠子的規模,也實在不容易。您也別說人家摳唆。不摳唆,他這個廠子也搞不下去。”
小五說:“老張就是一個農民,他不懂得管理。”
管理這兩個字從小五嘴裏蹦出來,讓賈勇吃驚不小。
小五說:“他不會籠絡人心。工藝行裏什麽最值錢啊?手藝啊。你看他給薛純留的那一點兒生活費。夠幹嘛的?薛純是不說,可是你知道他廠子裏別的匠人背後怎麽說他嗎?說他就是一個現代周扒皮。
“就在這荒郊野外,我說給人家薛純搞個蜂窩煤爐子,他都怕花錢。做這麽大的生意,連這點兒小錢都舍不得,讓人家寒心啊。”
賈勇不由得點了點頭。
小五詭譎地說:“我要搞廠子,我就跟老張反著來。我把薛純這樣的人才當藝術家一樣的尊重。給他們成立專門的工作室。讓他們專心搞創作,別的事什麽都不用他們操心。我來搞後勤服務。這個我最擅長了。等我把廠子搞起來,我就把薛純和老張手下幾個業務骨幹挖過去。”
賈勇說:“五哥看來是當真籌劃過了。”
小五慫恿說:“到時候,你搞外銷,我搞內銷,薛純做活兒,怎麽樣?有的幹嗎?”
賈勇開玩笑地說:“你可別讓我師父知道,你這可不僅在挖老張的牆角,你還在挖我師父的牆角。”
小五說:“哥們兒,你得照著這個路子來,還去什麽廣西啊?那地方,烏煙瘴氣,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不毛之地。”
張師傅在前麵站住了腳說:“你們聊什麽呢?聊得這麽起勁。”
賈勇說:“五哥是王師傅的弟弟,自己人,我們聊得來。”
賈勇迴到辦公室,跟陳淑娜和於建學匯報了羊脂玉佛造像的施工進展。事情能夠推進到這個程度,把推掉的單子又拿迴來,讓陳淑娜和於建學都很滿意。
陳淑娜指著辦公桌上的兩個尋唿機說:“你最近老在外麵跑,聯係起來不方便,準備給你配一部尋唿機,這兩款你選一選。”
桌子上的兩部尋唿機,一款是數字尋唿機,比較小巧,市麵上的價格大概兩千三百元。另外一部是漢字顯示尋唿機,最新款的,大概六千一部。
這個時候,王鵬和邵燕都圍了上來,就連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劉明英也不再淡定,不停地瞅著賈勇。邵燕用眼神暗示賈勇選漢字顯示尋唿機。
賈勇說:“其實功能差不到哪裏去,都是為了工作,您定吧。”
賈勇平靜地迴到自己的工位上。王鵬和邵燕也各自散開。邵燕背對著陳淑娜和於建學,埋怨地衝賈勇嘟囔了一句。
賈勇對尋唿機的平淡態度讓陳淑娜和於建學有些意外。他們沒有想到,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對這麽貴重時髦的電子產品居然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陳淑娜坐在那裏沒有說話,她從賈勇的態度裏感受到了賈勇的情緒。這屆廣交會上賈勇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光陳淑娜自己表揚了賈勇,她還讓季總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了賈勇。
從廣交會迴來以後,業務三部在華藝公司率先發了一次獎金。三個正式入職不到一個季度的大學生,每人領了一萬元的獎金,這讓其他部門的同事羨慕不已。想到這裏,陳淑娜好像明白了。問題可能就出在三個人的獎金一樣多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