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來的領導聽得很專注,又問:“你們成交的情況怎麽樣?參展的成本能收迴來嗎?”
賈勇說:“我們成交的不錯。不僅能收迴參展的成本,還能有利潤。”
領導問:“那你們是怎麽做到的?”
賈勇說:“我們的產品定位比較準確。從我們已經實現的銷售看,我們的主要客戶是歐美客戶,不是亞洲客戶。這些客戶不是經營工藝品的專業客戶,他們買我們的產品是當禮品、紀念品的。對價格不是那麽計較。再一個,他們喜歡動物題材的作品,您看,我展位上動物題材的作品已經沒有了。都賣光了。”
他聽了賈勇的介紹,轉過身跟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得跟人家學學,要搞一些適銷對路的產品,不能老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他又跟賈勇說:“他們都是從福建山區來的,做外貿沒有經驗。你能不能跟他們交流交流,幫他們出出主意?”
賈勇說:“我覺得他們的產品缺乏設計。我們公司可以輸出設計,跟他們合作。”
他又轉過身跟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說:“這樣多好,人家有設計能力,你們有資源優勢,這樣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比你們自己閉門造車強多了。”
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送走了那位領導,轉迴來就來到賈勇的展位上。
賈勇問:“那是你們的領導?”
他們說:“是我們原來的地委書記。我們那裏是貧困山區。”
賈勇問:“你們原來的地委書記,現在還來看你們?”
他們說:“我們這個領導人可好了。他騎著自行車,走遍了我們那裏所有的鄉,特別是我們貧困山區的鄉。為我們脫貧想辦法。”
賈勇問:“福建不是沿海省份嗎?還有貧困山區?”
他們說:“福建也有不沿海的地方,我們那裏就不沿海,沒有漁業收入。我們那裏還是革命老區。你想想,以前鬧革命的地方,那不都是窮地方嗎?山多地少,口糧都靠調撥。
“我們這個書記在我們那裏工作的時候,要帶著我們脫貧。他讓我們找地方優勢資源。我們那裏就石頭多。有的石頭,我們自己看著還挺好看。就想能不能做成工藝品。
“我們這個展位是省裏外貿公司的,是我們書記幫我們爭取的讚助。可是,這都好幾天了。也沒有銷售,也沒有訂單。我們也挺發愁的。”
賈勇說:“我來的第一天,就看見你們給展品打增光蠟了。你們的石材玉化效果不好。客商上手一摸,一手油蠟,人家就不願意談了。再說你們的設計,一個大花籃裏堆滿了瓜果蔬菜。這是什麽主題呢?農民豐收主題?外商能理解得了嗎?
“就像我的展品裏的這些個瓶子。我開始也不理解,為什麽做瓶子。還有個蓋子,一看又不是當花瓶用的。口還那麽小,裝什麽東西都裝不進去。一點兒實用價值都沒有。
“後來我才琢磨明白,這個‘瓶’和平安的‘平’諧音,‘罐’和‘官’諧音,圖的是個吉利。可這個理念跟外國客戶講不清楚啊。買這麽個瓶子就能保平安嗎?客戶不信啊。所以,我展品裏的這些個瓶瓶罐罐一個也賣不出去。”
福建展位上的兩個工作人員發愁地說:“連你們的展品都賣不出去。我們的就更不好賣了。”
賈勇說:“關鍵還是看設計。我迴去也要建議工廠修改設計。咱們做的是現代工藝品,要有現代設計元素。要有雕塑的藝術感。我們公司有工藝美術設計方麵的專家,我可以給你們介紹。”
兩個工作人員還是愁眉不展,說:“這迴來,我們還有一個體會。做工藝品不上規模。就像你說的,我們搞成石雕,有藝術感了,那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賣得出去的。我們這麽多人,不能眼巴巴幹等著賣一件藝術品吧。”
賈勇一閃念,有了一個想法。他說:“你們有沒有想過,把你們的石材做成建築材料呢?”
兩個工作人員像是沒有聽說過一樣,問:“你是說澆築在混凝土裏的石子嗎?我們那兒都是整塊的石頭,不是石子,要打成石子還挺費勁的呢。”
賈勇連連擺手說:“不是石子。要的就是整塊的石頭。”
賈勇問:“你們去過上海嗎?”
兩個工作人員都搖頭。
賈勇說:“上海有個地方叫外灘。那裏的房子有上百年曆史,是用石頭蓋的,經久耐用,美觀大方。”
兩個工作人員疑惑地問:“現在還有人用石頭蓋房子嗎?”
賈勇說:“現在沒有人用石頭蓋房子了。但是可以用石頭裝修。我們公司有一棟辦公樓,外立麵就是用石頭切割成的石板做的裝修。那些石材還是從西班牙進口的呢。”
兩個工作人員像聽天方夜譚一樣,問:“還有這樣的事呢?”
賈勇肯定地說:“有。我們公司三產公司有一個裝飾裝修公司。他們在北京有好幾個工程。要是把你們的石材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上,那不是就有銷路了嗎?”
兩個工作人員互相對視著說:“那要是做成建材,銷量可就大了。那咱們的石頭可就變成寶了。那才是咱們書記說的坐在金山上了呢。”
賈勇和兩個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互相留了聯係方式。賈勇想,迴到北京以後,就去找老嶽,幫助福建山區的鄉鎮企業和三產公司的裝飾裝修公司牽個線。要是能行,也是好事一樁。
下午三點左右,兩個帶著客商證件的香港人來到展位,有一搭無一搭地看著展品。他們以為賈勇聽不懂粵語,站在展位前旁若無人地聊了起來。
一個香港人說,自己和一位做地產生意的香港頂級富豪是遠親。富豪看在親戚麵子上,每年都會照顧他一些生意。富豪過生日,他也有幸被邀請參加生日宴會。
給富豪買生日禮物就是一件很令他頭疼的事。買得便宜了,覺得拿不出手;買得貴了,也不知道富豪知道不知道東西的價值。
賈勇說:“我們成交的不錯。不僅能收迴參展的成本,還能有利潤。”
領導問:“那你們是怎麽做到的?”
賈勇說:“我們的產品定位比較準確。從我們已經實現的銷售看,我們的主要客戶是歐美客戶,不是亞洲客戶。這些客戶不是經營工藝品的專業客戶,他們買我們的產品是當禮品、紀念品的。對價格不是那麽計較。再一個,他們喜歡動物題材的作品,您看,我展位上動物題材的作品已經沒有了。都賣光了。”
他聽了賈勇的介紹,轉過身跟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得跟人家學學,要搞一些適銷對路的產品,不能老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他又跟賈勇說:“他們都是從福建山區來的,做外貿沒有經驗。你能不能跟他們交流交流,幫他們出出主意?”
賈勇說:“我覺得他們的產品缺乏設計。我們公司可以輸出設計,跟他們合作。”
他又轉過身跟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說:“這樣多好,人家有設計能力,你們有資源優勢,這樣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比你們自己閉門造車強多了。”
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送走了那位領導,轉迴來就來到賈勇的展位上。
賈勇問:“那是你們的領導?”
他們說:“是我們原來的地委書記。我們那裏是貧困山區。”
賈勇問:“你們原來的地委書記,現在還來看你們?”
他們說:“我們這個領導人可好了。他騎著自行車,走遍了我們那裏所有的鄉,特別是我們貧困山區的鄉。為我們脫貧想辦法。”
賈勇問:“福建不是沿海省份嗎?還有貧困山區?”
他們說:“福建也有不沿海的地方,我們那裏就不沿海,沒有漁業收入。我們那裏還是革命老區。你想想,以前鬧革命的地方,那不都是窮地方嗎?山多地少,口糧都靠調撥。
“我們這個書記在我們那裏工作的時候,要帶著我們脫貧。他讓我們找地方優勢資源。我們那裏就石頭多。有的石頭,我們自己看著還挺好看。就想能不能做成工藝品。
“我們這個展位是省裏外貿公司的,是我們書記幫我們爭取的讚助。可是,這都好幾天了。也沒有銷售,也沒有訂單。我們也挺發愁的。”
賈勇說:“我來的第一天,就看見你們給展品打增光蠟了。你們的石材玉化效果不好。客商上手一摸,一手油蠟,人家就不願意談了。再說你們的設計,一個大花籃裏堆滿了瓜果蔬菜。這是什麽主題呢?農民豐收主題?外商能理解得了嗎?
“就像我的展品裏的這些個瓶子。我開始也不理解,為什麽做瓶子。還有個蓋子,一看又不是當花瓶用的。口還那麽小,裝什麽東西都裝不進去。一點兒實用價值都沒有。
“後來我才琢磨明白,這個‘瓶’和平安的‘平’諧音,‘罐’和‘官’諧音,圖的是個吉利。可這個理念跟外國客戶講不清楚啊。買這麽個瓶子就能保平安嗎?客戶不信啊。所以,我展品裏的這些個瓶瓶罐罐一個也賣不出去。”
福建展位上的兩個工作人員發愁地說:“連你們的展品都賣不出去。我們的就更不好賣了。”
賈勇說:“關鍵還是看設計。我迴去也要建議工廠修改設計。咱們做的是現代工藝品,要有現代設計元素。要有雕塑的藝術感。我們公司有工藝美術設計方麵的專家,我可以給你們介紹。”
兩個工作人員還是愁眉不展,說:“這迴來,我們還有一個體會。做工藝品不上規模。就像你說的,我們搞成石雕,有藝術感了,那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賣得出去的。我們這麽多人,不能眼巴巴幹等著賣一件藝術品吧。”
賈勇一閃念,有了一個想法。他說:“你們有沒有想過,把你們的石材做成建築材料呢?”
兩個工作人員像是沒有聽說過一樣,問:“你是說澆築在混凝土裏的石子嗎?我們那兒都是整塊的石頭,不是石子,要打成石子還挺費勁的呢。”
賈勇連連擺手說:“不是石子。要的就是整塊的石頭。”
賈勇問:“你們去過上海嗎?”
兩個工作人員都搖頭。
賈勇說:“上海有個地方叫外灘。那裏的房子有上百年曆史,是用石頭蓋的,經久耐用,美觀大方。”
兩個工作人員疑惑地問:“現在還有人用石頭蓋房子嗎?”
賈勇說:“現在沒有人用石頭蓋房子了。但是可以用石頭裝修。我們公司有一棟辦公樓,外立麵就是用石頭切割成的石板做的裝修。那些石材還是從西班牙進口的呢。”
兩個工作人員像聽天方夜譚一樣,問:“還有這樣的事呢?”
賈勇肯定地說:“有。我們公司三產公司有一個裝飾裝修公司。他們在北京有好幾個工程。要是把你們的石材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上,那不是就有銷路了嗎?”
兩個工作人員互相對視著說:“那要是做成建材,銷量可就大了。那咱們的石頭可就變成寶了。那才是咱們書記說的坐在金山上了呢。”
賈勇和兩個福建展位上的工作人員互相留了聯係方式。賈勇想,迴到北京以後,就去找老嶽,幫助福建山區的鄉鎮企業和三產公司的裝飾裝修公司牽個線。要是能行,也是好事一樁。
下午三點左右,兩個帶著客商證件的香港人來到展位,有一搭無一搭地看著展品。他們以為賈勇聽不懂粵語,站在展位前旁若無人地聊了起來。
一個香港人說,自己和一位做地產生意的香港頂級富豪是遠親。富豪看在親戚麵子上,每年都會照顧他一些生意。富豪過生日,他也有幸被邀請參加生日宴會。
給富豪買生日禮物就是一件很令他頭疼的事。買得便宜了,覺得拿不出手;買得貴了,也不知道富豪知道不知道東西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