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勇開始琢磨超過基礎報價的兩成收入該怎麽處理。按照陳淑娜給他的授權,賈勇可以在王晗給的價格基礎上,再下浮百分之二十。按底價算,這一單有百分之七十的利潤。
賈勇想起,那天於建學第一次看到價格單的時候,他嘬牙花子的樣子。於建學來過不止一次廣交會了,他一定看得出來,王晗在價格上摻水的分量。
陳淑娜給賈勇的任務是促成交,在王晗給的價格上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賈勇曾經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初戰告捷後,賈勇冷靜下來了。展位上隻有他一個人,也隻有他一個人知道成交的價格。他該怎麽向陳淑娜匯報成交的情況呢。
賈勇想,自己為什麽能夠以超出預期的價格成交呢?因為客戶不是專業經營工藝品的客戶,他們買的是禮品。自己報出的價格比他們在一般的工藝品商店看到的價格還是低一些的,所以他們能夠欣然接受。當然客戶是歐洲人,第一次到中國來參加廣交會,對中國的情況不熟悉,也是高價成交的一個原因。
賈勇還注意到,這兩個瑞典人買的擺件都和動物有關,對一些瓶啊、罐的,還有反映福、祿、壽、喜題材的擺件,他們看也不看。他們對東方文化層麵的東西不感興趣,他們喜歡的是東方工藝製作的反映西方文化的東西。
在交流中,賈勇明顯感覺到,仙鶴、門墩獅子和牧童耕牛隻是瑞典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他們更喜愛像鷹、熊、虎、豹、狼,這些猛禽和猛獸的形象。
賈勇看看展台上的幾十件展品,能夠符合西方審美的還真為數不多。他有些擔心後續的銷售中,自己不得不采取以價補量的方式。為了給後續的銷售在價格上預留一些空間,賈勇決定按陳淑娜授權給自己的最低價格匯報成交情況。
在完成首單銷售後,賈勇把目標客戶進一步鎖定在非專業客戶身上,這和展廳裏其他參展商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其他展商的工作人員,重視的是做工藝品的國外批發商。
工藝品特展展廳的其他參展商一心想出大單,最好一個大單把廣交會的參展成本全都收迴來。要是能開張吃三年就更美了。他們對於來廣交會參加其他產品會談的國外客商,采購禮品的意向,不僅不感興趣,反而有些不耐煩。
其他參展商成交情況不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語言問題。據賈勇觀察,參展商有三種情況,一種就是像他這樣,外貿公司從廠家拿貨,獨立參展。參展的費用由外貿公司承擔。廠家不出麵,對成交價格既沒有決定權,也沒有影響力。成交價格由外貿公司說了算。
還有一種就是骨雕展位的情況。他們是廠家獨立參展,參展費用他們自己承擔,成交價格自己說了算。至於出口,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廣州的廠家,已經拿到了剛剛下放給生產企業的出口經營權,可以獨立辦理出口業務。
還有第三種,就是廠家和外貿公司共同參與的情況。廠家承擔參展費用,但是成交價格由廠家和外貿公司協商決定。外貿公司為了爭奪成交定價主導權,就在語言溝通上拿捏廠家。
展廳裏最難成交的就是這第三種參展組合形式。外貿公司和廠家之間經常吵吵嚷嚷的,有的時候,是廠家急於成交,外貿公司不肯放棄自己的一份利益。有的時候,是外貿公司急於成交,廠家覺得收入不能覆蓋自己的成本,不同意成交。
廣交會開展的第三天,一些客商在完成既定的采購任務後,陸續準備迴國了。這批客商一般都和國內出口商有固定的合作關係,其實來廣交會隻是例行的年度會麵。
國外客商本來可以通過傳真簽署的合同,拿過來在廣交會現場搞個簽約儀式,給國內出口商增加廣交會成交額,為國內出口商申請下一屆廣交會的展位提供便利。
這些客商在廣交會待到第三天已經歸心似箭了。廣交會的第三天,工藝品特展展廳裏,湧入了大量的非專業客商,他們主要的目的是采購帶給親人的禮品。
賈勇從早上開始接待了瑞典客商之後,又陸續接待了幾撥采購禮品的客商。不白辛苦,他又成交了四件擺件,而且價格都比授權的最低價格高出了五成以上。無論是量和價都遠遠超過了賈勇的預期。
下午三點鍾,展廳裏的客商稍微少了一些,賈勇才有機會坐下來吃早就涼透了的中午飯。
中午的時候,劉明英怕賈勇忙不過來,特地到展位上問賈勇,要不要給他帶飯。賈勇讓劉明英幫他帶了一份。
賈勇的午飯是廣交會場館裏最便宜的一款盒飯,一盒白米飯上兩根芥蘭和幾片廣式臘腸,外加半個鹹鴨蛋。芥蘭又粗又長,在來廣州之前,賈勇還從來沒有吃過這種菜,淡淡的,沒什麽味道。
賈勇像熊貓啃竹子一樣,剛咬了一口芥蘭,就聽到有人問一件展品的價格。賈勇扭頭看了一眼,隨口報了價格。賈勇慌忙吞下芥蘭,用紙巾擦了嘴,趕緊來到客商跟前。
客商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華裔,講中文,廣東口音。他戴著樹脂黑邊近視眼鏡,穿著質地考究的深灰色西服三件套裝,係著藍色真絲領帶,灰白的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的。他身子前傾,扶著眼鏡,仔細地看著一件老翁垂釣瑪瑙擺件。
賈勇意識到自己報出的是旁邊一件擺件的價格,自己的報價差不多是底價的八倍。賈勇的心慌了一下,他下意識地想更正一下報價,然後他馬上冷靜下來。他決定不改口了。有前麵那七件擺件墊底,這一件就是成交不了也問題不大了。
客商還是前傾著身子,他指著擺件,歪過頭用疑惑的眼神看著賈勇問:“你覺得它值這個價格嗎?”
客商覺得自己的問法好像不太禮貌,又換了個說法:“我的意思是說,你不覺得這個價格太貴了嗎?”
賈勇想起,那天於建學第一次看到價格單的時候,他嘬牙花子的樣子。於建學來過不止一次廣交會了,他一定看得出來,王晗在價格上摻水的分量。
陳淑娜給賈勇的任務是促成交,在王晗給的價格上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賈勇曾經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初戰告捷後,賈勇冷靜下來了。展位上隻有他一個人,也隻有他一個人知道成交的價格。他該怎麽向陳淑娜匯報成交的情況呢。
賈勇想,自己為什麽能夠以超出預期的價格成交呢?因為客戶不是專業經營工藝品的客戶,他們買的是禮品。自己報出的價格比他們在一般的工藝品商店看到的價格還是低一些的,所以他們能夠欣然接受。當然客戶是歐洲人,第一次到中國來參加廣交會,對中國的情況不熟悉,也是高價成交的一個原因。
賈勇還注意到,這兩個瑞典人買的擺件都和動物有關,對一些瓶啊、罐的,還有反映福、祿、壽、喜題材的擺件,他們看也不看。他們對東方文化層麵的東西不感興趣,他們喜歡的是東方工藝製作的反映西方文化的東西。
在交流中,賈勇明顯感覺到,仙鶴、門墩獅子和牧童耕牛隻是瑞典人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他們更喜愛像鷹、熊、虎、豹、狼,這些猛禽和猛獸的形象。
賈勇看看展台上的幾十件展品,能夠符合西方審美的還真為數不多。他有些擔心後續的銷售中,自己不得不采取以價補量的方式。為了給後續的銷售在價格上預留一些空間,賈勇決定按陳淑娜授權給自己的最低價格匯報成交情況。
在完成首單銷售後,賈勇把目標客戶進一步鎖定在非專業客戶身上,這和展廳裏其他參展商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其他展商的工作人員,重視的是做工藝品的國外批發商。
工藝品特展展廳的其他參展商一心想出大單,最好一個大單把廣交會的參展成本全都收迴來。要是能開張吃三年就更美了。他們對於來廣交會參加其他產品會談的國外客商,采購禮品的意向,不僅不感興趣,反而有些不耐煩。
其他參展商成交情況不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語言問題。據賈勇觀察,參展商有三種情況,一種就是像他這樣,外貿公司從廠家拿貨,獨立參展。參展的費用由外貿公司承擔。廠家不出麵,對成交價格既沒有決定權,也沒有影響力。成交價格由外貿公司說了算。
還有一種就是骨雕展位的情況。他們是廠家獨立參展,參展費用他們自己承擔,成交價格自己說了算。至於出口,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廣州的廠家,已經拿到了剛剛下放給生產企業的出口經營權,可以獨立辦理出口業務。
還有第三種,就是廠家和外貿公司共同參與的情況。廠家承擔參展費用,但是成交價格由廠家和外貿公司協商決定。外貿公司為了爭奪成交定價主導權,就在語言溝通上拿捏廠家。
展廳裏最難成交的就是這第三種參展組合形式。外貿公司和廠家之間經常吵吵嚷嚷的,有的時候,是廠家急於成交,外貿公司不肯放棄自己的一份利益。有的時候,是外貿公司急於成交,廠家覺得收入不能覆蓋自己的成本,不同意成交。
廣交會開展的第三天,一些客商在完成既定的采購任務後,陸續準備迴國了。這批客商一般都和國內出口商有固定的合作關係,其實來廣交會隻是例行的年度會麵。
國外客商本來可以通過傳真簽署的合同,拿過來在廣交會現場搞個簽約儀式,給國內出口商增加廣交會成交額,為國內出口商申請下一屆廣交會的展位提供便利。
這些客商在廣交會待到第三天已經歸心似箭了。廣交會的第三天,工藝品特展展廳裏,湧入了大量的非專業客商,他們主要的目的是采購帶給親人的禮品。
賈勇從早上開始接待了瑞典客商之後,又陸續接待了幾撥采購禮品的客商。不白辛苦,他又成交了四件擺件,而且價格都比授權的最低價格高出了五成以上。無論是量和價都遠遠超過了賈勇的預期。
下午三點鍾,展廳裏的客商稍微少了一些,賈勇才有機會坐下來吃早就涼透了的中午飯。
中午的時候,劉明英怕賈勇忙不過來,特地到展位上問賈勇,要不要給他帶飯。賈勇讓劉明英幫他帶了一份。
賈勇的午飯是廣交會場館裏最便宜的一款盒飯,一盒白米飯上兩根芥蘭和幾片廣式臘腸,外加半個鹹鴨蛋。芥蘭又粗又長,在來廣州之前,賈勇還從來沒有吃過這種菜,淡淡的,沒什麽味道。
賈勇像熊貓啃竹子一樣,剛咬了一口芥蘭,就聽到有人問一件展品的價格。賈勇扭頭看了一眼,隨口報了價格。賈勇慌忙吞下芥蘭,用紙巾擦了嘴,趕緊來到客商跟前。
客商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華裔,講中文,廣東口音。他戴著樹脂黑邊近視眼鏡,穿著質地考究的深灰色西服三件套裝,係著藍色真絲領帶,灰白的頭發梳理得整整齊齊的。他身子前傾,扶著眼鏡,仔細地看著一件老翁垂釣瑪瑙擺件。
賈勇意識到自己報出的是旁邊一件擺件的價格,自己的報價差不多是底價的八倍。賈勇的心慌了一下,他下意識地想更正一下報價,然後他馬上冷靜下來。他決定不改口了。有前麵那七件擺件墊底,這一件就是成交不了也問題不大了。
客商還是前傾著身子,他指著擺件,歪過頭用疑惑的眼神看著賈勇問:“你覺得它值這個價格嗎?”
客商覺得自己的問法好像不太禮貌,又換了個說法:“我的意思是說,你不覺得這個價格太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