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工作多年,已經鍛煉得善於察言觀色的劉明英,看得出來,陳淑娜不介意她卡點兒下班不是裝出來的。陳淑娜是真的同情一個年輕媽媽的尷尬處境。
華藝公司天天喊著轉型外貿公司,可從來沒人張羅著參加廣交會。在陳淑娜來公司之前,季總提出過組織參加廣交會的事,公司的幾個業務部經理居然都不響應。弄得季總認為,可能隻有沒做過外貿業務的她自己,才覺得參加廣交會是個好事情。她怕別人說自己外行,再也不敢提這個茬了。
陳淑娜一來,就提出要用好廣交會這個對外接觸客戶的窗口。公司裏凡是想幹點兒事的普通外貿員,沒有不想參加這屆廣交會的。可是其他幾個部門經理還是反應冷淡。
季總看出來業務一部和業務二部的發展勢頭不好,不想他們被陳淑娜的業務三部落下太遠。鼓勵他們也參加廣交會,尋找新的業務機會。業務一部李煒做進口為主,不去就算了。業務二部的朱誌勇也不去,這就讓季總不可思議了。
有人私下裏問朱誌勇:“你那裏也有新來的大學生外貿員,你怎麽不安排他去參加廣交會鍛煉鍛煉呢?”
誰都知道,讓新外貿員參加廣交會是外貿員正規培養方式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階段。但是,這樣培養外貿員是要付出成本的。
誰也說不好,新外貿員帶到廣交會上的產品能不能成交,能成交多少,能不能把參展費用收迴來。如果收不迴來參展費用,那就是一筆培養新外貿員的純粹成本支出。
這是大家能夠想得到的,朱誌勇不讓他部門的大學生外貿員參加廣交會的理由。還有一層理由,別人想不到。但是在辦公室工作過的劉明英心裏是清楚的。
業務部門去參加廣交會,公司有用沒用的領導就會以慰問的名義去一批。去慰問的領導,比參加廣交會的一線外貿員的人數還要多。起碼按照兩個領導慰問一個外貿員的比例配置。而且,是全過程慰問。
廣交會開幾天,領導們在廣州就住幾天,慰問幾天。這些人在廣交會的開支,遠高於外貿員參加廣交會的相關支出。這些費用,都要由參加廣交會的業務部門分攤。朱誌勇不讓他部門的外貿員魏振參加廣交會,是不願意分擔這筆費用。
關於參加廣交會的事,季總一號召,陳淑娜就積極響應。朱誌勇暗自嘲笑陳淑娜不明就裏,擎等著挨宰呢。
季總知道想各部門的年輕外貿員都很想參加廣交會。她為了營造氛圍,緊著一頓忽悠。可雷聲大雨點小,李煒、朱誌勇不響應,華藝公司參加這屆廣交會的最後隻有業務三部。
業務三部也不可能讓所有外貿員都去參加廣交會。既然廣交會是培養外貿員的地方,那就應該把最有培養價值的外貿員派出去。賈勇早就開始為廣交會準備展品了。他去參加廣交會是順理成章的。一個展位,標配兩名外貿員。除了賈勇,業務三部還會派誰去參加廣交會呢?
劉明英不敢想這個名額會是自己的。她比業務三部的三個新來的外貿員大了十幾歲,從年齡上看,她就不再具有培養的價值了。劉明英到了業務三部以後,在陳淑娜這樣的強將麵前,在賈勇這樣的精兵麵前,她覺得自己隻有打雜兒的份兒了。讓劉明英沒有想到的是,陳淑娜把參加廣交會的第二個外貿員名額給了她。
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得劉明英還有一點兒疼。她戰戰兢兢地跟婆婆說了要去廣州出差十五天的事。話音剛落,她婆婆的臉就耷拉下來了。
劉明英不等她婆婆發作,趕緊又說了補助的事。她婆婆想著兒媳婦能掙錢是好事,那樣的話兒子還貸款的壓力就小了。她婆婆轉怒為喜,滿口應承了帶孩子的事。劉明英這才心情忐忑地踏上了來廣州的旅程。
出發之前,陳淑娜免不了對劉明英鼓勵一番。談話的時候,陳淑娜囑咐劉明英說:“你是賈勇的老大姐了,工作經驗比賈勇豐富,又是在廣州上的大學,展覽公司裏也有熟人。有什麽事你多承擔一些。”
陳淑娜雖然沒有明說,但劉明英感覺,陳淑娜對她有一點兒委以重任的意思。在她和賈勇兩個外貿員組成的業務三部廣交會參展小組中,她應該是個組長的角色。
為了節約費用,劉明英和賈勇趕在籌展的最後一天前來到廣州。籌展當天,因為沒有籌展專用證件,他們被保安員攔在了展館門外。劉明英找她在展覽公司工作的同學把他們帶進了展館。
這是劉明英調崗到業務三部以來,解決的第一個難題,她的感覺好極了。她真的找到了當組長的感覺。她甚至覺得自己在北京時,跟賈勇說的那幾句自謙的話,什麽不懂產品啊,什麽業務荒疏啊,什麽不記得貿易條款啊,有那麽一點兒多餘了。
劉明英感覺到事態嚴重,是從她想象著各種玉器擺件在三十公分高的展台上鋪了一地的場景開始的。在緊鄰開幕式會場的工藝品特展展區,搞出這麽一個地攤兒的效果來,通過不了展覽公司的展前驗收可怎麽辦?
劉明英想不到任何好的解決辦法。她所能夠想到的,就是去租標準展位用的玻璃金屬展架。她知道,把標準展位上用的展架,擺在開放式的特展展台上,效果會顯得不倫不類。而且,可能確實像賈勇說的那樣,展覽公司不會允許這樣做。
直到賈勇提出用包裝盒擺出一個金字塔造型展架的時候,劉明英揪著的一顆心才算是輕鬆了一些。轉眼間,她又開始擔心要是買不到展布該怎麽辦?她覺得自己的神經已經禁不起賈勇這個方案無法實施的打擊了。
在買了展布往展館走的路上,劉明英緊張的心情才徹底放鬆下來。在一直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的那一刻,她的第一個感想就是,賈勇太沉得住氣了。
華藝公司天天喊著轉型外貿公司,可從來沒人張羅著參加廣交會。在陳淑娜來公司之前,季總提出過組織參加廣交會的事,公司的幾個業務部經理居然都不響應。弄得季總認為,可能隻有沒做過外貿業務的她自己,才覺得參加廣交會是個好事情。她怕別人說自己外行,再也不敢提這個茬了。
陳淑娜一來,就提出要用好廣交會這個對外接觸客戶的窗口。公司裏凡是想幹點兒事的普通外貿員,沒有不想參加這屆廣交會的。可是其他幾個部門經理還是反應冷淡。
季總看出來業務一部和業務二部的發展勢頭不好,不想他們被陳淑娜的業務三部落下太遠。鼓勵他們也參加廣交會,尋找新的業務機會。業務一部李煒做進口為主,不去就算了。業務二部的朱誌勇也不去,這就讓季總不可思議了。
有人私下裏問朱誌勇:“你那裏也有新來的大學生外貿員,你怎麽不安排他去參加廣交會鍛煉鍛煉呢?”
誰都知道,讓新外貿員參加廣交會是外貿員正規培養方式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階段。但是,這樣培養外貿員是要付出成本的。
誰也說不好,新外貿員帶到廣交會上的產品能不能成交,能成交多少,能不能把參展費用收迴來。如果收不迴來參展費用,那就是一筆培養新外貿員的純粹成本支出。
這是大家能夠想得到的,朱誌勇不讓他部門的大學生外貿員參加廣交會的理由。還有一層理由,別人想不到。但是在辦公室工作過的劉明英心裏是清楚的。
業務部門去參加廣交會,公司有用沒用的領導就會以慰問的名義去一批。去慰問的領導,比參加廣交會的一線外貿員的人數還要多。起碼按照兩個領導慰問一個外貿員的比例配置。而且,是全過程慰問。
廣交會開幾天,領導們在廣州就住幾天,慰問幾天。這些人在廣交會的開支,遠高於外貿員參加廣交會的相關支出。這些費用,都要由參加廣交會的業務部門分攤。朱誌勇不讓他部門的外貿員魏振參加廣交會,是不願意分擔這筆費用。
關於參加廣交會的事,季總一號召,陳淑娜就積極響應。朱誌勇暗自嘲笑陳淑娜不明就裏,擎等著挨宰呢。
季總知道想各部門的年輕外貿員都很想參加廣交會。她為了營造氛圍,緊著一頓忽悠。可雷聲大雨點小,李煒、朱誌勇不響應,華藝公司參加這屆廣交會的最後隻有業務三部。
業務三部也不可能讓所有外貿員都去參加廣交會。既然廣交會是培養外貿員的地方,那就應該把最有培養價值的外貿員派出去。賈勇早就開始為廣交會準備展品了。他去參加廣交會是順理成章的。一個展位,標配兩名外貿員。除了賈勇,業務三部還會派誰去參加廣交會呢?
劉明英不敢想這個名額會是自己的。她比業務三部的三個新來的外貿員大了十幾歲,從年齡上看,她就不再具有培養的價值了。劉明英到了業務三部以後,在陳淑娜這樣的強將麵前,在賈勇這樣的精兵麵前,她覺得自己隻有打雜兒的份兒了。讓劉明英沒有想到的是,陳淑娜把參加廣交會的第二個外貿員名額給了她。
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得劉明英還有一點兒疼。她戰戰兢兢地跟婆婆說了要去廣州出差十五天的事。話音剛落,她婆婆的臉就耷拉下來了。
劉明英不等她婆婆發作,趕緊又說了補助的事。她婆婆想著兒媳婦能掙錢是好事,那樣的話兒子還貸款的壓力就小了。她婆婆轉怒為喜,滿口應承了帶孩子的事。劉明英這才心情忐忑地踏上了來廣州的旅程。
出發之前,陳淑娜免不了對劉明英鼓勵一番。談話的時候,陳淑娜囑咐劉明英說:“你是賈勇的老大姐了,工作經驗比賈勇豐富,又是在廣州上的大學,展覽公司裏也有熟人。有什麽事你多承擔一些。”
陳淑娜雖然沒有明說,但劉明英感覺,陳淑娜對她有一點兒委以重任的意思。在她和賈勇兩個外貿員組成的業務三部廣交會參展小組中,她應該是個組長的角色。
為了節約費用,劉明英和賈勇趕在籌展的最後一天前來到廣州。籌展當天,因為沒有籌展專用證件,他們被保安員攔在了展館門外。劉明英找她在展覽公司工作的同學把他們帶進了展館。
這是劉明英調崗到業務三部以來,解決的第一個難題,她的感覺好極了。她真的找到了當組長的感覺。她甚至覺得自己在北京時,跟賈勇說的那幾句自謙的話,什麽不懂產品啊,什麽業務荒疏啊,什麽不記得貿易條款啊,有那麽一點兒多餘了。
劉明英感覺到事態嚴重,是從她想象著各種玉器擺件在三十公分高的展台上鋪了一地的場景開始的。在緊鄰開幕式會場的工藝品特展展區,搞出這麽一個地攤兒的效果來,通過不了展覽公司的展前驗收可怎麽辦?
劉明英想不到任何好的解決辦法。她所能夠想到的,就是去租標準展位用的玻璃金屬展架。她知道,把標準展位上用的展架,擺在開放式的特展展台上,效果會顯得不倫不類。而且,可能確實像賈勇說的那樣,展覽公司不會允許這樣做。
直到賈勇提出用包裝盒擺出一個金字塔造型展架的時候,劉明英揪著的一顆心才算是輕鬆了一些。轉眼間,她又開始擔心要是買不到展布該怎麽辦?她覺得自己的神經已經禁不起賈勇這個方案無法實施的打擊了。
在買了展布往展館走的路上,劉明英緊張的心情才徹底放鬆下來。在一直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的那一刻,她的第一個感想就是,賈勇太沉得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