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萬眾期待中,《紐約時報》再次擺上報攤,短短半個小時內,所有報紙一搶而空。《紐約時報》似乎打算玩一場大的,依舊是昨天的版麵樣式,第一版的粗黑字體標題遠比昨天的更為震撼。
――再見,胡佛。
今天的主角不是《華盛頓郵報》記者和fbi副局長,而是死去一年多的約翰?埃德加?胡佛,那位自去世後爭議始終不曾減弱過的fbi掌權人。
《紐約時報》曆數埃德加?胡佛一生的所作所為,畢竟這位掌權人太過神秘,資料有限,所以加上了一些民間秘聞。比如,他手中有絕代風華瑪麗蓮?夢露,以及羅斯福總統夫人的**。
該報道與其說是新聞,不如說是一篇介紹其人生平的悼文。
這位fbi的超級掌權人自詡美國的守護者,從某些方麵看來,他確實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不錯,凡是顯露出對美國有威脅的人,都被他用各種方法除掉了;他不是聖人,自然有缺點,不過報道用很溫和的手法處理了他的缺點和毛病,讓他變得真實起來。
隨後,筆鋒一轉,以“1972年5月2日,他死了”為轉折點,開始介紹他死後的聯邦調查局。在記者筆下,埃德加?胡佛死前死後的fbi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政府部門,至少他掌管下的fbi從未發生過聯邦探員泄露機密的事件,更何況泄露機密的人竟是fbi的二把手。
這簡直是比水門事件還要大的醜聞!
“雖然很多人對埃德加?胡佛又畏又懼,雖然埃德加?胡佛曾經做錯過一些事,但毫無疑問,他始終將美國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筆者不禁要問,如果埃德加?胡佛還在,會否出現‘深喉’?到底還有多少個‘深喉’?美國的利益,將由誰來維護?我們還能相信誰?”
喬治?蘭德爾終於露出他撰寫報道的目的,在前麵的敘述下,這樣的提問顯得極其順其自然。他無處不暗示fbi是維護美國利益的部門,而埃德加?胡佛死後的fbi,已經徹底變質了。
文章最後,是以標題為結束:再見,約翰?埃德加?胡佛。
整整兩版的報道,直到下一版才是這次fbi鬧出的醜聞的後續報道。在喬治?蘭德爾的精心剪裁下,一係列圖片和對話,坐實了作為fbi副局長的馬克?費爾特推翻尼克鬆政府的意圖。
水門事件,由此變得不再那麽單純,不再隻是僅僅圍繞總統的醜聞。更絕妙的是,接觸馬克?費爾特的《華盛頓郵報》記者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他問:“那五個人潛入民主黨總部後,很快就被民主黨的人抓住,民主黨的反應未免太快了吧?這裏麵有沒有問題?”
馬克?費爾特答道:“你相信沒有問題嗎?我敢打賭,肯定有人泄密給民主黨,而我也找到了證據。”
兩位當事人可以指天發誓,這本是閑談,絕非有目的的詢問。而且,馬克?費爾特刻意強調,這番話不能夠報道出來,鮑勃?伍德沃德也答應了。
更大的醜聞出現了!
這兩天,全世界的媒體可謂過足了癮,美國民眾的八卦癮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伴隨而來的,是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不信任,對fbi的極端懷疑。
一時間,喬治?蘭德爾以敢於報道聞名全球,《紐約時報》也數錢數得手抽筋。無疑,陷入醜聞而無法自拔的尼克鬆總統也得以喘息。
亂上加亂,誰還會去在乎一個小小的槍戰?fbi此時自身都難保,一場自其成立以來最大的調查風波是免不了的。
這個世界,總不缺為了利益報道醜事的媒體。奇怪的是,率先站出來反駁喬治?蘭德爾的媒體,居然是因他寄去的一卷錄音帶而活過來的電視台。這家電視台堅決不認同喬治?蘭德爾對埃德加?胡佛的看法,他們緊跟喬治?蘭德爾的步伐,在電視頻道中曆數fbi做過的齷齪事,包括暗殺、惡意栽贓等等。
他們就差沒把fbi和下水道裏的老鼠劃上等號。
埃德加?胡佛已經死了一年多了。這篇名為《再見,胡佛》的報道和電視台對他的描述,讓民眾忽然反應過來,那個人人聞之色變的fbi頭子早已死了,討論他和fbi的事不再會因言獲罪。
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是怎麽死的,無數傑出的科學家又因何麥卡錫主義遭到fbi的調查被軟禁或離開美國的……或許站在埃德加?胡佛的立場這麽做是為了美國的利益,但在媒體的引導下,認同他的人越來越少。
fbi,正逐漸淪落為齷齪下作的代名詞。
那個電視台甚至建議總統下令重新調查fbi經手的案子,以免誣陷好人。
一個在電器專賣店看新聞的高壯青年突然仰天狂笑,笑了足足幾分鍾,淚水都笑下來了,一邊笑還一邊說:“果然大手筆,夠豪爽,夠爽快!我服了,我很滿意,非常滿意!”
而在醫院裏,一個漂亮的黑發女孩正一邊看新聞一邊削蘋果皮。她張大小嘴,怎麽也舍不得眨眼,生怕錯過節目主持人說的任何一個字。
“娜塔莎,小心傷到手。”旁邊的病床上,一位臉色蒼白的老者笑嗬嗬地提醒道。
“哦,不會的。”女孩迴過神來,低頭一看,手倒是沒傷到,蘋果皮也削得很幹淨,就是差不多隻剩下蘋果核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切下一塊果肉,遞到老者口中,甜甜說道,“父親,你吃。”
老者慢慢地咀嚼口中的蘋果,仿佛那是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大讚道:“我的寶貝削的蘋果就是好吃!”
聞言女孩當即羞紅了臉,提著切了一塊果肉後就變成核的蘋果看了看,趕緊扔到垃圾桶消滅罪證。然後,很得意地揚起小腦袋,理所當然道:“那是肯定的!”
老者笑容不改,一直握著丈夫的手的婦人卻忍俊不禁,最後沒能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你們兩個啊……”
“母親!”女孩鑽到婦人懷裏,小豬一樣亂拱,口中惡狠狠地警告,“不準笑!”
“好好好,我不笑,嗬嗬,我不笑……”婦人試著板起臉,可是失敗了,不時低笑兩聲,撫摸著女兒的長發,轉移了話題,“我的娜塔莎越來越漂亮,沒有男孩追求你?”
“我們的學校是女校,沒男生。”女孩連忙順著婦人的話題說下去,哼哼道,“就算有也看不上他們,除非他們有李爾的本事。啊,李爾,你來了!”見房門打開走入一個人,女孩蹦起來,快走兩步挽著他的胳膊直晃蕩。
李爾笑著捏捏女孩的鼻子,將手裏的保溫瓶放在桌上:“這是我做的粥,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肯定好吃!”女孩打斷他的話,勤快地打開保溫瓶,深深吸了一口粥香,“好香啊!啊,燙,好吃,太好吃了!”貪吃的女孩嚐了一口粥,立刻被燙到了,用手扇著吐出的小舌頭,煞是可愛。
李爾在母親後麵坐下來,見父親看了看電視隨即看向自己,他的右手在脖子做了個切割的手勢,無聲說道:“一切順利。”
父親注視了他一會,輕輕點頭。
====
*麥卡錫主義:由共和黨人約瑟夫?麥卡錫策劃的一場政治騙局,原本意圖威脅和鏟除對手,後來擴展到外交領域。被當時的美國海軍部次長認為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先生被軟禁和離開美國,與麥卡錫主義不無關係。
萬眾期待中,《紐約時報》再次擺上報攤,短短半個小時內,所有報紙一搶而空。《紐約時報》似乎打算玩一場大的,依舊是昨天的版麵樣式,第一版的粗黑字體標題遠比昨天的更為震撼。
――再見,胡佛。
今天的主角不是《華盛頓郵報》記者和fbi副局長,而是死去一年多的約翰?埃德加?胡佛,那位自去世後爭議始終不曾減弱過的fbi掌權人。
《紐約時報》曆數埃德加?胡佛一生的所作所為,畢竟這位掌權人太過神秘,資料有限,所以加上了一些民間秘聞。比如,他手中有絕代風華瑪麗蓮?夢露,以及羅斯福總統夫人的**。
該報道與其說是新聞,不如說是一篇介紹其人生平的悼文。
這位fbi的超級掌權人自詡美國的守護者,從某些方麵看來,他確實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不錯,凡是顯露出對美國有威脅的人,都被他用各種方法除掉了;他不是聖人,自然有缺點,不過報道用很溫和的手法處理了他的缺點和毛病,讓他變得真實起來。
隨後,筆鋒一轉,以“1972年5月2日,他死了”為轉折點,開始介紹他死後的聯邦調查局。在記者筆下,埃德加?胡佛死前死後的fbi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政府部門,至少他掌管下的fbi從未發生過聯邦探員泄露機密的事件,更何況泄露機密的人竟是fbi的二把手。
這簡直是比水門事件還要大的醜聞!
“雖然很多人對埃德加?胡佛又畏又懼,雖然埃德加?胡佛曾經做錯過一些事,但毫無疑問,他始終將美國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筆者不禁要問,如果埃德加?胡佛還在,會否出現‘深喉’?到底還有多少個‘深喉’?美國的利益,將由誰來維護?我們還能相信誰?”
喬治?蘭德爾終於露出他撰寫報道的目的,在前麵的敘述下,這樣的提問顯得極其順其自然。他無處不暗示fbi是維護美國利益的部門,而埃德加?胡佛死後的fbi,已經徹底變質了。
文章最後,是以標題為結束:再見,約翰?埃德加?胡佛。
整整兩版的報道,直到下一版才是這次fbi鬧出的醜聞的後續報道。在喬治?蘭德爾的精心剪裁下,一係列圖片和對話,坐實了作為fbi副局長的馬克?費爾特推翻尼克鬆政府的意圖。
水門事件,由此變得不再那麽單純,不再隻是僅僅圍繞總統的醜聞。更絕妙的是,接觸馬克?費爾特的《華盛頓郵報》記者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他問:“那五個人潛入民主黨總部後,很快就被民主黨的人抓住,民主黨的反應未免太快了吧?這裏麵有沒有問題?”
馬克?費爾特答道:“你相信沒有問題嗎?我敢打賭,肯定有人泄密給民主黨,而我也找到了證據。”
兩位當事人可以指天發誓,這本是閑談,絕非有目的的詢問。而且,馬克?費爾特刻意強調,這番話不能夠報道出來,鮑勃?伍德沃德也答應了。
更大的醜聞出現了!
這兩天,全世界的媒體可謂過足了癮,美國民眾的八卦癮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伴隨而來的,是對共和黨和民主黨的不信任,對fbi的極端懷疑。
一時間,喬治?蘭德爾以敢於報道聞名全球,《紐約時報》也數錢數得手抽筋。無疑,陷入醜聞而無法自拔的尼克鬆總統也得以喘息。
亂上加亂,誰還會去在乎一個小小的槍戰?fbi此時自身都難保,一場自其成立以來最大的調查風波是免不了的。
這個世界,總不缺為了利益報道醜事的媒體。奇怪的是,率先站出來反駁喬治?蘭德爾的媒體,居然是因他寄去的一卷錄音帶而活過來的電視台。這家電視台堅決不認同喬治?蘭德爾對埃德加?胡佛的看法,他們緊跟喬治?蘭德爾的步伐,在電視頻道中曆數fbi做過的齷齪事,包括暗殺、惡意栽贓等等。
他們就差沒把fbi和下水道裏的老鼠劃上等號。
埃德加?胡佛已經死了一年多了。這篇名為《再見,胡佛》的報道和電視台對他的描述,讓民眾忽然反應過來,那個人人聞之色變的fbi頭子早已死了,討論他和fbi的事不再會因言獲罪。
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是怎麽死的,無數傑出的科學家又因何麥卡錫主義遭到fbi的調查被軟禁或離開美國的……或許站在埃德加?胡佛的立場這麽做是為了美國的利益,但在媒體的引導下,認同他的人越來越少。
fbi,正逐漸淪落為齷齪下作的代名詞。
那個電視台甚至建議總統下令重新調查fbi經手的案子,以免誣陷好人。
一個在電器專賣店看新聞的高壯青年突然仰天狂笑,笑了足足幾分鍾,淚水都笑下來了,一邊笑還一邊說:“果然大手筆,夠豪爽,夠爽快!我服了,我很滿意,非常滿意!”
而在醫院裏,一個漂亮的黑發女孩正一邊看新聞一邊削蘋果皮。她張大小嘴,怎麽也舍不得眨眼,生怕錯過節目主持人說的任何一個字。
“娜塔莎,小心傷到手。”旁邊的病床上,一位臉色蒼白的老者笑嗬嗬地提醒道。
“哦,不會的。”女孩迴過神來,低頭一看,手倒是沒傷到,蘋果皮也削得很幹淨,就是差不多隻剩下蘋果核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切下一塊果肉,遞到老者口中,甜甜說道,“父親,你吃。”
老者慢慢地咀嚼口中的蘋果,仿佛那是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大讚道:“我的寶貝削的蘋果就是好吃!”
聞言女孩當即羞紅了臉,提著切了一塊果肉後就變成核的蘋果看了看,趕緊扔到垃圾桶消滅罪證。然後,很得意地揚起小腦袋,理所當然道:“那是肯定的!”
老者笑容不改,一直握著丈夫的手的婦人卻忍俊不禁,最後沒能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你們兩個啊……”
“母親!”女孩鑽到婦人懷裏,小豬一樣亂拱,口中惡狠狠地警告,“不準笑!”
“好好好,我不笑,嗬嗬,我不笑……”婦人試著板起臉,可是失敗了,不時低笑兩聲,撫摸著女兒的長發,轉移了話題,“我的娜塔莎越來越漂亮,沒有男孩追求你?”
“我們的學校是女校,沒男生。”女孩連忙順著婦人的話題說下去,哼哼道,“就算有也看不上他們,除非他們有李爾的本事。啊,李爾,你來了!”見房門打開走入一個人,女孩蹦起來,快走兩步挽著他的胳膊直晃蕩。
李爾笑著捏捏女孩的鼻子,將手裏的保溫瓶放在桌上:“這是我做的粥,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肯定好吃!”女孩打斷他的話,勤快地打開保溫瓶,深深吸了一口粥香,“好香啊!啊,燙,好吃,太好吃了!”貪吃的女孩嚐了一口粥,立刻被燙到了,用手扇著吐出的小舌頭,煞是可愛。
李爾在母親後麵坐下來,見父親看了看電視隨即看向自己,他的右手在脖子做了個切割的手勢,無聲說道:“一切順利。”
父親注視了他一會,輕輕點頭。
====
*麥卡錫主義:由共和黨人約瑟夫?麥卡錫策劃的一場政治騙局,原本意圖威脅和鏟除對手,後來擴展到外交領域。被當時的美國海軍部次長認為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先生被軟禁和離開美國,與麥卡錫主義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