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諾敏之前說的那樣, 皇上皇子哪怕就是上戰場當吉祥物也是重重保護,尤其是在當今這位有強烈的被害幻想症的皇上, 更是將身邊的保護做到了極點。
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出現受傷的情況。
當然, 既然是“一般”那麽總有意外會發生.
雖然重活一世,可礙於上輩子地位太低家世不夠, 很多事情的真相諾敏並不清楚, 甚至於都沒有發現那些暗潮湧動。可像胤祺毀容絕了上進之路的大事, 諾敏又怎麽會忘記了。
這件事情並非表麵上看見的那麽簡單, 也並非隻是打壓了郭絡羅氏母子, 更深程度的影響也隻有諾敏這個經曆了“未來”的人才能說得出來。
都說八阿哥胤禩跟著皇上出征噶爾丹是他騰飛的起點, 這話沒錯, 沒有之後皇上冊封他為貝勒的事情, 朝廷內外誰會高看胤禩一眼呀,他也隻能如其他宮女嬪妃生下來的阿哥一樣,隻能在一旁打醬油。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 胤禩的起點是不錯, 可問題是他又不是胤礽是皇上的心肝寶貝,又不像胤俄那樣母族勢力雄厚皇上都得忌憚三分,憑什麽能得到這麽完美的開局?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 皇上封了爵位, 胤禩以十七歲之年被封為貝勒,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他自己和衛氏也得意洋洋,但很快皇上就給了他一巴掌。
前麵就給大家說過了封了郡王貝勒之後, 是要入下五旗然後分家產和人丁的,這東西就和公主的嫁妝一樣,其中是有非常大的貓膩。
但皇上是不會玩這種小兒科的把戲,就像給胤祺指了一個芝麻官的女兒一樣,在不讓自己忌憚的人麵前,皇上從來都是粗暴行事。
是年胤褆和胤祉就領到了郡王的份例,而且這份例可不是一般份例,而是按照康熙十四年冊封親王時候的份例來的,因此他們名為郡王,實際上是親王。
第二年胤禛、胤祺、胤祐三人也領到了貝勒的份例,和胤褆胤祉一樣,三人的份例也實際上提高了一截。
皇上偏心自己兒子,別人再怎麽有意見也不敢說。
可問題是同一時間被冊封為貝勒的胤禩,皇上卻遲遲不批給他的份例,也不給他建府,這不單單讓胤禩難堪,還掐死了他發展勢力的路子,人都出不去,你還敢在皇宮裏在皇上和太子的眼皮子底下拉攏群臣嗎?胤禩又不是大阿哥胤褆有一個外置大腦納蘭明珠。
雖然後麵胤禩借著成親的事情,搬離了皇宮入住了八貝勒府,皇上才給他補齊份例,然而這份例可就沒有之前胤禛等人那麽好了,老老實實的就是貝勒份例,而且還是和胤禟胤俄一起得的。
這也為什麽胤禩在一廢太子被皇上打壓下去後,一點翻身的機會都沒有,隻能轉身支持不是最好人選彼此之間麵和心不和的胤禎。原因就在於胤禩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麽鐵杆心腹,他能成事多虧胤禟和胤俄的支持。
而這兩位會支持胤禩這個包衣奴才所生之子,一方麵的確得力於胤禩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另外一方麵也就是因為受到康熙三十五年發生的兩件大事的影響——胤祺毀容和宜妃郭絡羅氏的小兒子胤禌病逝。
皇上是不允許,至少在康熙三十五年的時候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動搖威脅到太子胤礽的地位,兩個兒子一死一傷,宜妃郭絡羅氏在激起滔天憤怒的同時,也對唯一一個完好無損的兒子胤禟更加寶貝起來,害怕他走了胤祺的老路,所以後麵才會主動求娶一向不得皇家見待的董鄂氏做九福晉。
但胤禟又不是傻子那個時候他也懂事了,知道的事情不少,心裏自然也是憤怒不已,但他沒辦法幹不了皇上,也怕額捏傷心。當然也可能有一點害怕自己也走上哥哥的老路,被廢掉,所以胤禟才會在胤禩成為貝勒迸發出野心後全心全意的支持他。
恐怕胤禟支持胤禩,不單單隻是因為兒時的友誼,也不單單是因為利益,除了對太子胤礽看不順眼外,更有一種想要報複皇上的情感在。
你看重太子想要胤礽繼承皇位,我就偏偏不如你的意。
諾敏甚至有一個猜測,就和很多人支持大阿哥胤褆一樣,或許他們並不是想看見大阿哥胤褆繼承皇位,而隻是想要將太子胤礽拉下寶座而已。胤禟對胤禩的態度以及支持,那至於之後對胤禎的支持,細想起來都讓諾敏有這種感覺。
他或許並不是在刻意在追求榮華富貴,而是在針對所有皇上看好的阿哥,胤礽如此,胤禛也是如此,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和他哥哥胤祺都不是皇上看好的人,他想要毀掉那些“天選”之人。所以即便是某些人失敗了,他也沒有真的狗急跳牆。
恐怕上輩子的皇上也沒有想到,本是一個警告,不但讓一個兒子毀了,一個兒子沒了,還激起了另外一個兒子的逆反心。要不是皇上臉皮厚當機立斷,加上對軍權掌控嚴,恐怕還真會讓其成事。
以前諾敏不了解也不理解這種想法,可後來在成為文學網站的那段日子,諾敏了解了一個詞很貼切“中二病”。
你越是不讓他那啥,他就越要那啥,即便是他迫於壓力不敢那啥,也要奮起一擊打碎你編織好的美夢。
除了當事人之外,其實這事也讓其他阿哥也多多少少的又被刺激到,皇上未免太偏心太子胤礽了。你所在學習上在地位上維護太子一些,大家雖然不平,但多少在冷靜下來也能理解,可像如今這樣誰冒頭就狠狠的不留情的打壓誰,這讓所有心懷大誌的皇子胸口都挨了厚厚的一擊。
不然太子胤礽也不會在皇上三征噶爾丹之後日子過得越來越不舒心,這不單單是因為底下的弟弟都以長大成年封爵在外建府有了自己的勢力,還因為他們因此“覺醒”或者說是醒悟了過來。
一個有反抗思想的貝勒皇子,和一個想要混吃等死的親王皇子,對太子的危險程度那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出現受傷的情況。
當然, 既然是“一般”那麽總有意外會發生.
雖然重活一世,可礙於上輩子地位太低家世不夠, 很多事情的真相諾敏並不清楚, 甚至於都沒有發現那些暗潮湧動。可像胤祺毀容絕了上進之路的大事, 諾敏又怎麽會忘記了。
這件事情並非表麵上看見的那麽簡單, 也並非隻是打壓了郭絡羅氏母子, 更深程度的影響也隻有諾敏這個經曆了“未來”的人才能說得出來。
都說八阿哥胤禩跟著皇上出征噶爾丹是他騰飛的起點, 這話沒錯, 沒有之後皇上冊封他為貝勒的事情, 朝廷內外誰會高看胤禩一眼呀,他也隻能如其他宮女嬪妃生下來的阿哥一樣,隻能在一旁打醬油。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 胤禩的起點是不錯, 可問題是他又不是胤礽是皇上的心肝寶貝,又不像胤俄那樣母族勢力雄厚皇上都得忌憚三分,憑什麽能得到這麽完美的開局?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 皇上封了爵位, 胤禩以十七歲之年被封為貝勒,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他自己和衛氏也得意洋洋,但很快皇上就給了他一巴掌。
前麵就給大家說過了封了郡王貝勒之後, 是要入下五旗然後分家產和人丁的,這東西就和公主的嫁妝一樣,其中是有非常大的貓膩。
但皇上是不會玩這種小兒科的把戲,就像給胤祺指了一個芝麻官的女兒一樣,在不讓自己忌憚的人麵前,皇上從來都是粗暴行事。
是年胤褆和胤祉就領到了郡王的份例,而且這份例可不是一般份例,而是按照康熙十四年冊封親王時候的份例來的,因此他們名為郡王,實際上是親王。
第二年胤禛、胤祺、胤祐三人也領到了貝勒的份例,和胤褆胤祉一樣,三人的份例也實際上提高了一截。
皇上偏心自己兒子,別人再怎麽有意見也不敢說。
可問題是同一時間被冊封為貝勒的胤禩,皇上卻遲遲不批給他的份例,也不給他建府,這不單單讓胤禩難堪,還掐死了他發展勢力的路子,人都出不去,你還敢在皇宮裏在皇上和太子的眼皮子底下拉攏群臣嗎?胤禩又不是大阿哥胤褆有一個外置大腦納蘭明珠。
雖然後麵胤禩借著成親的事情,搬離了皇宮入住了八貝勒府,皇上才給他補齊份例,然而這份例可就沒有之前胤禛等人那麽好了,老老實實的就是貝勒份例,而且還是和胤禟胤俄一起得的。
這也為什麽胤禩在一廢太子被皇上打壓下去後,一點翻身的機會都沒有,隻能轉身支持不是最好人選彼此之間麵和心不和的胤禎。原因就在於胤禩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麽鐵杆心腹,他能成事多虧胤禟和胤俄的支持。
而這兩位會支持胤禩這個包衣奴才所生之子,一方麵的確得力於胤禩自身素質和人格魅力,另外一方麵也就是因為受到康熙三十五年發生的兩件大事的影響——胤祺毀容和宜妃郭絡羅氏的小兒子胤禌病逝。
皇上是不允許,至少在康熙三十五年的時候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動搖威脅到太子胤礽的地位,兩個兒子一死一傷,宜妃郭絡羅氏在激起滔天憤怒的同時,也對唯一一個完好無損的兒子胤禟更加寶貝起來,害怕他走了胤祺的老路,所以後麵才會主動求娶一向不得皇家見待的董鄂氏做九福晉。
但胤禟又不是傻子那個時候他也懂事了,知道的事情不少,心裏自然也是憤怒不已,但他沒辦法幹不了皇上,也怕額捏傷心。當然也可能有一點害怕自己也走上哥哥的老路,被廢掉,所以胤禟才會在胤禩成為貝勒迸發出野心後全心全意的支持他。
恐怕胤禟支持胤禩,不單單隻是因為兒時的友誼,也不單單是因為利益,除了對太子胤礽看不順眼外,更有一種想要報複皇上的情感在。
你看重太子想要胤礽繼承皇位,我就偏偏不如你的意。
諾敏甚至有一個猜測,就和很多人支持大阿哥胤褆一樣,或許他們並不是想看見大阿哥胤褆繼承皇位,而隻是想要將太子胤礽拉下寶座而已。胤禟對胤禩的態度以及支持,那至於之後對胤禎的支持,細想起來都讓諾敏有這種感覺。
他或許並不是在刻意在追求榮華富貴,而是在針對所有皇上看好的阿哥,胤礽如此,胤禛也是如此,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和他哥哥胤祺都不是皇上看好的人,他想要毀掉那些“天選”之人。所以即便是某些人失敗了,他也沒有真的狗急跳牆。
恐怕上輩子的皇上也沒有想到,本是一個警告,不但讓一個兒子毀了,一個兒子沒了,還激起了另外一個兒子的逆反心。要不是皇上臉皮厚當機立斷,加上對軍權掌控嚴,恐怕還真會讓其成事。
以前諾敏不了解也不理解這種想法,可後來在成為文學網站的那段日子,諾敏了解了一個詞很貼切“中二病”。
你越是不讓他那啥,他就越要那啥,即便是他迫於壓力不敢那啥,也要奮起一擊打碎你編織好的美夢。
除了當事人之外,其實這事也讓其他阿哥也多多少少的又被刺激到,皇上未免太偏心太子胤礽了。你所在學習上在地位上維護太子一些,大家雖然不平,但多少在冷靜下來也能理解,可像如今這樣誰冒頭就狠狠的不留情的打壓誰,這讓所有心懷大誌的皇子胸口都挨了厚厚的一擊。
不然太子胤礽也不會在皇上三征噶爾丹之後日子過得越來越不舒心,這不單單是因為底下的弟弟都以長大成年封爵在外建府有了自己的勢力,還因為他們因此“覺醒”或者說是醒悟了過來。
一個有反抗思想的貝勒皇子,和一個想要混吃等死的親王皇子,對太子的危險程度那是完全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