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戶部尚書就把這次要參選的名單交上來了, 可以說這一次是皇上登基以來參選人數最多的一次。上一次皇上選元後都沒有這麽大的陣仗,不少才剛剛十二歲的格格也被塞到了這一屆, 明明下一屆大選才是她們最該當選之年。
這種事情隻要名單一報上去誰會不知道其中的貓膩了, 隻是架不住皇上寵愛太子胤礽了,若不是有規矩隻能八旗參加大選, 皇上恨不得在全國上下主持太子妃挑選儀式了。
直到這裏, 諾敏才清楚了皇上對太子的態度。雖然這輩子太子是沒有上輩子那麽得寵, 但瞧著現在的情況來看皇上也並未因孝襄皇後所幹的事情就恨屋及烏, 怪罪到太子胤礽的頭上。相反, 因為他天賦出色, 讀書學習在眾皇子中是最好的, 皇上此時還真有百年之後將皇位交給太子胤礽的想法。
不過也隻是此時而已。
諾敏原本以為太子妃的事情, 她是插不上手的,也不敢插手,隻暗戳戳的挑選著胤祦的嫡福晉, 沒想到突然在初選後, 有一天皇上來自己宮裏的時候卻問道:“這次大選的秀女中可有愛妃看著覺得好的秀女?”
諾敏一愣,心裏不太清楚皇上的意思,自從大福晉被人下/藥事件之後, 諾敏就越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懂皇上了, 每次麵對皇上總得小心幾分。
皇上這話可不好迴答,不過此時卻不是多想的時候,諾敏笑著說道:“亂花漸欲迷人眼,妾覺得好的秀女皇上未必覺得好, 畢竟這男人和女人看事看人可不一樣。”
“哦!?”皇上來了興趣“這怎麽個不一樣法?”
諾敏迴答:“男人更看重長相和家世,女人更看重性情和管家手段。”
“那愛妃看重了誰?”皇上好奇道。
諾敏卻搖搖頭“妾暫時一個都沒有看上。”
皇上對這個迴答有些驚訝“這事何緣故?朕聽說這一屆的秀女可比以往人數都多,難不成就沒有一個秀女能入愛妃法眼?”
有是有,但諾敏卻不會就這麽說出來,不然皇上那裏還不知道會誤解到什麽地步了。因此諾敏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全天下誰不知道這屆大選皇上要為太子挑選太子妃,人家都巴巴的盯著太子妃的位子了,哪裏瞧得上胤祦嫡福晉的位子,這樣人家的格格,妾可不敢要。妾寧願胤祦媳婦家世低些都行,也不要心裏有異心的。”她才不要選太子胤礽不要的淘汰貨給胤祦做嫡妻了。
上輩子因為皇上取消了今年的大選,因此對於太子妃的人選鬧得比現在還大。至少現在因為孝襄皇後的事情不少異常敏感和精明的人是不會那麽著急著下注的,可上輩子皇上那簡直是無腦寵愛太子,因此全大清隻要家世夠得上年紀相對的,都盯著太子妃的位子。
不說後來成功當上太子妃的瓜爾佳氏,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輩子的三福晉董鄂氏、四福晉烏拉那拉氏、簡親王世子雅爾江阿的嫡福晉瓜爾佳氏等等其實都曾盯著太子妃的位子。
因此這些人嫁給其他人後,心裏都有一段時間沒有扭轉過來,日子過得別扭極了。董鄂氏還算聰明嫁給胤祉後沒多久就迴過了神來抓牢了胤祉,另外幾個就是悲劇了過了一兩年才抱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心態迴過了神來,但那個時候她們的丈夫身邊已經有了得寵的小妾了。
皇上聞言一下子就啞言了,太子妃的吸引力自然是要比三福晉的吸引力強太多了,但他也沒法責備諾敏。畢竟諾敏是真心為了胤祦著想,是一片慈母心,自己設身處地的想想,自己的嫡福晉曾經肖想過太子不說還是別人不要的,其他的都不說光想到這一點,大男人主義發作的皇上就忍受不了。
按照諾敏這個標準來選胤祦的嫡福晉,要不就降低家世要求,因為家世低的人家更有自知之明不會去肖想太子妃的位子,最多也就肖想一下太子身邊側福晉的位子。要不了就推辭一屆,這一屆大選定了太子妃,等著下一屆大選再給胤祦選嫡福晉。
可這樣一來,等著胤祦成親最快都要十八歲了,在古代尤其是皇宮這可真算得上是大年青年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對昭妃母子兩不滿了。天知道在四妃中,皇上可是最寵愛昭妃的,胤祦也是他除了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外最喜愛的兒子。
“別人都想給兒子找一個家世好的嫡福晉,你倒是獨樹一幟。”皇上默默避開了之前那個話題。
諾敏順勢依偎了過去“依著妾的心思自然是恨不得給胤祦找一個天底下最好的嫡福晉,可世界上哪有那麽十全十美的事呀。隻能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一麵,胤祦是皇子阿哥是天底下除了皇上、皇太後和太子外最尊貴的人,再說了這天底下哪一家能比得上愛新覺羅家,既然如此還不如放開家世選一個本性好的管家手段不錯的,隻求他們小夫妻能過的美滿給妾多生幾個大胖小子。”
說完有些低聲道:“再者,如今誰不知道妾的家世,皇上寵愛妾給妾全家抬了旗,可到底在那些世家大族眼裏妾的家世還是上不得台麵,選一個家世好的兒媳婦,妾還真怕到時候壓不住她,讓人看了笑話。”
上輩子衛氏就是沒有壓住八福晉郭絡羅氏,讓整個皇宮的人看了不少笑話。當然其實能當皇子嫡福晉的人智商都不低,像八福晉郭絡羅氏那樣的整個大清就這麽一個,沒人收拾她也是因為大家留著她看好戲的同時還能打擊惠妃、衛氏和胤禩。
皇上想了想覺得諾敏說得有理,這天底下家世再好的人家能比得上愛新覺羅家嗎?這太子妃的人選倒是不用局限在滿洲鑲黃旗和滿洲正黃旗了,其他旗的秀女若是有出色的也可以,正好用來壓製一下日益驕奢淫逸不怎麽聽話的滿洲鑲黃旗和滿洲正黃旗。
“誰敢嫌棄愛妃的家世,愛妃隻管告訴朕,朕來收拾他們。”皇上這話也隻是說著好聽而已,他未必不知道這事,即便是知道了又能怎麽樣?別人鄙視皇上的母族佟家了,他都沒有辦法。
這話也就聽聽罷了,諾敏腦子很冷靜,不過卻還是做出一副感動的模樣來“皇上有這些妾就心滿意足了。”是呀,至少皇上還肯說些好聽的話來哄她,而不是對她冷眼相對。
皇上一笑,隨後說起正事來“朕想讓你在複選的時候幫著看看幾家秀女的品行如何?”
這……這架勢不對吧!
諾敏眼睛微微睜大了些,這節奏是要幫著相看太子妃?
這……
諾敏死都不想,因為上輩子太子妃瓜爾佳氏就是一個悲劇,她悲劇與否不關諾敏的事,諾敏又不是聖母和瓜爾佳氏也沒有什麽關係,自然不會良心發作救她於水火之中,而且在外人看來太子妃可是未來的國母,恐怕人家還樂意得很,自己就不去討那份嫌了。
但這都不是諾敏不想接下此事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上輩子那位太子妃瓜爾佳氏無子呀,她隻生下來一個女兒。而且諾敏自己有小心思在,自然是恨不得上輩子的事情在這輩子重演。但一旦她沾手的這事,到時候太子妃生不出兒子來,皇上和太子肯定都會恨上她的,哪怕最終實際拍板的人是皇上。
然而就這麽拒絕了皇上也不好,雖然皇上不喜後宮幹政,但後宮的事情還是會交給宮妃來打理的,好麵子的皇上是不會明麵上插手後宮宮務的。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皇上的信任,要是拒絕了此事在皇上麵前露了怯,以後再想沾染這種事那可就難上加難了。
想了想諾敏還是決定先應下這事再說,大不了到時候說幾句瓜爾佳氏的壞話,就是她沒有宜男象什麽的,撇清關係就行了。
“不知皇上要妾相看的是哪幾家的秀女?”諾敏問道,這應該就是太子妃候選人名單了。
“鵬春家的格格、蘇常壽家的格格、珠滿家的格格、莽奕祿家的格格、喀西泰家的格格……”皇上一口氣說出好幾家來。
鵬春是上輩子胤祉嫡福晉董鄂氏的阿瑪,現任滿洲正紅旗都統,身上還有一等勇勤公,他的阿瑪是一等公哲爾本,阿法是和碩額駙和碩圖也就是開國五大臣何和禮長子。董鄂氏可謂是名門之後,若不是因為被姓氏連累了,說不一定太子妃還真會是她。
蘇常壽是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之一蘇克薩哈的幼子,滿洲正白旗人,現在繼承了蘇克薩哈爵位在滿洲正白旗裏非常有說話力。他也有短缺的地方,就是蘇常壽和納蘭明珠以及惠妃都是納喇氏而且還是同一族,之前蘇常壽也又向著納蘭明珠靠攏,隻是因為身上沒有實職隻有爵位才逃過一劫。
珠滿隸滿洲正白旗,姓瓜爾佳氏,沒前麵那幾位家世厚,但他在三藩之亂上立了大功被皇上提拔為護軍參領,比起前麵兩位,他可是皇上的心腹。
莽奕祿姓富察氏,就是一直到乾隆朝都一直牛逼的富察家的人,不過他雖然是富察氏底蘊雄厚,但現在當的官職卻不討喜,現在任著蒙古鑲白旗都統,這可沒其他人有優勢。
喀西泰不是滿洲八大姓氏,而是更牛逼的覺羅氏,這可是與宗室有血緣關係的遠枝,腰上可以係紅帶子。喀西泰是滿洲正黃旗人,他阿瑪希爾根為大清江山南征北戰,以前給太/宗皇帝當做護衛,天聰間就以軍功授牛錄章京世職。順治朝也是戰功赫赫,到皇上這裏打三藩有他打沙俄還有他,最後年老病逝,可以說對大清對皇上忠心耿耿。
……
由此可能看得出來皇上對太子妃人選還真是慎之又慎,諾敏知道結果都有些吃醋了,就更不要說那些不知道結果的,簡直是羨慕嫉妒恨。
這種事情隻要名單一報上去誰會不知道其中的貓膩了, 隻是架不住皇上寵愛太子胤礽了,若不是有規矩隻能八旗參加大選, 皇上恨不得在全國上下主持太子妃挑選儀式了。
直到這裏, 諾敏才清楚了皇上對太子的態度。雖然這輩子太子是沒有上輩子那麽得寵, 但瞧著現在的情況來看皇上也並未因孝襄皇後所幹的事情就恨屋及烏, 怪罪到太子胤礽的頭上。相反, 因為他天賦出色, 讀書學習在眾皇子中是最好的, 皇上此時還真有百年之後將皇位交給太子胤礽的想法。
不過也隻是此時而已。
諾敏原本以為太子妃的事情, 她是插不上手的,也不敢插手,隻暗戳戳的挑選著胤祦的嫡福晉, 沒想到突然在初選後, 有一天皇上來自己宮裏的時候卻問道:“這次大選的秀女中可有愛妃看著覺得好的秀女?”
諾敏一愣,心裏不太清楚皇上的意思,自從大福晉被人下/藥事件之後, 諾敏就越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懂皇上了, 每次麵對皇上總得小心幾分。
皇上這話可不好迴答,不過此時卻不是多想的時候,諾敏笑著說道:“亂花漸欲迷人眼,妾覺得好的秀女皇上未必覺得好, 畢竟這男人和女人看事看人可不一樣。”
“哦!?”皇上來了興趣“這怎麽個不一樣法?”
諾敏迴答:“男人更看重長相和家世,女人更看重性情和管家手段。”
“那愛妃看重了誰?”皇上好奇道。
諾敏卻搖搖頭“妾暫時一個都沒有看上。”
皇上對這個迴答有些驚訝“這事何緣故?朕聽說這一屆的秀女可比以往人數都多,難不成就沒有一個秀女能入愛妃法眼?”
有是有,但諾敏卻不會就這麽說出來,不然皇上那裏還不知道會誤解到什麽地步了。因此諾敏歎了一口氣說道:“這全天下誰不知道這屆大選皇上要為太子挑選太子妃,人家都巴巴的盯著太子妃的位子了,哪裏瞧得上胤祦嫡福晉的位子,這樣人家的格格,妾可不敢要。妾寧願胤祦媳婦家世低些都行,也不要心裏有異心的。”她才不要選太子胤礽不要的淘汰貨給胤祦做嫡妻了。
上輩子因為皇上取消了今年的大選,因此對於太子妃的人選鬧得比現在還大。至少現在因為孝襄皇後的事情不少異常敏感和精明的人是不會那麽著急著下注的,可上輩子皇上那簡直是無腦寵愛太子,因此全大清隻要家世夠得上年紀相對的,都盯著太子妃的位子。
不說後來成功當上太子妃的瓜爾佳氏,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輩子的三福晉董鄂氏、四福晉烏拉那拉氏、簡親王世子雅爾江阿的嫡福晉瓜爾佳氏等等其實都曾盯著太子妃的位子。
因此這些人嫁給其他人後,心裏都有一段時間沒有扭轉過來,日子過得別扭極了。董鄂氏還算聰明嫁給胤祉後沒多久就迴過了神來抓牢了胤祉,另外幾個就是悲劇了過了一兩年才抱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心態迴過了神來,但那個時候她們的丈夫身邊已經有了得寵的小妾了。
皇上聞言一下子就啞言了,太子妃的吸引力自然是要比三福晉的吸引力強太多了,但他也沒法責備諾敏。畢竟諾敏是真心為了胤祦著想,是一片慈母心,自己設身處地的想想,自己的嫡福晉曾經肖想過太子不說還是別人不要的,其他的都不說光想到這一點,大男人主義發作的皇上就忍受不了。
按照諾敏這個標準來選胤祦的嫡福晉,要不就降低家世要求,因為家世低的人家更有自知之明不會去肖想太子妃的位子,最多也就肖想一下太子身邊側福晉的位子。要不了就推辭一屆,這一屆大選定了太子妃,等著下一屆大選再給胤祦選嫡福晉。
可這樣一來,等著胤祦成親最快都要十八歲了,在古代尤其是皇宮這可真算得上是大年青年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對昭妃母子兩不滿了。天知道在四妃中,皇上可是最寵愛昭妃的,胤祦也是他除了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外最喜愛的兒子。
“別人都想給兒子找一個家世好的嫡福晉,你倒是獨樹一幟。”皇上默默避開了之前那個話題。
諾敏順勢依偎了過去“依著妾的心思自然是恨不得給胤祦找一個天底下最好的嫡福晉,可世界上哪有那麽十全十美的事呀。隻能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一麵,胤祦是皇子阿哥是天底下除了皇上、皇太後和太子外最尊貴的人,再說了這天底下哪一家能比得上愛新覺羅家,既然如此還不如放開家世選一個本性好的管家手段不錯的,隻求他們小夫妻能過的美滿給妾多生幾個大胖小子。”
說完有些低聲道:“再者,如今誰不知道妾的家世,皇上寵愛妾給妾全家抬了旗,可到底在那些世家大族眼裏妾的家世還是上不得台麵,選一個家世好的兒媳婦,妾還真怕到時候壓不住她,讓人看了笑話。”
上輩子衛氏就是沒有壓住八福晉郭絡羅氏,讓整個皇宮的人看了不少笑話。當然其實能當皇子嫡福晉的人智商都不低,像八福晉郭絡羅氏那樣的整個大清就這麽一個,沒人收拾她也是因為大家留著她看好戲的同時還能打擊惠妃、衛氏和胤禩。
皇上想了想覺得諾敏說得有理,這天底下家世再好的人家能比得上愛新覺羅家嗎?這太子妃的人選倒是不用局限在滿洲鑲黃旗和滿洲正黃旗了,其他旗的秀女若是有出色的也可以,正好用來壓製一下日益驕奢淫逸不怎麽聽話的滿洲鑲黃旗和滿洲正黃旗。
“誰敢嫌棄愛妃的家世,愛妃隻管告訴朕,朕來收拾他們。”皇上這話也隻是說著好聽而已,他未必不知道這事,即便是知道了又能怎麽樣?別人鄙視皇上的母族佟家了,他都沒有辦法。
這話也就聽聽罷了,諾敏腦子很冷靜,不過卻還是做出一副感動的模樣來“皇上有這些妾就心滿意足了。”是呀,至少皇上還肯說些好聽的話來哄她,而不是對她冷眼相對。
皇上一笑,隨後說起正事來“朕想讓你在複選的時候幫著看看幾家秀女的品行如何?”
這……這架勢不對吧!
諾敏眼睛微微睜大了些,這節奏是要幫著相看太子妃?
這……
諾敏死都不想,因為上輩子太子妃瓜爾佳氏就是一個悲劇,她悲劇與否不關諾敏的事,諾敏又不是聖母和瓜爾佳氏也沒有什麽關係,自然不會良心發作救她於水火之中,而且在外人看來太子妃可是未來的國母,恐怕人家還樂意得很,自己就不去討那份嫌了。
但這都不是諾敏不想接下此事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上輩子那位太子妃瓜爾佳氏無子呀,她隻生下來一個女兒。而且諾敏自己有小心思在,自然是恨不得上輩子的事情在這輩子重演。但一旦她沾手的這事,到時候太子妃生不出兒子來,皇上和太子肯定都會恨上她的,哪怕最終實際拍板的人是皇上。
然而就這麽拒絕了皇上也不好,雖然皇上不喜後宮幹政,但後宮的事情還是會交給宮妃來打理的,好麵子的皇上是不會明麵上插手後宮宮務的。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皇上的信任,要是拒絕了此事在皇上麵前露了怯,以後再想沾染這種事那可就難上加難了。
想了想諾敏還是決定先應下這事再說,大不了到時候說幾句瓜爾佳氏的壞話,就是她沒有宜男象什麽的,撇清關係就行了。
“不知皇上要妾相看的是哪幾家的秀女?”諾敏問道,這應該就是太子妃候選人名單了。
“鵬春家的格格、蘇常壽家的格格、珠滿家的格格、莽奕祿家的格格、喀西泰家的格格……”皇上一口氣說出好幾家來。
鵬春是上輩子胤祉嫡福晉董鄂氏的阿瑪,現任滿洲正紅旗都統,身上還有一等勇勤公,他的阿瑪是一等公哲爾本,阿法是和碩額駙和碩圖也就是開國五大臣何和禮長子。董鄂氏可謂是名門之後,若不是因為被姓氏連累了,說不一定太子妃還真會是她。
蘇常壽是康熙初年輔政四大臣之一蘇克薩哈的幼子,滿洲正白旗人,現在繼承了蘇克薩哈爵位在滿洲正白旗裏非常有說話力。他也有短缺的地方,就是蘇常壽和納蘭明珠以及惠妃都是納喇氏而且還是同一族,之前蘇常壽也又向著納蘭明珠靠攏,隻是因為身上沒有實職隻有爵位才逃過一劫。
珠滿隸滿洲正白旗,姓瓜爾佳氏,沒前麵那幾位家世厚,但他在三藩之亂上立了大功被皇上提拔為護軍參領,比起前麵兩位,他可是皇上的心腹。
莽奕祿姓富察氏,就是一直到乾隆朝都一直牛逼的富察家的人,不過他雖然是富察氏底蘊雄厚,但現在當的官職卻不討喜,現在任著蒙古鑲白旗都統,這可沒其他人有優勢。
喀西泰不是滿洲八大姓氏,而是更牛逼的覺羅氏,這可是與宗室有血緣關係的遠枝,腰上可以係紅帶子。喀西泰是滿洲正黃旗人,他阿瑪希爾根為大清江山南征北戰,以前給太/宗皇帝當做護衛,天聰間就以軍功授牛錄章京世職。順治朝也是戰功赫赫,到皇上這裏打三藩有他打沙俄還有他,最後年老病逝,可以說對大清對皇上忠心耿耿。
……
由此可能看得出來皇上對太子妃人選還真是慎之又慎,諾敏知道結果都有些吃醋了,就更不要說那些不知道結果的,簡直是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