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開海禁的事情商量拖到後, 太皇太後的孝期也除了,又到了年底。因為是除服後的第一個新年, 皇上示意內務府和四妃要辦的喜慶一些, 倒是給後宮平添了幾分喜色。
諾敏這一年心情很不錯,因為那三子一女都沒有出生被蝴蝶掉了, 即便是明年她們運氣好懷上了, 可時辰不對未來自然也不一樣了, 能不能養大, 能不能平安生下來都不確定了起來。
頭上沒有了一座大山, 縱然皇上的被害幻想症很嚴重, 但還是鬆了一口氣。再加上邊境還算平穩, 因此過了新年, 皇上開始往享樂方麵發展。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造江南山水修建一座奢華離宮,親自取名日:“暢春園”, 作為他在夏日避暑、郊外尋歡作樂、風花雪月的場所。
因為這事禦史又是一番鬧騰, 一般來說隻有昏君才會新建皇宮供起享樂,而明君雖然也會享樂,但一般都不會這樣大張旗鼓完全是明擺著告訴天下人自己要用你們的稅捐享樂。
不過皇上也有話說, 他修建暢春園不是為了自己享樂, 而是北京的夏天實在是讓人受不了,而且他們滿人入關後很容易感染疫病,他這是為了以防萬一了,免得又像順治末年那樣一旦皇宮爆發疫病, 裏麵的人隻能灰溜溜的逃出皇宮住在小屋子裏。
無論是昏君還是明君,一般情況下皇上要幹什麽沒人能阻撓得了,尤其是手握大權兵權的皇上,因此禦史鬧了幾天後這事就不了了之了,暢春園依然按時開始動工修建。
暢春園修好還有一段時間,因此皇上不免就要找一些新樂子,天天睡後宮女人這不叫什麽新樂子。有人就給皇上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南巡。
這說起南巡,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隋煬帝楊廣的南巡,這貨可就是在南巡的途中丟了命亡了國,因此這事被人提出來後,反對的人更多!雖然南巡這事最先提出來的時候目的的確是為了皇上享樂,但等著提出來後皇上一細思,覺得這事利大於弊。
為了鞏固政權,滿人沒少幹出滅絕人寰的事情來,揚州大/屠/殺什麽的可不止一例,三藩之亂和台灣的鄭家軍反攻大/陸,雖然表麵上是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可細想來更多的卻是漢人和滿人的矛盾。
這一次算是他們滿人贏了,可下一次了?
皇上縱然對自己極為有信心,可總有被害幻想症的他,對於自己的後代可沒信心,他恨不得自己將所有的事情都幹完了將所有的前明餘孽都掃清了,讓大清能夠萬古長存。
當然這樣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人總得有一個目標不是,皇上現在就朝著這方麵努力著。於是他發現南巡這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件好事。
一直到去年初,大清為鞏固政/權而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才告結束。至此,明末清初以來的戰爭進行了半個世紀,連年的戰爭使得人口急劇減少,土地大量荒蕪,經濟蕭條,恢複與發展生產已成為當務之急。
以己度人,他現在沒什麽大事威脅到自己的政/權了都開始預備著享樂,那現在平定了戰亂,老百姓也有這方麵的追求。當然像他這樣直接大手筆的修園子肯定不可能,但每天都能吃上肉過年能穿上花衣服就是老百姓的追求了。皇上明白到能否發展生產直接關係到政局的穩定,於是這南巡要是安排的好做幾場秀,就有促進生產安撫民心的作用。
除了這事之外,還有一件很是要緊的事,那就是:治理黃河。
當時黃河從河南開封南下,經徐州、宿遷入海,黃河與運河在蘇北的清河縣相交,淮河、雎水流入洪澤湖內,也在清河縣瀉入黃河。那裏河流交錯,水情複雜,經常泛濫,河南、安徽、江蘇、山東數省受害不斷。
以前忙著鞏固政/權沒空理會這個,黃河流雲泛濫後,皇上也隻能撥些銀子下來。清初貪汙沒那麽嚴重,因此雖然少,但大部分還是用到了實處,但都是治標不治本,黃河每年該泛濫的時候依然在泛濫。
皇上此時可不是晚年的時候那麽好糊弄,銀子撥下去不見成果,是人都清楚其中必然有貓膩!朱元璋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大家高壓強壓那一套是行不通的,水至清則無魚,皇上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明白是明白底下的人也不能太過分了不是,每年咬緊牙關那麽多銀子撥下去,皇上也的去看看到底修成什麽樣了黃河泛濫到底泛濫成什麽模樣,有沒有被糊弄。
這兩個理由挺高大上的,尤其是對於河道上的那點貓膩,滿人官員或許不清楚但漢人官員卻都心知肚明,這會兒皇上說要查,也沒人敢說不許查,敢說這話的人都是傻子早腦袋搬家了。
南巡這事不單朝廷上議論紛紛,後宮也是一片鬧騰。既然是南巡不是打戰,那帶她們宮妃出去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以往東巡塞外的時候皇上也不是沒有帶宮妃出巡過,想想江南的景色想想陪皇上出去的寓意,後妃們頓時沸騰了。
隻有諾敏知道,第一次南巡後宮嬪妃都沒份,上輩子皇上是帶著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南巡的,後宮嬪妃和皇子一個都沒有帶。這輩子雖然沒了太皇太後,但她可不認為皇上會帶後宮嬪妃出去,因為第一次的寓意不一樣,皇上可是打著正事的招牌南巡的,帶了後宮嬪妃後就完全不一樣了。皇太後可能這次南巡都沒座位,就更不用說她們這些在外人眼裏的小妾了。
下江南一去一迴怎麽得也的三四個月,若能去這三四個月可謂是獨寵,可算得上是最好懷上龍嗣的時機,後宮嬪妃們又怎麽會不心動了。所謂心動就要行動,瞧著後宮其他人為了爭名額爭得頭破血流,諾敏心裏一陣暗爽,這些人爭得在厲害也是白費功夫。
別說皇上不會帶宮妃去南巡,就算是帶宮妃了,也沒想獨寵的事情,沿途的官員哪一個沒準備家世清白的絕色等著皇上呀!去了,不但被後宮裏的嬪妃記恨,還會吃一路的酸水。除了能見見和皇宮裏不一樣的景色外,諾敏真沒覺得跟著皇上去南巡有什麽好處,當然要是能去她還是不會拒絕的。
煙花三月皇上就提出了南巡的想法,可一直折騰到豔陽高照的七八月都還沒折騰完,後宮嬪妃們都眼巴巴的盯著這事,旁敲側擊多了倒是讓皇上不喜起來。
有下江南這事調著,這一段時間後宮倒是風平浪靜的很,大家都想去都在掙皇上的印象分,就在這和平和諧的時候,一個消息打破了這平靜。
庶妃那拉氏爆出有三個月身孕來!
這位庶妃那拉氏不是之前給皇上生了兩個兒子都夭折了的倒黴貨,而是之前大選入宮的居住在延禧宮的庶妃那拉氏。這位庶妃那拉氏因為之前那位入宮後並未得到多少皇上的寵愛,不過顧忌她身後代表的家族,偶爾還是會招寢。
可誰也沒有想到在眾人眼裏毫無威脅的庶妃那拉氏竟然會是太皇太後孝期後第一個爆出懷孕的人,實在是讓人羨慕嫉妒恨,真是會咬人的狗不會叫。
諾敏讓碧雲送去賀禮,那拉氏這一胎應該就是和碩純愨公主了吧!那拉氏來勢洶洶,惠妃納喇氏又怎麽可能無動於衷,雖然誰都知道兩方是兩家人,可問題是這兩方都正在爭著姓氏領頭羊的地位。
因為惠妃因為納蘭明珠現在納喇氏勝出了,他們自然不會願意看見那拉氏逆襲成功,也因此庶妃那拉氏布上了前輩的後塵,生了女兒沒多久就失寵了,女兒也身子不好出嫁生子後就早早去世,從那時起庶妃那拉氏更透明了,反倒是她女婿很是耀眼,不但給自己的妻子掙取了“固倫公主”的封號,還讓那拉氏被冊封為通嬪。
想到這裏諾敏突然眼前一亮,庶妃那拉氏的女婿是博爾濟吉特策棱,博爾濟吉特策棱是成吉思汗嫡裔蒙古喀爾喀部人。康熙二十七年準噶爾部台吉噶爾丹舉兵侵入喀爾喀,康熙三十一年博爾濟吉特策棱偕祖母格楚勒哈屯﹑弟恭格喇布坦投奔清朝。其後尚公主授貝子品級、和碩額駙,從征準噶爾有功。雍正間,以軍功進封多羅郡王、和碩親王,雍正十年光顯寺之戰賜號“超勇”,乾隆十五年卒。
這人活的夠長,不但有勇有謀還是蒙古少數從一而終擁護大清的人,不但從一而終於大清也從一而終於感情,上輩子和碩純愨公主去逝後博爾濟吉特策棱終生未娶,這在蒙古首領中很少見,而且他還有一個閃亮的招牌他是成/吉/思/汗的世孫。
博爾濟吉特策棱是康熙十一年生的,比和碩純愨公主大了十三歲有餘,當年漠北不穩,宗室又沒有身份對等年紀合適的格格,因此皇上隻能將和碩純愨公主嫁給了他,誰讓前麵的幾個公主不是嫁了就是已經訂親了。反正庶妃那拉氏和和碩純愨公主也不受寵,皇上自然不會顧及她們的感受。
泰芬比他小四歲,又向往能快意騎馬奔騰,這博爾濟吉特策棱倒不失為一個好的額駙人選。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喀爾喀屬於漠北蒙古,也就是最苦逼的外蒙古,那裏各種衝突頻繁,天氣也不好。
不過得寵的公主大半年住在京城都沒人說什麽,以泰芬現在的情況,日後在京城建個公主府並不是什麽難事。
諾敏這一年心情很不錯,因為那三子一女都沒有出生被蝴蝶掉了, 即便是明年她們運氣好懷上了, 可時辰不對未來自然也不一樣了, 能不能養大, 能不能平安生下來都不確定了起來。
頭上沒有了一座大山, 縱然皇上的被害幻想症很嚴重, 但還是鬆了一口氣。再加上邊境還算平穩, 因此過了新年, 皇上開始往享樂方麵發展。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造江南山水修建一座奢華離宮,親自取名日:“暢春園”, 作為他在夏日避暑、郊外尋歡作樂、風花雪月的場所。
因為這事禦史又是一番鬧騰, 一般來說隻有昏君才會新建皇宮供起享樂,而明君雖然也會享樂,但一般都不會這樣大張旗鼓完全是明擺著告訴天下人自己要用你們的稅捐享樂。
不過皇上也有話說, 他修建暢春園不是為了自己享樂, 而是北京的夏天實在是讓人受不了,而且他們滿人入關後很容易感染疫病,他這是為了以防萬一了,免得又像順治末年那樣一旦皇宮爆發疫病, 裏麵的人隻能灰溜溜的逃出皇宮住在小屋子裏。
無論是昏君還是明君,一般情況下皇上要幹什麽沒人能阻撓得了,尤其是手握大權兵權的皇上,因此禦史鬧了幾天後這事就不了了之了,暢春園依然按時開始動工修建。
暢春園修好還有一段時間,因此皇上不免就要找一些新樂子,天天睡後宮女人這不叫什麽新樂子。有人就給皇上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南巡。
這說起南巡,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隋煬帝楊廣的南巡,這貨可就是在南巡的途中丟了命亡了國,因此這事被人提出來後,反對的人更多!雖然南巡這事最先提出來的時候目的的確是為了皇上享樂,但等著提出來後皇上一細思,覺得這事利大於弊。
為了鞏固政權,滿人沒少幹出滅絕人寰的事情來,揚州大/屠/殺什麽的可不止一例,三藩之亂和台灣的鄭家軍反攻大/陸,雖然表麵上是地方和中央的矛盾,可細想來更多的卻是漢人和滿人的矛盾。
這一次算是他們滿人贏了,可下一次了?
皇上縱然對自己極為有信心,可總有被害幻想症的他,對於自己的後代可沒信心,他恨不得自己將所有的事情都幹完了將所有的前明餘孽都掃清了,讓大清能夠萬古長存。
當然這樣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人總得有一個目標不是,皇上現在就朝著這方麵努力著。於是他發現南巡這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件好事。
一直到去年初,大清為鞏固政/權而進行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才告結束。至此,明末清初以來的戰爭進行了半個世紀,連年的戰爭使得人口急劇減少,土地大量荒蕪,經濟蕭條,恢複與發展生產已成為當務之急。
以己度人,他現在沒什麽大事威脅到自己的政/權了都開始預備著享樂,那現在平定了戰亂,老百姓也有這方麵的追求。當然像他這樣直接大手筆的修園子肯定不可能,但每天都能吃上肉過年能穿上花衣服就是老百姓的追求了。皇上明白到能否發展生產直接關係到政局的穩定,於是這南巡要是安排的好做幾場秀,就有促進生產安撫民心的作用。
除了這事之外,還有一件很是要緊的事,那就是:治理黃河。
當時黃河從河南開封南下,經徐州、宿遷入海,黃河與運河在蘇北的清河縣相交,淮河、雎水流入洪澤湖內,也在清河縣瀉入黃河。那裏河流交錯,水情複雜,經常泛濫,河南、安徽、江蘇、山東數省受害不斷。
以前忙著鞏固政/權沒空理會這個,黃河流雲泛濫後,皇上也隻能撥些銀子下來。清初貪汙沒那麽嚴重,因此雖然少,但大部分還是用到了實處,但都是治標不治本,黃河每年該泛濫的時候依然在泛濫。
皇上此時可不是晚年的時候那麽好糊弄,銀子撥下去不見成果,是人都清楚其中必然有貓膩!朱元璋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大家高壓強壓那一套是行不通的,水至清則無魚,皇上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明白是明白底下的人也不能太過分了不是,每年咬緊牙關那麽多銀子撥下去,皇上也的去看看到底修成什麽樣了黃河泛濫到底泛濫成什麽模樣,有沒有被糊弄。
這兩個理由挺高大上的,尤其是對於河道上的那點貓膩,滿人官員或許不清楚但漢人官員卻都心知肚明,這會兒皇上說要查,也沒人敢說不許查,敢說這話的人都是傻子早腦袋搬家了。
南巡這事不單朝廷上議論紛紛,後宮也是一片鬧騰。既然是南巡不是打戰,那帶她們宮妃出去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以往東巡塞外的時候皇上也不是沒有帶宮妃出巡過,想想江南的景色想想陪皇上出去的寓意,後妃們頓時沸騰了。
隻有諾敏知道,第一次南巡後宮嬪妃都沒份,上輩子皇上是帶著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南巡的,後宮嬪妃和皇子一個都沒有帶。這輩子雖然沒了太皇太後,但她可不認為皇上會帶後宮嬪妃出去,因為第一次的寓意不一樣,皇上可是打著正事的招牌南巡的,帶了後宮嬪妃後就完全不一樣了。皇太後可能這次南巡都沒座位,就更不用說她們這些在外人眼裏的小妾了。
下江南一去一迴怎麽得也的三四個月,若能去這三四個月可謂是獨寵,可算得上是最好懷上龍嗣的時機,後宮嬪妃們又怎麽會不心動了。所謂心動就要行動,瞧著後宮其他人為了爭名額爭得頭破血流,諾敏心裏一陣暗爽,這些人爭得在厲害也是白費功夫。
別說皇上不會帶宮妃去南巡,就算是帶宮妃了,也沒想獨寵的事情,沿途的官員哪一個沒準備家世清白的絕色等著皇上呀!去了,不但被後宮裏的嬪妃記恨,還會吃一路的酸水。除了能見見和皇宮裏不一樣的景色外,諾敏真沒覺得跟著皇上去南巡有什麽好處,當然要是能去她還是不會拒絕的。
煙花三月皇上就提出了南巡的想法,可一直折騰到豔陽高照的七八月都還沒折騰完,後宮嬪妃們都眼巴巴的盯著這事,旁敲側擊多了倒是讓皇上不喜起來。
有下江南這事調著,這一段時間後宮倒是風平浪靜的很,大家都想去都在掙皇上的印象分,就在這和平和諧的時候,一個消息打破了這平靜。
庶妃那拉氏爆出有三個月身孕來!
這位庶妃那拉氏不是之前給皇上生了兩個兒子都夭折了的倒黴貨,而是之前大選入宮的居住在延禧宮的庶妃那拉氏。這位庶妃那拉氏因為之前那位入宮後並未得到多少皇上的寵愛,不過顧忌她身後代表的家族,偶爾還是會招寢。
可誰也沒有想到在眾人眼裏毫無威脅的庶妃那拉氏竟然會是太皇太後孝期後第一個爆出懷孕的人,實在是讓人羨慕嫉妒恨,真是會咬人的狗不會叫。
諾敏讓碧雲送去賀禮,那拉氏這一胎應該就是和碩純愨公主了吧!那拉氏來勢洶洶,惠妃納喇氏又怎麽可能無動於衷,雖然誰都知道兩方是兩家人,可問題是這兩方都正在爭著姓氏領頭羊的地位。
因為惠妃因為納蘭明珠現在納喇氏勝出了,他們自然不會願意看見那拉氏逆襲成功,也因此庶妃那拉氏布上了前輩的後塵,生了女兒沒多久就失寵了,女兒也身子不好出嫁生子後就早早去世,從那時起庶妃那拉氏更透明了,反倒是她女婿很是耀眼,不但給自己的妻子掙取了“固倫公主”的封號,還讓那拉氏被冊封為通嬪。
想到這裏諾敏突然眼前一亮,庶妃那拉氏的女婿是博爾濟吉特策棱,博爾濟吉特策棱是成吉思汗嫡裔蒙古喀爾喀部人。康熙二十七年準噶爾部台吉噶爾丹舉兵侵入喀爾喀,康熙三十一年博爾濟吉特策棱偕祖母格楚勒哈屯﹑弟恭格喇布坦投奔清朝。其後尚公主授貝子品級、和碩額駙,從征準噶爾有功。雍正間,以軍功進封多羅郡王、和碩親王,雍正十年光顯寺之戰賜號“超勇”,乾隆十五年卒。
這人活的夠長,不但有勇有謀還是蒙古少數從一而終擁護大清的人,不但從一而終於大清也從一而終於感情,上輩子和碩純愨公主去逝後博爾濟吉特策棱終生未娶,這在蒙古首領中很少見,而且他還有一個閃亮的招牌他是成/吉/思/汗的世孫。
博爾濟吉特策棱是康熙十一年生的,比和碩純愨公主大了十三歲有餘,當年漠北不穩,宗室又沒有身份對等年紀合適的格格,因此皇上隻能將和碩純愨公主嫁給了他,誰讓前麵的幾個公主不是嫁了就是已經訂親了。反正庶妃那拉氏和和碩純愨公主也不受寵,皇上自然不會顧及她們的感受。
泰芬比他小四歲,又向往能快意騎馬奔騰,這博爾濟吉特策棱倒不失為一個好的額駙人選。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喀爾喀屬於漠北蒙古,也就是最苦逼的外蒙古,那裏各種衝突頻繁,天氣也不好。
不過得寵的公主大半年住在京城都沒人說什麽,以泰芬現在的情況,日後在京城建個公主府並不是什麽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