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跟我去店裏看一看?
重生90之漫漫尋子路 作者:明珠之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羅兩家人吃過晚飯後,羅老太爺又十分熱情地邀請孫老爺子參觀家裏的書房,兩個老頭說著自己在各自優勢領域的趣事、心得,相談甚歡。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晚上九點多。直到羅長耕上樓喊羅老太爺要休息了,他才依依不舍地放孫家祖孫三代人離開,並約定第二天接著聊。
迴去的路上,孫老爺子顯得很高興,覺得自己這一趟真是沒白來。
到了孫愛民的出租屋之後,因為一下子多了三口人,因此顯得擁擠了一些。
不過都是一家人,也沒有那麽多講究。現在是十月中旬,天氣不冷不熱。況且孫愛民知道父親跟兩個哥哥要來,早就提前買好了軍綠色床墊,還有幾床被子,打地鋪也不會冷。
對於睡覺的問題,孫老爺子被安排跟小兒子、小孫子住一個房間,爺孫倆睡床,孫愛民打地鋪。
另一個房間,孫愛軍跟孫愛國睡在床上,孫琦跟李海生則在客廳裏打地鋪。
關上房門後,孫老爺子先是將已經困得有些睜不開眼的小孫勉給哄睡了,他自己卻是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就跟孫愛民聊起了天。
“小勉最近跟羅老中醫學得怎麽樣?我看這孩子學得還挺起勁兒,不喊苦,不喊累,像咱們孫家人。”老爺子開口說道。提起這個小孫子,心裏歡喜的不得了,滿心滿眼都是驕傲。
孫愛民笑道:“羅老也沒少誇他,說他有天賦,又努力,是個學中醫的好苗子。這條路不是一般人能堅持下來的,趁著羅老身子骨還硬朗,但願他能多學一些本事迴來。
對了,爸,你今天跟羅家人打交道有什麽想法沒有?這迴能打消顧慮了吧?”
孫老爺子迴道:“從今天的接觸來看,這一家人都還不錯。尤其是羅老太爺,這麽大年紀了還沒閑著學習,真是讓人佩服,難怪人家能成為遠近聞名的老中醫。小勉這孩子能有幸成為他的徒弟,福氣還在後頭呢!”
孫愛民應道:“所以說小勉也算是因禍得福了,要不是因為那件事,咱們也沒有緣分遇到羅老中醫。我的感覺,咱家那個寶貝交給他們準沒錯。
不過咱們這件事不能偷偷地做,得光明正大 地去辦,讓躲在暗裏的人知道,這個寶貝不在咱們家了,別再想方設法跟咱們過不去。”
孫老爺子想了一下,說道:“那樣會不會給羅家人帶來麻煩?”
孫愛民解釋道:“爸,我這兩天又想了一下,咱們這東西不是有謄抄本嗎?把謄抄本拿出來給羅老中醫去研究,至於原本古籍,敲鑼打鼓地交給國家。
它在咱們手裏就是廢紙,也是禍根,可是交上去了,那就是古董,是文化瑰寶。咱們冒著風險在動蕩年代把它保留了下來,不應該讓它繼續留在黑暗裏,應該讓它重見天日,發光發熱。”
聽孫愛民這樣一說,孫老爺子不禁變得心潮澎湃,被他二叔惦記,要拿去賣給敵國的寶貝,他們不但護住了,現在還能讓它得到傳承,實在是一件稱得上光宗耀祖的大事件了。
現在的孫老爺子已經完全打消了顧慮,想著這件事要盡快著手才行。從老家到馬坊市,折騰了一整天,那套十餘斤重的寶貝就在他胸前掛了一天,可是把它累的夠嗆。現在他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要是不趕緊把東西送出去,他是別想睡一個踏實覺了。
第二天早上不到四點鍾,孫琦就跟李海生出了門,騎著三輪車去批發市場采購一天食材,為今天的營業做準備。
飯店現在在當地招了兩個小工,一個作為幫廚,負責食材的清洗和初步處理等工作,還有一個是洗碗工。
兩人買好菜送到飯店後,大概六點多鍾,可以迴家睡個迴籠覺,等到十點多鍾開門營業,他們再去店裏幹活。
現在,李海生跟著孫愛民學習了一段時間,已經有幾十道能夠拿得出手的菜品,孫琦從小跟著長輩們學習,廚藝自然比李海生要強上不少,可以做一些難度更大、對廚師功力要求更高的菜品。
現在,一切都步入了正軌,李海生雖然還沒有完全出徒,但是已經有了不少的長進,孫愛民也開始逐漸放手,從最初的演示講解,逐漸過渡到了監督指導。
他想,等過段時間這兩個小年輕能夠將這家飯店給撐起來,他就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孫老爺子因為昨天路上勞累,加上跟孫愛民聊天到了很晚,早上起的有些晚,等他起床的時候,孫愛民已經帶兒子吃完飯,送他去上學了。孫琦跟李海生則已經迴到出租屋補覺了。
等孫愛民迴來之後,孫老爺子跟孫愛國、孫愛軍已經吃完了飯,洗幹淨了碗筷。
“爸,大哥,二哥,昨天到的太晚了,沒來得及去飯店。今天跟我去店裏看一看?”孫愛民對幾人說道。
這也是他們這次行程的目的之一,想要看看孫愛民的小店到底是個什麽樣子,經營地如何。
飯店離出租屋也不算遠,幾人依然是步行過去。九點鍾到了飯店,還沒開始正式開門營業,現在店裏隻有兩個小工在忙碌。
這間飯店的麵積有一百多平,不算大,但是布置的很雅致,是根據袁潔給的設計圖紙進行裝修的,跟這個年代大眾化的裝修風格有很大的出入。
門口臨街用大塊玻璃做了玻璃窗,行人路過的時候,店內情況盡收眼底,很容易吸人眼球。而且這樣的設計讓店內光線更好,能很好地提升食客就餐時的環境體驗感。
桌椅都是很有質感的實木材質,是孫愛民專門找木匠打製的。除了一些四人座的方桌之外,還有幾張適合多人就餐的可旋轉大圓桌。
這種桌子現在還比較少見,孫老爺子幾人見到後感覺很是新奇。
“不錯,不錯,還是城裏新鮮物件兒多,咱們總窩在家裏那一畝三分地,思想見識都跟城裏人脫節了。”孫老爺子東瞅瞅,西看看,感慨地跟大兒子、二兒子說道。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晚上九點多。直到羅長耕上樓喊羅老太爺要休息了,他才依依不舍地放孫家祖孫三代人離開,並約定第二天接著聊。
迴去的路上,孫老爺子顯得很高興,覺得自己這一趟真是沒白來。
到了孫愛民的出租屋之後,因為一下子多了三口人,因此顯得擁擠了一些。
不過都是一家人,也沒有那麽多講究。現在是十月中旬,天氣不冷不熱。況且孫愛民知道父親跟兩個哥哥要來,早就提前買好了軍綠色床墊,還有幾床被子,打地鋪也不會冷。
對於睡覺的問題,孫老爺子被安排跟小兒子、小孫子住一個房間,爺孫倆睡床,孫愛民打地鋪。
另一個房間,孫愛軍跟孫愛國睡在床上,孫琦跟李海生則在客廳裏打地鋪。
關上房門後,孫老爺子先是將已經困得有些睜不開眼的小孫勉給哄睡了,他自己卻是翻來覆去睡不著,索性就跟孫愛民聊起了天。
“小勉最近跟羅老中醫學得怎麽樣?我看這孩子學得還挺起勁兒,不喊苦,不喊累,像咱們孫家人。”老爺子開口說道。提起這個小孫子,心裏歡喜的不得了,滿心滿眼都是驕傲。
孫愛民笑道:“羅老也沒少誇他,說他有天賦,又努力,是個學中醫的好苗子。這條路不是一般人能堅持下來的,趁著羅老身子骨還硬朗,但願他能多學一些本事迴來。
對了,爸,你今天跟羅家人打交道有什麽想法沒有?這迴能打消顧慮了吧?”
孫老爺子迴道:“從今天的接觸來看,這一家人都還不錯。尤其是羅老太爺,這麽大年紀了還沒閑著學習,真是讓人佩服,難怪人家能成為遠近聞名的老中醫。小勉這孩子能有幸成為他的徒弟,福氣還在後頭呢!”
孫愛民應道:“所以說小勉也算是因禍得福了,要不是因為那件事,咱們也沒有緣分遇到羅老中醫。我的感覺,咱家那個寶貝交給他們準沒錯。
不過咱們這件事不能偷偷地做,得光明正大 地去辦,讓躲在暗裏的人知道,這個寶貝不在咱們家了,別再想方設法跟咱們過不去。”
孫老爺子想了一下,說道:“那樣會不會給羅家人帶來麻煩?”
孫愛民解釋道:“爸,我這兩天又想了一下,咱們這東西不是有謄抄本嗎?把謄抄本拿出來給羅老中醫去研究,至於原本古籍,敲鑼打鼓地交給國家。
它在咱們手裏就是廢紙,也是禍根,可是交上去了,那就是古董,是文化瑰寶。咱們冒著風險在動蕩年代把它保留了下來,不應該讓它繼續留在黑暗裏,應該讓它重見天日,發光發熱。”
聽孫愛民這樣一說,孫老爺子不禁變得心潮澎湃,被他二叔惦記,要拿去賣給敵國的寶貝,他們不但護住了,現在還能讓它得到傳承,實在是一件稱得上光宗耀祖的大事件了。
現在的孫老爺子已經完全打消了顧慮,想著這件事要盡快著手才行。從老家到馬坊市,折騰了一整天,那套十餘斤重的寶貝就在他胸前掛了一天,可是把它累的夠嗆。現在他是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要是不趕緊把東西送出去,他是別想睡一個踏實覺了。
第二天早上不到四點鍾,孫琦就跟李海生出了門,騎著三輪車去批發市場采購一天食材,為今天的營業做準備。
飯店現在在當地招了兩個小工,一個作為幫廚,負責食材的清洗和初步處理等工作,還有一個是洗碗工。
兩人買好菜送到飯店後,大概六點多鍾,可以迴家睡個迴籠覺,等到十點多鍾開門營業,他們再去店裏幹活。
現在,李海生跟著孫愛民學習了一段時間,已經有幾十道能夠拿得出手的菜品,孫琦從小跟著長輩們學習,廚藝自然比李海生要強上不少,可以做一些難度更大、對廚師功力要求更高的菜品。
現在,一切都步入了正軌,李海生雖然還沒有完全出徒,但是已經有了不少的長進,孫愛民也開始逐漸放手,從最初的演示講解,逐漸過渡到了監督指導。
他想,等過段時間這兩個小年輕能夠將這家飯店給撐起來,他就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孫老爺子因為昨天路上勞累,加上跟孫愛民聊天到了很晚,早上起的有些晚,等他起床的時候,孫愛民已經帶兒子吃完飯,送他去上學了。孫琦跟李海生則已經迴到出租屋補覺了。
等孫愛民迴來之後,孫老爺子跟孫愛國、孫愛軍已經吃完了飯,洗幹淨了碗筷。
“爸,大哥,二哥,昨天到的太晚了,沒來得及去飯店。今天跟我去店裏看一看?”孫愛民對幾人說道。
這也是他們這次行程的目的之一,想要看看孫愛民的小店到底是個什麽樣子,經營地如何。
飯店離出租屋也不算遠,幾人依然是步行過去。九點鍾到了飯店,還沒開始正式開門營業,現在店裏隻有兩個小工在忙碌。
這間飯店的麵積有一百多平,不算大,但是布置的很雅致,是根據袁潔給的設計圖紙進行裝修的,跟這個年代大眾化的裝修風格有很大的出入。
門口臨街用大塊玻璃做了玻璃窗,行人路過的時候,店內情況盡收眼底,很容易吸人眼球。而且這樣的設計讓店內光線更好,能很好地提升食客就餐時的環境體驗感。
桌椅都是很有質感的實木材質,是孫愛民專門找木匠打製的。除了一些四人座的方桌之外,還有幾張適合多人就餐的可旋轉大圓桌。
這種桌子現在還比較少見,孫老爺子幾人見到後感覺很是新奇。
“不錯,不錯,還是城裏新鮮物件兒多,咱們總窩在家裏那一畝三分地,思想見識都跟城裏人脫節了。”孫老爺子東瞅瞅,西看看,感慨地跟大兒子、二兒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