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端午,許禾和許老四就準備去沙溪村了。除了給許家眾人準備的節禮,許禾另外給許老三和即將進門的新嫂子準備了一份新婚禮物,是一套繡了百合的紅色絲綢床上用品。另外給張巧芬準備了一份金耳飾,不是許禾小氣不願意準備更值錢,隻是考慮到她畢竟是出嫁女,許家還有幾位嫂子肯定也會準備給新人的見麵禮,她沒有必要去壓過嫂子來顯出自己。


    棠州到安陽縣的路,許禾一家和許老四一行人都是走熟了的,甚至路上打尖住店的夥計都記得他們了,走的也是很悠然放鬆。唯有許岱和秀娥兩個孩子頗有些不自在。


    雖說早已經知道他們親爹要再娶了,但真到了這時候,心裏還是忐忑的,許禾與許老四怎麽會看不出來,但這種事兒,他們說再多,也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隻能等他們自己想通了。


    到達許家這一天,離許老三的婚宴還有兩天,見著許禾與許老四迴家,許家眾人都高興的不行。


    幾個嫂子好幾個月沒見著兒子女兒了,也都想念的很,許二嫂拉著秀麗,許四嫂拉著秀紅,秀娥被許大嫂拉了過去,娘幾個湊一起說話,許大嫂就感慨,“還別說,這幾個丫頭這迴去棠州讀了一段時間的書,這人看著真是不一樣了,我也說不上來,就是感覺更精神了些,娘,你說是不是?”


    許老娘笑眯眯的點頭,解決了三兒子的婚事,她老人家人逢喜事精神爽,正在興頭上呢,聽了大兒媳的話,還真仔細看了幾個丫頭,然後認真點頭,“可不就是,要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秀才家的姑娘,而不是獵戶家的姑娘呢。”


    許禾心中了然,這其實也是唬人的,學識這種東西要靠勤學苦讀去積累,但像禮儀規矩卻可以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再加上長期處在一個氛圍裏,可以速成,唬人是沒問題的。書院裏的禮學這門課最先教的就是日常行為禮儀,這麽一段時間的教習練習,學生的理解能力再差,也能練出肌肉記憶了。


    許二嫂尤其高興,家裏秀慧作為大姐已經出嫁,接下來就到了她女兒秀麗。以往不顯,如今她敢說這村子裏,就沒幾個女孩子比她家秀麗更出色了。想到往後每人踏破門的場景,許二嫂美的笑出了聲,十分推崇書院,“不說日後能學到什麽,就說現在這樣子,這書院就值得去。”


    都是有兒有女的人,也看出了許二嫂的念頭,隻能說這就是婦人們最實在真實的想法,如今送女兒去書院的,大多都是為了學門手藝,將來在婚嫁市場更占優勢,這也說不上好與不好。送孩子們來書院的是父母,可將孩子們教成什麽樣,卻在於夫子。


    孩子們迴了家,就像魚兒進了水,更自在了,不是姑姑家和書院裏不好,不過是家裏更熟悉罷了。小夥伴們聚集在一起玩耍,因著許老三的婚事,家裏準備了不少零嘴點心,孩子們拿些出去分給小夥伴,立馬就能聚集一票人一起玩遊戲。宋瑜宋瑾大了幾歲,許家的孩子們也多了見識,知道的遊戲花樣也就更多了,就是待在家中,也能聽到孩子們玩鬧叫喊的聲音,一時之間,倒是讓沙溪村熱鬧的不行。


    許禾屬於孩子該玩的時候絕對不會多插手的家長,孩子們玩他們的,她就被許老娘拉去說私房話了。在許老娘心裏,閨女自來比幾個兒子聰慧,這些年又在棠州,多了見識,就更不一樣了,於是遇事兒就愛和閨女嘮嗑,“之前不是和你說過張家的情況,就剩下巧芬和她侄子張添,這張添年紀和秀娥相仿,當時我請了人偷偷去問巧芬的時候,她其實還是放不下她侄子,不想嫁人。但張添那孩子懂事,知道再耽誤下去,他姑姑怕是真要做一輩子老姑娘了,硬是說服了他姑姑嫁人。那孩子還和我請去的媒人保證,往後他自己就能養自己,絕對不拖累未來姑父一家。”


    “那這孩子是不錯,懂得感恩,知道他姑姑的不容易,也有骨氣。”許禾實話實說,不過也知道許老娘說這話肯定不是單純為了聽她表揚張添的,親母女也沒什麽不能說的,就問她,“您是覺得不好意思?想要將張添接來家裏住?”


    許老娘卻是有些心軟,但又覺得事情不是這麽辦的,“我也拿不定主意,孩子是好孩子,從小跟著他姑姑相依為命的,如今也才十一二歲,真要一個人守著張家那兩間破屋子,咱們哪裏狠得下心,就是他姑姑也肯定放不下的。”


    許禾搖搖頭,“娘,人的感情要通過相處才能養出來,新嫂子和她侄子不僅是血脈親人,更是相依為命多年,感情並非咱們能比,若他們姑侄兩都到了家裏,肯定相處起來也更自然親近。您現在覺得孩子可憐,可到時候,您會不會又覺得新嫂子和侄子感情更好,反而對待咱們家像是外人,又看不慣新嫂子和他侄子了?再說了,阿岱和秀娥如今大多在棠州不在家中,別人見了,也不會說是家裏的孩子在棠州學本事,反而自以為是的猜測,有了後爹就有了後娘,三哥寧願養新媳婦的侄子,也不養親兒女。”最怕的就是,兩個孩子會不會也這麽以為呢?就算一開始說明白了,可時間長了,兩個孩子瞧著後娘的侄子和他們親爹日夜相處,難道就不會忐忑嗎?


    許老娘瞪她閨女,不服氣的嘟囔,“你娘我是這麽不講理的人嗎?”但她也明白了閨女的未盡之意。


    許禾輕笑一聲,安慰老太太,“娘,不是我不信您,而是人心不該試探。不說這個原因,就說張添這孩子,我雖未曾見過,可聽秀娥說起過,也聽您說了,這孩子被他姑姑教得好,家貧卻有骨氣,這樣的孩子,讓他來家中寄人籬下的生活,就算咱們家願意善待,在孩子那裏,也並非好事。”


    “哎,說的也是,咱們家雖說不是大富大貴,但比起張家卻好多了,困境裏長出來的脊梁,若是被咱們家自以為的好意壓彎了,才是造孽呢。”許老娘歎氣,她年紀大了,心軟,但並不是不懂人情世故,“這半路夫妻本就不易,我本想考慮得周全一些,也讓你三哥和新媳婦更從容一些”


    養兒方知父母恩,許老娘今年冬天就六十了,在這個時代,算是少有的長壽了,就算是在許禾前世,也是老人家了,這麽大年紀了,操心的還是兒女,許禾也體貼老太太的為母之心,想了想,提出了一個建議,“娘,與其將孩子帶到家中來養,不如等新嫂子進門了,和新嫂子商量商量,讓他跟著四哥。一則,讓孩子跟著四哥學一學做生意的事情,往後咱們給些銀錢,讓他自己做些小生意,這日子也就慢慢立起來了,就是他沒有這個天分,去了棠州,也能慢慢尋摸到他能做的想做的事情;二則,張添和阿岱的年紀差的也不多,都是單純的孩子,日常一起相處,感情也更容易培養出來。新嫂子見了孩子們感情好,又見咱們家誠心待她侄子,也會更用心對待阿岱和秀娥。”


    許老娘覺得這主意不錯,可又擔心,“你四哥那小鋪子,能養這麽多人嗎?我看他帶了咱家三個孩子去了,這縣裏的鋪子我也不是沒見過,掌櫃的加上夥計,也就二三人,養這麽些人,還能有賺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市井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餅曲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餅曲奇並收藏穿越市井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