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許老四跟許禾說道:“我看孫家這親事,不太成。”
許禾是知道許老四與孫家的交往不多的,也不知怎麽突然就說出這麽一句話來,“四哥這話怎麽說的?”
許老四最近常在外麵跑,鋪子裏有許嶺和許崇守著,他偶爾過去看一眼就行,跑多了,認識的人就多了,最近認識了一個專門跑鄉下賣東西的李姓貨郎。許老四正對跑商這事情好奇呢,覺得這走街串巷的貨郎雖然跟南北往來的商隊沒辦法比,但不都是賣貨嘛,總有相似的地方。於是頭腦一熱,就跟著人家貨郎一起行動了。好在也知道不能砸人家李貨郎的生意,他隻拿了自家鋪子裏的貨物去賣,但是鄉下人家,自己養雞養鴨的不少,再說了,舍得買肉吃的也不多,生意是沒做成兩單,但卻聽了不少的鄉村趣事。
“那錢家本家就在離棠州城不遠的高錢村,這村子住的不是姓錢的就是姓高的人家,錢家在那裏也算是大戶。說是老祖宗也是讀書人,在這裏安家的時候,也置辦了不少的田地,供養後代子孫讀書也是足夠的。哪裏知道這後輩沒出息,祖業都敗的差不多了,說是讀書人,結果家裏養了一堆手不能提的老爺少爺,卻連個秀才能沒有。”許老四將自己聽到的事跡當做談資說給妹妹和兩個滿臉好奇的外甥聽,“我和李貨郎跑了幾次高錢村,尤其是李貨郎,他跑得多,和村子裏不少人都熟悉了,說起話來也隨意。這錢家在村子裏的口碑不好,男人沒有擔當,女人仗著家裏是讀書人家,很有幾分看不起村裏其他人的樣子。我聽那村子裏的婦人說,錢大郎的祖母,是個很有心機手段的老太太,家裏幾個兒媳,在她麵前,那是服服帖帖的,說是這幾個兒媳背後都盼著老太太早點去陪地下的大姑子呢。你說,孫家這姑娘,就是錢家大姑子的女兒,這老太太對兒媳不好,那這兒媳還不有樣學樣,對著新進門的孫媳,又能有多好。”
為了證明自己的話不虛,許老四又將自己聽到的錢家的一些是非說了出來,以證明自己並非胡說。像什麽,錢家的小兒媳,愛貪小便宜,手腳還不幹淨,以前不知道她的性格,村裏不少人家被順走了不少東西,如今隻要看到這人往家裏來,都要將好東西給收起來的。再有錢家的老二,看著斯斯文文的讀書人,卻迷上了賭錢,雖說沒有往賭坊裏鑽,但經常聚集一群混子賭錢耍,氣得他媳婦天天喊著和離。
還有錢家的老大,竟是和村裏某個俏寡婦不清不楚。而錢老大的媳婦,也就是錢大郎的親娘,知道後,出手那叫一個又狠又快。直接抓破了兩人密會,將俏寡婦扒了衣裳,好多人都看見了。出了這事兒,那俏寡婦的娘家臉上過不去,撐不起腰,夫家也不願意再養著她,婆家娘家合著一起,直接將人遠嫁到山裏去了。
說完許老四才反應過來,不該當著孩子的麵說這種事情,撓了撓臉,看著宋瑜和宋瑾兩個孩子幹淨的大眼睛,不好意思的憨笑著,“剛才舅舅說的這些,都是胡說的,你們兩就當沒聽見。”
這掩耳盜鈴的,許禾看了都想笑,搖了搖頭,“得了,這些事情不管真假,孫舉人作為錢家的女婿,隻會更清楚。既然將女兒嫁過去了,我看他也不像是要和女兒斷親的樣子,自然會想法子壓製錢家人。咱們這些外人,半路聽來的是非,當個閑話聽了就行了,也管不著人家怎麽過的。”
“是這個理,我看你和孫家的舉人太太關係好,但這事兒咱們外人實在摻和不著,”許老四就是典型的小家主人思想,隻要顧好自己的家庭就行,其他的,幫親戚朋友可以,但絕不多管閑事。
許禾也沒想摻和孫家的事情,她最多也就是安慰一下吳慧雲而已,她又不是聖母,文秀也不是她的女兒或者親戚,好與不好的,暫且輪不到她說話呢。
孫家這邊的親事過了兩天,苗家這邊的新孫子的百日宴就到了,宋瑜和宋瑾都要讀書,許禾也沒讓孩子請假,直接帶著金管家出門了。
苗家住在棠州北城這邊,這裏也是很多棠州大商戶聚居的地方,靠近主街,就覺得異常熱鬧繁華,等到了居民住宅,又覺得和東西兩邊不一樣,房屋更加寬闊精致。
苗家在棠州雖然隻是中等人家,但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卻不小,中軸線上五進的院子,東西兩邊也帶了跨院,有個大花園子,亭台樓閣,色色不缺。
家裏的仆從也多,但家中主人管家能力強,仆從多而不亂。許禾帶著金管家拿著帖子上了門,招待她的就是苗家的太太,也就是這次宴席主角的祖母。
苗太太並非隻專注家中內務的管家婆角色,反而因為本人能力出色,和丈夫一起經營家中產業,做得有聲有色,在外頗有幾分女諸葛的名聲。許禾談生意的時候,也更多地是同苗太太來往,這不,兩人一見麵,苗太太就熱情的迎了上來,“許娘子來了,怎麽不帶著你家的孩子?上次見了你家的小姑娘小郎君,我都羨慕壞了,聰慧有禮,我都想讓我家大兒媳好好跟你學學怎麽教孩子呢!”
金管家提著禮物,另有仆從帶著他安置,許禾就著苗太太伸過來的手挽著她,笑著寒暄,“孩子今日讀書,學塾沒有放假,我便自己過來了。兩個小娃娃,哪裏當得這麽誇獎,我看貴府的大奶奶就是少有的賢惠人,我向她請教才是正理。”
生意上的往來,說的多是些好聽的場麵話,你來我往的,說幾句就停歇了。苗太太還要繼續去招唿其他上門的客人,將許禾送到二兒媳身邊,讓二兒媳幫忙招待一下。
許禾與苗家的二兒媳隻打過一個照麵,知道她是張家的庶女,就是棠州聞名的張家染坊,這張家是棠州數一數二的大商戶,即便是庶女,底氣也並非一般小戶人家的姑娘能比。
“往日隻聽婆婆說起與許娘子做生意的事情,如今見到真人,才覺得聞名不如見麵呢!”這位出身張家的苗二奶奶很是熱情,這位長得也好看,嬌小玲瓏的身段,一雙大眼睛,笑起來還有酒窩,是個十足的甜姐兒。
饒是許禾對這種商業吹捧已經免疫,看到苗二奶奶那張臉,也不由得心情暢快起來,“苗太太人體貼,她嘴裏啊,就沒有不好的人。見到二奶奶,我才是大吃一驚呢,苗太太眼光好,選兒媳都比別人家出色。”
苗二奶奶眉開眼笑,隻覺得這人實在是會說話,“我看許娘子也沒比我大多少,也別二奶奶的叫我了,我閨名丹瓊,許娘子叫我丹瓊就好了。”
許禾雖然覺得這位對她的態度有點熱情過頭,但想著兩人過往確實沒什麽直接的交集,張家不缺錢,她也沒什麽讓人惦記的,便也順水推舟應了下來,看看這位打的什麽主意,“丹瓊,是個好名字,人如其名。”
張丹瓊也喜歡自己的名字,“這是我父親取的名字,我也喜歡。”張丹瓊的父親,是張家的大爺,祖父便是張家那位非常有能為的老爺子,“許娘子怕是覺得我這人活潑過了頭,其實說來,我是有一樁生意想與許娘子合作。”
張丹瓊雖然出身張家,張家可以說是棠州首富,並不缺錢。但張家人多,嫡出庶出的,嫡脈旁支的,越是大家族,家族聯係就越緊密,人口多,每個人能分到的就有限。她一個庶女,雖然在家還算得寵,但上有嫡母嫡出的兄弟姐妹,一旁同為庶出的兄弟姐妹也不少,輪到她出嫁的時候,嫁妝不算少,但也沒有別人想得那麽多。嫁到了苗家,丈夫是老二,以後肯定是要分家的,嫂子出身陸家,陸家與張家門戶相當,她也無意與大哥大嫂爭家產,想要日後分家了過得更好,也就隻能自己想辦法去經營了。
雖然不知道張丹瓊為何想與她做生意,但許禾並沒有直接拒絕,若真是合法賺錢的生意,她沒有理由不做,“這還真讓我好奇了,想與你合作做生意的人,我想肯定是不少的,怎麽偏偏找了我?”
“我這生意還真的非許娘子不可。”張丹瓊眼波流轉,很有幾分巧笑嫣然的樣子,解釋道:“我出嫁的時候,我父親給我陪嫁了一個小莊子,莊子不大,但有一個好處,便是莊子裏有個天然的溫泉,離棠州也不算太遠。我一直都在想如何經營這莊子呢,若隻是靠著莊子裏那點田地山林賺個幾貫錢,說出來也不怕人笑,我是看不上的。但是想要賺更多的錢,又該怎麽經營呢?”
“想來想去,我便想著,同陸家的百花園一樣,我將莊子改建一下,專門用來接待女客。一個可以泡溫泉,對女人來說,還是很受歡迎的。另一個,我便想到了許娘子做的那些胭脂水粉。”張丹瓊指了指自己的臉蛋,語氣滿是讚賞,“我如今用的脂粉麵膏,都是許娘子的工坊做出來的,雖說價格高,但效果是真的很不錯。棠州的有錢人家不少,願意花錢消遣的婦人更是多,所以我想著,我提供場地,許娘子的工坊那邊,能不能做出新的脂粉脂膏,專門提供給我的溫泉莊子這邊的,隻有來莊子花了錢的客人才能夠享用。甚至可以找一些會按摩,會裝扮的婦人來服侍,這價格上,完全可以定的高一點,賺頭肯定不少。許娘子覺得這門生意能不能做?”
這不就是初級的美容院嘛,許禾覺得這生意其實是能做的,甚至做好了,錢絕對不少賺的。這麽一下想,心裏就有七分的意動了,還不待許禾迴話,周圍坐著的另一位婦人,苗家的三奶奶出聲了,“我說你們兩嘀嘀咕咕的,說了好半天話了,二嫂,你也不介紹介紹。”
張丹瓊也看出許禾有些心動,便低聲說了句:“咱們過後再談,許娘子可以多想想,等忙完我侄子的百歲宴,我去找許娘子說說話。”同許禾交待完,張丹瓊這才揚起笑臉,對著這位進門不久的三弟妹說道:“這是伊人妝的東家許娘子,我們兩聊的都是生意經,看你們小姑娘家家的,又不愛聽這些,這才沒打攪你們聊天呢。”
苗家這位三奶奶是秀才家的姑娘,跟著家裏的父兄讀了書,性子有些清高,還真有點隻愛書香不理銅臭的模樣。聽張丹瓊說他們在談生意,臉上閃過一絲不以為然,不過聽到許禾是伊人妝的許娘子,倒是又有了兩分興趣。畢竟如今伊人妝的胭脂水粉,在棠州的女人心中絕對是排第一位的,就是愛讀書的姑娘,也不代表不愛漂亮,“竟是伊人妝的東家,我們可是久仰了,伊人妝的胭脂水粉,我們都愛用呢。”
也不等許禾和張丹瓊再說什麽,這一群成了親沒成親的年輕女孩,就又開始談起了胭脂水粉,衣裳首飾,氣氛又熱鬧起來。張丹瓊對著許禾聳聳肩,這位三弟妹就這麽個爛漫的性格,她也習慣了,“時間也不早了,讓她們自己聊著,咱們兩先去入席。”
許禾也想和張丹瓊再聊聊生意上的事情,便跟著她先去入席了。席間熱鬧,說話有時候都聽不見,其實也不是好談生意的地方,許禾便放下這個話題,反正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談成的,隻當自己是純來做客的,認認真真品嚐起苗家的宴席來。
苗家雖說比不得張家,但論財富,遠非孫家能比,從宴席的菜色上,也可見一斑。食材的選用也高檔不少,很多許禾隻在書上見過的菜色,今兒個倒是真正吃上了,能在古人食譜上流傳千古的,味道自己有獨特之處。總的來說,這一次宴會,許禾完全沒有白來,既給自己找到了一樁潛在的生意,又品嚐了以前沒吃過的美食。覺得味道不錯的,許禾都在心裏記了下來,打算迴家讓方嫂子和鄭三梅也試一試,若能做出來,也給家裏的孩子嚐一嚐。
苗家的宴會告一段落,許禾還沒有等到張丹瓊來找她,孫家這邊就已經準備好出發去京都了,接到消息的許禾,一大早起來,就讓廚房做了不少合適帶在路上吃的食物,味道好又能存放,方嫂子做的壇子菜,鄭三梅做的肉鮓,還有最近廚房新研究的肉醬等等。
從棠州到京都,走水路更方便,但迴路停靠沒有那麽及時,所以物資供應商就沒那麽方便了,許禾想著多帶一些食物,供應不及的時候,也能應急一下。
去孫家送行的時候,許禾沒有帶宋瑜宋瑾,隻帶了尤樹安,讓他幫忙扛東西,到的時候,孫文秀和錢大郎也到了,除了他們,還有巷子裏其他街坊,都是知道孫家要去京都,過來送行的。
許禾特地看了孫文秀,這姑娘不知道是不是成親了,真有長進了,臉上除了不舍,倒是看不出什麽來。許禾也沒有多待,將東西留給吳慧雲,叮囑了幾句出行注意安全,就離開了。剩下的時間,還是留給他們自家人多說說話才是,畢竟這一走,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相聚了。
許禾是知道許老四與孫家的交往不多的,也不知怎麽突然就說出這麽一句話來,“四哥這話怎麽說的?”
許老四最近常在外麵跑,鋪子裏有許嶺和許崇守著,他偶爾過去看一眼就行,跑多了,認識的人就多了,最近認識了一個專門跑鄉下賣東西的李姓貨郎。許老四正對跑商這事情好奇呢,覺得這走街串巷的貨郎雖然跟南北往來的商隊沒辦法比,但不都是賣貨嘛,總有相似的地方。於是頭腦一熱,就跟著人家貨郎一起行動了。好在也知道不能砸人家李貨郎的生意,他隻拿了自家鋪子裏的貨物去賣,但是鄉下人家,自己養雞養鴨的不少,再說了,舍得買肉吃的也不多,生意是沒做成兩單,但卻聽了不少的鄉村趣事。
“那錢家本家就在離棠州城不遠的高錢村,這村子住的不是姓錢的就是姓高的人家,錢家在那裏也算是大戶。說是老祖宗也是讀書人,在這裏安家的時候,也置辦了不少的田地,供養後代子孫讀書也是足夠的。哪裏知道這後輩沒出息,祖業都敗的差不多了,說是讀書人,結果家裏養了一堆手不能提的老爺少爺,卻連個秀才能沒有。”許老四將自己聽到的事跡當做談資說給妹妹和兩個滿臉好奇的外甥聽,“我和李貨郎跑了幾次高錢村,尤其是李貨郎,他跑得多,和村子裏不少人都熟悉了,說起話來也隨意。這錢家在村子裏的口碑不好,男人沒有擔當,女人仗著家裏是讀書人家,很有幾分看不起村裏其他人的樣子。我聽那村子裏的婦人說,錢大郎的祖母,是個很有心機手段的老太太,家裏幾個兒媳,在她麵前,那是服服帖帖的,說是這幾個兒媳背後都盼著老太太早點去陪地下的大姑子呢。你說,孫家這姑娘,就是錢家大姑子的女兒,這老太太對兒媳不好,那這兒媳還不有樣學樣,對著新進門的孫媳,又能有多好。”
為了證明自己的話不虛,許老四又將自己聽到的錢家的一些是非說了出來,以證明自己並非胡說。像什麽,錢家的小兒媳,愛貪小便宜,手腳還不幹淨,以前不知道她的性格,村裏不少人家被順走了不少東西,如今隻要看到這人往家裏來,都要將好東西給收起來的。再有錢家的老二,看著斯斯文文的讀書人,卻迷上了賭錢,雖說沒有往賭坊裏鑽,但經常聚集一群混子賭錢耍,氣得他媳婦天天喊著和離。
還有錢家的老大,竟是和村裏某個俏寡婦不清不楚。而錢老大的媳婦,也就是錢大郎的親娘,知道後,出手那叫一個又狠又快。直接抓破了兩人密會,將俏寡婦扒了衣裳,好多人都看見了。出了這事兒,那俏寡婦的娘家臉上過不去,撐不起腰,夫家也不願意再養著她,婆家娘家合著一起,直接將人遠嫁到山裏去了。
說完許老四才反應過來,不該當著孩子的麵說這種事情,撓了撓臉,看著宋瑜和宋瑾兩個孩子幹淨的大眼睛,不好意思的憨笑著,“剛才舅舅說的這些,都是胡說的,你們兩就當沒聽見。”
這掩耳盜鈴的,許禾看了都想笑,搖了搖頭,“得了,這些事情不管真假,孫舉人作為錢家的女婿,隻會更清楚。既然將女兒嫁過去了,我看他也不像是要和女兒斷親的樣子,自然會想法子壓製錢家人。咱們這些外人,半路聽來的是非,當個閑話聽了就行了,也管不著人家怎麽過的。”
“是這個理,我看你和孫家的舉人太太關係好,但這事兒咱們外人實在摻和不著,”許老四就是典型的小家主人思想,隻要顧好自己的家庭就行,其他的,幫親戚朋友可以,但絕不多管閑事。
許禾也沒想摻和孫家的事情,她最多也就是安慰一下吳慧雲而已,她又不是聖母,文秀也不是她的女兒或者親戚,好與不好的,暫且輪不到她說話呢。
孫家這邊的親事過了兩天,苗家這邊的新孫子的百日宴就到了,宋瑜和宋瑾都要讀書,許禾也沒讓孩子請假,直接帶著金管家出門了。
苗家住在棠州北城這邊,這裏也是很多棠州大商戶聚居的地方,靠近主街,就覺得異常熱鬧繁華,等到了居民住宅,又覺得和東西兩邊不一樣,房屋更加寬闊精致。
苗家在棠州雖然隻是中等人家,但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卻不小,中軸線上五進的院子,東西兩邊也帶了跨院,有個大花園子,亭台樓閣,色色不缺。
家裏的仆從也多,但家中主人管家能力強,仆從多而不亂。許禾帶著金管家拿著帖子上了門,招待她的就是苗家的太太,也就是這次宴席主角的祖母。
苗太太並非隻專注家中內務的管家婆角色,反而因為本人能力出色,和丈夫一起經營家中產業,做得有聲有色,在外頗有幾分女諸葛的名聲。許禾談生意的時候,也更多地是同苗太太來往,這不,兩人一見麵,苗太太就熱情的迎了上來,“許娘子來了,怎麽不帶著你家的孩子?上次見了你家的小姑娘小郎君,我都羨慕壞了,聰慧有禮,我都想讓我家大兒媳好好跟你學學怎麽教孩子呢!”
金管家提著禮物,另有仆從帶著他安置,許禾就著苗太太伸過來的手挽著她,笑著寒暄,“孩子今日讀書,學塾沒有放假,我便自己過來了。兩個小娃娃,哪裏當得這麽誇獎,我看貴府的大奶奶就是少有的賢惠人,我向她請教才是正理。”
生意上的往來,說的多是些好聽的場麵話,你來我往的,說幾句就停歇了。苗太太還要繼續去招唿其他上門的客人,將許禾送到二兒媳身邊,讓二兒媳幫忙招待一下。
許禾與苗家的二兒媳隻打過一個照麵,知道她是張家的庶女,就是棠州聞名的張家染坊,這張家是棠州數一數二的大商戶,即便是庶女,底氣也並非一般小戶人家的姑娘能比。
“往日隻聽婆婆說起與許娘子做生意的事情,如今見到真人,才覺得聞名不如見麵呢!”這位出身張家的苗二奶奶很是熱情,這位長得也好看,嬌小玲瓏的身段,一雙大眼睛,笑起來還有酒窩,是個十足的甜姐兒。
饒是許禾對這種商業吹捧已經免疫,看到苗二奶奶那張臉,也不由得心情暢快起來,“苗太太人體貼,她嘴裏啊,就沒有不好的人。見到二奶奶,我才是大吃一驚呢,苗太太眼光好,選兒媳都比別人家出色。”
苗二奶奶眉開眼笑,隻覺得這人實在是會說話,“我看許娘子也沒比我大多少,也別二奶奶的叫我了,我閨名丹瓊,許娘子叫我丹瓊就好了。”
許禾雖然覺得這位對她的態度有點熱情過頭,但想著兩人過往確實沒什麽直接的交集,張家不缺錢,她也沒什麽讓人惦記的,便也順水推舟應了下來,看看這位打的什麽主意,“丹瓊,是個好名字,人如其名。”
張丹瓊也喜歡自己的名字,“這是我父親取的名字,我也喜歡。”張丹瓊的父親,是張家的大爺,祖父便是張家那位非常有能為的老爺子,“許娘子怕是覺得我這人活潑過了頭,其實說來,我是有一樁生意想與許娘子合作。”
張丹瓊雖然出身張家,張家可以說是棠州首富,並不缺錢。但張家人多,嫡出庶出的,嫡脈旁支的,越是大家族,家族聯係就越緊密,人口多,每個人能分到的就有限。她一個庶女,雖然在家還算得寵,但上有嫡母嫡出的兄弟姐妹,一旁同為庶出的兄弟姐妹也不少,輪到她出嫁的時候,嫁妝不算少,但也沒有別人想得那麽多。嫁到了苗家,丈夫是老二,以後肯定是要分家的,嫂子出身陸家,陸家與張家門戶相當,她也無意與大哥大嫂爭家產,想要日後分家了過得更好,也就隻能自己想辦法去經營了。
雖然不知道張丹瓊為何想與她做生意,但許禾並沒有直接拒絕,若真是合法賺錢的生意,她沒有理由不做,“這還真讓我好奇了,想與你合作做生意的人,我想肯定是不少的,怎麽偏偏找了我?”
“我這生意還真的非許娘子不可。”張丹瓊眼波流轉,很有幾分巧笑嫣然的樣子,解釋道:“我出嫁的時候,我父親給我陪嫁了一個小莊子,莊子不大,但有一個好處,便是莊子裏有個天然的溫泉,離棠州也不算太遠。我一直都在想如何經營這莊子呢,若隻是靠著莊子裏那點田地山林賺個幾貫錢,說出來也不怕人笑,我是看不上的。但是想要賺更多的錢,又該怎麽經營呢?”
“想來想去,我便想著,同陸家的百花園一樣,我將莊子改建一下,專門用來接待女客。一個可以泡溫泉,對女人來說,還是很受歡迎的。另一個,我便想到了許娘子做的那些胭脂水粉。”張丹瓊指了指自己的臉蛋,語氣滿是讚賞,“我如今用的脂粉麵膏,都是許娘子的工坊做出來的,雖說價格高,但效果是真的很不錯。棠州的有錢人家不少,願意花錢消遣的婦人更是多,所以我想著,我提供場地,許娘子的工坊那邊,能不能做出新的脂粉脂膏,專門提供給我的溫泉莊子這邊的,隻有來莊子花了錢的客人才能夠享用。甚至可以找一些會按摩,會裝扮的婦人來服侍,這價格上,完全可以定的高一點,賺頭肯定不少。許娘子覺得這門生意能不能做?”
這不就是初級的美容院嘛,許禾覺得這生意其實是能做的,甚至做好了,錢絕對不少賺的。這麽一下想,心裏就有七分的意動了,還不待許禾迴話,周圍坐著的另一位婦人,苗家的三奶奶出聲了,“我說你們兩嘀嘀咕咕的,說了好半天話了,二嫂,你也不介紹介紹。”
張丹瓊也看出許禾有些心動,便低聲說了句:“咱們過後再談,許娘子可以多想想,等忙完我侄子的百歲宴,我去找許娘子說說話。”同許禾交待完,張丹瓊這才揚起笑臉,對著這位進門不久的三弟妹說道:“這是伊人妝的東家許娘子,我們兩聊的都是生意經,看你們小姑娘家家的,又不愛聽這些,這才沒打攪你們聊天呢。”
苗家這位三奶奶是秀才家的姑娘,跟著家裏的父兄讀了書,性子有些清高,還真有點隻愛書香不理銅臭的模樣。聽張丹瓊說他們在談生意,臉上閃過一絲不以為然,不過聽到許禾是伊人妝的許娘子,倒是又有了兩分興趣。畢竟如今伊人妝的胭脂水粉,在棠州的女人心中絕對是排第一位的,就是愛讀書的姑娘,也不代表不愛漂亮,“竟是伊人妝的東家,我們可是久仰了,伊人妝的胭脂水粉,我們都愛用呢。”
也不等許禾和張丹瓊再說什麽,這一群成了親沒成親的年輕女孩,就又開始談起了胭脂水粉,衣裳首飾,氣氛又熱鬧起來。張丹瓊對著許禾聳聳肩,這位三弟妹就這麽個爛漫的性格,她也習慣了,“時間也不早了,讓她們自己聊著,咱們兩先去入席。”
許禾也想和張丹瓊再聊聊生意上的事情,便跟著她先去入席了。席間熱鬧,說話有時候都聽不見,其實也不是好談生意的地方,許禾便放下這個話題,反正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談成的,隻當自己是純來做客的,認認真真品嚐起苗家的宴席來。
苗家雖說比不得張家,但論財富,遠非孫家能比,從宴席的菜色上,也可見一斑。食材的選用也高檔不少,很多許禾隻在書上見過的菜色,今兒個倒是真正吃上了,能在古人食譜上流傳千古的,味道自己有獨特之處。總的來說,這一次宴會,許禾完全沒有白來,既給自己找到了一樁潛在的生意,又品嚐了以前沒吃過的美食。覺得味道不錯的,許禾都在心裏記了下來,打算迴家讓方嫂子和鄭三梅也試一試,若能做出來,也給家裏的孩子嚐一嚐。
苗家的宴會告一段落,許禾還沒有等到張丹瓊來找她,孫家這邊就已經準備好出發去京都了,接到消息的許禾,一大早起來,就讓廚房做了不少合適帶在路上吃的食物,味道好又能存放,方嫂子做的壇子菜,鄭三梅做的肉鮓,還有最近廚房新研究的肉醬等等。
從棠州到京都,走水路更方便,但迴路停靠沒有那麽及時,所以物資供應商就沒那麽方便了,許禾想著多帶一些食物,供應不及的時候,也能應急一下。
去孫家送行的時候,許禾沒有帶宋瑜宋瑾,隻帶了尤樹安,讓他幫忙扛東西,到的時候,孫文秀和錢大郎也到了,除了他們,還有巷子裏其他街坊,都是知道孫家要去京都,過來送行的。
許禾特地看了孫文秀,這姑娘不知道是不是成親了,真有長進了,臉上除了不舍,倒是看不出什麽來。許禾也沒有多待,將東西留給吳慧雲,叮囑了幾句出行注意安全,就離開了。剩下的時間,還是留給他們自家人多說說話才是,畢竟這一走,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相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