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兩個孩子都開始正經讀書了,許禾屬於自己的時間更多了,日常處理一下工坊鋪子的事務,再加上家事,其他的時候,多是做新品研發,這是她立足的本錢,到哪裏都不能放棄耕耘的。累了就看看書,或者找認識的處得來的主婦們說說話,孩子們放假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出去吃喝玩樂,反正一家三口的生活,著實快活得很。
許禾一家的日子過的悠閑,若水巷卻出了件大事。
隨著時間進入十月,天氣漸漸寒涼起來,比起往年的冬天,今年從一入冬,氣溫就下降的厲害。巷子裏的居民,並非所有人都能夠像許禾家裏一樣,無煙碳燒著,棉衣不夠保暖,就直接穿皮襲。更多的人家,都是直接燒柴火取暖,棉衣也是舊的曬了又曬,根本不怎麽保暖。
其實這也不是大事,往年最冷的時候,家中無力置辦取暖衣物的,都是這麽過來的。可今年巷子裏與人合租的一戶姓張的人家,當家的是在青衿書院讀書的秀才,名叫張源。
這張源本是棠州府下轄洄陵縣一個叫十裏村的鄉下學子,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秀才,卻苦於家中貧寒,還有一位常年躺在病床之上,幾乎無法動彈的母親需要贍養,求學很是艱難。青衿書院的一位先生偶然遇到了張源,覺得他天分不錯,不願看到有才之人被埋沒,便將人帶迴了書院,不僅讓張源在書院讀書,而且還不收任何費用,平常更是送他書籍與筆墨紙硯這些,算是資助他求學。
張源這幾年在書院也屬於成績比較出眾的學生,書院的先生都說等到下次秋闈,肯定能榜上有名。因為張源是獨子,所以一直帶著母親求學,為了在他求學期間,有人能夠照顧他母親,便在書院那位幫他的先生介紹下,娶了一位家境條件一般,但十分能幹的妻子江娘子。
江娘子著實算得上一位非常不錯的媳婦了,張源平日裏忙著求學和家中生計,家裏的事務一應都是江娘子操持,對待癱瘓的婆婆也十分盡心,見過她婆婆鄰裏都說她是真的用心了,不管什麽時候看見她婆婆,永遠都是幹幹淨淨的,所以江娘子在若水巷的名聲很不錯。
隻是沒想到意外來的這麽快,因為今年冬天格外的冷,老人家身體本來就不好,天氣驟然變化,便染上了風寒,斷斷續續的也不見好,冷的整個人都打顫,家裏的厚被子厚棉衣都用上了也不管用。棠州人也沒有盤炕睡炕的習慣,更不是人人家裏都能建造火牆地龍取暖,江娘子沒辦法,隻能在婆婆的臥房裏,架了火爐,燒不起好碳,就直接燒柴火,又怕柴火熏人,門窗都開著縫隙,不叫關緊的,就這麽著,老人才覺得暖和一些。
可誰知道昨日風大,那柴火剛好吹到了帳子上,那時候江娘子和院子裏其他主婦都在外麵買菜呢,男人不是去讀書了就是出去辦事了,孩子們大多出門找夥伴玩耍去了。等到院子燒了起來,才有遠一些的鄰裏注意到,喊人救火救人,隻是也已經晚了,院子都燒了大半,江娘子的婆婆也沒能救過來。
等到張源得信迴家,隻見到了屍身都被燒損的親娘,從小就母子相依為命,見到這一幕,一口氣沒緩過來,直接吐血暈了過去。江娘子本就內疚的不行,見丈夫如此,趁著人不注意直接上吊了,好在被前去找她商量給老人治喪的鄰居看到,才救迴一條命。
一家子都倒下了,鄰裏也不能看著不管,讓人趕緊的去通知了江娘子的娘家。江娘子本家是棠州郊外棗兒溝的人,離得也不遠,當天晚上就趕過來了。江娘子是家裏的老大,上麵爹娘都在,下麵還有個剛成婚的弟弟,剩下的弟妹都還小,能做主的也就是爹娘和成了婚的弟弟弟妹了。
江娘子的親娘得知了事情的始末,當場就哭了出來:“我可憐的女兒,這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啊!”
巷子裏的鄰裏都知道,雖然這是一場意外,但有些人未必就不會想著,還是江娘子不夠貼心,明知道婆婆動彈不得,家裏有沒有其他人照看,為什麽還要出門,買菜這種事情就不能讓其他人幫忙代勞一下?可見這當媳婦的,對婆婆再盡心也是有限的。
外人都如此作想,那張源呢?會不會也這麽想?就算一時原諒了妻子的疏忽,那往後真的就不會再想起來了嗎?這就是一根紮在夫妻倆之間的刺,隻要有點風吹草動,就能紮的人生疼。
這是家庭的內部矛盾,還有外麵的,不管張家如今如何可憐,可這院子本就是租的,一個院子裏住了好幾戶人家,這一次火災,這些鄰居都損失了不少。不是沒有同情心,而是不得不計較,都合租一個院落了,就知道都不是富裕人家,真心大方不起來,所以,哪怕如今沒人提,但這賠償是逃不了的。可看看張家這情況,像是能拿的出錢的樣子嗎?
江娘子的親娘就是想到了這些,才哭的,江家也隻是普通村戶,給女兒的幫助也有限,再就是如今兒媳娶進了門,當婆婆的,不能忽略兒媳,一味的隻補貼出嫁的女兒,那這家勢必就要亂。
江家人雖然來了,但能做的也有限,最後還是張源的恩師,那位將他帶進青衿書院的柳先生出麵,讓家裏的老妻幫著照顧暈過去的學生,又派了兒子幫忙操持張源母親的葬禮。
書院那邊知道張家的情況,程山長讓人代表書院送來了一筆治喪費用。張源平日裏在書院也是個會做人的,與他交好的同窗不少,不管有錢沒錢的,都往外拿了錢,湊了不少給送了過來。
因著張源與江娘子夫妻兩在巷子中的好名聲,鄰裏們也不能光看著,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好歹將葬禮體體麵麵給辦了起來。
等到張源和江娘子醒來見到這些,才嚎啕大哭起來,外人看著也分外淒涼,張源沒好利索就爬起來做孝子。恩師,同窗,還有鄰裏們都幫著搭台子,他也不能光看著,以後和妻子如何相處,損失的鄰居該如何賠償,都隻能先放著。他娘養他一場,他沒能讓她過上好日子,這人去了,好歹有一場體麵的葬禮。
在大家的幫助下,也算是好好地將老人家送走了。不過,張源不是棠州本地人,如今這人都講究落葉歸根,葬禮結束,他娘的棺槨還得扶迴老家。不過這事情也不急,鄰居的賠償問題還是要先處理的。
這個寒冬,好歹人心是暖的,都知道張家貧寒,巷子裏有錢的鄰居,看在張源這人會做人,未來也很大可能出息的情況下,本著鄰裏之情,都捐了不少錢。等到張源辦完葬禮,把剩下的錢一算,眼淚不由得落了下來,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這話再真不過了,有了這些錢,賠了鄰居們的損失,還能剩下一點,好歹迴了老家,能給老娘修個好點的墳墓。
“鄰裏們送來的禮,都要好好記著,不能忘了,往後咱們有能力了,一定得報答!”張源看著妻子,鄭重的囑咐。
江娘子這麽些天,終於聽到丈夫對她說話了,不由得聲淚俱下,她知道,丈夫這是沒有怪她,她的婚姻算是保住了,可這心裏,對婆婆的死亡卻是更加愧疚了。
張源怪妻子嗎?不能說完全不怪,可這責任全在妻子身上嗎?他沒有這個臉麵這麽說。難道大冬天的,妻子不想好好待在家裏,一邊烤火一邊照顧他娘嗎?不過是為了這個家罷了,家裏是真的窮,還要攢錢為下次秋闈做準備,他平日裏幫著抄書寫信,賺得有限,為了省錢,妻子不得不拋下臉麵,買菜都是自己去買那些品相不好的,甚至直接撿人家不要的爛葉爛菜,一年到頭,也就過年過節才能買二兩肉,還盡顧著他和他娘。因為家裏窮,他與妻子到現在都不敢要孩子。所以,他有什麽臉麵怪妻子?是他本事有限,沒有照顧好他娘和妻子,這次意外誰都沒想到,不能就因為這一次意外,就否認了往日裏妻子對他娘的用心照看,那太沒良心了。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隨著張源帶著妻子扶棺迴鄉,巷子裏又恢複了往常的平靜,唯一的改變,大概就是吸取了這次火災的教訓,家裏烤火的時候,必須要留人在旁邊,人不在,火一定要熄滅。
許禾一家雖是新搬來的,但都知道她家不缺錢,所以張家這次的事情,許禾也沒有吝嗇。一個是巷子裏的鄰裏都看著呢,守財小氣的人不能得人心,他們家本來就是新住戶,還是要注意一下鄰裏關係的;再一個,確實看著張家可憐,許禾和江娘子其實還說過幾次話,對她的印象也挺好的,真正是溫柔體貼又勤勞賢惠的一個女人。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許禾對江娘子也很憐惜,所以出手也大方,知道他們夫妻兩和解,許禾也為她高興。
“你們姐弟兩也注意一下,雖說炭火爐子沒有直接燒柴火那麽危險,但也要注意開窗通風,避免炭毒。”又將最近搜集到的那些因為燒炭沒注意通風,導致炭火中毒死亡的事件,給兩個孩子好好說了一通,就怕他們不注意,“晚上睡覺冷,就多蓋兩床被子,我買了不少兔皮,讓成衣鋪子幫著做成褥子,過兩天就能做好,到時候鋪在床上,肯定暖和。這兩天晚上就先湊活著,別燒炭。白天讀書,炭火爐子也要注意,不能離人,人不在就要注意滅火!”
宋瑜和宋瑾早就知道死亡的概念,這次張家的事件對他們兩的影響還是挺大的,也不敢疏忽,尤其是宋瑜,幾個女孩子都比較怕冷,課室裏天天燒炭,等出了張家的事情,她們也害怕了,炭爐子也不用了,這些天完全就是靠著一口正氣熬著。
許禾看著幾個女孩子這麽熬著,也不是辦法,最後找了工匠來,看看能不能給花園裏的房子建個火牆。建還是能建的,就是這個工程量不笑,難度也有點大。
但是沒關係,許禾有鈔能力,在鈔能力的開道下,不到一周就建造完成了。孩子們總算是能在溫暖的課室裏正常上課了。
這次的火災,因為涉及到讀書人,衙門也很重視,為此,整個城內都加大了巡邏力度,就怕不注意哪裏又起了火。好在這些措施還是有效的,小火不斷,但再也沒有造成傷亡。
等到臘月中旬,宋瑜和宋瑾都放假了,一直到上元節之前,都不用上學。
今年工坊鋪子情況都不錯,許禾的荷包又增添了不少,等宋瑜宋瑾放了假,許禾帶著兩個孩子去了一趟工坊,準備慰問一下工人們,順帶發放年終福利。
曹如意和錢金鑫早就在許禾的指示下置辦好了給工坊工人的過年禮,食堂那邊的廚師廚工也沒落下。每人一小袋十斤的白麵,兩斤肉,兩條鹹魚,順帶照顧許老四的生意,還有一張煙熏兔,一隻煙熏雞,再加上每人多發一個月的薪資做年終獎,可謂是十分豐富了。
從工人們臉上的笑容看來,也知道他們很滿意。對比工人們,管事們的獎勵就更多了,物資翻倍不說,拿到的薪資獎勵也更豐富。
年終福利發下去了,許禾也沒拖著,直接給工人放假了。但是管事們,多拿的這些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多勞多得嘛,還得一起做個年終總結呢。
賬房那邊,今年的財務情況得做個總結出來,務必保證收支清晰,好在許禾平常對這方麵看的還是挺緊的,賬房兩個人,馮滔和周衝目前還都挺老實,沒有什麽問題。
采購那邊,也要做好今年的總結,還有開年後的計劃,好消息就是莊子裏自己種的一些植物藥草,已經有一部分能夠慢慢投入使用,采購這邊也提出,可以慢慢擴大他們自己的種植麵,許禾其實也有這個意向,不過買地的事情也急不得。
問題多的,其實還是曹如意這邊,這自來,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爭端,所以管人其實還真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許禾一家的日子過的悠閑,若水巷卻出了件大事。
隨著時間進入十月,天氣漸漸寒涼起來,比起往年的冬天,今年從一入冬,氣溫就下降的厲害。巷子裏的居民,並非所有人都能夠像許禾家裏一樣,無煙碳燒著,棉衣不夠保暖,就直接穿皮襲。更多的人家,都是直接燒柴火取暖,棉衣也是舊的曬了又曬,根本不怎麽保暖。
其實這也不是大事,往年最冷的時候,家中無力置辦取暖衣物的,都是這麽過來的。可今年巷子裏與人合租的一戶姓張的人家,當家的是在青衿書院讀書的秀才,名叫張源。
這張源本是棠州府下轄洄陵縣一個叫十裏村的鄉下學子,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秀才,卻苦於家中貧寒,還有一位常年躺在病床之上,幾乎無法動彈的母親需要贍養,求學很是艱難。青衿書院的一位先生偶然遇到了張源,覺得他天分不錯,不願看到有才之人被埋沒,便將人帶迴了書院,不僅讓張源在書院讀書,而且還不收任何費用,平常更是送他書籍與筆墨紙硯這些,算是資助他求學。
張源這幾年在書院也屬於成績比較出眾的學生,書院的先生都說等到下次秋闈,肯定能榜上有名。因為張源是獨子,所以一直帶著母親求學,為了在他求學期間,有人能夠照顧他母親,便在書院那位幫他的先生介紹下,娶了一位家境條件一般,但十分能幹的妻子江娘子。
江娘子著實算得上一位非常不錯的媳婦了,張源平日裏忙著求學和家中生計,家裏的事務一應都是江娘子操持,對待癱瘓的婆婆也十分盡心,見過她婆婆鄰裏都說她是真的用心了,不管什麽時候看見她婆婆,永遠都是幹幹淨淨的,所以江娘子在若水巷的名聲很不錯。
隻是沒想到意外來的這麽快,因為今年冬天格外的冷,老人家身體本來就不好,天氣驟然變化,便染上了風寒,斷斷續續的也不見好,冷的整個人都打顫,家裏的厚被子厚棉衣都用上了也不管用。棠州人也沒有盤炕睡炕的習慣,更不是人人家裏都能建造火牆地龍取暖,江娘子沒辦法,隻能在婆婆的臥房裏,架了火爐,燒不起好碳,就直接燒柴火,又怕柴火熏人,門窗都開著縫隙,不叫關緊的,就這麽著,老人才覺得暖和一些。
可誰知道昨日風大,那柴火剛好吹到了帳子上,那時候江娘子和院子裏其他主婦都在外麵買菜呢,男人不是去讀書了就是出去辦事了,孩子們大多出門找夥伴玩耍去了。等到院子燒了起來,才有遠一些的鄰裏注意到,喊人救火救人,隻是也已經晚了,院子都燒了大半,江娘子的婆婆也沒能救過來。
等到張源得信迴家,隻見到了屍身都被燒損的親娘,從小就母子相依為命,見到這一幕,一口氣沒緩過來,直接吐血暈了過去。江娘子本就內疚的不行,見丈夫如此,趁著人不注意直接上吊了,好在被前去找她商量給老人治喪的鄰居看到,才救迴一條命。
一家子都倒下了,鄰裏也不能看著不管,讓人趕緊的去通知了江娘子的娘家。江娘子本家是棠州郊外棗兒溝的人,離得也不遠,當天晚上就趕過來了。江娘子是家裏的老大,上麵爹娘都在,下麵還有個剛成婚的弟弟,剩下的弟妹都還小,能做主的也就是爹娘和成了婚的弟弟弟妹了。
江娘子的親娘得知了事情的始末,當場就哭了出來:“我可憐的女兒,這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啊!”
巷子裏的鄰裏都知道,雖然這是一場意外,但有些人未必就不會想著,還是江娘子不夠貼心,明知道婆婆動彈不得,家裏有沒有其他人照看,為什麽還要出門,買菜這種事情就不能讓其他人幫忙代勞一下?可見這當媳婦的,對婆婆再盡心也是有限的。
外人都如此作想,那張源呢?會不會也這麽想?就算一時原諒了妻子的疏忽,那往後真的就不會再想起來了嗎?這就是一根紮在夫妻倆之間的刺,隻要有點風吹草動,就能紮的人生疼。
這是家庭的內部矛盾,還有外麵的,不管張家如今如何可憐,可這院子本就是租的,一個院子裏住了好幾戶人家,這一次火災,這些鄰居都損失了不少。不是沒有同情心,而是不得不計較,都合租一個院落了,就知道都不是富裕人家,真心大方不起來,所以,哪怕如今沒人提,但這賠償是逃不了的。可看看張家這情況,像是能拿的出錢的樣子嗎?
江娘子的親娘就是想到了這些,才哭的,江家也隻是普通村戶,給女兒的幫助也有限,再就是如今兒媳娶進了門,當婆婆的,不能忽略兒媳,一味的隻補貼出嫁的女兒,那這家勢必就要亂。
江家人雖然來了,但能做的也有限,最後還是張源的恩師,那位將他帶進青衿書院的柳先生出麵,讓家裏的老妻幫著照顧暈過去的學生,又派了兒子幫忙操持張源母親的葬禮。
書院那邊知道張家的情況,程山長讓人代表書院送來了一筆治喪費用。張源平日裏在書院也是個會做人的,與他交好的同窗不少,不管有錢沒錢的,都往外拿了錢,湊了不少給送了過來。
因著張源與江娘子夫妻兩在巷子中的好名聲,鄰裏們也不能光看著,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好歹將葬禮體體麵麵給辦了起來。
等到張源和江娘子醒來見到這些,才嚎啕大哭起來,外人看著也分外淒涼,張源沒好利索就爬起來做孝子。恩師,同窗,還有鄰裏們都幫著搭台子,他也不能光看著,以後和妻子如何相處,損失的鄰居該如何賠償,都隻能先放著。他娘養他一場,他沒能讓她過上好日子,這人去了,好歹有一場體麵的葬禮。
在大家的幫助下,也算是好好地將老人家送走了。不過,張源不是棠州本地人,如今這人都講究落葉歸根,葬禮結束,他娘的棺槨還得扶迴老家。不過這事情也不急,鄰居的賠償問題還是要先處理的。
這個寒冬,好歹人心是暖的,都知道張家貧寒,巷子裏有錢的鄰居,看在張源這人會做人,未來也很大可能出息的情況下,本著鄰裏之情,都捐了不少錢。等到張源辦完葬禮,把剩下的錢一算,眼淚不由得落了下來,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這話再真不過了,有了這些錢,賠了鄰居們的損失,還能剩下一點,好歹迴了老家,能給老娘修個好點的墳墓。
“鄰裏們送來的禮,都要好好記著,不能忘了,往後咱們有能力了,一定得報答!”張源看著妻子,鄭重的囑咐。
江娘子這麽些天,終於聽到丈夫對她說話了,不由得聲淚俱下,她知道,丈夫這是沒有怪她,她的婚姻算是保住了,可這心裏,對婆婆的死亡卻是更加愧疚了。
張源怪妻子嗎?不能說完全不怪,可這責任全在妻子身上嗎?他沒有這個臉麵這麽說。難道大冬天的,妻子不想好好待在家裏,一邊烤火一邊照顧他娘嗎?不過是為了這個家罷了,家裏是真的窮,還要攢錢為下次秋闈做準備,他平日裏幫著抄書寫信,賺得有限,為了省錢,妻子不得不拋下臉麵,買菜都是自己去買那些品相不好的,甚至直接撿人家不要的爛葉爛菜,一年到頭,也就過年過節才能買二兩肉,還盡顧著他和他娘。因為家裏窮,他與妻子到現在都不敢要孩子。所以,他有什麽臉麵怪妻子?是他本事有限,沒有照顧好他娘和妻子,這次意外誰都沒想到,不能就因為這一次意外,就否認了往日裏妻子對他娘的用心照看,那太沒良心了。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隨著張源帶著妻子扶棺迴鄉,巷子裏又恢複了往常的平靜,唯一的改變,大概就是吸取了這次火災的教訓,家裏烤火的時候,必須要留人在旁邊,人不在,火一定要熄滅。
許禾一家雖是新搬來的,但都知道她家不缺錢,所以張家這次的事情,許禾也沒有吝嗇。一個是巷子裏的鄰裏都看著呢,守財小氣的人不能得人心,他們家本來就是新住戶,還是要注意一下鄰裏關係的;再一個,確實看著張家可憐,許禾和江娘子其實還說過幾次話,對她的印象也挺好的,真正是溫柔體貼又勤勞賢惠的一個女人。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許禾對江娘子也很憐惜,所以出手也大方,知道他們夫妻兩和解,許禾也為她高興。
“你們姐弟兩也注意一下,雖說炭火爐子沒有直接燒柴火那麽危險,但也要注意開窗通風,避免炭毒。”又將最近搜集到的那些因為燒炭沒注意通風,導致炭火中毒死亡的事件,給兩個孩子好好說了一通,就怕他們不注意,“晚上睡覺冷,就多蓋兩床被子,我買了不少兔皮,讓成衣鋪子幫著做成褥子,過兩天就能做好,到時候鋪在床上,肯定暖和。這兩天晚上就先湊活著,別燒炭。白天讀書,炭火爐子也要注意,不能離人,人不在就要注意滅火!”
宋瑜和宋瑾早就知道死亡的概念,這次張家的事件對他們兩的影響還是挺大的,也不敢疏忽,尤其是宋瑜,幾個女孩子都比較怕冷,課室裏天天燒炭,等出了張家的事情,她們也害怕了,炭爐子也不用了,這些天完全就是靠著一口正氣熬著。
許禾看著幾個女孩子這麽熬著,也不是辦法,最後找了工匠來,看看能不能給花園裏的房子建個火牆。建還是能建的,就是這個工程量不笑,難度也有點大。
但是沒關係,許禾有鈔能力,在鈔能力的開道下,不到一周就建造完成了。孩子們總算是能在溫暖的課室裏正常上課了。
這次的火災,因為涉及到讀書人,衙門也很重視,為此,整個城內都加大了巡邏力度,就怕不注意哪裏又起了火。好在這些措施還是有效的,小火不斷,但再也沒有造成傷亡。
等到臘月中旬,宋瑜和宋瑾都放假了,一直到上元節之前,都不用上學。
今年工坊鋪子情況都不錯,許禾的荷包又增添了不少,等宋瑜宋瑾放了假,許禾帶著兩個孩子去了一趟工坊,準備慰問一下工人們,順帶發放年終福利。
曹如意和錢金鑫早就在許禾的指示下置辦好了給工坊工人的過年禮,食堂那邊的廚師廚工也沒落下。每人一小袋十斤的白麵,兩斤肉,兩條鹹魚,順帶照顧許老四的生意,還有一張煙熏兔,一隻煙熏雞,再加上每人多發一個月的薪資做年終獎,可謂是十分豐富了。
從工人們臉上的笑容看來,也知道他們很滿意。對比工人們,管事們的獎勵就更多了,物資翻倍不說,拿到的薪資獎勵也更豐富。
年終福利發下去了,許禾也沒拖著,直接給工人放假了。但是管事們,多拿的這些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多勞多得嘛,還得一起做個年終總結呢。
賬房那邊,今年的財務情況得做個總結出來,務必保證收支清晰,好在許禾平常對這方麵看的還是挺緊的,賬房兩個人,馮滔和周衝目前還都挺老實,沒有什麽問題。
采購那邊,也要做好今年的總結,還有開年後的計劃,好消息就是莊子裏自己種的一些植物藥草,已經有一部分能夠慢慢投入使用,采購這邊也提出,可以慢慢擴大他們自己的種植麵,許禾其實也有這個意向,不過買地的事情也急不得。
問題多的,其實還是曹如意這邊,這自來,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爭端,所以管人其實還真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