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塔,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元宵佳節,是時人非常看重的節日,從正月十一開始,就會做準備。
十四那天,棠州府的一把手,知府大人,會帶著府衙一眾領導班子進行春耕演講,旨在鼓勵農耕,然後下午會進行遊街,遊街結束,會有煙花表演。這時代的城內,也是不允許亂放煙花的,怕引起火災。
為了更好的看煙花,許禾早早的找好茶樓,訂好了位置,下午就帶著兩個孩子到了茶樓。坐在二樓窗戶旁邊,點一壺茶,來兩盤小點心,耳邊是說書先生抑揚頓挫的聲音,窗外也能看到遊街的大人們,好不愜意。
許禾剛穿來時,覺得這時代的人穿著類似宋朝時期,後來看了史書,發現這個不在她記憶中的大齊,按時間來看,應該更接近南宋時期,沒有了靖康之恥,倒是天降救世主齊太祖,推翻前朝,收複河山,一改前朝文弱之氣。
大齊建朝至今,不過才三位帝王,皇室繼承人都稱得上明君,文治武功都叫人稱讚,當初宋家人逃荒,也不過是因為天災,而非人禍。聽聞災後,朝廷也很快采取了措施,隻是如今的生產力水平,對抗天災依然艱難。
總而言之,如今的大齊,正處於朝氣蓬勃的發展期,法度健全,吏治清明。從日常生活裏也可以看得出來,許禾一家搬來棠州至今,除了寫在律法書上的正常的賦稅,州府衙門並沒有攤牌其他苛捐雜稅,也很少聽聞知府家的親戚招貓逗狗,欺壓百姓的消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十五元宵佳節,早餐許禾難得的做了湯麵,臊子是蘑菇炒肉的。不像前世,超市裏,不管是掛麵、雞蛋麵還是刀削麵、熱幹麵,花錢就能買,現在的麵條隻能自己做,而許禾並不擅長做麵食,所以家常很少煮麵做早餐,要知道前世嗦粉也是許禾的一大愛好,如今隻能偶爾嚐鮮了。
午餐是煮的湯圓,這次許禾沒有自己做,而是直接買的,元宵佳節,街上賣湯圓的鋪子多,甜口的有豆沙和黑芝麻的,鹹口的有醬肉和蟹黃的,個個圓潤飽滿,許禾也就懶得發揮自己有限的廚藝了,直接買現成品,甜口鹹口都有,一家人都是不挑的,兩個口味都喜歡。
和隔壁孫家約好了晚上一起逛燈會,所以晚餐許禾沒有做,帶著兩個孩子早早的出了門,和孫家人匯合出發上街。
好些時日沒有看到孫文秀了,大概是被自己親爹下狠手整治了一番,終於懂得看些眉眼高低了,見到人還主動打了招唿。
許禾挑眉,稀罕了一番,果然隻要家長狠得下心,就沒有熊孩子,她一個成年人自然也不會和小孩子計較,“好些時候沒看到文秀了,看著都長高了點。”
吳慧雲也笑著點頭:“可不是,年前就發現文秀的衣裳短了一截,才發現她又長高了。”繼女被丈夫狠狠下手教導,終於懂事了一點,以後除了年節,讓繼女少和錢家人接觸,性子也就慢慢能掰過來了。
兩家人出來的早,但街上已經熱鬧起來,各類攤販聚集,招唿客人,迎來送往,忙個不停,小店鋪前都掛上了燈籠,迎風招展,十分引人注目,大的商鋪,如聚賢樓、張記布坊、彩繡閣等,都在鋪子前方的空地上,搭起了燈樓,還有猜燈謎的活動。
時間還早,許禾帶著兩個孩子,一路上,也不買主食吃,各類小吃都買上一小份,一路吃吃停停的,肚子也就飽了。
填飽了肚子,也就有心情看其他的,兩個孩子在賣玩具的攤子上,買了魯班鎖和七巧板,還在買燈籠的鋪子裏,買了兩個小燈籠,宋瑜喜歡可愛的兔子燈,宋瑾選了兇萌兇萌的老虎燈,兩人一隻手提著,快活得不得了。
許禾也不虧待自己,在賣飾品的小攤上,買了兩隻簪子,一隻玉質的祥雲簪,許禾不懂玉石,不過從價格也看得出來,質地一般,但是顏色還算清透,許禾也就不在乎其他了。一隻頂端是紅色攢珠的木簪,看著還挺大氣的。除了發簪,還買了幾對耳飾,材料雖然不出眾,但設計好看,適合日常穿戴。
也給兩個孩子買了發帶,兩個娃如今都是紮兩個小啾啾的,平日裏多用發帶,偶爾許禾也會給宋瑜的小啾啾上帶兩朵絹花珠花,所以又給宋瑜多買了一份絹花。
等到娘三個手中都拿滿了東西,燈會已經熱鬧起來,滿街的燈籠亮起,一眼望去,似乎看不到盡頭,耳邊商家叫賣、兒童欣喜大笑、路人高談闊論的聲音不斷。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燈十裏正迢迢。
前世不管是過年還是其他節日,似乎除了能放假休息,其他的意義基本都沒有了,哪怕作為一個自認為見過大世麵的人,許禾也不得不為這樣的熱鬧的節日氛圍沉醉。
孫家人也都各自去看熱鬧了,好在許禾還記得自己帶著兩個孩子,於是拉著兩個興致勃勃的孩子去猜燈謎。
聚賢樓前的燈樓一共九層,高高聳立在那裏,看著就壯觀不已,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了,有動物代表的十二生肖樣式燈籠,也有精致漂亮的各種花燈,還有普通的燈籠上畫了各式各樣的畫,最高的那一層,掛了一盞最大的燈籠,六角寶蓋宮燈,寶蓋上墜了流蘇,似乎是金質的,不知道是真金還是鎏金,不過不管是真金還是鎏金,都足夠叫路過的行人心動不已了,就連許禾也對這盞燈一見鍾情,實在是太漂亮了。點亮的宮燈,在輕風下,流蘇飄逸,流光溢彩,似乎要蕩到人心裏去。
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猜燈謎著實不是許禾的強項,雖然思維敏捷,但學識有限,有些燈謎的詩詞,許禾都沒聽過,隻能遺憾敗北,最終這盞宮燈被一個中年夫人拿走,那夫人一身綾羅綢緞,身形挺直,步伐穩當有力,身邊跟著一個中年男子,兩人看著親密卻不輕浮,應該是夫妻,氣度不凡,看著就覺得身份不俗。
沒有得到宮燈深感遺憾的許禾,決定帶著兩個娃卷起來,讀書背詩,提上行程,明年再戰!
十四那天,棠州府的一把手,知府大人,會帶著府衙一眾領導班子進行春耕演講,旨在鼓勵農耕,然後下午會進行遊街,遊街結束,會有煙花表演。這時代的城內,也是不允許亂放煙花的,怕引起火災。
為了更好的看煙花,許禾早早的找好茶樓,訂好了位置,下午就帶著兩個孩子到了茶樓。坐在二樓窗戶旁邊,點一壺茶,來兩盤小點心,耳邊是說書先生抑揚頓挫的聲音,窗外也能看到遊街的大人們,好不愜意。
許禾剛穿來時,覺得這時代的人穿著類似宋朝時期,後來看了史書,發現這個不在她記憶中的大齊,按時間來看,應該更接近南宋時期,沒有了靖康之恥,倒是天降救世主齊太祖,推翻前朝,收複河山,一改前朝文弱之氣。
大齊建朝至今,不過才三位帝王,皇室繼承人都稱得上明君,文治武功都叫人稱讚,當初宋家人逃荒,也不過是因為天災,而非人禍。聽聞災後,朝廷也很快采取了措施,隻是如今的生產力水平,對抗天災依然艱難。
總而言之,如今的大齊,正處於朝氣蓬勃的發展期,法度健全,吏治清明。從日常生活裏也可以看得出來,許禾一家搬來棠州至今,除了寫在律法書上的正常的賦稅,州府衙門並沒有攤牌其他苛捐雜稅,也很少聽聞知府家的親戚招貓逗狗,欺壓百姓的消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十五元宵佳節,早餐許禾難得的做了湯麵,臊子是蘑菇炒肉的。不像前世,超市裏,不管是掛麵、雞蛋麵還是刀削麵、熱幹麵,花錢就能買,現在的麵條隻能自己做,而許禾並不擅長做麵食,所以家常很少煮麵做早餐,要知道前世嗦粉也是許禾的一大愛好,如今隻能偶爾嚐鮮了。
午餐是煮的湯圓,這次許禾沒有自己做,而是直接買的,元宵佳節,街上賣湯圓的鋪子多,甜口的有豆沙和黑芝麻的,鹹口的有醬肉和蟹黃的,個個圓潤飽滿,許禾也就懶得發揮自己有限的廚藝了,直接買現成品,甜口鹹口都有,一家人都是不挑的,兩個口味都喜歡。
和隔壁孫家約好了晚上一起逛燈會,所以晚餐許禾沒有做,帶著兩個孩子早早的出了門,和孫家人匯合出發上街。
好些時日沒有看到孫文秀了,大概是被自己親爹下狠手整治了一番,終於懂得看些眉眼高低了,見到人還主動打了招唿。
許禾挑眉,稀罕了一番,果然隻要家長狠得下心,就沒有熊孩子,她一個成年人自然也不會和小孩子計較,“好些時候沒看到文秀了,看著都長高了點。”
吳慧雲也笑著點頭:“可不是,年前就發現文秀的衣裳短了一截,才發現她又長高了。”繼女被丈夫狠狠下手教導,終於懂事了一點,以後除了年節,讓繼女少和錢家人接觸,性子也就慢慢能掰過來了。
兩家人出來的早,但街上已經熱鬧起來,各類攤販聚集,招唿客人,迎來送往,忙個不停,小店鋪前都掛上了燈籠,迎風招展,十分引人注目,大的商鋪,如聚賢樓、張記布坊、彩繡閣等,都在鋪子前方的空地上,搭起了燈樓,還有猜燈謎的活動。
時間還早,許禾帶著兩個孩子,一路上,也不買主食吃,各類小吃都買上一小份,一路吃吃停停的,肚子也就飽了。
填飽了肚子,也就有心情看其他的,兩個孩子在賣玩具的攤子上,買了魯班鎖和七巧板,還在買燈籠的鋪子裏,買了兩個小燈籠,宋瑜喜歡可愛的兔子燈,宋瑾選了兇萌兇萌的老虎燈,兩人一隻手提著,快活得不得了。
許禾也不虧待自己,在賣飾品的小攤上,買了兩隻簪子,一隻玉質的祥雲簪,許禾不懂玉石,不過從價格也看得出來,質地一般,但是顏色還算清透,許禾也就不在乎其他了。一隻頂端是紅色攢珠的木簪,看著還挺大氣的。除了發簪,還買了幾對耳飾,材料雖然不出眾,但設計好看,適合日常穿戴。
也給兩個孩子買了發帶,兩個娃如今都是紮兩個小啾啾的,平日裏多用發帶,偶爾許禾也會給宋瑜的小啾啾上帶兩朵絹花珠花,所以又給宋瑜多買了一份絹花。
等到娘三個手中都拿滿了東西,燈會已經熱鬧起來,滿街的燈籠亮起,一眼望去,似乎看不到盡頭,耳邊商家叫賣、兒童欣喜大笑、路人高談闊論的聲音不斷。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燈十裏正迢迢。
前世不管是過年還是其他節日,似乎除了能放假休息,其他的意義基本都沒有了,哪怕作為一個自認為見過大世麵的人,許禾也不得不為這樣的熱鬧的節日氛圍沉醉。
孫家人也都各自去看熱鬧了,好在許禾還記得自己帶著兩個孩子,於是拉著兩個興致勃勃的孩子去猜燈謎。
聚賢樓前的燈樓一共九層,高高聳立在那裏,看著就壯觀不已,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了,有動物代表的十二生肖樣式燈籠,也有精致漂亮的各種花燈,還有普通的燈籠上畫了各式各樣的畫,最高的那一層,掛了一盞最大的燈籠,六角寶蓋宮燈,寶蓋上墜了流蘇,似乎是金質的,不知道是真金還是鎏金,不過不管是真金還是鎏金,都足夠叫路過的行人心動不已了,就連許禾也對這盞燈一見鍾情,實在是太漂亮了。點亮的宮燈,在輕風下,流蘇飄逸,流光溢彩,似乎要蕩到人心裏去。
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猜燈謎著實不是許禾的強項,雖然思維敏捷,但學識有限,有些燈謎的詩詞,許禾都沒聽過,隻能遺憾敗北,最終這盞宮燈被一個中年夫人拿走,那夫人一身綾羅綢緞,身形挺直,步伐穩當有力,身邊跟著一個中年男子,兩人看著親密卻不輕浮,應該是夫妻,氣度不凡,看著就覺得身份不俗。
沒有得到宮燈深感遺憾的許禾,決定帶著兩個娃卷起來,讀書背詩,提上行程,明年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