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夫人說完,把幾張紙遞到黎語跟前。


    黎語接過,低頭看去。


    縣令夫人字寫得規整,是極漂亮的簪花小楷,賞心悅目,平日裏應該沒少下功夫練。


    “老爺這幾日因為流民的事格外傷神,我便想著幫他做一些事,縣裏的情況我想你也看到了,有不少孩子和婦人做乞丐,我就想著給他們找個地方安頓下來,免得他們在外麵顛沛流離。”縣令夫人道:“具體怎麽做,我都寫進去了,你先看看?”


    黎語點了點頭。


    *


    縣令夫人寫的具體措施是建慈幼莊,由縣裏出錢,找一片地,蓋上房子,把流民中的孩童和婦人全部送到那裏,之後由她幫忙,給那些婦人布和針線,讓她們做手帕或者鞋子賣錢,以此充作家用。


    這個想法其實很穩妥,既給了那些婦人和孩子安頓之地,也指出了生存的辦法。


    但是有個問題.......


    黎語放下紙,問道:“夫人,那些婦人做出的手帕,賣給誰?”


    縣令夫人毫不猶豫道:“賣到縣裏。”


    話音未落,她便意識到了不對,“我忘了,咱們江陽縣的女子們大多都會針織女紅,素日裏買手帕買鞋子的是少數,若是我讓這些人做手帕鞋子賣,怕是賣不出去多少,反而會影響到現有縣民的生意。”


    黎語點頭,就是這點不行。救助流民,想必縣裏的人也支持,因為流民安定,大家也安全,但是前提是不能影響大家的生意。


    縣令夫人仔細想了會兒,道:“要不送她們到縣裏的富戶家做幫工,我可以與那些富戶商議。”


    這倒是個辦法,那些富戶看在縣令夫人的麵子上,不管內心如何想,表麵上肯定願意接收一部分人。


    不過縣裏的富戶就那麽多,即便接收,接收的數量也有限。


    縣令夫人顯然也想到了這茬,道:“這種辦法隻能對少量人有用,若是以後流民越來越多,還是得想其他的辦法。”


    黎語深深地看她一眼,提示道:“夫人,我上次去南州府的時候聽人說,北邊幾個州每年冬天都要從南方買棉衣,因為南方棉花多,做出來的棉衣暖和,而且價格也不高。”


    縣令夫人心裏一動,“可以讓那些人做冬衣,到時候賣給北方的人。不,也可以讓北麵的客商來咱們江陽縣收。”


    黎語道:“客商不會一直停留在我們江陽縣,那些婦人做好棉衣後,可以先賣給縣裏有意收購的人,賺些銅板用於日常花費。或者官府找人統一收購,等客商來了後,再統一賣出去。”


    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縣令夫人高興,下一刻又蹙起了眉頭,“這種辦法可行是可行,但是縣裏錢庫中可用於幫扶流民的銀子不多,今年雨水少,加上青州府那邊的問題,老爺打算找人多鑿幾口深井,以防萬一。”


    這個問題好解決,黎語眨眨眼,“夫人,我聽聞縣裏的許多夫人小姐愛做善事,這次建慈幼莊便是天大的好事,你何不問問她們是否願意出手。”


    縣令夫人一捶手心:“倒是個好主意。但她們不會白白幫忙,我應該去幫她們要一些好處,最好是美名。”


    黎語覺得這次可以了。


    *


    事情就這麽定下。


    縣令夫人把原有的紙收迴,看黎語目光充滿了讚賞,“黎老板,你是個聰明的女子,我找你果真沒找錯。”


    黎語謙虛道:“我沒做什麽,都是夫人想出來的。”


    縣令夫人搖頭。


    她的辦法能用,但是不實用,若不是黎老板在旁引導著,她想不出來做棉衣這個辦法。


    黎老板真是聰慧,隻是可惜了,出身不好,年紀輕輕又是寡婦。


    *


    黎語從縣衙出來,過去了半個時辰。


    鋪子裏的點心已經賣完,黎語安排幫工把門窗都關好,和吳嬸他們一起迴家。


    路上的乞丐比早上時又多了不少,看模樣,應該都是從青州府跑來的。特別是縣城外麵,樹蔭下聚集著一波又一波的流民。


    他們走了遠路,無一不神情疲憊。


    有的看見驢車想上前,卻在看到路兩旁拿著刀來迴走動的衙役和駕車的韓生時,默默地退了迴去。


    李香雲看著覺得他們可憐,忍不住道:“我們車裏麵有幾個包子,要不給他們?”


    “不行!”黎語立刻厲聲阻止,“這些人現在已經餓極,若是我們給他們吃的,這路上的所有人都會不顧一切地找我們要,到時候我們的車子就走不了了,甚至我們幾個人都可能走不掉。”


    李香雲被嚇得麵色發白,被燙到似的收迴了拿包子的手。


    *


    “修文媳婦,咱們這幾日先不開張了吧。”吳嬸放下車簾,內心怦怦跳。


    黎語看看外麵,道:“好,這些日子不安生,先不開門了。”


    掙錢固然重要,但命更重要。


    還是等等看縣令和縣令夫人的動作吧,隻要他們穩住流民,以後的問題就不大。


    *


    既然決定暫時不出攤,下午黎語隻做了夠其他幾個鎮的生意人買的鹵肉。


    第二日幾人來時,她按著他們各自要的數量給過去,正要告知幾人最近不要過來,幾人卻先主動提了。


    “鎮上已經出現了青州府的流民,我們方才來的時候便碰到了,要不是今日穿的樸素破舊,指不定已經被搶。我們還是等他們走了再做生意,免得路上出事。”黃梅鎮的掌櫃心有餘悸道。


    其他幾人跟黃梅鎮掌櫃的想法差不多。


    黎語見狀,安了心。


    *


    因為家中去年的糧食都沒有賣,糧倉滿滿的,所以黎語並不擔心,在家安安心心待著。


    想了解情況的時候,她便到村裏逛逛,看大家怎麽說。


    不得不說,這次的流民把村民們嚇得不輕,有幾個以往最喜歡坐在村口編排人,現下也不胡說八道了,行色匆匆地買糧食囤青菜。


    在家待到第三日,一大早,李衙役帶著三個五大三粗的漢子進了清水村。


    “黎老板,夫人給你寫了一封信。”


    黎語看看他和幾個漢子,接過信拆開。


    縣令夫人的信不長,一頁多,隻寫了一件事:流民越來越多,她在縣裏忙不過來,希望黎語能過去幫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農家:我靠做生意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綺並收藏穿到古代農家:我靠做生意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