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木屋後,梅九溪把自己關在房間不出來了,餘名隻能端著菜在她窗下移動,她聞著香味就出來了。
“什麽事讓你這麽苦惱?就為蕭啟的事?”沈黎問。
“我在想,蕭啟都來了,為何朝廷沒有動靜?”九溪說,她覺得蘇澤再忙也不能放著臨平的事不管,如果再不動手,她擔心蕭啟會先下手了。
“京城的事可以打聽,但皇上他心裏的事我們可沒有辦法知道。他們總不會把臨平放著不要的,要不你再等等?”沈黎說。
“他不可能放著臨平不要。”九溪立刻否定。如果真是他們不知情,也許隻能她自己動手了。
“至少現在這裏還有這個小土匪在,蕭啟也做不了什麽事?”餘名安慰說,“先好好吃飯,再重要的事也不能餓著肚子。”
“你還要再找蕭啟嗎?”沈黎問。
“還沒想出對策前,見了也沒用。哪怕我迴絕他也得有個好的理由,他不找我會不會找其他人?師兄,你把臨平最大的幾個商戶告訴我,我想去拜訪他們。”九溪說。
“你想見他們?那我把他們叫到一起就好了,何需你去拜訪?”
“我要一個一個地見,不想一起見。”沈黎仔細一想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好,那我就幫你先約見臨平的第一大商戶,他叫潘裕鶴,他控製著臨平的絲綢,茶葉和鹽,也是臨平商會的會長。”沈黎說。
“臨平的鹽都可以自由買賣呢?”
“對啊,要不臨平怎麽叫特殊呢,如果沒有了鹽的買賣,潘家不一定能坐得了第一大商戶的交椅。”
沈黎繼續說:“第二大商戶是朱古維,控製著臨平一半以上茶樓和酒樓,他與潘家聯係非常密切,他們兩家合在一起的生意就占了臨平的六成了,後麵雖還有十八位成員,但加起來都沒有他們兩家多。”
“你跟這兩家都很熟悉嗎?”九溪問。
“我很熟悉他們,他們兩家我都去過很多次,但他們見過我的次數並不多,師妹想做什麽?”
“我想知道他們兩家家裏的具體情況。越細越好。”
沈黎皺了一下眉頭,家裏的具體情況?他想了一會說:“潘家妻妾成群,家中子女也是很多,隻是女人間的爭鬥延續到了孩子的身上,他們在外麵一片風光,宅內其實很混亂。至於朱家是另一種作風,他們雖是商人,卻一心想走仕途,所以朱家的孩子都是勤奮讀書之人,真正主持生意的是朱古維和他的妻子。”
九溪聽完,在房間裏走著,嘴裏念叨著沈黎說的一切。忽然,她轉身對沈黎說。
“那你能約到潘裕鶴出來見麵?”
“當然可以。”
餘名來臨平這麽多次,都不知沈黎在臨平有這麽大的影響。
“沈兄為何能輕易約見他們?”餘名問,早知道他在臨平的商會上有這麽大的影響,以前有些事都交於他了。
“當然是我都有恩於他們。”沈黎笑著說,“他們兩家失竊的東西都是我找迴來的。”
餘名見他一本正經地說話,一下子沒繃住就笑出來了,差點把嘴裏吃的都出來了。
“豐餘名。”沈黎喊道。
“對不住,沒忍住,你這自盜自還的恩人真是別致。”餘名說。
“那這樣我就放心了,那就這兩日會會他,時間地點都由你來決定。”九溪說。
兩日後,沈黎告訴九溪他們約在離桃花溪不遠處的一潘家別院裏,潘裕鶴很惜命,不敢在別處露臉,所到之處都是他自家的產業。
九溪想了很久以什麽身份見他,最後還是沈黎幫她下決定了,就以他妹妹的身份,說來臨平遊玩見到他家的別院想參觀,待見過後有想法再以豐熙的身份與他談交易。餘名也覺得這樣最安全,要不見麵就談交易會讓他起疑心。
九溪精致地打扮了一番,沈黎就帶著她走了。
沈黎帶著她來到一所別院,此處離木屋並不遠。九溪想師兄不會是因為潘家選在此處吧?
院外的風景甚是精致,想來姓潘的真會享受。
九溪他們剛下馬車,遠遠地就見到一位身著錦緞,一位四十幾歲矮胖的男人。沈黎輕聲對她說那是潘裕鶴。
九溪走近一看,他的脖子上掛著一條粗金項鏈,她想隻有他這樣的體型才抗得住這份量吧。她好像看到了上萬百姓的飯碗套在他脖子上一樣。
潘裕鶴親自走到他們的馬車身邊,笑著說:“一直盼著恩公來府上,今日終於讓潘某有機會表達謝意。不知這位是……”潘裕鶴看到美人就獻殷勤。
“這是舍妹,此番迴來探親,見到潘老板院裏的花開得正旺,想進來觀賞一下,我見是潘會長的別院,就開口了,真是打擾了。”沈黎說。
“哪兒的話,能入令妹的眼,潘某求之不得呢。”潘裕鶴把他們領進院子。
不愧是臨平的富商,連一個別院都如此奢華。雖同為富商,這跟豐師伯家的院子簡直是兩個風格。牆上掛著不同風格的畫,他竟把這裏當作雜貨鋪了,真是可惜了這些名作。
潘裕鶴見九溪眼睛落在那些畫上,他笑著說:“這些畫都是潘某花重金得來的。”
九溪隻是笑笑,看得出他心裏的驕傲。
“不知潘老板是做何生意?我見這院中的東西感覺比說書人眼中的皇宮都值錢。”九溪笑著說。
“妹妹不知,潘老板可是臨平第一商戶,他家有的皇宮真不一定有。”沈黎在旁邊說。
潘裕鶴高興得眼睛都快找不到了。
“欸,哪能跟皇宮比?”他說得謙虛,心裏卻是讚同沈黎的話。
九溪明白為什麽富商都想來臨平了,這裏對他們來說真是天堂。生意可以隨意做,上麵還沒有管著他們。他們比皇宮裏的那位可舒服多了。
九溪一直想,朝廷管得過多,會減少商戶,就讓他們這些商戶在這裏堆金積玉,而百姓卻吃不上飯,又心有不平,不知以什麽樣的鬆緊度可以從他們手裏拿到最多的銀子,看來這事還得問師兄。
潘裕鶴親自帶著他們倆在院子中逛了一圈,果然奇花異草不少,隻不過常年走在各處的九溪見怪不怪了,隻是她還是不停地誇讚院裏的東西。沈黎覺得師妹何時會對這些感興趣,殊不知她一眼看到的都是銀子。
潘裕鶴所做的一切本來就隻是想得到別人的誇讚,九溪崇拜的樣子,讓他心花怒放,都巴不得把她看到的東西解釋上三遍。
沈黎隻能無奈地跟著,好不容易,潘裕鶴走不動了,才想著請他們進屋喝茶。
“什麽事讓你這麽苦惱?就為蕭啟的事?”沈黎問。
“我在想,蕭啟都來了,為何朝廷沒有動靜?”九溪說,她覺得蘇澤再忙也不能放著臨平的事不管,如果再不動手,她擔心蕭啟會先下手了。
“京城的事可以打聽,但皇上他心裏的事我們可沒有辦法知道。他們總不會把臨平放著不要的,要不你再等等?”沈黎說。
“他不可能放著臨平不要。”九溪立刻否定。如果真是他們不知情,也許隻能她自己動手了。
“至少現在這裏還有這個小土匪在,蕭啟也做不了什麽事?”餘名安慰說,“先好好吃飯,再重要的事也不能餓著肚子。”
“你還要再找蕭啟嗎?”沈黎問。
“還沒想出對策前,見了也沒用。哪怕我迴絕他也得有個好的理由,他不找我會不會找其他人?師兄,你把臨平最大的幾個商戶告訴我,我想去拜訪他們。”九溪說。
“你想見他們?那我把他們叫到一起就好了,何需你去拜訪?”
“我要一個一個地見,不想一起見。”沈黎仔細一想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好,那我就幫你先約見臨平的第一大商戶,他叫潘裕鶴,他控製著臨平的絲綢,茶葉和鹽,也是臨平商會的會長。”沈黎說。
“臨平的鹽都可以自由買賣呢?”
“對啊,要不臨平怎麽叫特殊呢,如果沒有了鹽的買賣,潘家不一定能坐得了第一大商戶的交椅。”
沈黎繼續說:“第二大商戶是朱古維,控製著臨平一半以上茶樓和酒樓,他與潘家聯係非常密切,他們兩家合在一起的生意就占了臨平的六成了,後麵雖還有十八位成員,但加起來都沒有他們兩家多。”
“你跟這兩家都很熟悉嗎?”九溪問。
“我很熟悉他們,他們兩家我都去過很多次,但他們見過我的次數並不多,師妹想做什麽?”
“我想知道他們兩家家裏的具體情況。越細越好。”
沈黎皺了一下眉頭,家裏的具體情況?他想了一會說:“潘家妻妾成群,家中子女也是很多,隻是女人間的爭鬥延續到了孩子的身上,他們在外麵一片風光,宅內其實很混亂。至於朱家是另一種作風,他們雖是商人,卻一心想走仕途,所以朱家的孩子都是勤奮讀書之人,真正主持生意的是朱古維和他的妻子。”
九溪聽完,在房間裏走著,嘴裏念叨著沈黎說的一切。忽然,她轉身對沈黎說。
“那你能約到潘裕鶴出來見麵?”
“當然可以。”
餘名來臨平這麽多次,都不知沈黎在臨平有這麽大的影響。
“沈兄為何能輕易約見他們?”餘名問,早知道他在臨平的商會上有這麽大的影響,以前有些事都交於他了。
“當然是我都有恩於他們。”沈黎笑著說,“他們兩家失竊的東西都是我找迴來的。”
餘名見他一本正經地說話,一下子沒繃住就笑出來了,差點把嘴裏吃的都出來了。
“豐餘名。”沈黎喊道。
“對不住,沒忍住,你這自盜自還的恩人真是別致。”餘名說。
“那這樣我就放心了,那就這兩日會會他,時間地點都由你來決定。”九溪說。
兩日後,沈黎告訴九溪他們約在離桃花溪不遠處的一潘家別院裏,潘裕鶴很惜命,不敢在別處露臉,所到之處都是他自家的產業。
九溪想了很久以什麽身份見他,最後還是沈黎幫她下決定了,就以他妹妹的身份,說來臨平遊玩見到他家的別院想參觀,待見過後有想法再以豐熙的身份與他談交易。餘名也覺得這樣最安全,要不見麵就談交易會讓他起疑心。
九溪精致地打扮了一番,沈黎就帶著她走了。
沈黎帶著她來到一所別院,此處離木屋並不遠。九溪想師兄不會是因為潘家選在此處吧?
院外的風景甚是精致,想來姓潘的真會享受。
九溪他們剛下馬車,遠遠地就見到一位身著錦緞,一位四十幾歲矮胖的男人。沈黎輕聲對她說那是潘裕鶴。
九溪走近一看,他的脖子上掛著一條粗金項鏈,她想隻有他這樣的體型才抗得住這份量吧。她好像看到了上萬百姓的飯碗套在他脖子上一樣。
潘裕鶴親自走到他們的馬車身邊,笑著說:“一直盼著恩公來府上,今日終於讓潘某有機會表達謝意。不知這位是……”潘裕鶴看到美人就獻殷勤。
“這是舍妹,此番迴來探親,見到潘老板院裏的花開得正旺,想進來觀賞一下,我見是潘會長的別院,就開口了,真是打擾了。”沈黎說。
“哪兒的話,能入令妹的眼,潘某求之不得呢。”潘裕鶴把他們領進院子。
不愧是臨平的富商,連一個別院都如此奢華。雖同為富商,這跟豐師伯家的院子簡直是兩個風格。牆上掛著不同風格的畫,他竟把這裏當作雜貨鋪了,真是可惜了這些名作。
潘裕鶴見九溪眼睛落在那些畫上,他笑著說:“這些畫都是潘某花重金得來的。”
九溪隻是笑笑,看得出他心裏的驕傲。
“不知潘老板是做何生意?我見這院中的東西感覺比說書人眼中的皇宮都值錢。”九溪笑著說。
“妹妹不知,潘老板可是臨平第一商戶,他家有的皇宮真不一定有。”沈黎在旁邊說。
潘裕鶴高興得眼睛都快找不到了。
“欸,哪能跟皇宮比?”他說得謙虛,心裏卻是讚同沈黎的話。
九溪明白為什麽富商都想來臨平了,這裏對他們來說真是天堂。生意可以隨意做,上麵還沒有管著他們。他們比皇宮裏的那位可舒服多了。
九溪一直想,朝廷管得過多,會減少商戶,就讓他們這些商戶在這裏堆金積玉,而百姓卻吃不上飯,又心有不平,不知以什麽樣的鬆緊度可以從他們手裏拿到最多的銀子,看來這事還得問師兄。
潘裕鶴親自帶著他們倆在院子中逛了一圈,果然奇花異草不少,隻不過常年走在各處的九溪見怪不怪了,隻是她還是不停地誇讚院裏的東西。沈黎覺得師妹何時會對這些感興趣,殊不知她一眼看到的都是銀子。
潘裕鶴所做的一切本來就隻是想得到別人的誇讚,九溪崇拜的樣子,讓他心花怒放,都巴不得把她看到的東西解釋上三遍。
沈黎隻能無奈地跟著,好不容易,潘裕鶴走不動了,才想著請他們進屋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