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單德因為沒錢交罰金而被重新押入大牢,忽然堂下一聲音響起。


    “且慢!”


    眾人尋聲望去,原來竟是武大。


    武大徑直走到主簿都彥麵前,從懷裏掏出一把錢鈔來,零零散散的有一疊,“大人,這一共五十貫,您數數,他的罰金我先掏了。”說完,指了指單德。


    都彥,單鋒,單德,徐大立,堂上的人聽聞,無不驚訝。


    “這……”都彥先瞅了瞅武大,武大點頭示意,又扭頭瞅了瞅徐大立。徐大立一副意味深長地表情。


    單德心裏邊波瀾起伏,這武大咋這麽寬宏大度啊?


    “祝阿勝、單德兩人的罰金各五十貫已交齊,懇請當庭釋放。”主簿都彥稟告徐大立。


    “準!”徐大立說道。


    單德站起身來,來到武大麵前,雙手抱拳,“多謝武大哥出手相助。”


    “兄弟客氣,不足掛齒”。武大迴應道。


    “都主簿,單機密,雷都頭,賀都頭,武大留下,其餘人等可退堂。”徐大立說道。


    眾人紛紛下了堂來。


    “各位,跟我來會客廳。”徐大立招唿了一下說道。


    武大等人便隨徐大立前往會客廳。


    此時,會客廳已有縣尉和一些鄉鎮小吏在等候。徐大立示意大家坐下,差役給各位端上茶。


    “今天召集大家來,是要為清河縣的發展獻計獻策,共謀發展,造福清河百姓。”徐大立率先開口道。


    “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有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商討。都主簿做好記錄。”徐大立繼續說道。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從何說起,誰也不想第一個發言。


    “這樣,武大,給大家講講你的思路,拋磚引玉,也讓大家有個討論的方向。”徐大立見眾人都不說話,便說道。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農業為咱大宋立國之本。鼓勵民間興修水利,拓墾荒地,增加農耕土地麵積,給予一定政策資金技術支持。”武大看了眾人詫異地表情,平穩了一下情緒,說道。


    “這政策資金技術從哪兒來?”縣尉蔣東梁問道。


    “主要在政策,就是大家認為什麽樣的政策可以使民間願意自己掏錢去做這些事情,技術嘛,那就招攬人才了,有能人就好辦事。”武大說道。


    “大家也都想一想,老百姓需要什麽樣的政策,即能執行,又不違反國策。”徐大立說道。


    “武大,你繼續說。”徐大立鼓勵道。


    “是,徐大人。”武大迴應道。


    “鼓勵發展養殖業,去西北地區引進馬匹牛羊優良品種,加大家禽雞鴨鵝的養殖數量,流經咱們清河縣的清水河也可以利用起來,養魚養蝦。”武大繼續說道。


    “這個建議好是好,但就算把外麵的優良品種引進過來了,咱們這兒的人不會養殖,怎麽辦?”機密單鋒發問道。


    “請老師,加緊學。這是基礎工作,可能短時間不會起到效果,短時間想出成績,那就得招商引資了。”武大說道。


    “招什麽?什麽子?”步兵都頭賀炅問道。


    “招商,就是招集商家。用廣告、展覽等方式吸引商家過來投資、經營。引資,就是吸引資金過來。”武大解釋道。


    徐大立這會兒聽武大的解釋,才明白招商引資的意思,眾人聽了一頭霧水,這武大的名詞怪多呀,都不太理解他說的是個啥。


    單鋒甚至尋思,這武大郎該不是被單德打傻了吧?說出來的話匪夷所思。


    “廣告,展覽,又是啥?”馬兵都頭雷克星問道。


    “廣告,就是廣而告之,用語言、文字、圖像、實物等廣泛地向大家進行有目的的宣傳活動,讓清河縣外麵的人都知道。展覽,也是宣傳,陳列展示出來供別人觀看。”武大繼續做普及。


    “去哪兒招商引資呢?”主薄都彥放下筆,問道。


    “肯定得是東京汴梁。”武大斬釘截鐵地說道。


    眾人都不說話了,反複思考著武大說的話。至少在敢想這個層麵,好多人都自愧不如,不要說去京城東京汴梁去招商引資,就是東平府,好多人都沒想過。


    徐大立微微一笑,這武大思路還是蠻清晰的,能夠抓住事情的重點。


    “發展商業流通,推出咱們清河的特產打造優勢品牌,走向東平府,走向東京汴梁城,走向全國。”武大繼續說道。


    “特產?這個倒好說。”一個小吏甲說道。


    “歐,都有什麽?”武大問道。


    “大蔥,大蒜,鴨梨,小棗,臨近縣還有蘋果。”小吏甲迴應道。


    “那,這就可以。打造咱們自己的品牌。清河大蔥,清河大蒜,清河鴨梨,清河小棗,清河蘋果。先做優勢品種,取質量最好的送東京汴梁銷售,在東京汴梁城開個清河縣特產專賣店,也是清河縣駐京城招商引資聯絡處。”武大說起來頭頭是道。


    眾人聽著武大天馬行空地描述,竟然聽的有些入迷。不管事情能不能成,這武大的想法還真是有些價值和意義啊。


    “大家也都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徐大立提議道。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了起來。還別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大家集思廣益下,又生出了不少新的想法和點子。


    “另外,為了更好地發展市民經濟,咱們清河可以學習借鑒東京汴梁的做法,開夜市,做特色小吃,比如燒烤,涮鍋之類的,吸引外地的客商來清河遊玩,品嚐美食。”武大繼續貢獻智慧。


    “燒烤?涮鍋?”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別說吃了,聽也是頭迴聽說。


    “武大哥經常去東京汴梁?”單鋒有些不可思議,自己三十好幾了,都沒有去過東京汴梁城,這做炊餅的武大說起東京汴梁來,竟然跟生活在那裏一樣。


    陸少然曾經去過河南開封幾迴,吃過鼓樓和西司的夜市,坐過汴河的龍船,看過打鐵花這些民間技藝,印象深刻。


    “去過兩三迴。”武大輕飄飄地說道。


    眾人又是一番嘖嘖羨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大郎的前世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紅一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紅一刀並收藏武大郎的前世今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