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和四年二月初一。


    清河縣城。


    幹旱綿延了整整一年,終於在這年的開春下了雪。


    一大清早,由東往西的紫石大街上,鵝毛般的大雪飛舞著撲打著過往行人的臉頰。


    孩兒童們來迴投擲雪球尖叫著相互追打。


    跑在最前麵的孩兒童忽然一個趔趄被什麽東西給絆了一下差一點兒摔倒。


    後麵的幾個孩兒童趕忙急刹車,定定地站住。


    冰天雪地中竟然有一團黑漆漆的東西,約莫一床被子大小,因著剛剛被撞到導致覆蓋的白雪逐層滑落而顯露出來。


    膽子大的孩兒童,抄起就近摸到的一塊石頭,朝著黑色物體扔過去,黑色物體竟然動了動。


    活的?


    “妖怪!”最前麵的孩兒童扭頭看了一眼,大驚失色,失聲叫道。


    眾孩兒童紛紛叫嚷著:“妖怪,妖怪來了,快跑,快跑!”然後一哄做鳥獸散。


    一炷香的工夫。


    “打妖怪,打妖怪。”


    唿唿啦啦跑過來一群人,小孩兒引領著大人,手裏都抄著家夥,木棍、抓耙、鐵鍬、砍柴刀、菜刀、擀麵杖,各式各樣。二十來號人,圍了個小半圓,離黑色物體約莫三米開外的地方站定,大家都不敢進前。


    “妖怪,哪裏逃?”


    “打死你個黑老妖!”


    “天靈靈地靈靈,滅妖除魔我最靈。”


    ……


    眾人嚷嚷道,越喊越起勁,卻仍然沒有人敢走到跟前。


    “拿石頭砸呀!”突然有個孩兒童喊,大家紛紛四下搜尋石塊。


    陸少然知道自己該出場了,能成為武大郎,三生有幸啊!


    武大郎聽見眾人的呐喊,慌了神,顧不得全身的疼痛,努力翻身坐起來。


    “別,別砸,是我啊!武大。”


    “我是武大!”


    武大郎扯起嗓子喊了兩句,仿佛用盡了全身力氣,堅持不住又躺下了。


    “切!”


    “咿!”


    “噓!”


    “原來是武大。搞什麽鬼!”


    “吃飽了撐的,在這兒嚇唬人。”


    大家牢騷著,逐漸散開。


    有個好事兒的男子,走近前看了看,一股騷腥味撲鼻而來。隻見武大郎,披頭散發,滿臉血跡,身上的黑色布衣一綹一綹的,間或露著肉,露肉的地方也是黑不溜秋的。褲子也襤褸不堪,一大片印跡結了冰,不知道是流的血還是溢的尿。隻穿了一隻短布鞋,另一隻鞋子不知道丟到哪兒去了。好事兒男子朝著武大郎吐了一口痰,罵了一句“真惡心!”,捂著口鼻,迅速跑開。


    其他人見狀,也有幾個男男女女上前照著武大郎“呸!”吐了一口痰,譏笑著跑開了。


    武大郎一邊用手臂擋著臉,一邊用盡力氣說道,


    “諸位官人夫人眾鄰舍,可憐武大,救救我啊!”


    “哎呦喂!好疼!好疼!”


    沒有人再走近前來。


    真是世態炎涼,可憐武大郎,在風雪中唿號,卻沒有人迴應。


    這武大郎怎麽落到此種境遇?


    說來也是一段淒苦的往事。


    三天前。 紫石大街半邊巷最裏處一間瓦房。 “哥哥,我做工去了。”說話的是武鬆武二郎,年方二十三,一米九的個頭,身材魁梧,麵如重棗,目若朗星,長得是一表人才。


    “二哥早去早迴,不要在外酗酒,晚上等你迴來吃飯。”武大郎一邊給武鬆遞氈帽,一邊囑咐道。這武大郎今年不過三十三歲,看上去卻有四十歲開外,身高不足一米五,橢圓臉,尖下巴,矮矮胖胖,皮膚黝黑,因為常年的勞作,手掌布滿了繭子似榖樹皮。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又醜陋,給他起了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穀樹皮。


    原來武家在清河縣鄉下武官莊村住,武父考取過秀才,做過縣裏的主薄,家裏有田二十五畝,雖不是大富大貴,也算殷實小康之家。天有不測風雲,先是武大出生時,母親難產,幾經周折武大才存活下來,雖然看了好多郎中,但他的發育比起同齡孩兒童一直遲緩,夥伴們都笑話欺負他,給他起名“小豆芽”。這武大雖然身高長相一言難盡,但腦子特別好使,過目不忘,思維敏捷。三歲那年,被老爹送去村塾,學習孔孟之道,期望考取功名求個一官半職。禍不單行,天可憐見,武二郎三歲那年,一場瘟疫席卷而來,奪取了半個村村民的性命,其中就包括武大武二的雙親。武大那年剛滿十三歲,村塾苦學十年,努力刻苦,正準備著當年的鄉試。雙親的突然亡故,給武大武二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先是家裏的農田因為無人耕種,被地方上的鄉紳給霸占了。接著,家裏住的三進院落被族人合謀給瓜分了。兄弟倆被動從正房搬到了耳房,沒過幾天又給搬到了後罩房,最後給扔到了柴房,緊挨著茅房,一到春夏,蚊蠅橫飛,臭氣熏天。武大每天的工作就是砍柴燒火打掃茅房。為了照顧三歲的弟弟武二,武大郎受盡委屈,默默忍耐。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瞅準機會,由家裏之前的幫傭陳嬤嬤引路,逃出了武官莊村。


    陳嬤嬤的兒子張二郎在清河縣城做些小買賣,十三歲的武大背著三歲的武二,跟著陳嬤嬤一路上風餐露宿,幾近乞討,花了五天時間,才終於到了清河縣城。開始那幾年真的是難,武大一邊跟著學工,一邊照顧著弟弟,還要時不時躲避著族人的查找侵擾。


    好在天可憐見,武二在武大的精心保佑嗬護下茁壯成長,武二從小飯量驚人,力大如牛,幼時就不愛讀書習字,就喜歡玩個刀槍棍棒,十二歲時拜鐵匠祝阿勝為師開始習武。說起祝阿勝更是一段傳奇,隻是為人低調,不善言辭,很少人知道他的過往。


    這一晃二十年過去了。


    往事不堪迴首,每每想起來,武大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好在兄弟武二終於長大成人可以獨當一麵了。兄弟倆齊心協力,這幾年早出晚歸,努力做工,攢錢添置了一間瓦房。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這天武二郎出門,去往雲橋大街鐵匠祝阿勝處做工。師徒倆經營著鐵匠鋪,做些廚具農具馬具之類,忙碌而充實。


    武大郎收拾完碗筷,整好衣裝,鎖好門,去往張二郎家做工。張家兄弟也是兩人,張大郎在鄉下務農,張二郎自小跟著個手藝人在清河縣城學做炊餅,那年陳嬤嬤帶著武家兄弟倆投奔了張二郎。武大郎就在張二郎的炊餅鋪幫工,武大郎勤奮好學,很快就成了個做餅小能手。


    “武二,今天為師接了個大單,中午買酒來,咱們師徒好好喝一場。” 祝阿勝難得的高興。


    武二郎剛一進鋪門,師傅就興奮地喊道。


    “師傅,什麽大單,這麽高興?”武二郎見平時不苟言笑的師傅露出久違地笑容,欣喜地問。


    “今一大早衙門裏來人,說要采購一千套馬具,看來是要準備開仗了。”祝阿勝迴應道。


    “一千套,乖乖嘞,那可真不少啊!夠我們忙活兒一年的了。”武二郎開心地接過師傅給的一貫鈔,去買了一壇酒,兩斤熟牛肉,一隻燒雞,加幾個涼菜。


    師徒兩人有說有笑忙活兒了一上午,中午時分兩人圍坐火爐邊,溫酒吃肉,大快朵頤。


    正吃飯間,忽一人衣履光鮮帶著兩個官差從遠及近快步走來,口裏喊道:“呦,有酒又有肉,小日子美滋滋啊!”


    來人是本縣衙門的機密,姓單單名一個鋒字,三十歲出頭。要說掌管機要文書的吏官應該穩重謹慎才對,這人卻不走尋常路,仗著自己是知縣的小舅子,天天東家長西家短,咬根嚼舌,愛打報告,人送綽號“煽風火”。


    這人來了準沒好事兒。


    祝阿勝聽聞一皺眉,但迅速恢複笑容,忙走出通鋪,雙手作揖,朗聲說道:“不知單大人到來,有失遠迎,莫怪莫怪!”


    這單鋒也不搭話,領人徑直走進鐵匠鋪,圍著鋪子這兒瞅瞅那兒看看,來到火爐邊,用鐵鍁撩了撩火炭,蕩起來的火星隨風漂了一地。


    武二郎站在鋪門後,眼見這單鋒種種無理舉動,怒目圓睜,握緊了拳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大郎的前世今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紅一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紅一刀並收藏武大郎的前世今生最新章節